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094)
2023(6116)
2022(5092)
2021(4918)
2020(4054)
2019(9186)
2018(8922)
2017(16474)
2016(8769)
2015(10257)
2014(9633)
2013(9941)
2012(9520)
2011(9014)
2010(8618)
2009(8162)
2008(7867)
2007(6738)
2006(6110)
2005(5722)
作者
(27277)
(22790)
(22703)
(21737)
(14530)
(10952)
(10196)
(8874)
(8873)
(8059)
(7944)
(7688)
(7601)
(7548)
(7419)
(7282)
(6879)
(6678)
(6640)
(6289)
(5685)
(5681)
(5675)
(5347)
(5159)
(5081)
(5078)
(4771)
(4710)
(4675)
学科
(40303)
经济(40259)
管理(21150)
(18357)
方法(17660)
数学(16190)
数学方法(16077)
中国(14151)
(12906)
企业(12906)
(11357)
贸易(11351)
(11214)
(10660)
(8904)
(7474)
(7458)
关系(7007)
(6993)
金融(6993)
(6751)
银行(6729)
业经(6725)
(6614)
农业(6597)
(6221)
环境(5998)
(5727)
(5662)
及其(5155)
机构
大学(134944)
学院(129550)
(65067)
经济(64261)
研究(59024)
中国(45501)
管理(44613)
理学(38083)
理学院(37596)
管理学(37020)
管理学院(36800)
科学(34611)
(31099)
(31075)
研究所(28684)
(28064)
(26230)
中心(24619)
农业(22647)
经济学(22047)
财经(21265)
(21133)
业大(20528)
北京(20479)
(19899)
经济学院(19831)
科学院(19105)
(17859)
研究中心(16458)
研究院(16432)
基金
项目(88700)
科学(69990)
基金(68320)
(63290)
国家(62897)
研究(60718)
科学基金(51319)
社会(41190)
社会科(39200)
社会科学(39193)
基金项目(34400)
自然(33112)
自然科(32371)
自然科学(32355)
自然科学基金(31858)
资助(29384)
(29126)
(27440)
教育(26682)
(21810)
中国(21430)
重点(21207)
编号(20715)
(19676)
国家社会(19366)
教育部(18248)
(17766)
成果(17553)
科研(17414)
创新(16966)
期刊
(68086)
经济(68086)
研究(43029)
中国(28618)
学报(25550)
(25349)
科学(23455)
大学(19020)
农业(18223)
管理(18113)
学学(18016)
(17866)
经济研究(12808)
(12716)
金融(12716)
世界(11631)
(11445)
财经(11405)
(11172)
国际(11106)
教育(10524)
(10053)
问题(9525)
技术(9107)
业经(7752)
业大(6469)
技术经济(6422)
(6313)
资源(6091)
统计(5630)
共检索到20426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顾善松   赵将  
俄罗斯和乌克兰在全球农产品市场的地位举足轻重。俄乌冲突短期对全球粮食市场造成较大扰动,全球粮食安全受到影响,但2022年7月、8月全球粮食价格已回到俄乌冲突以前的水平,全球农产品市场完成了自我修复。本文对俄乌冲突与全球粮食安全进行复盘,发现全球农产品市场冲击与修复机制不同,从冲击机制来看,俄乌冲突直接冲击乌克兰旧作物季的出口和新作物季的生产,并通过影响出口国出口政策、冲击能源等基础物资供给等方式间接影响市场;从修复机制来看,全球农产品贸易在市场准入、贸易便利化等多边贸易体制下保持了应有的韧性,价格上涨产生贸易转移、刺激生产效应,并抑制部分需求,从而达到供求新均衡,这是全球农产品供应链富有韧性的内在作用机制。俄乌冲突对中国粮油市场也产生影响,但影响在不同品种间有所分化,对玉米、油脂油料等国内外联动性较高的品种影响较大,对小麦、稻谷等联动性较低的品种供应影响较小。本文认为应对危机,短期靠储备、中期靠进口、长期靠生产,建立必要的储备、进口和生产调节能力,未雨绸缪应对短期的供给冲击,坚定国际农产品贸易信心,持续深化农业贸易和投资国际合作,推动构建多元流通格局,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李董林  李娟  李春顶  
粮食安全是治国安邦的头等大事,2022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指出“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是建设农业强国的头等大事”。持续紧张的俄乌冲突导致全球粮食供给趋紧、需求和价格双升,粮食安全恐慌席卷全球,全球经济发展出现新的不确定性和变局。虽然短期内中国粮食市场受俄乌冲突的影响相对较小,但从长期来看,粮食进口成本攀升、市场结构性矛盾、贸易格局失衡和生物质能抢粮等,给中国粮食市场安全和农业强国发展带来新的挑战和风险。由于粮食生产具有周期性,供给和价格冲击容易诱发粮食市场系统性风险,导致政策调控失效和市场失灵。面对严峻的粮食安全局势,应统筹协调内外部关系,发挥宏观调控能力,防范和化解外部冲击的风险和威胁;以科技创新和法制保障,促进农业资源禀赋优势转化,全面增强粮食安全自主掌控力和粮食安全治理能力。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李董林  李春顶  
俄乌冲突导致俄乌两大“粮仓”的粮食生产和出口遭受重创,国际市场粮食供应趋紧,粮食期现货价格全面上涨,粮食恐慌波及全球。因粮食安全问题中东和非洲地区长期具有脆弱性、持续性、敏感性、诱发性和政治关联性等突出特征,导致其粮食安全在此次俄乌冲突局势下遭受严重冲击并带动恐慌情绪向全球蔓延扩散,引发区域内粮食面临断供、社会动荡加剧和政治风险上升等一系列潜在不稳定因素,外溢形成全球性的粮食恐慌,促使粮食通胀压力剧增、国际力量分化、贸易保护主义扩散、粮食外交抬头等不确定性增加,中东和非洲的粮食危机已经演化成全球性的粮食安全公共事件。中国作为粮食进口大国,应高度重视中东和非洲粮食危机和全球性粮食恐慌,树立新时期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强化国内生产供给能力,加强内循环和国内统一大市场建设,筑牢粮食安全的“护城河”;加强粮食供应链各环节的监管和监测,释放坚持对外开放的积极讯息,调控国内外舆论导向,稳定国内市场和国际合作伙伴的整体预期;加强粮食贸易治理,开展粮食供应链的补链和强链工作,夯实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为国内粮食安全注入更多稳定性和确定性。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芦千文  
保障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首要任务和底线要求。俄罗斯、乌克兰是全球重要的粮食、能源、矿物、化肥等大宗产品生产国和出口国,影响着全球重要的初级产品供应通道。自2022年2月24日起,俄罗斯对乌克兰进行特别军事行动,俄乌关系演变为俄乌军事冲突(以下简称俄乌冲突)。俄乌冲突在影响两国农业生产的同时,对全球农产品贸易、农业合作也会产生深远影响。俄乌两国都是中国农产品进口来源国和潜在的农业合作对象。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张泽丰  
进入21世纪以来,得益于政府出台的一系列粮食价格支持政策,中国粮食供给和价格相对稳定。伴随着中国粮食进口量不断增加和全球粮食供给的风险,中国粮食安全始终不容忽视。粮食价格的国内外倒挂、库存消费比过高、粮食贸易受疫情冲击和中美贸易摩擦影响,使粮价稳定和粮食安全保障问题显得更加重要。应通过充分保障国内粮食供给和粮食国际贸易安全,进一步完善国内粮食价格体系,积极应对疫情冲击,维护中国粮食价格稳定,保障中国粮食安全。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翟天昶  
鉴于非洲居民独特的饮食结构,在考察俄乌冲突对非洲国家粮食安全的影响时,有必要结合各类食物给居民提供能量的情况来做讨论。以非洲各国居民食物能量供应的对外依存度作为基础考察俄乌冲突对非洲粮食安全的影响,研究发现:接近半数的非洲国家,其居民食物中能量供应的对外依存度较低,在其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下,俄乌冲突不会对其粮食安全造成显著的影响。实际上,非洲地区粮食安全受俄乌冲突影响较大的主要是埃及等食物能量供能对外依存度较高且粮食购买力较差的国家。基于此,中国可尽快对居民饮食能量供给对外依存度较高且购买力不足的非洲友好国家予以一定的粮食和资金援助。进一步地,加强对非洲友好国家的农业技术援助,分享农业发展经验,并扩大在非洲的贸易合作伙伴范围,为保障非洲国家的粮食安全更有效地贡献中国力量,从而为构建新时代中非命运共同体做出新贡献。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周向阳  吴建寨  朱孟帅  孔繁涛  
作为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粮食安全问题一直备受各方关注。粮食安全问题涉及领域极其广泛,近年来各种冲击因素对粮食安全的影响逐渐成为了学术领域的研究热点。本文分别从气候变化、价格冲击、自然灾害、政策支持、科学技术、国际援助以及其他因素7个方面,梳理了研究文献,探讨了研究内容,归纳了研究方法,比较了研究结论。最后,基于文献述评,本文分析了现有研究的不足,并提出了未来需要进一步拓展的研究方向。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丁振峰  张良  徐翔  
随着中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迅速推进,煤炭、石油等能源消耗不断增加,空气污染愈加严重,不仅影响居民日常生活、人身健康,且对粮食安全造成了严重的负外部性。在环境外部性理论的基础上,利用2014—2015年99个冬小麦主产区(地级市)的生产及环境数据,通过构建超越对数的冬小麦产量模型,分析空气污染对冬小麦单产的影响。研究发现:空气污染已对我国粮食作物的生产造成巨大威胁,且不同月份南北方空气污染对冬小麦单产影响程度有显著差异。机械动力和地区经济水平对冬小麦单产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基于此,文章提出相应的农业生产和环境政策,以期减少空气污染对粮食生产安全的不利影响。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涂涛涛  马强  李谷成  
基于中国动态可计算一般均衡(CGE)模型,系统探讨了极端气候冲击下中国粮食安全的最优技术进步路径选择。从产量、价格、进口依赖度以及人均占有量的视角综合考察了粮食安全指标的动态变化,结论表明:土地、劳动力和资本增进型技术进步会缓解极端气候对粮食安全的不利冲击,并且缓解的效果依次递减;土地和劳动增进型技术进步组合、土地和资本增进型技术进步组合、劳动力和资本增进型技术进步组合缓解极端气候对粮食安全冲击的效果也依次递减。提出:在当前小规模经营农户为主的条件下,为了缓解极端气候事件对粮食安全的不利冲击,粮食生产应重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涂涛涛  马强  李谷成  
基于中国动态可计算一般均衡(CGE)模型,系统探讨了极端气候冲击下中国粮食安全的最优技术进步路径选择。从产量、价格、进口依赖度以及人均占有量的视角综合考察了粮食安全指标的动态变化,结论表明:土地、劳动力和资本增进型技术进步会缓解极端气候对粮食安全的不利冲击,并且缓解的效果依次递减;土地和劳动增进型技术进步组合、土地和资本增进型技术进步组合、劳动力和资本增进型技术进步组合缓解极端气候对粮食安全冲击的效果也依次递减。提出:在当前小规模经营农户为主的条件下,为了缓解极端气候事件对粮食安全的不利冲击,粮食生产应重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程国强  朱满德  
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加速扩散蔓延,引发全球粮食市场异常波动以及对中国粮食安全的担忧。疫情对后期全球粮食生产与贸易的影响将进一步加大,全球粮食市场波动有可能进一步升级。随着全球金融市场充分释放流动性,国际投机资本若炒作农产品市场,爆发类似2008年粮食危机的风险将越来越高。分析表明,中国粮食安全保障体系总体上可从容应对全球粮食市场波动升级的挑战,但大豆等农产品进口需防控国际市场波动风险。本文认为,要高度重视全球粮食市场波动的可能风险和挑战,必须加强监测、及早谋划,系统应对、综合施策。包括:有效管控输入性不稳定预期对国内粮食市场的干扰和冲击;进一步强化粮食生产能力建设;构建国家粮食安全保障风险治理体系;完善重要农产品储备体系;强化农产品全球供应链管理;加强国际粮食安全、贸易和投资政策协调。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胡子南  
当前,俄乌冲突已经演变成大国博弈的战场,波及全球经济和国际竞争格局,主要表现为:欧盟正成为最大输家,将进一步拉大与中美的差距;美欧对俄罗斯实施严厉制裁,让全球产业链出现撕裂;全球能源和粮食供需失衡,其价格大幅上涨;美欧对俄罗斯掠夺行径,造成西方信用体系出现崩塌。这些带给中国的既有挑战,也有机遇,中国应该保持高度警惕并谨慎应对:中国应对俄罗斯保持战略模糊,深化中欧经贸合作,应在能源、粮食领域拓展合作新空间,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和数字人民币发展。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樊建武  晁博红  
俄乌冲突对全球原油贸易的影响包括西方国家制裁阻挠了俄罗斯原油出口贸易、俄乌冲突加剧了国际原油价格的高位震荡、加快改变国际原油贸易格局、全球能源转型替代进一步加快等几个方面。对于中国而言,俄乌冲突爆发以来,原油进口成本和下游企业成本增加,通胀压力上升,中俄原油贸易也好中有忧。应进一步加快推进原油进口多元化战略、努力提高国内石油保障能力、加快改善中国能源结构、提高中国原油定价话语权,不断巩固深化中俄原油贸易,更好地保障中国原油安全。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蒋家敏   魏梦升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在地缘冲突不断加剧背景下,以俄乌冲突为切入点,构建俄乌冲突下粮食危机的生成逻辑,分析其传导效应,把握粮食供求结构性矛盾的内在机理,从而探索保障中国粮食安全的路径。研究表明:地缘冲突导致的粮食危机实质反映出全球粮食供求的结构性矛盾,在短期内俄乌冲突直接导致全球粮食价格上涨,随后传导至化肥和能源市场,间接推高粮食价格。俄乌冲突的持续发酵会引发更多外溢风险,一方面负向影响全球粮食产业链稳定,另一方面加剧中国粮食供给与市场压力,推高农资成本,同时增加中国贸易政策制定难度和风险。据此,提出保障中国粮食安全的4条路径:一是构建粮食进口多元化格局;二是完善中国粮食安全监测预警体系;三是健全粮食产业财政支持政策;四是畅通粮食流通内部循环。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蒋家敏   魏梦升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在地缘冲突不断加剧背景下,以俄乌冲突为切入点,构建俄乌冲突下粮食危机的生成逻辑,分析其传导效应,把握粮食供求结构性矛盾的内在机理,从而探索保障中国粮食安全的路径。研究表明:地缘冲突导致的粮食危机实质反映出全球粮食供求的结构性矛盾,在短期内俄乌冲突直接导致全球粮食价格上涨,随后传导至化肥和能源市场,间接推高粮食价格。俄乌冲突的持续发酵会引发更多外溢风险,一方面负向影响全球粮食产业链稳定,另一方面加剧中国粮食供给与市场压力,推高农资成本,同时增加中国贸易政策制定难度和风险。据此,提出保障中国粮食安全的4条路径:一是构建粮食进口多元化格局;二是完善中国粮食安全监测预警体系;三是健全粮食产业财政支持政策;四是畅通粮食流通内部循环。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