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90)
2023(1627)
2022(1444)
2021(1347)
2020(1273)
2019(2998)
2018(2850)
2017(5153)
2016(2494)
2015(2627)
2014(2414)
2013(2617)
2012(2513)
2011(2332)
2010(2574)
2009(2336)
2008(2316)
2007(2019)
2006(1940)
2005(1940)
作者
(8107)
(6863)
(6648)
(6455)
(4333)
(3283)
(2962)
(2662)
(2561)
(2507)
(2443)
(2369)
(2228)
(2210)
(2148)
(2132)
(1995)
(1990)
(1924)
(1922)
(1733)
(1707)
(1681)
(1615)
(1486)
(1483)
(1480)
(1479)
(1434)
(1434)
学科
(11440)
经济(11429)
管理(5045)
(4276)
(3899)
(3595)
(3487)
企业(3487)
中国(3451)
关系(3167)
(2958)
制度(2957)
方法(2900)
地方(2823)
(2709)
(2581)
医疗(2579)
经济关系(2556)
服务(2551)
对外(2447)
外经(2288)
对外经济(2277)
数学(2261)
理论(2212)
数学方法(2181)
(2118)
业经(1957)
(1892)
贸易(1889)
(1815)
机构
大学(35923)
学院(34166)
研究(16296)
(13919)
经济(13401)
中国(11635)
管理(10811)
科学(9913)
(9156)
(8646)
理学(8638)
理学院(8487)
研究所(8236)
管理学(8232)
管理学院(8140)
(7232)
中心(6806)
(6789)
(6290)
(6157)
北京(6025)
(5887)
(5539)
农业(5524)
师范(5489)
(5316)
业大(4954)
科学院(4851)
财经(4687)
师范大学(4644)
基金
项目(21577)
科学(16344)
基金(15304)
研究(15014)
(14291)
国家(14188)
科学基金(11300)
社会(8930)
社会科(8419)
社会科学(8416)
(8031)
基金项目(7589)
自然(7454)
自然科(7305)
自然科学(7298)
(7297)
自然科学基金(7162)
教育(6935)
资助(6453)
编号(5658)
重点(5281)
成果(5254)
(4759)
课题(4752)
(4627)
计划(4203)
(4184)
科研(4133)
(4074)
大学(4031)
期刊
(20302)
经济(20302)
中国(14355)
研究(12987)
学报(7433)
科学(6421)
教育(6357)
(6291)
大学(5494)
(5344)
管理(5131)
学学(4810)
(4417)
农业(4111)
(4024)
卫生(4024)
技术(3536)
经济研究(3141)
(2976)
金融(2976)
(2930)
图书(2589)
财经(2443)
(2425)
国际(2201)
世界(2157)
(2154)
(2150)
书馆(2120)
图书馆(2120)
共检索到6505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桑吉梅朵  
在甘肃敦煌市南6公里处,在鸣沙山环抱之中,一汪清泉形如半月,这就是闻名遐迩的沙漠第一泉——月牙泉。月牙泉被鸣沙山四面环抱,但在历史的风景线里,却一直碧波荡漾,不为流沙所掩,沙山与清泉共处,被称为世界自然地貌之奇观。千百年来,人们面对这一沙海奇观,始终感到奇怪,处在茫茫沙海之中的月牙泉又为何“泉映月而无尘”、“月泉晓澈,亘古沙不填泉,泉不涸竭”?这大自然创造的奇迹,古人百思不得其解,最后只好叹为“山之神异,泉之神秘”。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董霁红  卞正富  
鸣沙山月牙泉自然遗产是世界上罕见的奇特沙漠景观。随着当地旅游业的发展和地下水的不合理开采利用,使月牙泉呈现干涸的趋势,鸣沙山的生态景观受到严重破坏。为了保全这一自然遗产,通过实地考察和数据资料的比较分析研究,提出4个方面的措施:第一,合理开发利用祁连山雪山融水、“引哈济党”,解决区域的用水水源问题;第二,狭管效应、生物降解被(BiodegradableScreen)护岸、生态理念,改善月牙泉形成的地理环境;第三,建立绿色植被隔离带;第四,建立国家级沙漠公园。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窦贤  
在漫漫戈壁茫茫瀚海中耸立了1600多年的敦煌莫高窟,自其开窟之 后,就一直受到风沙的侵扰,而今,这一现象仍在继续。曾经游览过莫高窟的游客们,在离开莫高窟之际,再回头眺望莫高窟窟顶及四周漫漫的沙漠世界,无不忧虑:在这风沙越来越肆虐的地方,莫高窟及其文物还能完整无损地一直存在下去吗?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郑姚闽  崔国发  雷霆  吴三雄  孙志成  袁海峰  
为阐明多枝柽柳的群落特征和种群格局,选择甘肃敦煌西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作为调查地点,在2006年10月和2007年6月分别调查了35个20m×20m的样方,采集了经纬度、海拔和土壤类型等环境因子数据,运用物种丰富度指数、物种多样性指数和物种均匀度指数等多样性指标及丛生指标、平均拥挤度、聚块性指数、扩散系数和负二项参数等聚集强度指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多枝柽柳群落中共记录植物20种,分属12科19属,其中,灌木层8种,分属5科8属,草本层12种,分属7科11属;该群落可划分为4个群丛组:Ⅰ多枝柽柳-芦苇群丛组;Ⅱ多枝柽柳+苏枸杞群丛组;Ⅲ多枝柽柳+盐节木群丛组;Ⅳ多枝柽柳沙包群丛组。多枝柽柳群落的...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陈文业  赵明  张继强  袁海峰  窦英杰  朱丽  陈旭  
【目的】土壤水分含量是内陆荒漠区湿地生态系统中重要的限制因子,对植被生态特征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研究土壤水分含量和植被特征的关系,揭示土壤水分含量对植物多样性分布的影响规律,以期为该区域生态系统植物多样性保育、恢复和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基于甘肃敦煌西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土壤水分含量、植被高度、植物种类和盖度等的调查,对植被特征与土壤特性等资料进行分析,开展该生态系统土壤水分含量对植物多样性分布格局影响的研究。【结果】研究区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指数均相对较小,Margalef物种丰富度指数(Ma)、Simpson多样性指数(D)和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的最大值分别为0....
[期刊] 中国注册会计师  [作者] 夏立位  
2011年11月8日,对于刘明华、吴映军、丁玉立来说,是终身难忘的一天。那天发生的车祸,使他们的身体和心灵都经历了生与死的考验与洗礼。也正是如此,他们一起共同经历灾难、共同克服困难,开展生死救援,谱写了一个感人肺腑的故事!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何俊林  吉亚辉  柳建平  
民勤绿洲已变为沙源,成为我国干旱、沙漠化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也成为全国甚至世界的沙尘暴策源区之一和生态特级危机区。文章分析民勤沙漠化持续恶化、防沙治沙进展缓慢,"整体治理,局部恶化"的根源是缺水,认为投入产出失衡是生态环境继续恶化的主要原因。民勤乃至西北常年少雨干旱,水资源危机越来越严重,草原生态恶化,沙漠化、沙尘暴威胁国家安全。民勤沙漠化防治要统筹规划,机制创新,科学治沙,要治沙与治穷相结合。力求建设和发展,主张从长远考虑,实施"朔天运河引水工程"和"黄石天运河"引水工程,彻底解决西北地区严重缺水局面,从根本上治理民勤沙漠化问题。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胡智育  
河西走廊位于甘肃省西部,东起乌鞘岭,西止甘新省界,是一条东西长约一千公里、南北宽在5~50公里的狭长地带,因地处黄河以西而得名。历史上是我国通往中亚的“丝绸之路”。河西走廊正处于我国三大沙漠之中,北部是巴丹吉林沙漠,东北为腾格里沙漠,西南是库姆塔格沙漠。走廊北部有马鬃、合黎和龙首诸山,成了防止巴丹吉林沙漠向南扩张的天然屏障;南面是著名的祁连山,高山雪岭,全区总面积27.9万平方公里(见后图)。为了改变甘肃省贫穷落后的面貌,尤其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聂晓英  石培基  焦贝贝  王新敏  陈雪  
利用甘肃省敦煌市1987—2012年的社会经济统计数据,将信息熵赋权法和TOPSIS评价法相结合,对敦煌旅游业与城市发展协调性进行测算,并借助ARIMA模型预测短期内协调性发展状态和趋势。1987—2012年敦煌旅游业与城市发展协调性呈持续递增的态势,协调系数由1987年的0.134增长到2012年的0.933,增幅较大,说明二者发展保持着良性互动、协调发展的状态。ARIMA模型的预测结果显示,2013—2017年协调性将继续优化,保持和谐互动的发展势头。敦煌旅游业与城市发展协调性的不断优化,与其所处的发展环境、政策机遇密切相关。西部大开发战略、敦煌水资源合理利用和生态保护综合规划、华夏文明传...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常兆丰  刘世增  王祺  王飞  孙涛  刘淑娟  王芳琳  
近些年来,沙漠、戈壁光伏产业迅速发展。为了揭示光伏产业对防沙治沙的作用和影响,文章以甘肃河西走廊为研究区,通过调查河西走廊沙漠、戈壁现有光伏产业及其发电量,与植物防沙治沙比较,从光伏转化太阳能、光伏的风障沙障功能以及光伏对植被的影响三个方面分析了光伏产业对于防沙治沙的生态功能。结果表明,沙漠、戈壁光伏产业对于防沙治沙具有十分显著的生态功能,其对于防沙治沙的生态功能主要表现在:一是转化太阳辐射、调节沙漠、戈壁的热力平衡,削弱沙尘暴和风沙流发生发展的动力即大风的功能;二是风障功能和沙障功能;三是集雨促进植物生长的功能。发展沙漠、戈壁光伏产业,不仅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而且具有防沙治沙的生态功能。我国沙漠、戈壁面积广大,发展沙漠、戈壁光伏产业前景广阔。沙漠、戈壁光伏产业可望成为继造林治沙、沙障压沙之后的第三条防沙治沙新途径。
[期刊] 中国审计  [作者] 闫盈全  蒋秀中  
2010年1月31日。兰州。宁卧庄宾馆大礼堂。甘肃省全省审计工作会议正在进行。和往年一样,今年的审计工作会议仍由甘肃省政府主持召开,省委副书记、省长徐守盛讲话,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冯健身主持,省委、省人大、省政府、省政协分管领导以及省纪委、省委组织部等相关部门的领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倪国华  郑风田  丁冬  喻志军  
首先用"公地悲剧"理论解释了民勤地区石羊河来水减少和民勤地下水超采的现象。对民勤绿洲沙漠化过程的进一步归纳梳理发现:经过多年的过度开发,民勤水资源的"公地"问题已经由人类内部争夺水源的问题升级为人类能否与自然和谐共存的问题,用经典的解决"公地悲剧"的办法已无法解决民勤绿洲面临的沙漠化威胁,需要从更高层级的制度设计入手,将宝贵的水资源用于恢复生态,而不是用于农业灌溉。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高然  
甘肃省民勤县在沙漠化治理的探索过程中,提出"生态事业转移"的基本构想并在小范围试点中获得成功,从而为我国沙漠化地区生态治理工作提供了一种有益的思路。本文基于经济学视角对民勤生态事业转移的探索进行理论分析,解释项目试点取得初步成功的原因,并对试点推广的可行性进行论证,一方面证明项目推广将会遇到障碍,另一方面证明劳动力转移问题才是决定项目成败的关键点。政府应当对体现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关键变量施加影响,从而为生态治理工作的顺利进行创造条件。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丁文广  仙昀让  魏银丽  
甘肃省瓜州县地处内陆,干旱少雨,风沙危害严重,素有"世界风库"之称,强沙尘暴常年发生,且日趋加重,被有关专家认定为我国沙尘暴重要的起源地之一。文章通过对瓜州县企业主导的沙漠化治理模式进行了系统研究,综合考虑自然、经济、社会因素,得出的结论为该模式为类似企业履行"企业的社会及生态责任"提供了可借鉴的示范推广模式。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朱文斌  
新时代党和国家对于乡村的治理和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乡村振兴战略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再次提出,作为有效推动乡村发展,推进依法治国和形成基层治理新格局的重要因素,乡村治理成为了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在乡村建设方面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村基层治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与困境,必须从提高自治主体治理水平,夯实乡村治理经济发展基础,建立健全乡村人才支撑体系,实现以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动态平衡等方面提出治理对策,构建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村的现代化科学治理机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