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899)
- 2023(7753)
- 2022(6208)
- 2021(5628)
- 2020(4784)
- 2019(10452)
- 2018(10364)
- 2017(20439)
- 2016(10979)
- 2015(12116)
- 2014(11929)
- 2013(12184)
- 2012(10991)
- 2011(9632)
- 2010(9957)
- 2009(9837)
- 2008(10027)
- 2007(9349)
- 2006(8382)
- 2005(7616)
- 学科
- 业(77106)
- 企(60702)
- 企业(60702)
- 济(52946)
- 经济(52875)
- 管理(45589)
- 农(44701)
- 农业(29497)
- 业经(25937)
- 方法(21581)
- 财(19145)
- 务(15601)
- 财务(15595)
- 财务管理(15586)
- 数学(14739)
- 企业财务(14726)
- 数学方法(14645)
- 技术(14139)
- 策(13056)
- 制(12326)
- 中国(11011)
- 划(10775)
- 体(10698)
- 企业经济(10220)
- 农业经济(9836)
- 和(9760)
- 经营(9710)
- 技术管理(9379)
- 贸(9166)
- 贸易(9162)
- 机构
- 学院(168935)
- 大学(156912)
- 济(77325)
- 经济(76211)
- 管理(73498)
- 理学(63691)
- 理学院(63256)
- 管理学(62599)
- 管理学院(62313)
- 研究(49941)
- 农(48777)
- 中国(42853)
- 农业(37212)
- 财(33103)
- 业大(31369)
- 京(31303)
- 科学(28385)
- 江(27252)
- 财经(26216)
- 所(25258)
- 中心(24327)
- 经济管理(23992)
- 经(23751)
- 研究所(22483)
- 农业大学(22380)
- 经济学(21281)
- 业(20644)
- 州(20585)
- 商学(20219)
- 商学院(20054)
- 基金
- 项目(107644)
- 科学(86687)
- 研究(81316)
- 基金(79482)
- 家(67986)
- 国家(67165)
- 科学基金(59531)
- 社会(54992)
- 社会科(51778)
- 社会科学(51762)
- 省(45164)
- 基金项目(42858)
- 自然(37251)
- 自然科(36438)
- 自然科学(36428)
- 自然科学基金(35840)
- 划(34478)
- 教育(34047)
- 编号(33928)
- 业(32601)
- 资助(30634)
- 农(28509)
- 创(25998)
- 发(24725)
- 成果(24579)
- 部(24149)
- 创新(23325)
- 制(23207)
- 重点(23005)
- 国家社会(22574)
共检索到25346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俄罗斯农业部将粮食产量预测上调到1.05亿t。据俄罗斯农业部通报,全俄罗斯粮食收成显著增加。更准确的数据显示,谷物和粮用豆类作物加工后的总收成超过1.05亿t。据俄罗斯农业部的数据,截至目前,已收获大豆250万t,油菜超过145万t。这是此类作物在俄罗斯种植史上最好成绩。与此同时,俄罗斯农业部还确认了蔬菜收获新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陈飞 范庆泉 高铁梅
农业政策成功与否不仅取决于政策的实施环境,更主要取决于农民对政策刺激反应的强烈程度。为分析我国农业政策的实施效果,本文利用Nerlove提出的适应性预期模型对我国粮食生产调整能力及农业政策的影响效果进行实证研究。基于1995—2008年中国省际农业面板数据,利用动态面板的GMM方法分别估计了农业政策对小麦、稻谷、玉米作物播种面积、单位产量及总产量的影响,并对我国粮食生产调整能力及农业政策影响的长期效应进行了定量分析。实证结果表明,随着政府对农业投入的增加,我国粮食生产的调整能力逐渐增强,各项农业政策对粮食生产均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其中,农业支出政策和农村固定资产投资是拉动我国粮食产量增长的最重要...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卢华 胡浩 陈苏
基于理论阐述农业生产性服务影响粮食产量的逻辑机理,利用农户微观调查数据和计量经济方法,定量估计不同环节农业生产性服务对粮食单产的影响,并对其影响机制进行实证检验。研究表明,第一,农机服务和施肥服务能显著提高粮食单产,以技术替代为主的施肥服务对粮食单产的影响效应更大。施肥和施药服务对规模经营户的粮食单产具有显著促进作用。第二,施肥和施药服务对农户采纳亲环境的施肥技术和病虫害防治技术具有显著促进作用。第三,农机服务、施药服务和施肥服务对农业劳动力投入具有明显的替代效应,能显著促进规模经营户转入土地,但没有证据表明农机服务和施药服务对小农户转入土地有显著影响。上述结论意味着,未来中国应大力推动农业生产性服务组织发展,对标准化程度低和道德风险发生概率较高的施肥和施药环节加强政策支持,降低服务作业成本,更好地发挥其对粮食增产和农户亲环境农业技术采纳的促进作用。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余呈先
促进我国粮食产量增长的因素呈多元化特点,包括制度变迁、基础设施建设的强化、农民素质提高等,但农业科技投入无疑是最重要原因。目前国内学者研究这一问题时大多采用多元统计方法,本文拟采用协整分析方法、向量误差修正模型及Granger因果关系等证实农业科技投入的变化导致粮食产量的重大变化这一结论。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汤标中
2000年全国粮食产量5亿吨的目标能实现吗到本世纪末,要基本满足人口增长以及国民经济发展对粮食的需求,全国粮食必须再增了亿吨。我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由4亿吨提高到4.5亿吨,用了10年的时间,那么在今后6年内再增加500亿公斤粮食生产能力能实现吗?我国...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张淑荣 李慧燕
本文按照OECD的统计口径,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法,研究了1993—2005年我国各项农业补贴与粮食产量、农民种粮收入的密切关系。研究发现,基于种植面积、农业投入品使用上的补贴、研发、检验检疫服务、粮食储备对粮食产量和农民收入的影响效果显著;其次为限制农业投入品的支付、农民收入的补贴、农业培训和基础设施;而价格支持影响效果最弱。因此,在稳粮、增收的基础上,应按影响效果优化农业补贴结构,提高我国支农效率。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邱爽 周光美
文章利用滑动平均法、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基于西南四省市的灾害数据,分析了农业气象灾害的变化特征,各省市受灾程度的空间分布特征和气象灾害对粮食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1980—2002年洪涝灾害呈上升趋势,2002年后呈下降趋势,干旱灾害变化幅度不大;1980—1991年风雹灾害呈上升趋势,1991年后呈下降趋势,低温灾害在2005年后略呈上升趋势。(2)西南四省市中,主要的农业气象灾害是干旱。干旱灾害受灾程度:云南>贵州>重庆>四川。(3)气象灾害对粮食产量的影响程度。重庆:低温>干旱>风雹>洪涝;四川:低温>风雹>洪涝>干旱;贵州:低温>干旱>洪涝>风雹;云南:干旱>风雹>低温>洪涝。低温是西南四省市影响粮食产量的主要气象灾害,应加强防治。
关键词:
气象灾害 粮食产量 灰色关联度 西南地区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于小兵 卢逸群 吉中会 骆翔 蔡玫
利用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发布的数据,针对近45 a(1970~2014年)来我国农业气象灾害变化特征及其对粮食产量影响的问题,采用数理统计和偏相关分析方法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黑龙江、山东和河南是受灾和成灾面积最大的省份;山西和内蒙古是受灾率和成灾率最高的两个省份;旱灾是我国主要的气象灾害,洪涝灾害波动明显,沿海地区台风灾害持续上升;东北地区旱灾比重增加,低温灾害有所减轻;华东地区洪涝、低温和台风灾害比重增加;华北地区低温和风雹呈现上升趋势;华南地区台风灾害增长显著;西北地区风雹和低温增加;西南地区旱灾和洪涝走势相反;中南地区旱灾减轻,洪涝加重;气象灾害直接影响到粮食总产量,干旱和洪涝灾害影响尤为明显;气象灾害与粮食产量的关系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趋势。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陶雯 张旭博 孙志刚 李仕冀 刘晓洁 张崇玉 欧阳竹 成升魁
明确作物产量和土壤养分时空变异可以更好地掌握农田生产力和土壤质量情况,对农业资源合理配置以及提高生产力可持续性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利用华北平原引黄灌区下游农田作物产量数据和耕地质量监测数据,对华北平原引黄灌区下游作物产量的演变以及有机质和养分的空间分布进行分析,阐明该地区作物产量、土壤养分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灌区的农田生产力水平存在显著的空间和时空差异。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农田生产力水平整体呈上升趋势,冬小麦高产田分布在黄河下游北岸中部地区的齐河县和下游南岸三个县,范围是6084.0~6861.0 kg/hm~2,夏玉米产量空间分布整体上呈现出中间高两端低的特征,其中齐河县的产量最高,为7524.0 kg/hm~2。灌区农田土壤有机质、氮、磷、钾养分具有明显的时空分布差异,有机质和速效钾含量最高的德州市分别为16.30 g/kg和202.40 mg/kg,全氮含量最高的淄博市为1.17 g/kg,有效磷含量最高的泰安市为34.56 mg/kg。研究表明,灌区的生产力水平一直不断在提升,仍有很大的增长空间。掌握养分分布特征和土壤肥力的空间差异来制定合理的施肥措施,可为今后该地区实现精准农业和高产稳产提供科学依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宝仁 邬琼 刘寅
组合预测模型可以较大限度地利用各种预测样本信息,比单一预测模型考虑问题更系统更全面,能够有效地减少单个预测模型中一些随机因素的影响,从而提高预测精度。文章利用最优加权组合法,对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模型,指数平滑模型和ARMA模型进行组合,通过计算确定其权重,得出未来十年的粮食预测产量;而根据MSE准则得出组合预测模型的精度比其余单一的预测模型的预测精度高。与我国在2008年提出的《国家粮食安全中长期规划纲要》中的目标进行比较发现,如果在现有条件下要达到目标,政府必须在政策和农业技术等层面制定更加切实可行的措施。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尹宗成
文章将粗糙集理论引入我国粮食产量预测;通过属性约简从诸多影响因素中提取关键因素,并对各因素重要程度进行排序,得到一致、完备的预测规则;通过实际应用验证了其可行性,证明粗糙集的利用能有效地避免人为因素的影响,可以得到更合理的预测结果。
关键词:
粗糙集理论 粮食产量 预测 属性约简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罗利娟 丁宏飞
在粮食产量预测中,存在历史样本量较小和非线性强的特点,从而致使预测精度较低。文章将支持向量机回归(SVR)与粒子群优化算法(PSO)相结合,提出了适用于小样本量学习的PSO-SVR粮食产量预测模型。实例结果表明,PSO-SVR模型预测误差率优于BP神经网络模型。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魏中海 王建勇 夏宣炎
介绍了“粮食产量综合预测系统”软件的设计思想 ,系统结构 ,功能模块。同时也扼要地介绍了预测因子的处理算法 ,气象预测模型、社会经济因子预测模型、气象和经济因子组合的预测模型以及多预测方案的集成预测模型在计算机软件中实现的方法。
关键词:
粮食产量 统计模型 系统结构 模型预测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赵之砚 金一泓
粮食产量始终是关系我国政治、经济和生活的大事。粮食生产模型研究的是我国粮食总产量与影响因素之间的定量关系,是一种从整体上研究各部门投入与产出的相互依存关系的经济数量分析方法,在经济分析、政策模拟、经济预测、制定发展规划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一、粮食生产的计量经济学模型 1.选择变量。根据我国的国情,粮食稳产、高产是一项基本国策,政府对粮食生产一直保持积极支持与鼓励的政策,所以影响粮食产量的主要因素是投入要素。在模型中选择主要投入要素作为粮食产量的自变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