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677)
- 2023(11003)
- 2022(8972)
- 2021(8247)
- 2020(6399)
- 2019(14220)
- 2018(13683)
- 2017(26048)
- 2016(13753)
- 2015(15129)
- 2014(15032)
- 2013(15115)
- 2012(14412)
- 2011(13196)
- 2010(13787)
- 2009(13126)
- 2008(12007)
- 2007(11106)
- 2006(10315)
- 2005(9776)
- 学科
- 济(64917)
- 经济(64854)
- 农(49529)
- 业(46834)
- 农业(33288)
- 管理(30395)
- 中国(28113)
- 融(26188)
- 金融(26188)
- 银(24495)
- 银行(24486)
- 地方(23965)
- 行(23916)
- 企(23352)
- 企业(23352)
- 业经(20704)
- 制(16872)
- 发(14953)
- 方法(14706)
- 财(14030)
- 数学(12818)
- 数学方法(12740)
- 农业经济(12713)
- 发展(12214)
- 展(12191)
- 贸(11152)
- 贸易(11136)
- 中国金融(11125)
- 体(11080)
- 易(10782)
- 机构
- 学院(195222)
- 大学(186944)
- 济(87819)
- 经济(85910)
- 研究(73742)
- 管理(71278)
- 中国(64649)
- 理学(59603)
- 理学院(58954)
- 管理学(58186)
- 管理学院(57824)
- 农(52529)
- 科学(41535)
- 京(40148)
- 农业(39404)
- 财(39281)
- 所(37189)
- 中心(36659)
- 业大(33250)
- 研究所(32947)
- 江(32156)
- 财经(29275)
- 范(26618)
- 经(26511)
- 州(26431)
- 师范(26390)
- 经济学(25689)
- 北京(25687)
- 省(25577)
- 院(25498)
- 基金
- 项目(122093)
- 研究(96492)
- 科学(96072)
- 基金(85639)
- 家(73444)
- 国家(72617)
- 社会(62485)
- 科学基金(61652)
- 社会科(58893)
- 社会科学(58883)
- 省(51001)
- 基金项目(45161)
- 编号(41518)
- 教育(40842)
- 划(40457)
- 自然(34988)
- 发(34482)
- 自然科(34110)
- 自然科学(34107)
- 成果(33514)
- 自然科学基金(33487)
- 资助(33071)
- 农(30425)
- 课题(28845)
- 发展(28777)
- 展(28289)
- 重点(27245)
- 部(26413)
- 创(26165)
- 国家社会(25882)
- 期刊
- 济(113517)
- 经济(113517)
- 研究(63236)
- 农(59548)
- 中国(52063)
- 农业(39920)
- 融(39631)
- 金融(39631)
- 学报(27930)
- 科学(27651)
- 财(27646)
- 业经(25206)
- 管理(23612)
- 大学(22906)
- 学学(21893)
- 教育(21608)
- 业(18002)
- 技术(16597)
- 经济研究(15672)
- 农村(15566)
- 村(15566)
- 问题(15439)
- 农业经济(15264)
- 财经(13889)
- 世界(12433)
- 经(11924)
- 经济问题(11573)
- 版(11307)
- 农村经济(9719)
- 技术经济(9670)
共检索到32949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侯琰霖 安起雷
近年来,我国农村金融改革不断深化,新型农村金融组织快速发展,已经成为农村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在发展中,它们面临更高的经营风险,同时,还存在"进入难、发展难、退出难"、"缺政策、缺资金、缺管理"等问题,制约着新型农村金融组织完善农村金融体系作用的有效发挥。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陈镜宇 李宇峰
信息化、工业化和国际化程度不断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农村金融的作用不断增强。当前,我国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有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和农村资金互助社。盈利能力、扩展业务能力和抗风险能力是影响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保障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可持续发展的措施有:加大政府的支持力度;适当降低准入门槛和限制条件;拓宽融资渠道,解决资金短缺问题;通过优化改革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发挥其自身优势;完善监管体系,实行差别化监管制度。
关键词:
农村金融 可持续发展 金融机构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陈镜宇 李宇峰
信息化、工业化和国际化程度不断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农村金融的作用不断增强。当前,我国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有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和农村资金互助社。盈利能力、扩展业务能力和抗风险能力是影响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保障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可持续发展的措施有:加大政府的支持力度;适当降低准入门槛和限制条件;拓宽融资渠道,解决资金短缺问题;通过优化改革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发挥其自身优势;完善监管体系,实行差别化监管制度。
关键词:
农村金融 可持续发展 金融机构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程玉英 任爱华
在当前政府大力发展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时代背景下,本文从分析河北省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现状入手,在分析河北省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发展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新型农村金融机构 村镇银行建议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高伟
近年来,我国农村金融服务水平有所提高,但仍不能满足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农村金融机构逐步收缩,信贷资金大量流失;农村金融机构商业化趋势加强,偏远落后地区面临金融服务供给不足;系统性风险严重,农村金融机构效益较差等。为更好地发挥农村金融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积极作用,必须进一步深化农村金融改革,构建有利于农村经济发展的金融制度。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宋科 李宙甲 刘家琳
随着县域金融改革的不断深化,以传统银行为主导的县域金融机构体系已发生深刻变化,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在促进县域经济增长方面正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本文使用通过文本挖掘方法整理得到的2000-2019年中国县级行政单位内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和农村资金互助社3类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设立情况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法分析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设立对县域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设立对县域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且在中西部地区和交通设施较为完善的地区,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设立对县域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更强。机制分析表明,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设立能够通过资金渠道与产业渠道影响县域经济增长,即通过促进县域资金回流和工业发展推动经济增长。进一步分析发现,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设立存在溢出效应与协同效应。一方面,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设立能够显著促进接壤县的经济增长;另一方面,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设立与数字金融发展能够协同促进县域经济增长。本文为准确把握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设立的经济效应,并据此在新发展阶段推动县域金融发展和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提供了新的理论基础与经验证据。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西南财经大学金融学院课题组 阮小莉
随着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目前在全国各地,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三类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文章分析了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因素,并尝试建立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可持续发展评价体系,最后给出其可持续发展的路径,以期有助于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发展和壮大。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李莉莉
自2006年12月20日,银监会发布农村金融市场进一步开放的新政,至2007年10月13日,试点工作在全国范围内铺开,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在各项相关政策推动下蓬勃发展,至今已有40余家新机构成立,其对于农村金融市场的积极意义不言而喻。然而在其发展过程中,也呈现了一些值得关注的问题。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谢琳
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设立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农村金融市场中资金的供需矛盾,增加了农村资金的供给量,并且激活了民间资本参与农村金融,为统筹城乡发展、改善农村经济二元结构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从目前我国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发展现状出发,构建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运营绩效评价体系,并据此提出现阶段我国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实现良性发展的路径选择。
关键词:
新型农村金融机构 运营绩效 发展路径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高晓光
近年来,随着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试点和进一步推广,其已逐步发展成为服务"三农"的新生力量,并为解决"三农"问题提供了必要的金融支持。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具有产权清晰、结构简单,能够提供多样化、灵活性的金融服务的突出优势,总体来说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能够增加农村金融市场的供给。但目前仍然存在着许多制约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发展的因素,如信息不对称、注册资本少、门槛低、政策性风险高等,从而导致了其脆弱性。因此,今后应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拓宽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资金来源,构建全面的风险防范机制,确保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可持续发展。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张皓
当前我国农村金融体系不完善,主要是多层次、广覆盖的农村金融组织尚未形成。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成立,对于完善农村金融体系、提升农村金融服务水平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利益博弈模型分析,指出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产生源自农民的内在需求,能够很好地解决农户贷款难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本文针对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发展面临的问题,提出了严格市场准入条件、加强风险控制能力、拓宽资金来源渠道、完善监管和政策扶持机制、优化金融环境和完善农业保险体系等政策建议。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刘吉舫 李梅
近年来,我国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迅速发展,有力地支持了农村经济。但在发展过程中,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三类机构逐渐呈现出非均衡状态,主要表现为三类机构间的数量、规模及绩效非均衡,地域分布非均衡和金融服务能力非均衡。根据新制度经济学分析框架,分别从产权、交易成本和制度变迁三个角度对这种非均衡性进行深度解析后,可以发现,优化各类机构的产权结构,完善监管制度,增加西部地区金融供给,提升各类机构的金融服务能力,是促进我国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健康发展的政策取向。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高晓光
本文在简要概述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发展现状及成果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我国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脆弱性及制约因素,最后针对性地提出了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可持续发展的对策,以期为推动农村金融体制改革提供借鉴参考。
关键词:
新型农村金融机构 脆弱性 可持续发展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周文平 周素彦
2007年以来,我国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获得了较快发展,但发展速度却慢于银监会的试点计划和三年工作安排进度。究其原因主要是银监会在监管力量不足的情况下采取了过于保守的政策,这项政策大大降低了合格发起人的数量并降低了县域经济主体的参与积极性;地方政府和大中型商业银行的激励不足等。文章认为,应采取建立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组建特区,增加对大中型商业银行建立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激励,建立两级金融监管体制和稳定的农村金融补贴机制等措施,来推动我国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又好又快地发展。
关键词:
新型农村金融机构 发展缓慢 激励
[期刊] 征信
[作者]
徐冉
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发展缓解"三农"和农村小微企业资金供给不足的问题,也是当前新农村建设之所需。以河南省为例,深入分析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可持续发展问题,进而提出河南省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可持续发展的选择路径。
关键词:
新型农村金融机构 路径选择 可持续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