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677)
- 2023(7022)
- 2022(5900)
- 2021(5785)
- 2020(4758)
- 2019(10994)
- 2018(10630)
- 2017(20396)
- 2016(10981)
- 2015(12517)
- 2014(12164)
- 2013(12190)
- 2012(11811)
- 2011(10956)
- 2010(11041)
- 2009(10349)
- 2008(10196)
- 2007(9061)
- 2006(8263)
- 2005(7693)
- 学科
- 济(48328)
- 经济(48281)
- 管理(30548)
- 业(30343)
- 企(23865)
- 企业(23865)
- 方法(18900)
- 中国(17470)
- 数学(17025)
- 数学方法(16861)
- 农(14184)
- 贸(13496)
- 贸易(13488)
- 易(13310)
- 财(11731)
- 策(11510)
- 制(10234)
- 业经(9412)
- 农业(8934)
- 银(8905)
- 银行(8893)
- 行(8677)
- 地方(8280)
- 学(8153)
- 及其(7973)
- 融(7804)
- 金融(7804)
- 环境(7642)
- 关系(7491)
- 划(7429)
- 机构
- 大学(160302)
- 学院(159429)
- 济(79281)
- 经济(78017)
- 研究(64657)
- 管理(59842)
- 中国(51544)
- 理学(50667)
- 理学院(50041)
- 管理学(49520)
- 管理学院(49174)
- 财(35630)
- 京(35380)
- 科学(34815)
- 所(32596)
- 研究所(29499)
- 财经(27765)
- 中心(27644)
- 经(25553)
- 经济学(25478)
- 北京(23510)
- 院(23353)
- 农(23078)
- 江(23047)
- 经济学院(22876)
- 范(21034)
- 师范(20923)
- 财经大学(20633)
- 科学院(19843)
- 业大(18537)
- 基金
- 项目(100440)
- 科学(80867)
- 研究(76062)
- 基金(76056)
- 家(66361)
- 国家(65876)
- 科学基金(55756)
- 社会(50615)
- 社会科(48141)
- 社会科学(48135)
- 基金项目(38276)
- 省(34133)
- 自然(34119)
- 教育(34091)
- 自然科(33338)
- 自然科学(33331)
- 自然科学基金(32795)
- 资助(32447)
- 划(30834)
- 编号(29462)
- 成果(25114)
- 部(24639)
- 中国(23295)
- 重点(23089)
- 发(22832)
- 国家社会(22124)
- 教育部(21364)
- 课题(21109)
- 创(20407)
- 性(20258)
共检索到25473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陈宪良 张梅
回顾十几年来的中俄关系,可以说,两国关系发展虽有波动,但总体而言,是不断向前的。在经历了短暂的低迷徘徊期后,中俄关系很快进入了快速发展期。如今,两国关系已渐趋稳定,走向成熟。基于中俄两国均处于经济腾飞的特殊发展时期,两国在经济方面的发展竞争将会日趋激烈。今后,在两国关系的发展道路上不会一帆风顺,必然会有磕绊。我们应理性地看待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既应重视这种战略关系,又不能过于倚重。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王新
国家利益决定美国的对华外交政策,但国家利益的界定受到国际与国内政治变化的影响。冷战结束后,美国曾陷入对华关系的“认知困境”,由此导致美国在选择实现其国家利益的政策时往往陷入自相矛盾之中。貌似矛盾的政策,其实是由美国在不同阶段对国家利益的不同界定所决定的。厘清美国国家利益在不同阶段的内容及实质,是把握中美关系发展规律的关键。
关键词:
国家利益 对华认知困境 对华政策轨迹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赵家章 丁国宁
本次中美贸易摩擦,贸易逆差只是表象问题,深层次是大国科技发展博弈与投资市场开放问题。美国对外商投资安全审查制度进行改革,对中国互联网、信息、芯片制造、人工智能等高技术企业赴美投资并购实施偏见性与针对性的安全审查,限制中国高技术企业进入美国市场,短期内造成中国企业赴美投资规模与收益下降,但是长期影响有限。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杨振华 朗晓龙 于晓燕
自80年代中期以来,美国的对外经济战略逐步由以加强与欧共体、日本的经济合作为中心转而开始向亚太地区倾斜,形成了“新太平洋共同体”的亚太经济战略。这一战略是在8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政治格局发生深刻变化及美国全球战略相应变化的背景下,由多种原因促成的。与...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冯帅
作为《巴黎协定》能力建设条款实施的现实基础,前《巴黎协定》时期的能力建设行动将产生重要影响。近年来,欧盟和以美国为代表的伞形集团的能力建设行动迫使"77国集团+中国"加大能力建设的"自助"比例,其或将倒逼《公约》下共同但有区别责任(CBDR)原则的重构,对气候资金规则和气候技术规则的适用构成一定程度的制约。对此,在前《巴黎协定》时期,中国应明确坚守CBDR原则之立场,建设性参与国际气候谈判,积极参与国际气候合作,逐步完善国内能力建设的顶层机制设计,并分阶段重构中国能力建设的法律制度。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冯帅
作为《巴黎协定》能力建设条款实施的现实基础,前《巴黎协定》时期的能力建设行动将产生重要影响。近年来,欧盟和以美国为代表的伞形集团的能力建设行动迫使"77国集团+中国"加大能力建设的"自助"比例,其或将倒逼《公约》下共同但有区别责任(CBDR)原则的重构,对气候资金规则和气候技术规则的适用构成一定程度的制约。对此,在前《巴黎协定》时期,中国应明确坚守CBDR原则之立场,建设性参与国际气候谈判,积极参与国际气候合作,逐步完善国内能力建设的顶层机制设计,并分阶段重构中国能力建设的法律制度。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Н.Л.玛玛耶娃 朱显平 王玉国
本文将全面抗战前的苏中关系置于国际关系的大环境中,结合中国国内因日本侵略而引发的一系列与维护国家利益紧密相关的历史事件,研究了中国全面抗日战争期间(19371945)的苏联对华政策。我们研究的重点是当时苏联与"中华民国"官方政府和在苏联和共产国际支持下同国民党结成"统一战线"的中国共产党同时进行的交往与合作。本文揭示了苏联对中国抗日的两个战场给予支持的历史事实,即中国国民党军队的正面战场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以特区(指陕甘宁边区——译注)和"敌后解放区"为根据地的敌后抗战战场。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贺圣达
考察当代东盟与中国的关系,应在东盟发展的总体趋势和中国与东南亚国家关系特点的大背景下进行。现阶段中国-东盟关系处于历史上最好的时期。东盟作为一个东南亚国家的区域性组织,其对华政策的基本定位、核心内容、重要目的表明,东盟对华关系实际上存在着一个整体(东盟)、两大板块(半岛和海岛)和十个国家三个局面。近期和从更长时期看影响中国-东盟关系的主要是东盟与中国战略伙伴关系的发展;东盟自身的一体化进程和对华政策;东盟与美、日、印等国关系的发展及“大国平衡”战略的调整。
关键词:
东盟 对华政策 中国-东盟关系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Н.Л.玛玛耶娃 朱显平 王玉国
本文将全面抗战前的苏中关系置于国际关系的大环境中,结合中国国内因日本侵略而引发的一系列与维护国家利益紧密相关的历史事件,研究了中国全面抗日战争期间(1937~1945)的苏联对华政策。我们研究的重点是当时苏联与"中华民国"官方政府和在苏联和共产国际支持下同国民党结成"统一战线"的中国共产党同时进行的交往与合作。本文揭示了苏联对中国抗日的两个战场给予支持的历史事实,即中国国民党军队的正面战场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以特区(指陕甘宁边区——译注)和"敌后解放区"为根据地的敌后抗战战场。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沈海涛 刘玉丽
一国在面对由崛起国而引发的权力体系结构变化时,囿于自身政治、经济、军事力量的局限性,为抵消潜在的风险和可能的威胁,易对崛起国或潜在霸权国实施"对冲"战略。根据一国对威胁认知及相对能力的强弱,其实施的对冲战略强度也不尽相同。本文在综合运用对冲战略分析框架并引入影响"对冲"强度变化的因素后认为,相较之前,2015年后日本在南海问题上对华实施了牵制和制衡成分较为凸显的"强对冲"战略。这种转变是在日本南海威胁认知度提高,"对冲"中国相对能力增强及与中国信任程度持续走低的情况下,做出的对本国利益较为有利的战略调整。
关键词:
制衡 对冲 日本 南海 政策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杨育谋
创立于1932年的香港恒生银行是香港第二大上市银行,汇丰集团的主要成员之一。2002年和2003年恒生银行均被《亚洲金融》和《财资》杂志评选为"香港本地最佳银行"。而其已有35年历史的恒生指数业已成为反映香港政治、经济和社会状况的主要风向标。2004年5月,香港恒生银行出巨资17.26亿元人民币参股兴业银行,成为占股15.98%的第二大股东。这是恒生银行成立71年来进行的惟一一次大规模的股权投资,而这一事件,也成为恒生银行快速抢占内地市场的一个鲜明的标志……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吴晓灵
是什么导致了世界经济结构的失衡?为什么是穷国把钱借给富国?欧盟在债务问题上为何纠结?为什么要推进人民币跨境结算?中国如何应对全球经济新形势?一、国际货币体系不完善是本次金融危机重要的制度根源1.美元与黄金脱钩是各国经济结构失衡的外部因素。二战之后全球形成了布雷顿森林会议体系,核心就是双挂钩:美元和黄金挂钩,一盎司兑换35美元,各国的货币和美元挂钩,基本上保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刘鸣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马正英 张茜
伴随世界经济全球化与贸易自由化的不断深化,国际倾销与反倾销之间的矛盾也日益加剧。在分析美国对中国实施反倾销主要原因的基础上,研究了其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巨大影响,并提出了相应对策。
关键词:
经济全球化 美国对华反倾销 应对策略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王璐
美国针对中国输美产品发起的反倾销、反补贴调查案件日渐增多,不仅频次高而且涉及到的行业众多。美国在贸易救济过程中,针对中国商品还将反倾销和反补贴调查合并使用,成为一种常规手段,并在这个过程中加入知识产权审查标准。美国对中国"双反"调查与贸易保护主义抬头、非市场经济地位的影响和对国有企业的不当定性有直接关系。因此,中国需要从政府、企业、行业协会等层面加强应对。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