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714)
- 2023(14216)
- 2022(12420)
- 2021(11773)
- 2020(9719)
- 2019(22470)
- 2018(22178)
- 2017(43331)
- 2016(23034)
- 2015(25862)
- 2014(25540)
- 2013(24940)
- 2012(22577)
- 2011(20036)
- 2010(19618)
- 2009(17642)
- 2008(16780)
- 2007(14406)
- 2006(12192)
- 2005(10022)
- 学科
- 济(89427)
- 经济(89234)
- 管理(66445)
- 业(62907)
- 企(53465)
- 企业(53465)
- 方法(45036)
- 数学(38494)
- 数学方法(37952)
- 农(24164)
- 中国(23351)
- 财(23026)
- 业经(20983)
- 学(18838)
- 地方(17621)
- 理论(16802)
- 农业(16010)
- 和(15793)
- 贸(15680)
- 贸易(15674)
- 易(15223)
- 务(14695)
- 技术(14687)
- 制(14637)
- 财务(14624)
- 财务管理(14595)
- 环境(13968)
- 企业财务(13808)
- 划(12523)
- 教育(12327)
- 机构
- 大学(317220)
- 学院(314493)
- 管理(130696)
- 济(123339)
- 经济(120741)
- 理学(115125)
- 理学院(113918)
- 管理学(111854)
- 管理学院(111276)
- 研究(98510)
- 中国(70646)
- 京(65631)
- 科学(61022)
- 财(55325)
- 业大(46512)
- 所(46418)
- 财经(45667)
- 中心(45541)
- 农(45490)
- 江(42917)
- 研究所(42698)
- 范(42488)
- 师范(42135)
- 经(41777)
- 北京(40600)
- 经济学(36908)
- 院(36462)
- 农业(35426)
- 州(35116)
- 财经大学(34475)
- 基金
- 项目(227538)
- 科学(180417)
- 研究(168350)
- 基金(166353)
- 家(143580)
- 国家(142369)
- 科学基金(124255)
- 社会(107448)
- 社会科(101142)
- 社会科学(101111)
- 基金项目(88970)
- 省(88305)
- 自然(80840)
- 自然科(79014)
- 自然科学(78997)
- 教育(78311)
- 自然科学基金(77559)
- 划(74281)
- 编号(69302)
- 资助(67460)
- 成果(54987)
- 部(50696)
- 重点(50224)
- 创(47683)
- 发(47544)
- 课题(46342)
- 创新(44317)
- 教育部(44266)
- 国家社会(43737)
- 科研(43728)
- 期刊
- 济(126874)
- 经济(126874)
- 研究(89559)
- 中国(53704)
- 学报(47940)
- 管理(46450)
- 科学(44604)
- 财(41547)
- 农(40801)
- 大学(37584)
- 教育(37405)
- 学学(35112)
- 农业(28849)
- 技术(27880)
- 业经(21941)
- 财经(21412)
- 融(21252)
- 金融(21252)
- 经济研究(20495)
- 经(18257)
- 图书(17274)
- 问题(16464)
- 科技(15452)
- 理论(15112)
- 技术经济(14588)
- 版(14447)
- 实践(14013)
- 践(14013)
- 业(13914)
- 商业(13911)
共检索到43470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赵海利 沈玉平
收入差距扩大的现实对财政政策提出了新的挑战。公平观的转变及相关研究的深入,将财政政策关注焦点从结果公平转向机会公平,对于个人可控因素形成的收入差距,不应作为政府行使收入分配职能的主要空间,政府应将注意力集中在那些个人无法控制因素,特别是社会歧视性对待因素,形成的收入差距方面。只有让穷人从经济增长中更多受益,才能避免"中等收入陷阱",从根本上扭转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
关键词:
公平正义 结果公平 机会公平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曹胜利 何雨点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必须实现教育公平,要不断促进教育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以教育公平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为人民谋福祉是新时代深化教育改革的出发点与落脚点,要充分发挥教育的民生功用,解决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有效实施教育精准扶贫。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曾丽雅
"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发展经济的一个重要原则,它带来了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但在发展中也积累了必须解决的问题。党的十六大之后,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提出和实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战略任务的过程中,在发展的指导思想上实现了从"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到更加注重"社会公平正义"的重大转变,并为实现社会公平正义作了周密的战略部署和大量卓有成效的实际工作。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郝文武
教育正义是主体对复杂的教育根本价值的合理性追求,包括机会、过程和结果平等的互利公平正义与超越公平的德性正义。教育机会公平体现为以统一标准一视同仁地实施和评估教育权利、义务和投入的平等;教育过程公平体现为以平等方式对待所有受教育者和以兜底方式使条件差、质量低的教育达到基本平等,并持续提高所有教育条件和质量、效率水平的过程;教育结果公平体现为以同一个尺度一视同仁地评估教育质量、效率提升程度的平等。教育公平是追求教育平等与提高教育质量、效率持续地相互促进的过程和状态。扶贫帮困和追求卓越的德性正义是非功利和超越互利公平的正义。追求教育正义必须把实现教育平等与提高教育质量、效率紧密结合,使教育公平正义与超越公平的仁爱德性的教育正义互为保证、相互促进。
关键词:
教育公平 教育正义 教育平等 德性正义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李芽
社会保障性住房是我国城镇住宅建设中一种特殊住宅类型,是由政府统一规划建设、提供给特定人群使用的、具有社会保障性质的住房。在分析我国房地产市场发展现状的基础上,通过对部分国家住房保障制度的经验介绍,基于公平正义视角,提出了进一步完善我国住房保障制度的政策建议。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徐礼红 刘焕明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的利益格局呈现出许多新变化,贫富差距、城乡差距扩大、人民内部矛盾上升等不和谐的社会问题,制约了现阶段我国和谐社会的构建和社会公平正义的实现。为此可以从调整改革收入分配制度、改善民生、完善民主法治等方面构建社会利益新格局,为实现公平正义奠定坚实的基础。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聂磊
分配的公平正义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内容,也是人类社会追求的理想目标。权利是现代社会人们表达利益和需要的最基本、最具体的方法和手段,因而所谓分配的公平正义表现为公民权利能够获得保障。从公民权利的角度来审视分配制度公平正义的诉求,将有助于深化分配制度改革,改善人民生活,推动社会和谐发展。
关键词:
公平正义 公民权利 分配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刘凡丰 徐晓创 周辉 邓宁
跨学科研究是为解决共同的科研问题,来自多个学科的学者开展合作的科研组织方式。科研问题、学科制度,特别是后者,影响着跨学科研究的组织设计方案选择。论文剖析高校实践中多种跨学科研究组织设计的学科整合程度和效果,认为相对独立的跨学科中心因与学科院系结构有较大的冲突,难以达到理想的效果;公共技术平台因资源的共建共享而促进科研人员的集聚与交流,在一定程度上能实现科研的组织化、实体化运行;依托学科院系建设的新体制机构、集群聘任模式是两种促进跨学科研究的较佳方案。这些组织设计方案的分类比较,对高校开展"有组织的科研"以
关键词:
跨学科研究 学科制度 科研问题 组织设计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白小平 贾小龙
农村社会管理是在国家社会建设、社会管理整体布局下的社会体制和机制改革,目的是在政府与市场、秩序与自由之间建构起合理的矛盾缓和领域和良性协调机制。社会管理是把"社会公平正义"作为基本价值理念,把社会机制和社会法规范作为其价值实现机制的,以此来矫正政府和市场在资源和机会分配上的偏执。我国农村社会管理经历了4个阶段的演变,在当前情势下,应把应对农村社会风险,理顺社会机制和完善落实好公民的社会权利作为其主要工作内容,而以社会保障制度为核心的社会法规范建设则是这一路径的首要解答。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杨雨萌 白丽新
高校博士生跨学科培养是培育跨学科拔尖创新人才的重要路径。基于2016—2017年全国第四次博士研究生培养调研,剖析跨学科培养对博士生创新能力的促进效应。结果表明,参与过跨学科培养的博士生在发散思维、关联能力、论文应用性等方面显著高于仅参与单一学科培养的博士生,其他方面差异不显著。跨学科培养方式的质量和数量均对博士生创新能力培养发挥促进效应,二者具有协同作用并存在阈值效应。应结合不同高校和平台博士生的具体状况,合理配比投入跨学科教育资源和调整跨学科人才培养思路。把握质量数量的耦合协调度,同时构建全方位的动态质量评价机制,推动跨学科培养结构转型升级。
关键词:
跨学科培养 博士生 创新能力 阈值效应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孙百亮
平等优位于自由的传统,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公平问题的凸显,决定了当代中国必须构建公平正义的市民社会。公平正义的市民社会是民主、自由、和谐等价值实现的社会根基。构建公平正义的市民社会的基本方略是:规范政府行为,建立服务型政府,提升政策的公共性;培育公民文化,发挥公共媒体和知识分子在多元利益表达中的积极作用;公平合理地配置教育资源,推行针对弱势群体的"差别化"的教育政策;明晰权力与市场的边界,限制市场垄断,塑造公平合理的市场竞争环境;拓宽社会保障范围,建立针对社会弱势群体"底线公平"的社会保障制度;积极推动弱
关键词:
公平正义 当代中国市民社会 构建途径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曹建方
党的十七大提出"要通过发展增加社会物质财富、不断改善人民生活,又要通过发展保障社会公平正义、不断促进社会和谐",更加科学地论述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对完善收入分配机制提出了新的要求。学习贯彻落实十七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刘凡丰 项伟央 李文静
近年来,美国研究型大学普遍把促进跨学科研究作为学校战略,设立支持跨学科的种子基金,建立研究中心,以吸引外部科研资助。这些策略是促进跨学科研究的重要条件,但可能会因外部科研资助情况的变化而波动。为了使跨学科研究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刘经纬 吕莉媛
REDD+是发展中国家处理生态问题、缓解生态危机的政策措施和激励手段。受市场经济的影响,在REDD+运行中必然会产生公平正义的问题,我们无法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只能探索实现REDD+公平正义的保障机制,最大限度地缓解REDD+的公平正义矛盾,推动REDD+的良性循环与可持续发展。在REDD+的运行中,影响其运行的各因素的结构、功能及其相互关系,以及这些因素产生影响、发挥功能的作用过程、作用原理和运行方式,就是实现REDD+公平正义的保障机制。实现REDD+公平正义的保障机制主要有预警机制、引导与传递机制、风险化解机制和道德仲裁机制。科学高效的保障机制是推动REDD+协调、灵活、高效运行的有力保障。
关键词:
REDD+ 公平正义 保障机制
[期刊] 征信
[作者]
林钧跃
信用投放是信用经济发展的动力源,但信用投放存在公平正义性问题。市场上的纯商业信用投放模式没能顾及弱势群体的利益,不符合公平正义原则;社会信用体系支撑的社会信用投放,本质是将守信记录经济价值化,也存在公平正义性问题。不当的信用投放模式会助长贫富差距拉大,固化社会阶层,拉大东西部地区和城乡经济差距,等等。解决非公平正义性信用投放问题,需要建立一套注重取得社会效益的、与商业化信用投放并行的公益性信用投放系统。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