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590)
- 2023(11982)
- 2022(9960)
- 2021(8918)
- 2020(7269)
- 2019(16012)
- 2018(15454)
- 2017(29450)
- 2016(16408)
- 2015(17893)
- 2014(17608)
- 2013(17306)
- 2012(15806)
- 2011(14220)
- 2010(14260)
- 2009(13477)
- 2008(13290)
- 2007(12036)
- 2006(10667)
- 2005(9591)
- 学科
- 济(66391)
- 经济(66283)
- 业(55979)
- 管理(48226)
- 农(46370)
- 企(34515)
- 企业(34515)
- 农业(30625)
- 方法(22711)
- 业经(20443)
- 数学(20258)
- 数学方法(20114)
- 财(19602)
- 中国(19089)
- 制(18790)
- 体(13697)
- 学(12949)
- 贸(12825)
- 贸易(12816)
- 易(12569)
- 地方(12493)
- 土地(11740)
- 发(11371)
- 银(11091)
- 银行(11056)
- 技术(10945)
- 务(10859)
- 财务(10839)
- 财务管理(10813)
- 环境(10705)
- 机构
- 学院(233758)
- 大学(229567)
- 济(99793)
- 经济(97949)
- 管理(89199)
- 研究(79675)
- 理学(77757)
- 理学院(76956)
- 管理学(75832)
- 管理学院(75435)
- 农(64410)
- 中国(62158)
- 农业(49827)
- 科学(48866)
- 京(47388)
- 财(46158)
- 业大(44926)
- 所(40573)
- 中心(37756)
- 研究所(36621)
- 江(36155)
- 财经(35923)
- 经(32736)
- 农业大学(31860)
- 经济学(30028)
- 省(28902)
- 北京(28568)
- 院(28160)
- 范(27758)
- 师范(27385)
- 基金
- 项目(161065)
- 科学(127051)
- 基金(118066)
- 研究(115884)
- 家(104779)
- 国家(103806)
- 科学基金(88350)
- 社会(76744)
- 社会科(72494)
- 社会科学(72476)
- 省(64246)
- 基金项目(63270)
- 自然(56478)
- 自然科(55139)
- 自然科学(55119)
- 自然科学基金(54173)
- 划(53116)
- 教育(51501)
- 编号(46111)
- 资助(45626)
- 部(36299)
- 重点(36230)
- 成果(36031)
- 制(35652)
- 农(35514)
- 发(35389)
- 创(34206)
- 国家社会(32573)
- 创新(32013)
- 业(31991)
- 期刊
- 济(114511)
- 经济(114511)
- 农(67338)
- 研究(65354)
- 中国(53612)
- 农业(45158)
- 学报(41766)
- 科学(37742)
- 财(35201)
- 大学(32253)
- 学学(31192)
- 管理(28792)
- 业经(25021)
- 融(24332)
- 金融(24332)
- 业(21497)
- 教育(20458)
- 财经(17678)
- 技术(17186)
- 问题(16579)
- 经济研究(16272)
- 经(15086)
- 农村(14482)
- 村(14482)
- 版(14275)
- 农业经济(14021)
- 世界(12787)
- 业大(12675)
- 科技(11553)
- 农业大学(11420)
共检索到34973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吴学兵 吴珺璐
农民工就业质量对土地流转的影响尚未得到足够关注,但其比就业数量的影响更为重要。本文基于2017年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从土地流转和土地流转租金两个维度考察了农民工就业质量对土地流转的影响及其机制。采用CRITIC方法对农民工就业质量进行了测度,并通过IV-Probit和2SLS模型,解决内生性问题。研究发现,总体上,农民工就业质量对土地流转的影响显著为负,对流转租金的影响显著为正,经过内生性检验和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深入考察异质性后发现,在配偶随迁和配偶子女同时随迁两种情形下,农民工就业质量对土地流转的影响显著为负,当农民工家属全部随迁后,影响效应已不显著。机制分析发现,农村拥有宅基地对土地流转具有遮掩效应,城市购买住房对土地流转具有中介效应。本文的政策含义在于,为农民工家庭融入城市提供必要支持,规范土地流转市场化建设,推动进城落户农民承包地有偿退出。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周闯 白兵
本文基于国家卫生计生委2013年流动人口动态监测社会融合专题调查数据,采用内生转换模型分析自雇就业对农民工消费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自雇农民工的消费收入弹性比受雇农民工高0.06;自雇就业对农民工的消费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自雇农民工与反事实的受雇情形相比,家庭人均消费支出增加39.93%~44.33%,消费率提高17.42~18.21个百分点;按消费结构来看,食品消费支出增加14.85%~15.84%,住房消费支出增加123.21%~136.67%;自雇就业促进消费的结论在模型设定上以及不同特征农民工群体中都具有稳健性;农民工的自雇就业是基于比较优势的选择,具有更强的稳定性,提升了农民工的城市融合意愿,从而促进了消费的提升。
关键词:
农民工 自雇就业 消费 内生转换模型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赵洁 刘昌平
基于2018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将土地流转分为土地转出与土地转入两个维度,实证分析土地流转与农户家庭非农创业的关系。研究发现:第一,土地转出对农户家庭非农创业具有促进效应,而土地转入对农户家庭非农创业具有抑制效应;采用土地转出金额与土地转入金额进行稳健性检验,发现土地转出金额越多,农户家庭非农创业的可能性越大,但土地转入金额越多,农户家庭非农创业的可能性越低;同时采用倾向值匹配解决样本选择偏差与工具变量法解决内生性后,土地转出的促进效应与土地转入的抑制效应依然存在。第二,影响机制结果显示,土地转出会提高农户家庭的收入与减少农业劳动时间而促进农户家庭非农创业;土地转入会降低农户家庭风险偏好与增加农业劳动时间而抑制农户家庭非农创业。第三,异质性结果显示,土地转出的促进效应主要发生在东部地区与新生代农户群体中;而土地转入的抑制效应主要发生在西部地区及第一代农户群体中。因此,鼓励农户积极参与土地流转,促进农户家庭非农创业,提高农户家庭非农创业与实践乡村振兴发展战略。
关键词:
土地转入 土地转出 农户家庭 非农创业
[期刊] 改革
[作者]
宿伟健 高雨辰 李启航
依据价格法测算省级市场分割指数,利用2006—2019年面板数据,探讨市场分割对产业结构高级化的影响,研究发现:资本市场分割对产业结构高级化不存在显著影响,但商品市场分割对产业结构高级化存在明显的抑制效应,且这种影响在经济发达地区更为明显;高端产业集聚对商品市场分割的负向影响存在缓释效应,且缓释效应在当前阶段稀释了商品市场分割带来的负向效应;产业结构高级化在商品市场分割影响GDP的过程中发挥了遮掩效应,即商品市场分割通过促进非高端产业增长这一路径促进了地区经济发展;微观数据分析表明,商品市场分割通过抑制技术进步阻碍了产业结构高级化水平的提升,表明商品市场分割带来的经济增长具有不可持续性。
关键词:
市场分割 产业结构高级化 高端产业集聚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厉国威 郑东林
以我国2007~2019年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基于业绩预告这一重要的前瞻性信息探究D&O保险在中国市场上的经济后果,研究发现:认购D&O保险的上市公司具有更高的业绩预告质量,具体而言,认购D&O保险能降低业绩预告偏离度,并抑制其乐观偏差;对于内部控制质量较差的投保企业,D&O保险对业绩预告质量的促进作用更显著;对于预测难度较大的业绩预告,D&O保险对业绩预告质量的促进作用更显著。上述证据从业绩预告质量角度证明D&O保险在中国市场上发挥了积极的治理作用,拓展了关于D&O保险经济后果的研究,对于完善我国现代企业制度、推动上市公司治理机制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胡杰 罗剑朝
本文从理论和数理视角阐述了农业信用担保贷款对农户家庭收入的作用机理,基于陕西和宁夏两地农户调研数据,以OLS和Probit模型为参考,通过Logit模型分析农户参与农业信用担保贷款的诱因,利用PSM 6种匹配方法测算农业信用担保贷款对农户家庭收入的净影响,并对其进行3种稳健性检验。进一步地,比较净影响在不同户主年龄、文化程度和耕地面积下的组群差异,并采用分位数回归模型实证检验农业信用担保贷款对不同收入水平农户家庭收入的具体影响。研究发现:(1)除户主年龄和担保机构业务门槛变量外,户主其他个人特征、农户生产特征和金融机构其他特征均是影响农户参与农业信用担保贷款的关键因素;(2)农业信用担保贷款能使农户农业收入、非农收入和总收入平均提高2.75%、2.38%和2.55%;(3)相比于其他年龄、文化程度和耕地规模的农户,农业信用担保贷款对户主年龄在46~55岁、文化程度为初中水平和耕地规模在20亩以下的农户收入影响更显著;(4)农业信用担保贷款能促进不同收入水平农户的家庭收入增长,而这一促进作用对高收入农户群体更强。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毛其淋 许家云
2001年以来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实现了持续快速的增长,本文旨在考察对外直接投资究竟对企业出口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利用高度细化的工业企业数据库和海关贸易数据库首次从微观层面进行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对外直接投资不仅显著地提高了企业出口占销售的比例,而且还提高了企业出口的概率。此外,通过引入生存分析模型的研究表明,对外直接投资显著降低了企业退出出口市场的风险,即倾向于延长企业出口持续期。本文从微观层面证实了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具有显著的出口创造效应,这一核心结论在剔除贸易中间商、排除加工贸易、剔除投资于避税港的企业以及采用最近邻匹配样本进行估计时都非常稳健。
关键词:
对外直接投资 出口 倍差法 生存分析模型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许月丽 张忠根
不同于以往研究主要以信息经济学为理论基础,文章从一个新的视角———经济二元转型,对中国农村正规金融发展的经济绩效重新进行了审视。以费—拉的二元转型增长模型为基础,文章首先构建了以工农两部门金融市场为纽带的城乡经济互动的一般均衡模型,并在这一理论架构下对农村金融与经济二元转型的关系进行了规范分析,进而提出了一个假说。在此基础上,文章利用既考虑理论又考虑变量长期互动关系的SVAR模型对理论假说进行了验证。实证结果表明,在控制其他因素的条件下,以市场自然演进机制为基础的工农部门间金融市场的发展可以促进二元转型增长。
关键词:
二元转型 农村金融发展 区间效应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康志勇
通过匹配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和中国海关总署进口贸易数据库,就资本品进口与中间品进口对中国制造业企业研发投入的影响机制及其效果进行检验。结果表明:中国企业的进口行为存在"进口中学习"效应,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企业的研发投入;进口对企业研发投入的促进作用存在明显差异,集中体现在资本品进口中而非中间品进口;进口来源国及进口企业的技术水平是影响上述促进作用发挥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
资本品 中间品 进口贸易 企业研发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邱新国 陈明兴
本文运用2009—2017年的省级动态面板数据及系统广义矩估计方法 (系统GMM),实证研究了地方金融监管对区域金融发展的影响。结果表明,地方金融监管对区域金融发展水平有显著的影响,二者之间存在倒U形关系,而地方金融监管对区域金融发展质量的影响表现为U形关系,因此,地方金融监管对区域金融发展的影响效应整体上表现出阶段性特征,样本期内各地的金融监管水平大都处于最优区间状态。进一步研究表明,以上结论在东、中、西部均是稳健的,且这一影响效应并没有随着贷款增长率的急剧降低而发生显著改变。
关键词:
地方金融监管 区域金融发展 系统GMM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庞娟 靳书默 朱沛宇
针对智能制造企业外部网络中的创新资源和关键知识,以外部网络关系质量和外部网路关系结构为基础,探究外部网络关系对探索性绿色创新和利用性绿色创新的差异化影响,并引入组织惯性作为调节变量。研究结果表明:外部网络关系质量对绿色技术创新存在倒U型关系,外部网络关系结构与探索性绿色创新存在正向关系,与利用性绿色创新存在倒U型关系;组织惯性在外部网络关系对探索性绿色创新的影响中起负向调节作用,在外部网络关系对利用性绿色创新的影响中起正向调节作用。研究结论有助于揭示企业外部网络关系运作"黑箱",对提升企业绿色创新能力、增强适应性行为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罗知 李琪辉 姚巧妮
企业是提供就业的主体,本文选取2012—2019年非金融上市企业数据,考察企业金融化对就业的影响。研究发现:企业金融化行为显著缩减了劳动雇佣规模,而员工配置效率并未提升。进一步研究发现:企业未来主业业绩的提升有助于削弱企业金融化对劳动雇佣的“挤出”效应。机制检验表明,企业金融化会通过增加融资成本和缩减实业投资,抑制企业劳动雇佣水平。异质性分析表明,对劳动雇佣的抑制作用主要体现在影子银行水平较高的地区及中长期配置过多金融资产的企业。拓展性分析发现:金融强监管政策的实施能够有效抑制企业金融化,提升企业劳动雇佣意愿,扩大就业规模。本文通过研究企业金融化对劳动雇佣的影响,结合监管外生冲击探讨企业“脱虚向实”所产生的就业促进效应,从企业实践和政府引导两个层面为缓解经济“脱实向虚”和稳定就业提供政策参考。
关键词:
就业 企业金融化 经济脱虚向实 实体投资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周雪峰 韩永飞
基于企业创新质量视角考察垄断产生的经济后果,能够为国家反垄断司法体制的建立和完善提供理论支撑和经验证据。以2008~2019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检验垄断对企业高质量和低质量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垄断对企业高质量和低质量创新的影响,主要体现为抑制作用;垄断对高质量创新的抑制作用主要体现在成长期企业、高科技行业企业和西部地区企业,而对低质量创新的抑制作用主要体现在成熟期企业、高科技行业企业和中部地区企业;组织冗余在垄断对低质量创新的抑制作用中发挥完全中介效应,而在垄断对高质量创新的抑制作用中未能发挥中介效应。
关键词:
垄断 创新质量 抑制 异质性 组织冗余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沈烈 郭阳生
基于高阶梯队理论,本文研究管理者能力对企业内部控制质量的影响,并考察了产权性质和产品市场竞争环境对二者关系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管理者能力提高了内部控制质量;在民营企业和产品市场竞争激烈的环境中,管理者能力对内部控制的影响更为显著。本文进一步探讨了管理者能力对内部控制五大要素的影响,发现管理者能力对控制环境的影响最大,对风险评估与信息沟通要素的影响并不显著。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沈烈 郭阳生
基于高阶梯队理论,本文研究管理者能力对企业内部控制质量的影响,并考察了产权性质和产品市场竞争环境对二者关系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管理者能力提高了内部控制质量;在民营企业和产品市场竞争激烈的环境中,管理者能力对内部控制的影响更为显著。本文进一步探讨了管理者能力对内部控制五大要素的影响,发现管理者能力对控制环境的影响最大,对风险评估与信息沟通要素的影响并不显著。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