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089)
2023(11674)
2022(9795)
2021(8899)
2020(7433)
2019(16770)
2018(16278)
2017(32058)
2016(17162)
2015(19289)
2014(19478)
2013(19322)
2012(18162)
2011(16293)
2010(16950)
2009(16206)
2008(16141)
2007(14691)
2006(13446)
2005(12571)
作者
(48240)
(40459)
(40270)
(38749)
(25994)
(19027)
(18263)
(15462)
(15266)
(14696)
(14081)
(13306)
(13235)
(13102)
(13066)
(12383)
(11953)
(11681)
(11593)
(11481)
(10473)
(9915)
(9742)
(9306)
(9229)
(9181)
(8955)
(8835)
(8096)
(7923)
学科
(88123)
经济(88028)
管理(61188)
(53743)
(44784)
企业(44784)
(33384)
方法(27819)
数学(24357)
数学方法(24085)
中国(22760)
地方(22034)
(21520)
(20942)
业经(18053)
(16939)
财务(16906)
财务管理(16859)
企业财务(16027)
(15168)
(14820)
财政(14687)
(14247)
银行(14235)
地方经济(13777)
农业(13582)
(13548)
(13344)
(13253)
金融(13251)
机构
学院(250864)
大学(249279)
(119665)
经济(117353)
管理(94491)
研究(88724)
理学(79544)
理学院(78730)
管理学(77711)
管理学院(77223)
中国(70086)
(65628)
(51202)
科学(47293)
财经(47214)
(44071)
(42527)
(40655)
中心(39678)
研究所(38513)
经济学(38335)
财经大学(34344)
(34209)
经济学院(34010)
北京(32746)
(31870)
(30903)
(30320)
师范(30105)
业大(29690)
基金
项目(152060)
科学(121158)
研究(116282)
基金(111608)
(94792)
国家(94008)
科学基金(81407)
社会(77667)
社会科(73775)
社会科学(73759)
(58134)
基金项目(57014)
教育(52862)
自然(48607)
(47911)
自然科(47457)
自然科学(47448)
自然科学基金(46615)
资助(46342)
编号(46179)
成果(39991)
(35130)
重点(34483)
(34431)
(33814)
课题(33132)
国家社会(32688)
(31560)
(31201)
教育部(31055)
期刊
(147211)
经济(147211)
研究(87916)
(56262)
中国(54839)
管理(38890)
(32118)
学报(30862)
科学(30601)
(29588)
金融(29588)
财经(25473)
大学(25308)
经济研究(24687)
学学(24067)
教育(23585)
(21973)
技术(21688)
业经(20892)
农业(20676)
问题(18429)
(15625)
技术经济(13873)
国际(13510)
世界(12973)
会计(12434)
财会(12267)
统计(12143)
现代(11824)
经济管理(11753)
共检索到41121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王保安  
早在17世纪,英国经济学家威廉·配第、格雷戈里等分别测算了英、法等国家的经济增长总量,其主要目的是为了估算当时政府的财政收入。所以说,衡量政府财政能力是早期估算一国经济增长的本源要义。伴随着西方经济学理论演进过程,经济增长理论不断丰富,从熊彼特的技术创新学说,发展到哈罗德—多马增长模型,再到索洛的"余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顾海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王宁  胡容邦  陈柏源  田慧丽  李德伟  李小亚  
文章就四川省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现状和原因,分别从农业、工业、流通企业3个方面进行了阐述,并在分析农业的投入,工业的投资结构与投资总量,流通企业的布局和竞争秩序等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科学、具体的财政对策:(1)四川农业增长方式转变的关键是保证农业投入。(2)四川工业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应区别对待,对经济较发达地区要优化投资结构和产业结构,对老、少、穷地区要多渠道筹集资金支持其经济发展。(3)四川流通企业增长方式的转变,重点在于树立市场观念,合理布置流通网点,促进市场正当竞争。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孙文学  李迎海  
运用财政政策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孙文学李迎海一多年来,我国的经济一直处于粗放经营状态,其主要表现是:投入多产出少,投资效果差;劳动效率低,经济效益不高;生产技术水平低,科技含量少;产业结构不平衡,生产社会化程度不高;劳动者文化程度不高,劳动素质较低等...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王宝安  
近年来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虽然有所转变,但由于受传统经济增长观念和体制性机制性因素的影响,转变的总体效果不理想,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仍在延续,在某些领域经济增长方式不但没有实现转变,甚至还有恶化趋势。因此,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着力推进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才能从根本上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徐镇绥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十一五”时期要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推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把经济社会发展转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全会特别指出,要推进财政税收金融体制改革,形成有利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促进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机制。
[期刊] 税务与经济(长春税务学院学报)  [作者] 马军红  
税收作为政府调控经济的重要经济杠杆,必然会对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产生重要影响。应从完善税制、转移税收优惠政策重点、加快征管改革、增强税收在环保中的作用等方面积极发挥税收在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中的作用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侯垣平  
论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金融政策○侯垣平一、制约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金融因素1.金融宏观调控乏力,难以为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提供稳定的金融环境。首先表现在货币政策目标没能真正定位在稳定币值上。在目前对外赶超发达国家和对内改善人民生活水平的双重压力下,货...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财政部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课题组  
由于受传统经济增长观念和体制机制等因素的影响,粗放型经济增长模式严重制约着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大力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成为新时期经济发展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新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对此高度重视,明确提出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切实转入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为深入研究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有关财政政策,"财政部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课题组"通过深入分析现行经济增长模式的成因和问题,提出了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财政对策。本期"专题报道"摘要刊登了这一研究成果的重点内容。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叶望春  
刍议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金融制度安排中国工商银行武汉市分行叶望春经济增长方式,是一个经济系统在一定的制度安排下,在所处的发展阶段上关于经济运行的状况和增长动力结构的总称。从经济运行来看,有投资驱动型增长和效率驱动增长两个类型;从动力结构上看,有主要靠增...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叶望春  
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中的金融制度安排叶望春经济增长方式,是一个经济系统在一定的制度安排下,在所处的发展阶段上关于经济运行的状况和增长动力结构的总称。从经济运行来看,有投资驱动型增长(粗放增长)和效率驱动型增长(集约增长)两个类型;从动力结构上看,有主要靠...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周波  
实行有利于促进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财税政策具有巨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在阐明财政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理论机制的基础上,利用1993~2004年期间我国24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本文在省级层面上度量财政促进经济增长以及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实证效应,并提出促进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财税政策选择。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王保安  
完善税收制度促进经济增长方式变革国家税务总局办公厅王保安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决定,积极推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提高国民经济的整体素质和效益。结合全会关于完善税制的精神,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把握这一战略思想,对推动我国现代化建设事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经济...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吉富星  樊轶侠  
财政制度安排是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重要制度保障,从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区域一体化实践看,财政制度安排主要着力于推动基本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建设一体化、区域税收征管一体化、要素市场一体化、生态环境治理一体化等方面。现行的行政体制与财政体制、区域规划与财税政策、要素市场与财政支持、传统税制与税收利益、资源环境与生态补偿等综合性因素相互交织,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区域一体化发展。在新发展格局下,促进区域一体化发展的财政制度应调动各地方政府积极性,引导地方行为模式转变,着力推动财政总量、财政结构、财政工具、支撑体系等方面的改革创新。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