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448)
- 2023(13117)
- 2022(11519)
- 2021(10859)
- 2020(9207)
- 2019(20682)
- 2018(20706)
- 2017(39508)
- 2016(21395)
- 2015(24076)
- 2014(23394)
- 2013(23050)
- 2012(21076)
- 2011(19006)
- 2010(19049)
- 2009(17308)
- 2008(16633)
- 2007(14581)
- 2006(12618)
- 2005(11024)
- 学科
- 济(80113)
- 经济(80018)
- 管理(67687)
- 业(63365)
- 企(55149)
- 企业(55149)
- 方法(37145)
- 数学(31307)
- 数学方法(30932)
- 中国(22186)
- 财(20885)
- 农(20814)
- 技术(19409)
- 业经(19222)
- 学(18727)
- 地方(17021)
- 环境(16451)
- 制(15758)
- 理论(15645)
- 和(14237)
- 划(14078)
- 贸(13987)
- 贸易(13977)
- 农业(13969)
- 易(13506)
- 务(13373)
- 财务(13308)
- 财务管理(13288)
- 技术管理(13259)
- 企业财务(12644)
- 机构
- 大学(297560)
- 学院(294918)
- 管理(121386)
- 济(113619)
- 经济(110914)
- 理学(105860)
- 理学院(104668)
- 管理学(102871)
- 管理学院(102353)
- 研究(96317)
- 中国(69752)
- 京(63541)
- 科学(60674)
- 财(51869)
- 所(47378)
- 农(44475)
- 业大(43879)
- 中心(43348)
- 研究所(43297)
- 江(42924)
- 财经(41711)
- 北京(40112)
- 范(39987)
- 师范(39647)
- 经(37983)
- 院(35539)
- 州(35141)
- 农业(34575)
- 经济学(32845)
- 师范大学(32093)
- 基金
- 项目(207356)
- 科学(163999)
- 研究(153082)
- 基金(149877)
- 家(130092)
- 国家(128942)
- 科学基金(111835)
- 社会(96006)
- 社会科(90887)
- 社会科学(90863)
- 省(82238)
- 基金项目(80339)
- 自然(72972)
- 自然科(71282)
- 自然科学(71263)
- 教育(70549)
- 自然科学基金(70001)
- 划(68472)
- 编号(62370)
- 资助(60295)
- 成果(50420)
- 创(47093)
- 重点(45939)
- 部(45135)
- 发(43638)
- 创新(43139)
- 课题(43128)
- 科研(39336)
- 项目编号(39112)
- 大学(38952)
- 期刊
- 济(123682)
- 经济(123682)
- 研究(86570)
- 中国(60499)
- 学报(46365)
- 管理(45390)
- 科学(43158)
- 农(39518)
- 教育(39108)
- 财(38422)
- 大学(35374)
- 学学(32811)
- 农业(27850)
- 技术(26168)
- 融(22416)
- 金融(22416)
- 业经(20369)
- 财经(19593)
- 经济研究(19116)
- 图书(17617)
- 科技(16942)
- 经(16645)
- 问题(15148)
- 技术经济(14697)
- 业(14688)
- 理论(14553)
- 实践(13513)
- 践(13513)
- 现代(13224)
- 版(13202)
共检索到42725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蔡芬 高耀 汪霞
个人-环境匹配能够为理解和优化我国博士生的学术创新能力培养提供新视角。对博士生问卷数据和访谈资料进行分析发现:一致性匹配对创新能力自评的正效应较弱,对创新成果有负效应,这与个人-环境匹配理论的传统假设相悖,可能反映了博士生培养的独特情境。在要求-能力匹配方面,论文发表要求对创新成果有正效应但对创新能力自评无影响,容易加剧发表的“内卷化”。研究方法和知识、学位论文创新性要求对创新能力自评有正效应。资格考试、课程任务要求对学术创新能力缺乏积极作用且更容易达成匹配。在供给-需求匹配方面,经济资助、科研项目、同伴支持对学术创新能力有正效应,但经济资助供给的匹配度亟待提高。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罗斌 凌鸿程 苏婷
环境管理模式一直是学术界研究的焦点问题。以企业创新为切入点,构建了一个环境分权影响企业创新的理论模型,并使用2008—2015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的数据进行实证检验,考察环境分权对企业创新的影响、作用机制以及产权性质、盈利能力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表明:环境分权抑制而非促进企业创新,而且环境分权对企业创新的抑制作用存在异质性,即在非国有企业和盈利能力强的企业中更明显。进一步研究发现,环境分权抑制企业创新的内在机制在于,环境分权降低了企业环境信息披露质量,进而对企业创新产生阻碍作用。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冯海波 陈韵洁 周明明 刘勇政
自中国经济步入“新常态”以来,创新已然成为中国未来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动力。本文首先在理论层面上分析了政府支出对创新的正向激励效应和负向挤出效应,然后基于2007—2017年中国269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中国政府支出规模的创新效应,意在探索有利于促进创新的政府支出规模和结构。实证结果表明,从整体上看,中国当前的政府支出规模对创新具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并且这一作用主要是由政府支出中的科学技术支出和福利性支出对创新活动的正向激励效应所驱动。与此同时,政府支出规模对创新的影响呈现出明显的地区差异和创新质量差异:在人均科学技术支出和人均福利性支出更多的东部与中部地区,政府支出规模的正向激励效应表现得更为显著;科学技术支出会同时促进高质量和低质量的创新活动,而福利性支出只促进低质量的创新活动。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杨雨萌 白丽新
高校博士生跨学科培养是培育跨学科拔尖创新人才的重要路径。基于2016—2017年全国第四次博士研究生培养调研,剖析跨学科培养对博士生创新能力的促进效应。结果表明,参与过跨学科培养的博士生在发散思维、关联能力、论文应用性等方面显著高于仅参与单一学科培养的博士生,其他方面差异不显著。跨学科培养方式的质量和数量均对博士生创新能力培养发挥促进效应,二者具有协同作用并存在阈值效应。应结合不同高校和平台博士生的具体状况,合理配比投入跨学科教育资源和调整跨学科人才培养思路。把握质量数量的耦合协调度,同时构建全方位的动态质量评价机制,推动跨学科培养结构转型升级。
关键词:
跨学科培养 博士生 创新能力 阈值效应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杜学敏 李林英
使用扎根理论研究方法考察19位优秀博士生产出创新成果的经历,发现个人特质与人际环境对创新能力产生影响。促进创新的个人特质包括浓厚的好奇心、雄厚的心理资本、良好的专注力、经验的开放性和利他精神;促进创新的人际环境包括导师高要求、高支持、榜样示范和良好的团队氛围、团队支持。在个人特质与人际环境相互影响过程中产生的个人努力和学术情绪是影响创新的重要因素,个人努力和学术情绪相互影响,其良性互动能够促进科研创新。
关键词:
个人特质 人际环境 创新能力 博士生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张小敏 孟奇勋
当前,专利竞争形态已经从传统的军备竞赛发展到专利市场的力量角逐。专利中间商基于不同动机,在专利市场上创造出各种新型的运营模式,一定程度上促进或阻碍了专利法宗旨的实现。专利经纪通过促进交易和提升价值来激励创新,进攻性专利聚合呈现出阻碍或者破坏专利市场的表现,防御性专利聚合有助于降低诉讼威胁,也可能通过串通价格对抗外在竞争者而形成垄断。各国基于不同发展阶段所作出的政策选择,使得专利中间商的运营与专利制度的宗旨保持一致性。
关键词:
专利中间商 专利经纪 专利聚合 专利市场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孟庆玺 白俊 施文
关系型交易是中国区别于发达国家市场化交易的一个典型特征。文章以企业技术创新为切入点,使用20 05-2014年上市公司年报,并结合手工收集的客户个体特征数据,研究了客户集中度这一关系型交易的经济后果、作用机制以及客户个体特征的调节作用。实证检验表明,较高的客户集中度会阻碍而非助力企业技术创新。其作用机制在于,当客户集中度增加时,企业的融资约束加剧、经营风险上升,二者共同阻碍了技术创新。基于客户特征的进一步分析还发现,只有当客户的议价能力较强、破产风险较高或者与企业具有关联关系时,客户集中度对企业技术创新的阻碍效应才会存在,但上述效应不会受到客户技术水平的显著影响。文章不仅为客户集中度这一关系型交易的经济后果提供了细致深入的经验证据,而且从供应链视角为企业技术创新不足提供了基于中国情景的解释。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陶爱萍 李丽霞
本文主要研究了技术标准贸易效应的理论机制。基于12个国家1994—2011年的国别面板数据的估计结果显示,在一定程度上,技术标准对于进口和出口都有促进作用,但是,技术标准和进出口之间的关系总体上呈现出倒U型的特征;人口规模和贸易规模正相关,实际有效汇率和出口负相关,而与进口正相关;贸易伙伴国GDP的增加会促进出口,本国GDP和进口正相关;技术创新和外商直接投资对于进出口贸易都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
技术标准 国际贸易 贸易效应 面板数据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江宇 张智
利用2007—2020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借助社保缴费负担作为切入点,考察劳动力成本上升对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影响。研究发现:社保缴费负担能通过“倒逼”效应与“挤出”效应影响企业数字化转型,两者呈现倒U型曲线关系,这一核心结论在经过内生性处理和多种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财政补贴对于两者之间关系具有正向调节作用,相较于普惠性财政补贴,竞争性财政补贴对企业数字化转型的促进作用更强、促进区间更宽;社保缴费负担对低债务融资水平、国有控股、劳动密集型、高数字双创水平企业的数字化转型促进作用更为明显。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陈建林 冯昕珺 李瑞琴
在学术界一直存在一个争论:家族涉入是促进了企业创新还是阻碍了企业创新?厘清上述争论的产生原因和影响因素,有助于解释家族企业创新研究的争论和拓展家族企业创新研究的视野。本文对近年来相关文献进行了系统地梳理,归纳出家族企业创新三个领域的研究成果:家族企业创新投入、家族企业创新产出、家族企业创新的影响因素(内部家族因素和外部环境因素),分析家族企业创新争论产生的原因,并针对现有研究存在的不足,对未来的研究提出展望。本文提出通过构建权变理论整合家族企业创新争论的研究方向,有助于丰富家族企业创新的理论研究。
关键词:
家族企业 企业创新 家族因素 外部环境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吴东姣 马永红 杨雨萌
利用全国第四次博士生培养质量调查数据,从师生互动关系和生生学术共同体两个角度论述了学术互动氛围对博士生创新能力影响的作用机制。研究结果显示:师生互动关系、生生学术共同体和博士生主动性对博士生创新能力都有显著的正向作用,且生生学术共同体和博士生主动性在师生互动关系和博士生创新能力之间起到部分中介作用。论文基于如何构建良好的学术互动氛围以提高博士生创新能力给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马永红 吴东姣 刘贤伟
师生关系和学术兴趣作为博士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环境和个体影响因素,在博士生创新能力培养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研究采用问卷法对全国35所高校3934名博士生进行调查,分析了师生关系、学术兴趣对博士生创新能力的作用路径和影响大小,并对比了不同学科的差异。结果表明,学术兴趣在师生关系对博士生创新能力影响的过程中起到了部分中介作用;师生关系通过学术兴趣对博士生创新能力的间接影响要大于其对创新能力的直接影响,尤其是在理工科博士生中这一差异更为显著;在师生关系三维度中,认知维度对创新能力影响的总效应最大。要加强高质量师生关系建设,激发和维护博士生学术兴趣,落实博士生培养中的因材施教原则,更好地推动博士生创新能力提升。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孙浦阳 张蕊
金融创新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方向一直是不明确的,本文旨在解释清楚金融创新影响经济增长的内部机制,并对其进行验证。包括金融创新对微观技术的支持,以及进一步扩展到对宏观经济的影响。通过应用工具变量法对全球的面板数据进行处理,建立以内生经济增长理论模型为基础的计量模型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考虑金融创新在经济增长模型中存在内生性的情况下:与金融发展不同,金融创新单独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方向是不确定的,甚至可能存在显著的抑制作用;而金融创新通过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是显著的,并且这种作用更多地通过企业的技术进步来体现。
关键词:
金融创新 内生性 经济增长 技术进步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熊璞 李超民
本文分析了高技术产业集聚的非线性影响,应用门槛回归模型,以高技术产业集聚水平作为门槛变量,基于2000~2017年中国30个省际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高技术产业集聚对区域技术创新的门槛效应。结果表明:在区域技术创新系统内各因素的影响下,高技术产业集聚水平对区域技术创新存在单一门槛效应,当高技术产业集聚水平(区位熵)低于0.8500时,高技术产业集聚对区域技术创新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当超过0.8500时,高技术产业集聚对区域技术创新则表现出明显的抑制作用。
关键词:
高技术产业 集聚水平 区域创新 门槛效应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周可 张新安
面子倾向是中国文化情境中一种根深蒂固且影响深远的价值取向。虽然以往研究已经发现员工的价值取向可以影响其越轨创新行为,但尚无研究关注面子倾向这种中国文化情境下独特的本土化价值取向如何影响员工的越轨创新行为。为了解答面子倾向促进还是阻碍员工越轨创新行为的研究问题,本研究基于独特性需求理论,构建了面子倾向影响员工越轨创新行为的被调节的中介模型。本研究对429位企业员工进行了问卷调查,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获得型面子倾向通过提高员工的独特性需求进而促进员工越轨创新行为,而保护型面子倾向通过降低员工的独特性需求进而阻碍员工越轨创新行为;心理安全感可以增强独特性需求对越轨创新行为的正向影响,并且增强获得型面子倾向对越轨创新行为的正向间接影响,但对保护型面子倾向对越轨创新行为的间接影响没有显著的调节作用。本研究揭示了面子倾向影响越轨创新行为的中介和调节机制,为回答在中国文化情境下哪种面子倾向的员工更容易进行越轨创新行为的问题提供了理论依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