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670)
2023(8187)
2022(6654)
2021(5872)
2020(4649)
2019(10321)
2018(10213)
2017(20710)
2016(10748)
2015(12182)
2014(12336)
2013(12416)
2012(11898)
2011(10949)
2010(11343)
2009(11090)
2008(10442)
2007(9560)
2006(9001)
2005(8525)
作者
(31182)
(26339)
(25904)
(25096)
(16444)
(12148)
(11845)
(9954)
(9775)
(9325)
(9111)
(8454)
(8430)
(8338)
(7998)
(7987)
(7633)
(7498)
(7497)
(7246)
(6782)
(6331)
(6303)
(6068)
(5974)
(5869)
(5670)
(5591)
(5233)
(5031)
学科
(71589)
经济(71544)
管理(28642)
(25840)
方法(21336)
中国(20888)
数学(19491)
数学方法(19402)
地方(18634)
(17590)
企业(17590)
(15853)
地方经济(13318)
业经(12893)
(11826)
(11080)
农业(10986)
(10685)
贸易(10675)
(10335)
(10225)
(10166)
银行(10159)
(9884)
(9623)
金融(9622)
环境(9129)
(8736)
(8672)
(8515)
机构
学院(168190)
大学(166439)
(86681)
经济(85157)
研究(60876)
管理(60160)
理学(50475)
理学院(49942)
管理学(49416)
管理学院(49085)
中国(47662)
(40513)
(34521)
财经(31467)
科学(31442)
(30165)
经济学(29074)
(28373)
研究所(26553)
中心(26074)
经济学院(25989)
(25398)
财经大学(22992)
北京(22638)
(21606)
(21207)
师范(21075)
(20717)
(20151)
业大(18565)
基金
项目(97810)
科学(77364)
研究(77252)
基金(70407)
(59116)
国家(58633)
社会(52319)
科学基金(49792)
社会科(49633)
社会科学(49622)
(37907)
基金项目(35975)
教育(34478)
编号(31381)
(31050)
资助(28597)
自然(26876)
成果(26609)
自然科(26166)
自然科学(26159)
自然科学基金(25674)
(24292)
课题(22626)
(22202)
国家社会(22196)
重点(22034)
发展(20952)
(20653)
(20279)
(20195)
期刊
(107276)
经济(107276)
研究(60915)
中国(33816)
(28859)
管理(24582)
(20175)
(19474)
金融(19474)
经济研究(19261)
学报(18950)
科学(18875)
财经(16713)
教育(16181)
业经(15840)
大学(15465)
技术(15240)
学学(14686)
(14625)
问题(14540)
农业(13568)
(12396)
国际(10716)
技术经济(10387)
商业(9254)
统计(9225)
经济问题(8996)
经济管理(8671)
世界(8653)
理论(8552)
共检索到27329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齐义军  付桂军  
一、调整产业结构,坚持就业优先的发展战略。1.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加快第一产业的工业化进程,促进第一产业产前、产中、产后服务业的发展,加快农村人口的非农化转移和就近转移,增加农民就业的机会和就业的范围;加快第二产业结构调整,提升第二产业的创新能力,推动第二产业由制造型向创新型或创造型产业转变,广泛应用高新技术和适用性技术,加大对劳动力的科学技术培训力度,提高技术工人的能力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夏喜全  
2007年,中国经济继续平稳较快发展,结构调整出现积极变化,投资、出口、消费"三驾马车"共同发力,初步形成共同拉动经济增长的格局。但不容忽视的问题是,投资和贸易顺差增长偏快、内需相对不足的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如果任其发展,投资膨胀、资源环境压力将进一步加大,流动性过剩、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欧阳煌  
经济增长只是居民收入增长的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并非每个国家的居民收入都能实现与国民经济协调增长。本文在对居民收入与国民经济协调增长国际经验进行比较的基础上,选取美国、日本、韩国等三个国家,重点分析其居民收入与国民经济协调增长的经验,并对这些相关经验进行分析和总结。作者认为,从世界经验来看,能够切实有效地提高劳动者报酬占比,促进居民收入与国民经济协调增长的主要措施包括:工资集体谈判;制定最低工资法律法规;实行分享制与职工持股计划;推行股票期权计划;政府不断调整财政税收政策;建立社会保障制度。本文在分析我国居民收入增长历史与现状的基础上,认为当前我国居民收入与国民经济增长不协调主要体现在两个方...
[期刊] 税务与经济(长春税务学院学报)  [作者] 胡俊坤  吴晓峰  
经济增长及幅度决定税收增长及幅度 ,税收增长及幅度反映经济增长及幅度。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 ,税收增长及幅度常常与经济增长及幅度不一致 ,甚至相背离。但是它总是以经济增长为轴线上下波动 ,并且从长期看 ,其上下波动的幅度应相互抵消。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国家发展改革委投资研究所课题组  张长春  
改革开放后的经济高速增长是增长潜力被压缩到一个独特的制度转轨进程中的集中释放。增长要素的变化必然带来潜在增长率的明显回落,回落幅度与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动密切相关。"十三五"时期,释放中西部人口库兹涅茨效应仍有较大潜力,储蓄率的下调幅度有限,改革体现在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上的实际效果具有较大不确定性,经济潜在增长率在5.7%—7.5%之间。按照保守的增长情景估算,到2024年我国人均收入将达到1.3万美元,跨入高收入国家行业;到2050年将达到3.7万美元,进入中等发达国家行列。实现经济中高速增长的路径是通过体制改革和科技创新,促进提高劳动参与率、释放人口库兹涅茨效应、提升人力资本质量、改善投资效益、推动科技创新、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全面提升全要素生产率,推动经济增长趋近潜在增长率上限。要审慎把握金融市场对外开放的次序和节奏,防止内部失衡与外部冲击叠加共振引发危机。要持续增强基础能力,为追赶型增长后期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创造条件,避免落入增长陷阱。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国家发展改革委投资研究所课题组  张长春  
改革开放后的经济高速增长是增长潜力被压缩到一个独特的制度转轨进程中的集中释放。增长要素的变化必然带来潜在增长率的明显回落,回落幅度与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动密切相关。"十三五"时期,释放中西部人口库兹涅茨效应仍有较大潜力,储蓄率的下调幅度有限,改革体现在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上的实际效果具有较大不确定性,经济潜在增长率在5.7%—7.5%之间。按照保守的增长情景估算,到2024年我国人均收入将达到1.3万美元,跨入高收入国家行业;到2050年将达到3.7万美元,进入中等发达国家行列。实现经济中高速增长的路径是通过体制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孙继凤  
缩小我国东部与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差距 ,促进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始终是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课题。运用“新经济增长理论”分析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内在机制和“新经济增长理论”对促进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启示。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上官敬芝  上官乐奇  
任何国家或地区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都离不开投资、消费和出口"三大需求"的共同作用。目前,在金融危机冲击和国内外消费市场不景气的情况下,分析考察"三大需求"对经济的拉动效果,分析"三大需求"对经济增长贡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欧阳煌  刘金科  
经济增长是居民收入增长的必要基础,但并非每个国家的居民收入都能实现与国民经济协调增长。居民收入份额与居民收入差距的大小是衡量居民收入与国民经济是否协调增长的重要指标,本文从这两个重要方面展开国际比较,从世界的、横向的和发展的角度理解居民收入与国民经济协调增长的基本趋势和规律,发现居民收入占GDP的比重并无绝对统一标准,我国当前居民收入占比并非严重偏低;在人均3000~10 000美元的中等收入阶段,劳动报酬收入占比持续上行是跨越"陷阱"的重要特点,我国劳动报酬占比持续下行的趋势值得重点关注;居民收入差距在社会容忍限度之内是居民收入与国民经济协调增长的重要内容,我国居民收入差距与典型国家相比扩大...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2003年1月7日,美国总统公布了以减税为主要特征的经济增长和就业新计划,并呼吁国会尽快批准。这项方案预计持续10年,总计金额达6740亿美元,主要目标是:鼓励消费支出,加快经济复苏;促进企业和个人投资,扩大生产规模和增加就业;为失业人员提供帮助。现将计划的主要内容介绍如下: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赵建国  
本文对中国的经济增长与就业、经济增长与非农就业以及经济增长与各产业就业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从而回答了在当前经济形势下,通过经济增长是否能够促进就业、促进就业的有效程序为多大、如何提高经济增长在促进就业方面的持续有效性问题。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刘向农  
经济增长的动力,从根本上讲来自需求。需求增长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相关关系十分显著。从扩大内需的两个主要内容——投资需求与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作用的特点来看,投资需求对经济增长的短期拉动作用十分明显,但要保证经济增长的质量并保持今后经济长期、快速、健康发展,仅仅依靠投资的增长是不够的,还必须要保证消费需求的协调增长。促进消费需求增长是提高经济增长质量的关键,因此应把鼓励和促进消费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大措施,作为当前经济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