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311)
2023(7120)
2022(5701)
2021(5473)
2020(4464)
2019(10114)
2018(10417)
2017(18905)
2016(9759)
2015(10656)
2014(10159)
2013(9593)
2012(8631)
2011(7593)
2010(8117)
2009(7526)
2008(7469)
2007(6691)
2006(6124)
2005(5542)
作者
(24804)
(20754)
(20539)
(19810)
(13134)
(9827)
(9165)
(7855)
(7772)
(7503)
(7045)
(6949)
(6908)
(6686)
(6362)
(6256)
(6091)
(5906)
(5903)
(5888)
(5289)
(4943)
(4821)
(4801)
(4790)
(4664)
(4647)
(4579)
(4057)
(4055)
学科
(33537)
管理(33376)
(31104)
经济(31054)
(30287)
企业(30287)
技术(16734)
中国(12824)
技术管理(11959)
(11740)
业经(10637)
(10315)
(9750)
(8472)
银行(8465)
(8364)
方法(8196)
(8189)
理论(8072)
(7648)
金融(7647)
地方(7231)
体制(7143)
教学(6958)
农业(6829)
教育(6309)
(5884)
数学(5858)
数学方法(5743)
(5512)
机构
学院(125474)
大学(123347)
(50081)
管理(49988)
经济(48923)
研究(42520)
理学(41874)
理学院(41458)
管理学(40902)
管理学院(40643)
中国(33877)
(26456)
(26295)
科学(23668)
(21337)
(20195)
中心(19565)
财经(18867)
研究所(17733)
(17594)
师范(17430)
北京(17219)
(17054)
(16746)
(16043)
技术(15788)
(15757)
业大(14739)
经济学(14368)
财经大学(13802)
基金
项目(79088)
研究(64863)
科学(63487)
基金(54142)
(46311)
国家(45841)
科学基金(40172)
社会(40125)
社会科(37960)
社会科学(37949)
(33626)
教育(30307)
基金项目(28406)
(27266)
编号(27124)
(24076)
自然(23343)
成果(23005)
自然科(22867)
自然科学(22861)
自然科学基金(22483)
创新(21314)
课题(19998)
资助(19810)
(18109)
重点(17961)
(17500)
项目编号(17007)
(16652)
(16490)
期刊
(62680)
经济(62680)
研究(44045)
中国(37743)
教育(25934)
管理(23934)
(21401)
科学(15452)
(15369)
金融(15369)
(15256)
技术(14321)
学报(14048)
大学(11838)
业经(10966)
科技(10855)
学学(10414)
经济研究(9939)
农业(9854)
财经(9428)
(8600)
论坛(8600)
(8247)
职业(7806)
技术经济(7092)
图书(6864)
问题(6791)
(6159)
现代(6026)
商业(5869)
共检索到21077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魏琼  
以建构生态系统性科技创新范式为目标反思国内科技立法历史与现状,为我国变革科技立法以促进科技创新范式的进化提供启示。回溯科技创新范式与科技立法的历史变迁可知,与生态系统性创新范式相适应的科技立法具备创造并维护创新主体多样共生性、创新系统自组织演化性和创新环境开放协同性3个新功能;进一步分析创新型国家,尤其是美国变革科技立法促进科技创新范式进化的历程,总结得出其以长期系统化的科技立法为根本保证、尽量创造并维护创新主体多样共生性、以市场为主导并以政府为补充提供科技创新动力和全方位构建开放协同的创新环境等经验。我国因促进科技创新范式进化的立法史短而法律量少且有空白,所建构的科技创新主体缺乏多元共生性、创新系统自组织演化动力不足、创新环境开放协调度不高,迫切需要尽快推动科技立法的变革,建构生态系统性创新范式并使其稳定良性地运行。为此,提出加大科技立法资源投入,通过法律促进创新主体多样共生化和科技创新的市场化,明确政府配置科技创新资源的具体职能并提升科技创新环境的开放协同度,促进我国科技创新范式向生态系统性创新范式进化,为实现科技自立自强奠定制度基础。此外,提出为解决“怎样发挥市场主导作用和政府补充作用以激励中小企业参与技术转化和强化国际合作创新”等现实问题提出合理的立法建议,是国内法学未来重要研究方向。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文兴吾  
对于“促进科技成果转化”,近年不断有人提出异议。本文指出真正的问题只在于以什么样的手段、方式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文章阐述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范式转变,指出建设区域创新体系是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有效途径。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李南青  
微众银行将持续在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和大数据四大金融科技前沿领域进行探索并建立核心竞争力,从而为更好地践行普惠金融提供强大动力深圳前海微众银行(以下简称"微众银行")成立于2014年12月,是国内首家开业的专注于线上业务的民营银行。开业两年多来,微众银行始终坚持"四个不变",即普惠金融的定位不变,差异化竞争的特色不变,依法合规经营、严控风险的底线不变,人才、科技、创新驱动业务持续、稳健发展的
[期刊] 改革  [作者] 张林山   陈怀锦  
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基本要求,既要发挥好产业创新对科技创新的需求引领作用,又要发挥好科技创新对产业创新的核心支撑作用。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创新驱动发展、制造强国、科技强国等战略的引领下,我国科技创新赋能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作用显著提升、全面凸显。但我国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仍面临技术供给不足、融合生态不完善、关键主体地位不突出、要素支撑不足等问题,其原因是我国科技生产关系与科技上层建筑中仍有一些不适应科技生产力发展、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的“中梗阻”。为此,必须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建立健全与新质生产力发展要求相适应的科技体制机制。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张偲  
随着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传统经济驱动效能下滑,经济发展欲实现经济从"低水平"稳态向"高水平"的跃升,亟需完成要素、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的转换。而在这一动能转换过程中,科技创新水平与能力的提升则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良好的产业创新体系。根据OECD等相关机构界定,创新体系是由创新主体、创新基础设施、创新资源、创新环境和外界互动等要素组成的相互联系的生态系统。为了构建国家科技创新体系和推动创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薛桂波  赵一秀  
近年来,科技治理问题日益受到社会重视,如何以更合理的方式促进创新与社会价值融合已经成为各国科技治理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21世纪初,在欧美兴起的"责任式创新"阐述了集体、开放、综合创新方法,为科技治理提供了具有实践效力的伦理框架。我国正处于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机遇期,科技治理相关体制机制尚不健全,"责任式创新"模式有利于推动我国"创新"与"责任"相结合、促进创新活动符合社会期望并实现科技治理范式重构。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崔景贵  
德育是职业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职校德育工作需要为职校生成才和发展而强化服务工作,在职校生之中开展工作,与职校生一起创新工作。加强和改进新时期职校德育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和创新工程,必须把握德育工作发展趋势,突出人本化思想建设,重视专业化队伍建设,加强人格化作风建设,完善市场化机制建设,凸现品牌化特色建设,优化一体化体系建设,推进法治化制度建设和注重科学化理论建设。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笪琼瑶  项本武  
在国内外学者对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对科技资源配置效率作用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分析我国科技资源产权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在科技资源配置中引入PPP模式,明晰科技资源产权,优化科技资源配置效率,促进科技创新。PPP模式在科技资源配置中通过"实置"科技资源产权主体、扩展产权客体、界定产权结构、整合科技资源收益权-控制权及剩余索取权-剩余控制权,实现科技资源组织形式上"量"与"质"统一、"公"控"私"管相结合,进而规范科技资源市场化行为,降低交易费用,加速科技资源共享,激发科技创新。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许端阳  王子玉  丁雪  李达净  宋阿琳  
系统地梳理适应气候变化科技创新的内涵与特点,分析世界主要国家促进适应气候变化科技创新的共性特征,基于ND-GAIN指数对我国适应气候变化的能力进行国际比较。在此基础上,从供给侧和需求侧,提出优化研发布局、加强技术扩散、开展气候可行性论证、提升适应标准、政府绿色采购以及开展国际合作等促进适应气候变化科技创新的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徐俊  丁烈云  
文化产业必须依靠科技创新才能获得快速和长期稳定的发展。论文分析了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现状,探讨了科技创新在文化产业发展中所起的支撑作用,分析了科技创新对提升我国文化产业竞争力的重要意义,讨论了科技创新对文化科技业发展的推动作用,并提出了管理部门促进文化科技创新的策略。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张丽娜  吴凤平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人水和谐共生,是指人与人、人与水处于没有冲突与对抗的、自然的、良性的共处状态,区域、涉水行业、用水户、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社会经济发展等各相关因素表现出一种满意的运行和发展状态,是人与自然关系和谐的重要方面和具体体现。实现人水和谐共生,是推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生态基础和支撑保障。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奋进新征程,促进人水和谐共生,我们使命在肩,核心利器是科技创新,科技创新是促进人水和谐共生建设的强劲驱动力。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伟中  
里约环发大会以来特别是近十年以来,中国通过全面深入的可持续发展实践,使可持续发展理念融入到中国经济、社会和环境-从战略到行动的方方面面。作为中国可持续发展的强大推动力,科技创新在中国的可持续发展进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一是通过战略规划和重点部署,全方位推进了科技促进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邴浩  罗婧  杨德林  
本文基于制度主义视角,在构建企业创新影响因素模型的基础之上,通过控制其他因素,厘清了大学科技园制度环境与创业者对知识产权重视程度、企业生产创新产品、企业拥有专利数目的关联,探索了大学科技园对企业创新的影响。研究表明,大学科技园的制度环境与入园企业的创新行为有着较为显著的正向关联,特别是大学科技园的投融资政策与人才政策对于企业创新有着显著的促进作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