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216)
- 2023(11282)
- 2022(8483)
- 2021(7487)
- 2020(5889)
- 2019(12850)
- 2018(13084)
- 2017(25515)
- 2016(14111)
- 2015(15699)
- 2014(15830)
- 2013(15272)
- 2012(14036)
- 2011(12544)
- 2010(12640)
- 2009(11857)
- 2008(11511)
- 2007(10944)
- 2006(10077)
- 2005(9133)
- 学科
- 济(62890)
- 经济(62823)
- 农(45830)
- 业(43095)
- 管理(31858)
- 农业(30557)
- 业经(22581)
- 企(22123)
- 企业(22123)
- 中国(20114)
- 方法(17470)
- 数学(15334)
- 数学方法(15233)
- 地方(15096)
- 制(14652)
- 财(13375)
- 发(12554)
- 体(11870)
- 银(11756)
- 银行(11733)
- 学(11445)
- 税(11333)
- 行(11305)
- 产业(11022)
- 税收(10771)
- 收(10714)
- 农业经济(10582)
- 发展(10479)
- 展(10459)
- 融(10138)
- 机构
- 学院(198231)
- 大学(192236)
- 济(85591)
- 经济(83914)
- 管理(73065)
- 研究(71150)
- 理学(62064)
- 理学院(61486)
- 管理学(60474)
- 管理学院(60136)
- 中国(56853)
- 农(56009)
- 农业(42695)
- 科学(42553)
- 京(41105)
- 财(39162)
- 业大(36798)
- 所(36265)
- 中心(33734)
- 江(32939)
- 研究所(32607)
- 财经(29537)
- 经(26844)
- 农业大学(26197)
- 省(25652)
- 范(25576)
- 经济学(25559)
- 州(25368)
- 师范(25279)
- 北京(25245)
- 基金
- 项目(130129)
- 科学(101969)
- 研究(99628)
- 基金(92588)
- 家(81166)
- 国家(80386)
- 科学基金(67785)
- 社会(64303)
- 社会科(60485)
- 社会科学(60471)
- 省(52844)
- 基金项目(48145)
- 编号(43300)
- 教育(42778)
- 划(42325)
- 自然(39723)
- 自然科(38773)
- 自然科学(38765)
- 自然科学基金(38071)
- 资助(35589)
- 成果(35307)
- 农(31851)
- 发(30856)
- 重点(28948)
- 课题(28604)
- 部(28052)
- 国家社会(27638)
- 创(27024)
- 制(25565)
- 性(25537)
- 期刊
- 济(105579)
- 经济(105579)
- 研究(60577)
- 农(60560)
- 中国(47176)
- 农业(40479)
- 学报(34040)
- 科学(29639)
- 财(28306)
- 大学(26404)
- 学学(25051)
- 业经(24663)
- 管理(23793)
- 融(23565)
- 金融(23565)
- 教育(21657)
- 业(19255)
- 技术(16983)
- 问题(15544)
- 经济研究(15110)
- 农村(14580)
- 村(14580)
- 农业经济(14129)
- 财经(14099)
- 经(12203)
- 世界(11978)
- 版(11966)
- 经济问题(11302)
- 图书(10390)
- 业大(10287)
共检索到31604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何世祯 马紫媛 戴永务
对传统林业产业实施数字化转型是林业现代化发展的必由之路。新型林业经营主体是未来林业产业实施数字化转型的主力军,也是实现林业高质量发展的主要载体。在数字经济时代下盘活林业资源,促进乡村产业振兴、农民增收,可将交易成本分为信息搜寻成本、谈判成本和监督执行成本,将新型林业经营主体带动农户增收的发展模式分为市场反哺型、结构调整型和协同发展型3种类型。克服新型经营主体的数字化转型制约,提升数字化赋能林业生产经营水平,加快对林业的数字化扶持,充分利用数字化转型促进林业转型升级。
关键词:
数字化转型 新型林业经营主体 林业现代化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王美兰
文章论述了新型林业经营主体概念、分类、存在的重要性以及现阶段关于新型林业经营主体与农户增收的相关研究成果,指出现有研究成果的几点不足,并提出新型林业经营主体是未来林业现代化建设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关注这类主体的促农增收作用,充分挖掘林业内部增收潜力的建议。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吴伟光 王美兰 卢峰 熊立春
准确评估农户参与新型林业经营主体的增收效应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对于拓宽农户增收渠道、缩小山区贫富差距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基于2019年浙江、福建、江西3个省531户农村家庭的实地调研数据,采用倾向得分匹配法实证检验了农户参与新型林业经营主体的增收效果,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对参与不同新型林业经营主体、不同经营规模和不同经营结构农户的增收效果进行量化识别与对比。结果表明:(1)农户参与新型林业经营主体能够显著促进家庭增收。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参与新型林业经营主体分别能带来77.7%的家庭总收入、109.8%的非林收入和107.5%的林业收入。(2)农户参与不同类新型林业经营主体的增收效益由大到小排序依次是:林业企业、林业专业大户和林业专业合作社。(3)从农户经营规模和经营结构异质性来看,“中等规模”和“大规模”的农户、经济林类农户参与新型林业经营主体带来的增收效果更为明显。文章提出政府应加大对新型林业经营主体特别是林业专业大户和林业企业的扶持力度;进一步完善林地流转市场,鼓励农户适度扩大林地经营规模,从而提高其参与林业经营主体过程中的增收效应;继续完善农户与新型林业经营主体之间利益联结机制。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刘蕾 王轶
中国数字乡村发展战略是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手段,促进农民共同富裕的重要方式。基于2019年全国返乡创业企业调查数据,采用重聚影响函数回归方法(RIF)和有调节的中介效应模型,研究返乡创业企业数字化经营对农民收入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表明:第一,数字化经营提高了农民收入,且对低收入农民群体的增收效应显著大于高收入农民群体。第二,相较于东部地区,数字化经营对中西部地区农民的增收效应更显著;相较于第一、第二产业,数字化经营对第三产业的农民增收效应更显著;相较于价值型返乡创业,生存型和发展型返乡创业的数字化经营对农民增收效应更显著。第三,返乡创业企业借助数字化经营手段,加大受雇农民的职业技能培训力度,提升了农民职业素养,进而实现了农民增收,而技术赋能提升了企业数字化经营对农民的增收效应。因此,加强返乡创业企业与数字技术的深度融合,加大农民数字技术的培训力度,有利于返乡创业企业进一步提升农民增收效应。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朱秋博 朱晨 彭超 白军飞
本文基于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及信息化追踪调研数据,采用工具变量、匹配倍差等方法,在微观层面实证分析了信息化对我国农户增收及收入差距的影响。结果表明,信息化总体上促进了农户总收入和工资性收入增长,对农业收入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这一抑制作用在信息化发展过程中逐渐消失;信息化的总增收效应具有较大持续性。异质性分析进一步表明,信息化的增收效应对较高收入和较高受教育水平农户更加明显,加剧了农村内部收入差距。
关键词:
信息化 农户收入 收入差距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宋全云 吴雨 何青
本文利用2015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数据,使用线性模型和PSM方法实证检验了大学生村官对农户收入的影响。研究发现,大学生村官显著提高了农户收入,并增加了非农业收入在总收入中的比重。机制分析发现,大学生村官可通过下述途径促进农户收入和非农业收入:(1)大学生村官显著促进了农户的非农就业和创业参与,从而有利于非农业收入的增加;(2)大学生村官改善了农户的金融知识水平,促进农户通过互联网获取信息,拓宽了农户的信息获取渠道。本文研究揭示了大学生村官对农户增收的重要作用,为我国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大学生村官政策的实施效果提供了实证参考。
关键词:
大学生村官 农户收入 非农就业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陈铭昊 刘强 吴伟光 高一江 潘灵强 周凯 秋植炜
新型林业经营主体包括专业大户、家庭林场、林业合作社、林业龙头企业等,其对促进小农增收具有重要作用。文章基于2019年浙江、福建、江西3个省新型林业经营主体和小农的调查数据,从转移就业效应、工资溢出效应和技术溢出效应3个方面进行了新型林业经营主体对小农收入的影响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新型林业经营主体通过"带动作用"直接提高小农的家庭总收入和家庭林业收入,转移就业效应的直接增收效果分别为73.2%和126.8%,工资溢出效应的直接增收效应分别为67.3%和120.4%,技术溢出效应的直接增收效应分别为66.6%和120.9%;(2)新型林业经营主体通过"示范作用"间接提高小农的家庭总收入和家庭林业收入,转移就业效应的间接增收效应分别为1.5%和3.3%,工资溢出效应的间接增收效应分别为7.5%和9.6%,技术溢出效应的间接增收效应分别为8.2%和9.2%;(3)户主的受教育年限直接影响新型林业经营主体的经营水平,对家庭总收入和家庭林业收入的影响效应分别为12.9%和9.2%。文章提出政策启示:(1)鼓励和引导小农参加各种形式的林业经营组织,构建并完善新型林业经营体系和组织内部的利益联结机制;(2)强化林业技术培训和小农受教育程度,提高新型林业经营主体的经营水平;(3)建立有效的社会化服务体系,改善新型林业经营主体的发展环境。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高杨 王寿彭 韩子名
促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是推动乡村振兴和建设农业强国的关键所在。本文在科学测度省级农业数字化增加值的基础上,结合2013-2020年浙大卡特—企研中国涉农研究数据和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考察农业数字化赋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的效应与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农业数字化显著促进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这一结论在进行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特别地,农业数字化对非粮食主产区、革命老区以及民族地区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赋能作用更强。作用机制表明,农业数字化通过缓解雇工成本约束、土地流转约束、融资约束和销售约束,赋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进一步分析还发现,农业数字化协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驱动了农业种植结构“趋粮化”。基于此,本文提出应进一步推动农业数字化转型,形成农业数字化发展、赋能和普惠新格局的政策启示。
关键词:
农业数字化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趋粮化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秦芳 王剑程 胥芹
电子商务发展不仅可能提升电商经营户的收入,也可能对非电商经营户产生溢出效应,进而提升总体收入水平。基于2017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本文发现农村电商发展能够显著提升农户收入。对相关机制的分析表明,电商发展能够提升创业水平、增加非农就业以及提高土地流转的概率。此外,对于不同人力资本、物质资本和社会关系的农户,电商发展的作用并不存在显著差异,这意味着电商发展具有较好的包容性。
关键词:
电子商务 农户 收入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吴伟光 姚跃韬 许骞骞 谢芳婷
促进集体林区农户增收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挑战。本研究基于2019年对浙江、江西、福建三省的调研数据,运用无条件分位数回归和工具变量方法,从微观层面实证分析了新型林业经营主体发展对农户收入水平及收入差距的影响,并探讨了不同新型林业经营主体类型下的影响差异。研究结果表明,新型林业经营主体的发展对农户收入水平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且在使用工具变量后结果更加显著。此外,新型林业经营主体对中低收入组农户的收入回报率显著高于高收入组农户,其回报率是后者的1.55倍,能够有效缩小农户间的收入差距。进一步分析揭示,林业企业对农户收入的影响最为显著,而林业合作社和专业大户的影响则较低;同时,新型林业经营主体对低收入农户的林业收入影响也更为显著。基于这些发现,本研究建议在积极推进集体林区新型林业经营主体建设的同时,特别关注其对中低收入农户的辐射带动作用。对不同类型的新型林业经营主体应采取“因地制宜”的扶持政策,以提升农户收入水平。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王艺潼 周应恒 张宇青
工商资本进入农业能够将其经营过程中积累的资金、人力、经营理念、营销渠道、品牌资源等运用到农业生产中,带动农业生产的专业化、市场化和现代化。文章按是否由工商资本独立进行种植生产将工商资本进入种植环节分为直接模式和间接模式,分析了两种模式的组织方式和促进参与农户增收的机理及潜在的风险,直接模式增加参与农户的工资性收入、财产性收入等非农收入,间接模式增加参与农户的农业经营收入。因此,得到结论,对于农业经营能力低、非农就业能力强的参与农户鼓励工商资本采用直接模式进入种植环节;对于农业经营能力强的参与农户鼓励工商资
关键词:
工商资本 农民增收 土地流转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徐静文 何文剑 张红霄
农村土地产权抵押融资能否促进农户增收,是评价农村土地产权抵押贷款制度绩效的重要指标之一,而厘清土地产权抵押贷款对农户收入的影响机理在政策实施层面具有更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以林权抵押贷款为例,在理论剖析林权抵押贷款可得性通过资本投入、土地和劳动力要素配置影响农户收入的基础上,采用课题组在江西、福建、安徽、湖北和浙江五省跟踪调研获得的9期非平衡面板2202个样本农户数据,运用面板工具变量法等实证检验了林权抵押贷款可得性对农户收入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林权抵押贷款可得性对农户林业收入、非农收入和家庭总收入均具有正向显著作用。内在机制检验结果进一步发现,林权抵押贷款可得性会为从事非农就业的农户提供资金,来增加农户的各项收入,即劳动力要素配置的中介效应被证实。然而,林地资本投入的中介效应未被证实,可能因为林业投入产出的滞后性导致近几年的资本投入尚未对林地产出和收益产生影响;同时林地流转的中介效应也未被证实,原因可能是调研地区农户流出林地较少,导致林地流转市场供需不平衡。因此,地方政府应该放松对林权抵押贷款用途的限制,为从事非农就业的农户提供资金并促进增收;同时,应该进一步完善包括林权在内的农村土地产权流转服务系统,促进林地流转市场供需平衡。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易法敏 古飞婷 康春鹏
本文从公共服务创新弥合农村数字化需求鸿沟的视角,考察广东省“12221”市场体系建设行动整合社会服务资源,匹配农业经营主体数字化营销需求的过程,以研究地方政府如何创新性地增加公共服务供给进而达到满足农村快速增加的数字化需求的目的。研究发现:广东省“12221”市场体系建设行动的公共服务供给创新表现为地方政府构建公共服务生态系统,以营销行动推动系统中多元主体的服务资源与农业经营主体的数字化需求匹配,实现价值共创,从而达到促进农业经营主体数字化营销的目的;公共服务供给创新成功实现的原因在于,多元主体的长尾式数字化服务供给对接了农业经营主体广泛细分的、小众场景的、个性化的长尾式数字化需求;地方政府的系统服务提供了实现数字化营销所需要的便利条件和转换因素,使农业经营主体得以突破可供性约束,数字化营销可供性得以实现;在此过程中形成的共创价值保证了参与各方获得相应收益,从而能保障公共服务生态系统持续发展;农业经营主体获得的数字化营销能力有助于他们在全产业链拓展数字化应用。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周红民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民收入有了较大幅度提高,但与城镇居民相比增长相对缓慢,城乡收入差距较大问题长期以来比较突出,解决好这个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在影响农民收入的众多复杂因素中,带根本性的主要因素是农民数量过多,农村劳动力受教育程度偏低。积极稳妥推进新型城镇化,可以促进农业人口有序转移;促进农业的现代化和产业化发展;增加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机会;有效提升农村人口受教育水平;推动城乡发展良性循环,全面持续提高农民收入。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 农民收入 劳动力转移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盛和泰
在实践过程中,还需要充分发挥财政税收政策的导向作用,激发和调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保险机构积极性,促进保险产品服务创新,扩大涉农保险覆盖范围,以保险机制助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壮大,助推农业现代化加快推进。1.适应农村土地承包权与经营权分离趋势,将农业保险保费补贴对象转变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落实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权的基础上,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