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826)
2023(11162)
2022(9627)
2021(8775)
2020(7686)
2019(17779)
2018(17573)
2017(33417)
2016(18834)
2015(21737)
2014(22058)
2013(21525)
2012(20256)
2011(18382)
2010(18693)
2009(17744)
2008(17614)
2007(16111)
2006(14124)
2005(12997)
作者
(55351)
(46794)
(46518)
(44665)
(29322)
(22301)
(21381)
(18212)
(17514)
(16650)
(15927)
(15601)
(14972)
(14760)
(14725)
(14516)
(14428)
(13776)
(13565)
(13416)
(11798)
(11615)
(11258)
(10594)
(10575)
(10506)
(10430)
(10409)
(9477)
(9246)
学科
(76820)
经济(76717)
管理(55164)
(51030)
(41001)
企业(41001)
方法(35326)
数学(31406)
数学方法(31101)
(22601)
中国(21854)
(21265)
(18481)
(16476)
业经(16036)
地方(15153)
(14171)
贸易(14165)
农业(14025)
(13750)
(13179)
财务(13146)
财务管理(13105)
(12552)
(12443)
银行(12396)
企业财务(12380)
理论(12027)
(11879)
金融(11875)
机构
大学(278088)
学院(270548)
(112653)
经济(110196)
管理(100431)
研究(94234)
理学(86123)
理学院(85046)
管理学(83514)
管理学院(82992)
中国(70052)
(58791)
科学(57671)
(54917)
(49074)
(48520)
研究所(43758)
中心(43112)
(43029)
财经(42488)
业大(41876)
农业(38683)
(38414)
(37112)
北京(37102)
师范(36741)
经济学(35316)
(33543)
(32949)
经济学院(32041)
基金
项目(176826)
科学(138852)
研究(129255)
基金(127641)
(111289)
国家(110366)
科学基金(93578)
社会(82223)
社会科(77859)
社会科学(77832)
(69576)
基金项目(67621)
教育(61796)
自然(59494)
(58960)
自然科(58100)
自然科学(58082)
自然科学基金(57124)
编号(52413)
资助(51949)
成果(44965)
重点(40523)
(40364)
(37767)
课题(37186)
(36907)
(35922)
大学(35141)
教育部(34699)
创新(34481)
期刊
(125181)
经济(125181)
研究(85395)
中国(60866)
学报(45916)
(45221)
(44410)
科学(40549)
教育(37927)
管理(36508)
大学(35596)
学学(32179)
农业(29558)
(24193)
金融(24193)
技术(23070)
财经(21957)
经济研究(20204)
业经(19009)
(18908)
问题(16845)
(16177)
(13912)
图书(13884)
技术经济(13744)
(13640)
理论(12933)
科技(12609)
统计(12596)
(11825)
共检索到41799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冯典  
19世纪德国大学科学研究的增长是文化重塑和制度变革之间互相联系、互相形塑的过程。其中,新人文主义者的"科学"和"修养"的理念是"文化-认知性"制度要素,它确立了学术人员"学问至上"的共同信念,形成了大学科学研究发展的伦理和认识论基础;以研修班为代表的基层学术体制,和学术取向的教师评价制度,以及学术职业阶梯制度,完成了德国大学"科学"从理念到制度的跨越,形成大学科学研究增长的制度核心;基于学术市场的竞争机制构成了外部的制度环境,为整个德国大学系统提供弹性和活力。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胡建华  
费希特是柏林大学“理智的奠基者之一” ,他的大学论对柏林大学以及柏林大学创办之后德国大学的改革与发展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费希特的大学论主要体现在他的《在柏林创立一所高等教育机构的演绎计划》之中。他认为 ,大学的目的在于学问技法的训练 ,他的关于大学教师、教育方法、教育内容等的论述都是围绕着这一基本观点而展开的。从柏林大学成立之后德国大学变化的一些主要特征中 ,我们也可以看到费希特大学论影响的痕迹。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胡建华  
在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德国,出现了一批论说大学理念、大学改革的思想家,其中的主要者如康德、谢林、施莱尔马赫、费希特、洪堡。如此众多的思想家对大学理念的集中论述,既是中世纪大学产生以来的大学史上的第一次,同时在迄今为止的大学改革与发展过程中也是不多见的。思想家们的论述对19世纪初期的德国大学改革乃至世界大学的发展都产生了十分重要的影响。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伍醒  
讲座制是19世纪大学重要的基层学术组织,它的形成对于促进大学学科制度化具有重要意义。讲座制的建立为大学带来了分科教学、习明纳、实验室等新的教学科研方式和鼓励知识创新的教授选拔晋升制度,由此,大学形成了知识创新和人才培养相统一的制度结构,成为知识生产的制度性场所。回顾讲座制的起源,对于加深认识大学学科发展规律,理性推动大学学术组织变革具有重要的实现意义。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洪岚  
一、全国低收入人群的界定,消费现状 及人均收入水平增长趋势 结合2000年11月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国家统计局对人口变动情况进行抽样调查推算出我国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口中,2002年居住在城镇的人口50212万人,占总人口的39.09%;居住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韩晶  朱洪泉  
通过用模型分析与理论分析相结合的方式,文章说明了制度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在于制度对直接推动经济增长的技术、人力、资本等要素有重要影响。在制度与技术、人力、资本等决定经济增长的要素之间,制度更容易成为瓶颈,制约技术、人力、资本发挥其应有的效用。因而制度可以对经济增长产生巨大的促进与阻碍作用。基于此,作者从制度角度破解李约瑟之谜,与中国奇迹之谜指出前者在于缺乏有效的产权体系,而后者正是基于不断进行制度创新。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许永兵  
经济增长的决定因素是技术还是制度?学术界的争论由来已久,至今尚无定论。本文运用中国改革开放后的一些统计资料,通过计量研究,从经济增长中的诸因素中分离出来了制度因素,并测算了制度因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得出的结论是:在我国经济转轨时期,制度因素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大于纯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因而,制度因素应是目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抛开制度条件而片面地强调科技的第一生产力作用很可能不会取得预期效果。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贺德宝  
十堰市中医医院现有职工310人,开设病床250张,年业务收入1 500万元,拥有固定资产2 000多万元,是国际“爱婴医院”、国家“三级甲等中医院”。从2002年1月以来,在开展干部人事、分配制度改革过程中,按照“脱钩、分类、放权、搞活”的总体改革思路,改革旧的人事制度,建立积极稳妥的激励机制;摒弃平均主义分配的办法,建立按劳分配,多劳多得的效益机制;转变传统的用人观念,建立人员合同聘用的竞争机制。从而扭转了多年来困扰医院的人浮于事、机构臃肿、靠财政拨款发工资、搞建设、购设备的依赖局面,医院逐步走上自主经营,自我发展,“断奶”自立的市场经济运行轨道。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袁建新  刘幸赟  
在我国不同省区,技术引进促进经济增长作用的发挥程度不尽相同。本文着重研究影响技术引进促进经济增长作用发挥程度的主要因素,运用计量模型进行回归分析后得出以下基本结论:整体上看,技术消化吸收因子是我国技术引进促进经济增长作用发挥的最大影响者,其次分别为技术使用因子、技术适用因子和技术流动因子。但是,在东部省区,技术的消化吸收、使用和流动因子影响作用更为明显,而技术的先进适用因子在西部省区影响作用更加明显;由于各省区技术引进促进经济增长作用影响最大的因素是不同的,因而其政策含义也应不同。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刘满平  
促进消费是当前拉动经济增长的内在要求(一)具有紧迫性和必要性首先,长期以来,投资、消费、出口是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2008年其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45.7%、45.1%和9.2%。其中,消费需求是最终需求,
[期刊] 图书馆建设  [作者] 王迎胜  
本文在对19世纪至20世纪初俄国书业立法和书刊审查制度进行回顾和研究的基础上,与我国同期的书业立法和书刊审查制度进行了比较研究,总结了这一时期该领域所存在的规律性。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金缀桥  杨逢珉  
本文基于中国由农产品贸易顺差国变为逆差国、中国对印度尼西亚农产品出口贸易额占贸易总额的比重较为稳定和中国输印度尼西亚农产品结构相对稳定等3大现状,对影响中国农产品出口的各种因素进行分解分析,也即通过一定的实证研究研判不同因素的影响深度和广度。研究发现,"结构效应"与"竞争力效应"对中国出口印度尼西亚市场农产品的影响较大。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建设中,为了进一步扩大中国对印度尼西亚农产品的出口,本文提出相应对策建议:完善中国对印度尼西亚农产品出口结构、提高中国农产品出口竞争力、加强双方政治和经贸的友好合作和充分发挥两国资源禀赋,深入促进合作。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罗幼喜,刘贤龙,邱忠仪  
本文将制度因素和非制度因素同时纳入计量模型,利用主成分回归分析法消除变量间的自相关性,得到了合理的计量经济模型,然后分时间阶段进行对比研究,进一步明确了制度因素和非制度因素在经济发展的不同时期对促进经济增长起到的不同作用和影响机制。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陈朝晖  谢薇  
当前,很多追求快速成长的企业获得的只是一种"灾难性的成长"。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没有意识到企业成长应该是一个持续、有序和均衡的发展过程。二战后德国"持续和适当增长"的经济增长理念,为企业成长模式提供了借鉴。本文认为,对我国企业来说,要实现对成长的有效控制,必须重视外部环境、资源与能力、未来愿景、战略边界等控制要素,并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