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850)
- 2023(9857)
- 2022(8810)
- 2021(8452)
- 2020(6935)
- 2019(15952)
- 2018(15941)
- 2017(30770)
- 2016(16737)
- 2015(19050)
- 2014(19000)
- 2013(18741)
- 2012(17140)
- 2011(15348)
- 2010(15197)
- 2009(13570)
- 2008(12990)
- 2007(11216)
- 2006(9548)
- 2005(8261)
- 学科
- 济(64295)
- 经济(64221)
- 管理(48352)
- 业(46087)
- 企(38103)
- 企业(38103)
- 方法(30816)
- 数学(26631)
- 数学方法(26340)
- 中国(18078)
- 农(17549)
- 财(15552)
- 业经(14530)
- 学(14143)
- 地方(13819)
- 技术(12616)
- 理论(12591)
- 农业(12259)
- 和(10945)
- 贸(10817)
- 贸易(10811)
- 易(10477)
- 制(10441)
- 环境(10130)
- 务(9815)
- 教育(9800)
- 财务(9756)
- 财务管理(9741)
- 银(9278)
- 银行(9246)
- 机构
- 大学(233651)
- 学院(232064)
- 管理(96360)
- 济(87845)
- 经济(85759)
- 理学(84195)
- 理学院(83275)
- 管理学(81905)
- 管理学院(81481)
- 研究(75378)
- 中国(54230)
- 京(50163)
- 科学(48267)
- 财(39162)
- 所(37102)
- 业大(35258)
- 农(35133)
- 研究所(34003)
- 中心(33925)
- 江(32296)
- 财经(31921)
- 北京(31842)
- 范(31163)
- 师范(30905)
- 经(29109)
- 院(27857)
- 农业(27339)
- 州(26828)
- 技术(25559)
- 师范大学(25080)
- 基金
- 项目(165432)
- 科学(129743)
- 研究(123317)
- 基金(118494)
- 家(102518)
- 国家(101650)
- 科学基金(87628)
- 社会(75092)
- 社会科(71058)
- 社会科学(71040)
- 省(65173)
- 基金项目(63947)
- 自然(57454)
- 教育(56309)
- 自然科(56092)
- 自然科学(56081)
- 自然科学基金(55055)
- 划(54709)
- 编号(51190)
- 资助(48452)
- 成果(41456)
- 重点(36435)
- 部(36017)
- 创(35159)
- 课题(34921)
- 发(34889)
- 创新(32632)
- 项目编号(31831)
- 科研(31379)
- 教育部(30909)
共检索到32936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王宏 张晓飞
制度性因素是影响我国科技人才流动的关键性的限制因素。由于知识经济和经济全球化时代到来,科技人才流动已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大势所趋,科技人才流动的规模、速度和频率加快,科技人才在流动过程中层出不穷的问题的出现和社会关系的调整需要创新立法的关怀和引导。建立健全更加符合国情、适应经济全球化发展规律的法律法规体系,是促进科技人才合理有序流动的关键,具有很强的客观必然性和现实可行性。
关键词:
科技人才 合理流动 制度建置 宏观模式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吴林源
以适应市场经济为目标促进人才合理流动天津财经学院工业管理系吴林源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须培育和发展市场体系.人才市场是市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人才市场能否有效运作,基础在于人才的合理流动.因此,针对找国目前人才济动中存在的问题,确定人才合理...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王晓芳
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分析并梳理教师城乡流动视角下教师专业发展的机遇和局限,提出教育合理流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策略。研究认为,教师城乡流动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新的发展空间和交流平台,同时,也影响了教师专业发展的连续性与教师队伍的稳定性,增加了教师的心理压力。为了教师合理流动与促进专业发展,应构建教师合理流动的机制,建立与职称、待遇相结合的教师城乡流动评估制度,以及采用吸引教师到农村任教并建立乡镇教师流出补偿机制。
关键词:
城乡流动 教师专业发展 教师队伍建设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胡瑞卿
本文在已经建立了一个多层次科技人才合理流动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充分考虑评价方法的优良性、可操作性和实施费用,选定了综合指数法为科技人才合理流动评价方法,并根据评价指标的作用和数据来源,对传统综合指数模型进行了改造,对综合指数的计算方法、计算过程进行了必要的阐述;对综合指数模型中评价指标的权数,利用层次分析法构造判断矩阵来确定,并对判断矩阵一致性的检验进行了适当的研究;运用综合指数模型,进行了实例测定和分析。
[期刊] 中国货币市场
[作者]
吴盼文
国际资本的不断涌入加剧了中央银行宏观调控的难度,使化解流入压力、疏导资金流出成为外汇管理必然思考。文章指出当前我国在资本流出入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建议应理性控制外资构成和规模,细化制度法规,实施均衡管理,促进资金合理流动,为汇率机制的改革创造有利条件。
关键词:
外资 资本流入 外汇管理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王媛 任嘉卉
在新的历史时期,为清除制约发展的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国有企业必须积极探索具有时代性、导向性、针对性、时效性的科技人才激励模式,以助力企业稳步迈进综合激励新阶段,使之更好地服务于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采用同步激励理论建构分析框架,以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作为研究案例,基于280份问卷调查结果,对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对国企不同职责分类、不同年龄段科技人才创新行为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对国企不同类型科技人才创新行为的影响具有异质性,其中20~30岁的科技人才受物质激励作用更强,41~50岁的科技人才受精神激励作用更强,31~40岁的科技人才受到双重激励作用;一般工程技术人员受物质激励作用更强,创新实施人员、技术研发人员受精神激励作用更强,高级技能型人员受到双重激励作用且偏向于物质激励。由此得到启示,新时期国有企业应以需求为导向,以分级分类为原则,深入了解不同年龄、岗位科技人才的现实需求,以“物质+精神”双轮驱动构建精准化、多样化科技人才激励机制,建立同步激励机制,全面激发科技创新内生动力。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苏明 杨良初 王敏 李三秀 赵大全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变化推动了劳动力的流动,主要是从农村向城市、从欠发达地区向经济发达地区的流动。2000年流动人口为1.4亿多人,2014年已经达到2.5亿多人,即全国有1/5的人口在流动。大量流动人口的存在和增加引致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等问题。而当前养老保险统筹层次低,统筹责任不明确,制约了流动人口养老保险接续转移。改革的基本思路是,优化城镇化和人口流动布局,改革户籍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曹丽萍
森工企业在调整产业结构过程中,应建立以金融市场、劳动力市场、房地产市场、技术市场和信息市场为主体的要素市场;健全并发挥要素市场的作用,才能促进劳动力的合理流动,发展林区经济。
关键词:
森工企业 要素市场 劳动力合理流动
[期刊] 中央文献出版社
[作者]
丁德科 丁巨涛
西部省份国防技术积累深厚、产业领域宽广。面对国防科技经济优势,西部省份应树立符合科学发展观的军地合作技术创新的思路,探索实现路径与发展机制,加强国防科技与地方科技之间的各种合作,促进科技和生产要素在军地之间合理流动,打造军地合作技术创新的强势产业,实现区域科技经济与国防科技经济的协调发展。
关键词:
西部军地 产学研 合作技术创新 机制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张辉菲 刘佐菁
随着全球化趋势愈发明显,科技人才的合作交流在一定程度上能有效促进技术转移转化。分析粤港澳科技人才合作交流及其对技术转移转化的促进作用,发现目前粤港澳科技人才合作存在团队合作交流方式和渠道单一、创新创业平台建设基础薄弱、科技人才服务保障工作仍有不足等问题,同时广东省技术转移转化存在顶层设计不足、专业的技术转移转化人才匮乏等问题。结合广东省当前科技创新发展的迫切需要,提出大力开展粤港澳科技人才合作交流,支持多学科跨领域团队合作,建立人才共享、灵活雇佣机制,培养专业的技术转移转化人才等建议。
关键词:
科技人才 合作交流 粤港澳 技术转移转化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徐军海 黄永春
绿色发展作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也是缓解现阶段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重要举措之一,而科技人才支撑绿色技术创新及应用则是实现绿色发展的稳定驱动力。通过分析科技人才集聚、创新能力提升与区域绿色发展三者之间的理论机制,并运用2010-2017年中国30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对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科技人才集聚对区域绿色发展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创新能力提升在科技人才集聚和区域绿色发展中具有显著的中介效应,且创新产出能力的中介效应比创新投入能力的更强;创新能力对区域绿色发展的正向作用受到科技人才集聚双重门槛效应的影响,且影响效应大致呈现"U"型变化趋势;东部地区科技人才集聚对绿色发展有显著促进作用,而中、西部地区科技人才集聚对绿色发展的影响不显著。
关键词:
绿色发展 科技人才 创新能力 中介效应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徐军海 黄永春
绿色发展作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也是缓解现阶段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重要举措之一,而科技人才支撑绿色技术创新及应用则是实现绿色发展的稳定驱动力。通过分析科技人才集聚、创新能力提升与区域绿色发展三者之间的理论机制,并运用2010-2017年中国30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对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科技人才集聚对区域绿色发展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创新能力提升在科技人才集聚和区域绿色发展中具有显著的中介效应,且创新产出能力的中介效应比创新投入能力的更强;创新能力对区域绿色发展的正向作用受到科技人才集聚双重门槛效应的影响,且影响效应大致呈现"U"型变化趋势;东部地区科技人才集聚对绿色发展有显著促进作用,而中、西部地区科技人才集聚对绿色发展的影响不显著。
关键词:
绿色发展 科技人才 创新能力 中介效应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钟钰 赵长和 王立鹤
近年来,我国"三农"投入总量和比重不断提高,大量资本进入农业,有效地保障和提高了农业产出,但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农业产能过剩,引发当前大宗农产品高库存。因此,经济新常态下迫切需要农业对外投资,以"一带一路"建设为契机推动农业"走出去",加强农业国际产能合作,保障农业投资的边际产出保持持续增长。
关键词:
农业投资 一带一路 投资环境 区域合作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马茹 张静 王宏伟
本文提出基于就业人员学历与学科背景的科技人才资本估算方法,利用动态面板模型实证考察科技人才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效应,并由此揭示科技人才促进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作用效果。研究表明:中国科技人才队伍持续壮大,但仍面临在人力资本中占比偏低以及区域非均衡配置等问题。科技人才是人力资本通过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加快前沿技术追赶速度来显著提升全要素生产率最主要的发力者,特别是在赶超技术前沿中作用尤为关键。同时,中国科技人才对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幅度总体较小,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巨大潜能仍有待释放。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郑慕琦
一、综合国力竞争的核心是人才竞争当今世界的格局正在发生重大变化,各国竞争的中心已从军事竞争转变为综合国力的竞争,发展科学技术是这场竞争的核心,而人才竞争又是科技竞争的灵魂。在国际上,各国在迎接世纪之交的经济技术挑战时,科技人才紧缺,特别是高水平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