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046)
2023(10415)
2022(9068)
2021(8900)
2020(7192)
2019(17035)
2018(17327)
2017(32015)
2016(18237)
2015(20633)
2014(20956)
2013(19881)
2012(18055)
2011(16310)
2010(16241)
2009(14337)
2008(13698)
2007(11823)
2006(10407)
2005(8840)
作者
(49183)
(40442)
(40243)
(38390)
(25797)
(19357)
(18466)
(16043)
(15620)
(14475)
(14009)
(13351)
(12669)
(12647)
(12551)
(12362)
(12178)
(12071)
(11490)
(11460)
(10094)
(10076)
(9611)
(9266)
(9155)
(9015)
(9012)
(8921)
(8013)
(7982)
学科
(62243)
经济(62177)
管理(45869)
(42343)
(35679)
企业(35679)
方法(30330)
数学(26178)
数学方法(25837)
教育(22355)
中国(22042)
(16809)
(16343)
理论(14947)
(14820)
业经(14000)
地方(12599)
技术(11338)
(10937)
农业(10861)
(10740)
贸易(10736)
(10406)
环境(9785)
(9764)
教学(9516)
(9426)
财务(9368)
财务管理(9352)
(9250)
机构
大学(248581)
学院(242579)
管理(94714)
(85834)
经济(83618)
理学(82941)
理学院(81932)
研究(81375)
管理学(80415)
管理学院(79954)
(54427)
中国(53371)
科学(51410)
(42256)
师范(42010)
(40138)
(37913)
研究所(36944)
教育(36040)
中心(35663)
业大(35304)
北京(35227)
(34681)
师范大学(34615)
(34345)
财经(31248)
(29703)
技术(29056)
(28470)
(28464)
基金
项目(169542)
科学(133997)
研究(130801)
基金(119613)
(102805)
国家(101802)
科学基金(87051)
社会(78610)
社会科(74030)
社会科学(74010)
(67151)
教育(66523)
基金项目(63776)
(58417)
编号(56182)
自然(56105)
自然科(54749)
自然科学(54739)
自然科学基金(53727)
资助(48751)
成果(47791)
课题(40760)
重点(38604)
(38541)
(36416)
(35371)
项目编号(34810)
教育部(33691)
(33417)
规划(32675)
期刊
(90320)
经济(90320)
研究(78594)
教育(58592)
中国(49799)
学报(36989)
科学(33922)
管理(33034)
(30470)
大学(28781)
(26861)
学学(25455)
技术(24414)
农业(22032)
(15336)
金融(15336)
图书(14737)
业经(14595)
财经(14382)
职业(13798)
经济研究(13759)
理论(12172)
(12106)
科技(11715)
实践(11487)
(11487)
问题(11340)
(11208)
(11091)
论坛(11091)
共检索到34939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王璞  
本文通过分析“批判教育学”代表人物阿普尔对“保守主义的复兴”这个特定历史情境的认定和理解,阐述其开展“批判的教育研究”的文化政治背景、逻辑起点以及捍卫立场。从而为我们理解阿普尔的著作,尤其是其80年代以来的著作中所内含的思想和主张提供一种观察视角。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王占魁  
作为美国新马克思主义教育哲学的创立者和最早在北美倡导批判教育运动的领军人物之一,阿普尔对由右翼保守势力主导的市场化和私有化的教育改革已经进行了长达四十多年的批判研究。在批判立场上,阿普尔表现出对社会草根群体的现实关怀;在批判方法上,阿普尔采取了情境化的关系分析进路;在批判旨趣上,阿普尔致力于民主社会的教育重建,其实践策略包括将批判性反思、学校变革、民主实践的捍卫与对教育改革中赤裸裸的经济逻辑的抵制相结合的"非改革主义的改革",将教师、社区和社会活动家等众多教育利益相关者动员起来积极参与学校教育变革的"厚民主"的教育,以及旨在实现教育领域的知识分子从单纯以知识生产为目的的"学者"转变为能够基于自...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龚孟伟  陈晓端  
阿普尔的意识形态再生产理论阐明教育本质上是意识形态、伦理道德和政治问题,认为学校也有自主的文化动力,教师和学生会形成学校内部的反抗力量,成为反思性实践者,他们通过创造性活动经常反抗占支配地位的"合法化知识"。阿普尔还追求将教育的乌托邦变成主体解放、教育民主、社会公正的现实,这些对我国教育改革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但他的批判教育学思想也存在泛意识形态、社会宿命论、去效率化的理论局限性。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王璞  
作为批判教育学的代表之一,阿普尔在其"批判的教育研究"中,为了捍卫他所认为的社会正义和平等以及真正的民主教育,质疑当前的学校教育,尤其关注学校里教师的困境,并对其应该坚持的立场和扮演的角色进行了阐释。阿普尔鼓励教师通过主体解放和批判意识的觉醒,在日常的课程和教学活动中,反对霸权,践行民主的教育;指导教师团结起来,运用集体行动争取民主的话语权。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李慧敏  
迈克尔·阿普尔(Michael W.Apple)教授出生在一个贫穷家庭,伴随着对社会上的种种不公平所产生的愤怒长大。他认为,知识分子的活动是一种投身于真实生活,饱含着情绪和认知的活动。愤怒是其中的一种情绪,它与希望同在,是很多东西的混合体。早期的生活经历、对社会现实的持续关注和对大学责任的期许可以保持着一个人的愤怒。在教育领域,愤怒的使命是要持续地发出促进社会公平,改变不公平的社会现实的呼吁,激发实际的行动,理论用之于现实。每一个知识分子,都是劳动者,无论是写书还是教学还是做其他事情,都要关注社会良心。而未来的批判教育学要做真正的批判性工作,根据社会现实而发展自己的理论。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周文叶  兰璇  
批判教育学将教育置于文化、政治、经济和权力这些更本源的问题框架之中,探究教育的功能,思考课程的实质。它不断地追问:"谁的知识?""重点学校对贫困生意味着什么?""现行教育政策是否对不同种族、不同阶层、不同性别的人群都是公平的?""谁在其中受益了?"……它为教育改革提供了一面自我观察和反思的镜子。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洪志忠  
作为关键词的批判、民主等概念,其内涵的厘清,有助于进一步理解批判教育研究的原旨。当前批判教育研究的新动向和热点问题,以及在这一过程中所遭遇的发展瓶颈,揭示了批判理论勃勃的生命力所在,为研究者深入思考教育与社会权力架构的关系,提供了可资照鉴的镜子。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唐松林  王静  
波普尔批判理性主义把理论系统的可证伪性作为科学与非科学的划界标准,主张科学知识依靠人的批判理性而发展,猜测和反驳成为学术的基本方法。其所具有的学术创新功能是:信奉怀疑与批判是研究过程的本质,消解迷信学术权威的教条主义,还原人人都是研究主体的学术生态环境;其所引发的学术价值取向是:实用与创新是学术的逻辑起点,学术自觉与学者自立是学术的基本人格,“批判问题”与“容忍错误”是学术的基本范式。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周文叶  兰璇  
迈克尔.W.阿普尔(Michael W.Apple)教授是美国批判教育学流派的重要代表人物。本文呈现了他对美国一些重要教育政策——"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法案、标准运动、考试制度和教师工资制度等的看法,从中我们可以获得一些借鉴。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俞凌云  马早明  
《教育的"正确"之路》通过探析教育与社会之间深层联结,肯定了教育在改变社会中所发挥的作用。迈克尔·阿普尔指出教育对社会的改变有好有坏,而好与坏的标准则取决于判断者的立场。站在受压迫的群众一边的阿普尔出于对底层人们艰辛生活的"愤怒"以及美国社会右转趋势的担忧,提出要在学习右派保守主义联盟的过程中扩大自身力量,从而中断右派。批判教育者们不能再停留于创造"最前卫"的话语,而是要积极参与到中断右派的具体实践中,通过教育去改变社会,使之成为一个建立在公平之上具有"厚民主"特征的社会。在阿普尔所期望重建的民主社会中,教育对不同阶级、贫富、性别和种族的人都是平等的,与此同时,教育的平等性与美国社会的"厚民主"也会在互动中不断强化。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王占魁  
为进一步推动国内的阿普尔研究,本文简要回顾了阿普尔的个人履历及其与中国(包括台湾)教育学术界的交往历程,并对国内(包括台湾)所做的"阿普尔研究"进行了全景式的回顾。通过对阿普尔本人的直接接触和文献研究,本文对国内一些学者对其本人的一些不甚准确的介绍做了澄清,对一些学术文章和学位论文中所反映出来的翻译、研究方法和有关"新自由主义"的歧义等方面问题进行了揭示,并对国内一些学者对其学术思想所做的草率评价做了必要的辩护。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刘正正  高伟  
当代美国保守主义始兴于20世纪初,至70年代末壮大为包含古典自由主义、传统主义、新保守主义和社会保守主义四个思想流派的联盟。联盟各派以反对自由主义为整体标识,但又具有相对独立的思想脉络和特征,因此,各派既相互联合又通过不同途径推动了美国教育不同层面的保守主义转向,具体表现为教育管理自由化、教育价值一元化、教育评价高标准化以及道德教育严格化四个方面。从保守主义思想的发展和影响来看,保守主义是近代以来美国教育思想的底色,它极大地促进了美国教育的发展,但同时也面临着反全球化、反多元化、精英主义等问题,联盟内部矛盾、联合的实质是利益博弈和利益最大化。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高伟  
自由主义是现代性的核心,它深刻地影响了现代教育的价值诉求。自由主义教育思潮对传统教育价值的颠覆既没有为教育提供一个可行的方案,也没有为正当教育价值的确立提供一条可能的路径。自由主义的本质是价值相对主义和虚无主义,这使教育以及"善的教育"的存在的合法性受到威胁。自由主义不仅已成为挑战传统教育观念从而影响教育实践的坚硬立场,而且它所拥有的民间力量也构成了教育价值取向的一个实践方案。"范美忠事件"所引发的思考,不仅涉及自由主义在国家政治中的价值取向,也涉及教育应如何面对自由主义的价值挑战。正当教育价值的寻获必须从对自由主义教育价值的批判入手。反思与批判自由主义是当前教育哲学必然的担当。
[期刊]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刘庆昌  
在教育生活实践中,存在着执着于个人有限的经验,进而遮蔽事情的整全,或者对自身之外的有限经验痴迷与崇拜,从而视局部经验为普遍真知,这就是所谓的教育经验主义现象。教育经验主义现象就其表征来说,主要有人们对局部经验的趋之若鹜、对教育理论的简单轻视和对方法、技术的情感偏执;教育经验主义现象的根源,主要在于教育经验对教育实践者具有亲和力,而教育理论又过度学术化,说到底是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运行着不同的逻辑。教育经验主义现象显然阻碍了教育实践境界的提升,对教育研究也产生了消极的作用。为了消解这一现象,教育研究者需要揭示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彭正梅  
20世纪70年代德国公民教育出现了批判转向及其激进发展,从而引发了新保守主义的平衡要求,并进而提出了公民教育中批判与保守之间的辩证关系:批判而不至于引起社会动荡,保守亦不至于屈从于现实。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