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017)
- 2023(6091)
- 2022(5166)
- 2021(4864)
- 2020(3949)
- 2019(8536)
- 2018(8608)
- 2017(15978)
- 2016(8510)
- 2015(9411)
- 2014(8726)
- 2013(8464)
- 2012(7477)
- 2011(6837)
- 2010(7056)
- 2009(6694)
- 2008(6464)
- 2007(5805)
- 2006(5276)
- 2005(4718)
- 学科
- 济(28700)
- 经济(28676)
- 管理(27114)
- 业(24759)
- 企(21564)
- 企业(21564)
- 农(9612)
- 方法(9489)
- 中国(8900)
- 制(8303)
- 业经(8013)
- 数学(7272)
- 数学方法(7128)
- 财(6994)
- 地方(6826)
- 和(6568)
- 农业(6355)
- 学(6348)
- 贸(6331)
- 贸易(6326)
- 易(6164)
- 理论(6159)
- 资源(6058)
- 策(6038)
- 划(5833)
- 环境(5827)
- 发(5184)
- 技术(5083)
- 度(5078)
- 制度(5076)
- 机构
- 学院(117739)
- 大学(113597)
- 管理(44997)
- 济(43289)
- 经济(42019)
- 研究(39361)
- 理学(38227)
- 理学院(37825)
- 管理学(37108)
- 管理学院(36875)
- 中国(29154)
- 科学(24613)
- 京(24234)
- 所(19960)
- 财(19803)
- 江(18675)
- 研究所(18102)
- 中心(17701)
- 农(17437)
- 范(16514)
- 师范(16376)
- 业大(15791)
- 财经(15664)
- 州(15337)
- 北京(15012)
- 院(14598)
- 经(14039)
- 技术(13770)
- 农业(13580)
- 师范大学(12648)
- 基金
- 项目(77511)
- 科学(60609)
- 研究(58461)
- 基金(54266)
- 家(47419)
- 国家(47011)
- 科学基金(40159)
- 社会(35808)
- 社会科(33869)
- 社会科学(33860)
- 省(31598)
- 基金项目(28152)
- 教育(27147)
- 划(26149)
- 编号(25925)
- 自然(25903)
- 自然科(25160)
- 自然科学(25146)
- 自然科学基金(24669)
- 资助(21908)
- 成果(20600)
- 课题(17830)
- 发(17758)
- 重点(17671)
- 部(16226)
- 创(16222)
- 项目编号(15836)
- 年(15267)
- 创新(15017)
- 性(14716)
共检索到17806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贾怀东 彭学涛
近日,商务部在新公布的稀土出口配额中,首次将轻、重稀土进行分类,即对出口的轻稀土和重稀土作出具体的数量规定:2012年全年的重稀土出口配额为3 582.5吨。商务部此举被视为治理稀土出口弊端的一大措施。对轻、重稀土分别下达出口配额,有利于更好的保护稀有资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高风平 张璞 刘大成 薛霞
本文重点围绕中国稀土产业外部环境问题及自身发展战略展开。依据权威文献、法律和案例解读及对西方稀土企业股权和战略性长协合约、关联交易情报等的追踪分析,指出美国等西方国家采用完全稀土矿加工进口替代,是基于其国际规则优势地位,以"成本收益分析"原则增加本国"社会福利"为考量。然而,国际稀土新格局已超出"经济收益"范畴,西方国家协同推进替代生产加工国多元化,是降低"中间冶炼环节"对中国依存度的政治考虑;针对全球稀土整条产业链进行布局,全面加强其稀土"上游"资源战略整合和"下游"技术应用控制,形成从稀土资源直接投资到下游技术限制节节围堵局面。为此,作者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中国稀土生产、出口和产业链布局的战略选择。关于中美贸易冲突中中国是否应该使用"稀土牌"问题,文章在讨论部分作了回应。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官锡强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我国依赖以资源为基础的单一资源型城市受机制的影响而被市场边缘化后,显露衰败迹象,进而引发诸多问题,其中矿业的矿工贫困问题是比较突出的经济社会问题。文章从资源经济学研究的视角入手,对我国面临资源枯竭的矿城以及矿工的贫困现状、产生原因进行实证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摆脱贫困的路径选择:实现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调整产业结构,实施多元产业战略,政府政策和机制的支持,以人力资源开发治理城镇贫困。
关键词:
资源枯竭城镇 摆脱贫困 路径选择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白晓慧 杨朝霞
经济的全球化使得环境问题也逐渐成为了国际性的问题。为了实现本国贸易和环境保护的双赢,很多国家纷纷采取各种措施来维护本国利益,甚至利用本国在经济全球化中的优势地位影响和迫使他国改变环境资源政策。以美日欧诉中国限制稀土出口案为范例,可以有助于看清我国在全球化背景下资源和环境保护所面临的挑战和机遇,并促成我国提出科学有效的应对措施。
关键词:
经济全球化 资源和环境保护 稀土案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杜永红
我国资源型城市相当一部分已处于资源枯竭期,随着开采时间长,开采成本日益上升、企业亏损严重,资源型城市转型已迫在眉睫。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不单纯是经济结构的改变,而且是城市发展方向的改变和城市定位的改变,本文从产业创新、发展特色产业、发展循环经济等方面提出了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的战略模式。
关键词:
资源型城市 资源枯竭 经济转型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倪平鹏 蒙运兵 杨斌
中国稀土矿产储量丰富,卖原材料一度成为我国稀土生产的痼症。生产经营管理粗放,同类产品在低水平上重复建设。虽然世界市场份额大多被我国企业所占据,但却没有得到应有的经济利益,与中国稀土资源和开发利用大国地位很不相称。从当前稀土资源开发利用情况来看,还存在资源和环境保护亟待加强、冶炼分离产品生产能力过剩、产业结构不合理、技术自主创新不足、资源优势尚未真正转化为经济优势等诸多问题。我国要提高国家的稀土应用水平,从科技创新源头抓起,加大科技投入,实施知识产权战略,抢占技术制高点。突破外资企业的技术限制,建立起我国自身的稀土产业链。
关键词:
稀土资源 开采利用 稀土保护 开发战略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解孟璇 刘大海 王春娟
基于美国稀土的产储量与需求量现状分析,发现美国当前稀土资源需求缺口较大的问题。结合美国2017—2021年一系列有关稀土的战略政策分析,可判断美国国内正通过采取积极的战略政策促进稀土产业的发展,保障充足的供给。分析当前世界稀土市场走向,结合美国在世界范围内开展有关稀土的国际合作,据此研判其稀土发展趋势。得出结论:美国正试图重建世界稀土市场秩序,希望重掌稀土霸权,但短期内将继续采取积极而不激进的开发战略,其保障稀土产业发展的当务之急是寻找国际盟友,开展更为广泛的国际合作。
关键词:
稀土 美国 战略政策 国际合作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汤吉军 陈俊龙
由于对资源的掠夺性开采,浪费严重,致使我国许多资源型城市陷入了资源枯竭的困境中,如何实现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走上可持续发展道路,成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本文试图运用囚犯困境来分析资源型城市是如何陷入资源枯竭的,并提出切实可行的摆脱资源枯竭的制度安排。
关键词:
囚犯困境 博弈论 资源枯竭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吴良平 余鑫
我国众多资源枯竭型城市均面临资源枯竭和产业转型的双重困境,经济发展和社会动荡并存,实现枯竭型城市经济社会转型的关键是寻找接续和替代产业。本文首先提出了产业转型的原则与转型的方向选择,通过使用"区位熵"建立资源枯竭型城市产业可持续性评价的指标体系,分析了江西萍乡现有产业的优势和劣势并结合我国产业升级的宏观经济环境提出了萍乡产业转型的方向,最后本文指出建立资源开发补偿基金、实行衰退产业援助以及对替代产业进行扶持的建议和对策。
关键词:
资源枯竭城市 产业转型 产业接续 萍乡市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孔维新 王海飞 钱茜
资源枯竭型城市面临资源枯竭、产业畸形等发展问题,经济转型势在必行。本文以山东枣庄市为例,全面分析了资源枯竭型城市低碳经济转型的必要性及其转型面临的问题,对枣庄市低碳经济转型现状、战略意义和路径选择进行归纳总结,并提出枣庄市发展低碳经济的前景和思路。
[期刊] 改革
[作者]
吴要武
《改革》2009年第1期发表了于立、于左的文章《资源枯竭型城市产业转型与社会稳定的关联度》。针对该文观点,《改革》编辑部收到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西南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济宁学院经济与管理系、重庆市对外贸易经济委员会WTO事务中心的专家学者的争鸣文章,现予编发。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余建辉 张文忠 王岱 李倩
资源枯竭城市转型是当前中国国家转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经历了改革开放、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以及近5年国家针对资源枯竭城市大规模援助的发展形势下,资源枯竭城市转型发展的成效如何?本文试图从资源枯竭城市转型的静态和动态两个视角,构建资源枯竭城市转型成效测度体系,测算2006-2010年各资源枯竭城市的转型成效,并分析各城市转型成效差异的原因。研究发现:通过从产业、民生、生态环境3个维度综合评估城市转型过程和转型后达到的状态等指标,可以将城市转型发展的成绩与其由于周边区域发展所取得的共同成绩分离出来,较为有效的测度资源枯竭城市的转型成效;中部城市转型成效相对较好,而东北地区城市转型相对较差;石油类城...
关键词:
资源枯竭城市 城市转型 成效测度 中国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余建辉 张文忠 王岱
论文通过对资源枯竭城市转型发展中各方面变化的分析总结,提出以基础、经济、社会、生态4个要素为框架建立资源枯竭城市转型发展指标体系的思路,并根据2005—2009年《中国城市统计年鉴》数据,测量各个资源枯竭城市在自身转型和区域发展地位提升两方面的发展状态。之后对城市的转型效果进行分类分析,发现资源枯竭城市转型总体态势较好,但城市转型效果在空间上以及不同类别城市间存在明显差异,部分城市没有实现经济、社会、环境协调转型发展。
关键词:
资源枯竭城市 城市转型 中国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姚毓春
资源枯竭型地区就业问题由来已久、情况复杂、矛盾突出。究其原因,是体制约束、产业衰竭、人力资源单一及社会文化保守等多种因素桎梏而成。要通过接续替代产业培育、人员素质培训、营造良好氛围和落实优惠政策等系统工程来解决上述问题。
关键词:
资源枯竭型地区 就业 产业衰退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