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450)
2023(10644)
2022(8963)
2021(7960)
2020(6289)
2019(14203)
2018(13915)
2017(26497)
2016(14074)
2015(15628)
2014(15846)
2013(15699)
2012(15151)
2011(14121)
2010(14810)
2009(13856)
2008(13487)
2007(12322)
2006(11562)
2005(10988)
作者
(41480)
(34573)
(34523)
(32971)
(22408)
(16466)
(15602)
(13346)
(13252)
(12727)
(12033)
(11515)
(11334)
(11263)
(11022)
(10746)
(10323)
(10019)
(10006)
(9761)
(9087)
(8562)
(8420)
(8138)
(7945)
(7854)
(7699)
(7660)
(7029)
(6866)
学科
(83022)
经济(82958)
管理(39450)
(36659)
(27199)
企业(27199)
地方(25960)
中国(24251)
方法(21500)
(20476)
数学(18673)
数学方法(18475)
业经(17269)
地方经济(16029)
农业(14061)
(13772)
(13688)
(13394)
(13317)
金融(13317)
(13103)
银行(13095)
(12910)
贸易(12897)
(12870)
(12611)
(12359)
环境(11851)
(11718)
及其(9682)
机构
学院(210719)
大学(207008)
(101169)
经济(99109)
研究(81701)
管理(76570)
中国(63655)
理学(63450)
理学院(62699)
管理学(61879)
管理学院(61451)
(45822)
科学(45180)
(44607)
(41454)
研究所(36713)
中心(36037)
(34705)
财经(34426)
(31674)
经济学(31637)
(31007)
(29426)
北京(29394)
师范(29202)
(29195)
经济学院(27922)
(27509)
业大(25329)
财经大学(24906)
基金
项目(125952)
科学(100002)
研究(97741)
基金(89567)
(76217)
国家(75540)
科学基金(64647)
社会(63909)
社会科(60661)
社会科学(60651)
(50071)
基金项目(45372)
教育(43675)
(41366)
编号(39642)
自然(37694)
资助(37242)
自然科(36772)
自然科学(36765)
自然科学基金(36095)
(34419)
成果(33726)
课题(29447)
发展(28861)
重点(28724)
(28371)
(27648)
国家社会(26344)
(26113)
(24875)
期刊
(130676)
经济(130676)
研究(75333)
中国(50563)
(32896)
管理(32397)
(31186)
(27317)
金融(27317)
科学(26255)
教育(25700)
学报(25339)
经济研究(21837)
农业(21147)
业经(20536)
大学(20171)
技术(20128)
学学(18856)
财经(17849)
问题(16320)
(15603)
(13689)
国际(12860)
世界(12429)
技术经济(12248)
商业(10726)
(10557)
经济问题(10498)
现代(10483)
经济管理(10384)
共检索到35690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孙群力  
2006年3月,温家宝总理在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继续推动区域协调发展,鼓励东部率先发展,继续发挥经济特区、上海浦东新区的作用,推进天津渤海新区开发开放”。6月,国务院出台了《关于推进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有关问题的意见》,标志着天津滨海新区开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朱春红  
国内外经验表明,文化产业的发展是提升区域软实力的根本途径。本文在对环渤海经济圈文化产业发展进行SWOT分析的基础上,从区域文化品牌塑造、内容生产创新、集群化发展、产业链完善以及投融资平台打造等方面,提出了促进文化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以期提升环渤海经济圈软实力。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景世民  
环渤海地区作为我国北方规模最大的经济区域,是我国沟通南北、联动东西的重要枢纽。推进环渤海经济快速发展,应全方位开放,高起点融合,将环渤海地区建成中国重要的超大型都市圈、世界级制造基地、国际物流中心和高科技知识经济主导区域。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卢新德  江奔东  
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环渤海经济圈可持续发展———关于环渤海经济圈可持续发展的调查研究报告卢新德江奔东环渤海经济圈(包括山东、山西、河北、北京、天津、辽宁四省二市)是我国经济区域布局中的一个重要地区,保护该区生态环境,促进该区可持续发展,对我国经济全局和跨...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艳丽  
环渤海地区是我国今后经济发展的重点和中心,但由于一些主客观因素的影响,使得其启动和发展速度缓慢。文章通过分析这一地区发展存在的问题,并与长三角和珠三角区域发展进行比较,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和建议。
[期刊] 涉外税务  [作者] 杨志安  
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税收政策对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起着重要作用。本文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中税收政策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协调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税收对策。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曹国琪  
环渤海经济圈的形成与发展曹国琪发展是一个永恒的命题,经济区域化和贸易自由化已成为当今世界发展的主旋律。区域化的经济构建了更为广泛的社会化生产和协作,它充分体现了规模经济的效率;自由化贸易开辟了比较优势的利益源泉。环渤海经济圈的形成和设想鼎承了规模经济...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陈宏亮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与核心,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重视我国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不协调的突出矛盾,充分认识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相互协调促进的辩证统一关系,用“以人为本”的理念,促进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张东生  
受全球经济危机的影响,世界各国包括我国在内的劳动力就业问题日益严峻。目前,我国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目的之一就是要促进就业。因此,在当前形势下,要深刻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郭素芳  
从公平和效率的关系入手,运用相关理论,指出了环渤海区域经济发展中公平与效率的内在矛盾,努力探寻二者相统一的目标,最后提出了实现环渤海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路径选择。
[期刊] 改革  [作者] 叶南客  
现代大文化建设 ,需要制定一系列有针对性、保障性并且具有积极导向性的文化发展公共政策。本文就此从文化法规政策、文化管理政策、文化产业政策、文化区域政策、文化人才政策、文化科技政策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周建霞  程书华  李进英  
近十年来,河北经济快速增长,出现了曹妃甸、沧州渤海新区、秦皇岛港口等经济发达区,冀中、冀南正在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同时,省内区域间经济发展差异呈现不断扩大的趋势。因此,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魏后凯  
一、要正确对待当前我国的地区差距 当前,我国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主要表现为东西差距的扩大。自6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的东西差距就一直在不断扩大。1965年,我国沿海与内地间人均国民收入的相对差距为22.5%,到1980年已提高到37.6%,1988年又提高到40.5%。在三年治理整顿期间,虽然沿海与内地人均国民收入的相对差距略有缩小,但之后又呈现出急剧扩大的趋势。1990—1994年,沿海与内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相对差距由40.6%迅速提高到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武少俊  董超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陆续制定的外资优惠政策,目前已经不符合我国当前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需要。现行优惠政策给外资企业带来了不公平的竞争优势,违背了市场经济公平竞争原则,带来了市场扭曲效应。从宏观上看,存在着对国内资金的大规模挤出效应;从微观上看,导致外商直接投资企业的溢出效应不强;从制度影响看,导致内资企业出现寻租现象,外资企业则争相避税;从经济利益上看,导致我国资源被廉价利用,出现“打洋工”现象。根据我国具体情况,适当调整外资政策,纠正一味追求外资规模的倾向,适当控制外商直接投资规模;注重提高外商直接投资的质量和水平,“招商择资”;逐步取消一般性的外资优惠政策,内外资公平竞争。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谢伏瞻  
本文认为,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重点,是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实现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文章提出,促进东部地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梯度转移,发挥东部地区辐射带动作用是不同区域协调发展的根本出路;提高区域政策有效性和针对性,将区域政策与功能性政策有机结合,是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关键和重点;理顺要素价格,消除价格扭曲,完善税收制度,优化资源配置是促进欠发达地区加快发展的有效途径;落实中央关于公共服务均等化原则,加大国家对欠发达地区的支持力度,是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基本政策取向。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