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153)
- 2023(11776)
- 2022(10429)
- 2021(9930)
- 2020(8273)
- 2019(19080)
- 2018(19114)
- 2017(36473)
- 2016(19824)
- 2015(22248)
- 2014(22278)
- 2013(21840)
- 2012(20176)
- 2011(17866)
- 2010(17806)
- 2009(16365)
- 2008(16011)
- 2007(14119)
- 2006(12191)
- 2005(10437)
- 学科
- 济(73917)
- 经济(73831)
- 管理(61721)
- 业(58765)
- 企(52105)
- 企业(52105)
- 方法(35407)
- 数学(29072)
- 数学方法(28664)
- 中国(20195)
- 农(19111)
- 技术(19007)
- 业经(18370)
- 财(18222)
- 学(17194)
- 理论(15691)
- 地方(15407)
- 和(13697)
- 制(13245)
- 技术管理(13017)
- 贸(12759)
- 贸易(12748)
- 农业(12743)
- 教育(12536)
- 易(12350)
- 务(11870)
- 财务(11806)
- 财务管理(11782)
- 划(11542)
- 环境(11497)
- 机构
- 大学(277318)
- 学院(275432)
- 管理(113135)
- 济(102275)
- 经济(99786)
- 理学(98431)
- 理学院(97332)
- 管理学(95593)
- 管理学院(95092)
- 研究(87505)
- 中国(64235)
- 京(59329)
- 科学(56350)
- 财(46178)
- 所(43175)
- 农(41333)
- 业大(41223)
- 中心(40145)
- 江(39953)
- 研究所(39463)
- 范(37963)
- 师范(37634)
- 北京(37353)
- 财经(37349)
- 经(33867)
- 州(33034)
- 农业(32405)
- 院(31948)
- 技术(30434)
- 师范大学(30268)
- 基金
- 项目(191323)
- 科学(150526)
- 研究(141854)
- 基金(137174)
- 家(118823)
- 国家(117755)
- 科学基金(101808)
- 社会(87572)
- 社会科(82803)
- 社会科学(82782)
- 省(76207)
- 基金项目(73692)
- 自然(66643)
- 教育(65384)
- 自然科(65128)
- 自然科学(65115)
- 自然科学基金(63949)
- 划(63601)
- 编号(58548)
- 资助(55464)
- 成果(47863)
- 创(43682)
- 重点(42122)
- 部(41320)
- 课题(40224)
- 发(40171)
- 创新(39900)
- 项目编号(36820)
- 科研(36047)
- 大学(35973)
- 期刊
- 济(112266)
- 经济(112266)
- 研究(80058)
- 中国(53782)
- 学报(43859)
- 管理(43257)
- 科学(40655)
- 农(37665)
- 教育(37542)
- 财(34244)
- 大学(33436)
- 学学(31050)
- 农业(26731)
- 技术(25346)
- 融(20385)
- 金融(20385)
- 业经(18805)
- 图书(17671)
- 财经(17648)
- 经济研究(16730)
- 科技(16225)
- 经(14997)
- 业(14171)
- 技术经济(14139)
- 问题(14042)
- 理论(13966)
- 实践(13020)
- 践(13020)
- 版(12912)
- 现代(12579)
共检索到39789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梁春燕
作为通俗文艺大师,李渔的传奇和小说在人物构成、情节处理、思想表达诸方面都显示了对实际生活的贴近:展示罗列普通市民的情感,指导普罗大众的生活,通俗流畅,娱乐性极强。在当时及后世的观众以及读者群中都获得了极好的影响。但这种以大众审美趣味为旨归,不仅自娱、更为娱他的创作实践却遭到了历代的恶评和诋毁。李渔的这种遭遇是中国传统文学审美取向上雅俗之争的又一个表现,同时恰可以为传奇和传统小说的衰落作一注解。
关键词:
俗文化 李渔 传奇 小说 审美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葛雪梅
民俗是地域文化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高晓声在家乡生活长达45年,常州民俗滋养了高晓声的精神世界,进而成为高晓声文学创作的重要源泉。高晓声在文学创作中或穿插或化用了大量鲜活的常州民俗事项,这些散落的常州生产、生活和信仰等风情习俗,体现了常州人独特的生存智慧和鲜活的地域文化色彩,使高晓声的作品散发出恒久的美与善的艺术魅力。
关键词:
高晓声 文学创作 地域文化 常州民俗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曹玲泉
艺术化是中国饮食文化的一个极为突出的特征,广泛地体现在饮食器具、食品制作乃至饮食行为等方面,从而使我国的饮食文化具有独特的审美蕴义。
关键词:
饮食文化 艺术创作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李之凡
王愿坚的短篇小说创作中的文化认同是对红色文化的认同,这一方面是新中国成立后完成既定历史规范化叙述、营构共同集体记忆、实现意识形态领域的高度统一的社会时代诉求,另一方面是受家族文化和个人生活经历的影响。王愿坚短篇小说以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为题材,对红色文化的内容和形式进行了形象化的诠释,具体而言,包括了革命人物、革命事迹、革命遗迹、苏区思想道德建设、苏区教育科学文化建设5个方面。
[期刊]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罗立群
谶应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富有神秘色彩的文化形态,对中国社会的政治、宗教、思想与文学艺术都产生了重大影响。《红楼梦》的叙事结构是一个谶应框架,爱情婚姻悲剧、青春女儿遭际和封建家族命运是这个框架下的三个谶应系统。谶应文化影响了《红楼梦》的主题意蕴与美学风格,形成虚幻与真实合一、宿命与神秘交融、诗意与幻灭会通的特色。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黄国彬
指出急于出成果、将写文章作为一种暂时性的工具以及缺乏换位思考的意识等,是部分研究生产生学术不端的心态原因。提出应改革现有的研究生考核机制、引导研究生树立未来意识并积极将学术诚信纳入研究生个人诚信体系,从而有效提升研究生的学术道德修养。
关键词:
研究生 学术道德 学术诚信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郑成思
在论及“知识产权”的概念及定义时,如问起作为“知识产权”项下的商标权、商号权等商业性标示权,应如何体现“创作性”劳动成果?对此虽然不少文章或学术专著已有论述,但至今还是一个未解决好的模糊问题。 有人感到这个问题难以解决,就干脆采取了全面否定的态度,即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佟荣亮
<正>传统园林景观是审美意识的体现。油画作为西方艺术的一种形式,在我国广泛传播。我国油画艺术在几千年的发展过程中,无论是艺术水平、技法还是技巧都有了长足的进步,其主要特点是追求自然、含蓄、典雅之美。在绘画艺术领域,对景物处理往往采用虚实结合的手法,从而使景物具有更强的表现力。传统园林是以水为中心发展起来的艺术形式,因此以传统园林为主题的山水国画中也充满了朦胧美。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肖保英
在中国现代陶艺面对继承与创新的情况下,现代陶艺创作如何创新是每个现代陶艺创作者关注的焦点。然而在陶艺创作过程中,往往因为如此强大的历史重任而背上思想负担,使得在创作中举步维艰。在这个意义下,文章通过总结实践经验,探讨了在创作思维过程中灵感产生的规律,以能更好地从事陶艺创作。
关键词:
灵感 现代陶艺 创作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闵珊华
文学与数学是文理两科的代表科目,两者之间似乎并无联系可言,然而许多文学创作者却在不知不觉中运用了数学思维方法,一但发现个中奥秘,你会发现编故事并非一件难事,只要你掌握了——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
[作者]
王春景
我国学术界对于"东方文学"的研究从五四时期开端,至今已有百余年历史,但其真正勃兴是源于2000年北京大学东方文学研究中心的建立。比较文学中国学派兴起之后,更多的东方裔的诺贝尔文学奖和布克奖获奖者进入研究者的视野之中,这一研究视角恰好与20世纪80年代开始席卷全球的后殖民文化理论重合,殖民问题、民族问题、历史视角和文化冲突都是东方文学中的敏感话题,进而把整个东方文学的研究方向带入到国际视野中。齐园博士、刘静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许辉猛
著作权法第17条文字表述的矛盾,导致我国存在委托创作合同是书面合同还是非书面合同的争论。两种观点虽各有理由,但均有偏颇。我国委托创作合同属于混合形式更为合理,即有关著作权归属的约定法律要求书面形式,其他条款则形式自由。区别形式是由立法的目的决定的,委托创作合同的普通条款只在当事人之间生效;而著作权归属关系到公共利益,书面形式可以起到权利公示作用,弥补著作权登记制度缺失的遗憾。
[期刊] 求索
[作者]
吴正锋
沈从文具有炽热的民族情怀与坚韧的抗战精神,他对湘西民族深怀"悲悯"情感与"楚人"悲剧意识,他坚守独立人格精神与独立的艺术追求,其创作具有鲜明巫楚文化特色与深厚民间文化根基,以及崇尚自然与浪漫抒情的艺术格调。这一切都表明沈从文创作在深层次上与湘楚文化精神相一致,深深地打上了湘楚文化精神的烙印。一方面,湘楚文化精神成就了沈从文,另一方面,沈从文在现代历史条件下又将湘楚文化精神发扬光大。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林雪飞
"海派文化"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东西方文化不断碰撞与融合的产物,是一种典型的都市文化、商业文化、现代文化。"海派文学"则是在"海派文化"背景下发展起来的一种文学类型,主要表现上海现代都市生活和市民心理,并采用了多种现代艺术手法和创作技巧,具有鲜明的现代性和先锋性。"海派文化"改变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根本属性,引起了中国社会各方面的巨大变革,也给现代文学创作带来了本质的转变。具体说来,"海派文学"在创作意识、创作方式和文学性质等方面都受到"海派文化"的深刻影响,是"海派文化"属性的直接体现。
[期刊]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孙春青
古代女子创作的散文作品展示了较为丰富的女作者形象及其精神世界。明中期以后,受到个性解放思潮的影响,一方面明显受到注重女子创作"德性之美"的文化导向的制约,另一方面在某种程度上以"重情"对"明德"的导向及其创作传统进行了重构,呈现出才德兼美、德情统一的价值取向。部分女作者具有自觉的"立言"意识,希望通过文学创作称名于后世,她们对实现个体价值有潜在追求,作品表达了对于女子不幸命运的同情和悲悯,一定程度上融入了对传统女性境遇的审视与质疑。
关键词:
古代女性 散文创作 性别文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