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832)
- 2023(10631)
- 2022(9160)
- 2021(8483)
- 2020(7310)
- 2019(16123)
- 2018(16146)
- 2017(31810)
- 2016(16813)
- 2015(18654)
- 2014(18185)
- 2013(18199)
- 2012(16817)
- 2011(15095)
- 2010(15346)
- 2009(15053)
- 2008(15056)
- 2007(13721)
- 2006(12530)
- 2005(11687)
- 学科
- 济(64190)
- 经济(64086)
- 管理(61772)
- 业(59291)
- 企(51742)
- 企业(51742)
- 方法(26338)
- 财(26334)
- 数学(22540)
- 数学方法(22344)
- 税(21823)
- 中国(20971)
- 税收(20363)
- 收(20193)
- 制(19956)
- 技术(17558)
- 农(16794)
- 业经(15848)
- 务(15414)
- 财务(15393)
- 财务管理(15364)
- 企业财务(14696)
- 银(13957)
- 银行(13943)
- 行(13354)
- 体(13238)
- 贸(12978)
- 贸易(12965)
- 技术管理(12794)
- 易(12692)
- 机构
- 大学(239998)
- 学院(238385)
- 济(104559)
- 经济(102516)
- 管理(94974)
- 理学(80948)
- 理学院(80163)
- 管理学(79232)
- 管理学院(78753)
- 研究(75955)
- 中国(61386)
- 财(59889)
- 京(49413)
- 财经(44877)
- 经(40443)
- 科学(39859)
- 江(37068)
- 所(36617)
- 中心(34170)
- 财经大学(33096)
- 经济学(32558)
- 北京(31995)
- 研究所(31728)
- 经济学院(29328)
- 州(29263)
- 农(28652)
- 业大(27822)
- 范(27777)
- 院(27613)
- 商学(27569)
- 基金
- 项目(146319)
- 科学(117774)
- 研究(112446)
- 基金(108123)
- 家(91764)
- 国家(90996)
- 科学基金(79573)
- 社会(74492)
- 社会科(70771)
- 社会科学(70754)
- 基金项目(56719)
- 省(55915)
- 教育(51835)
- 自然(48478)
- 自然科(47414)
- 自然科学(47403)
- 划(46801)
- 自然科学基金(46618)
- 编号(45069)
- 资助(43035)
- 成果(38377)
- 创(36267)
- 制(34581)
- 部(33941)
- 创新(32935)
- 重点(32339)
- 课题(31229)
- 国家社会(31098)
- 发(30473)
- 教育部(30281)
- 期刊
- 济(120905)
- 经济(120905)
- 研究(82819)
- 中国(51062)
- 财(48169)
- 管理(40750)
- 学报(28996)
- 科学(28548)
- 融(27041)
- 金融(27041)
- 教育(26205)
- 农(25953)
- 大学(23661)
- 财经(22692)
- 学学(22108)
- 技术(20510)
- 经济研究(20309)
- 经(19448)
- 业经(18912)
- 务(17573)
- 农业(16854)
- 税(16092)
- 问题(15792)
- 贸(14634)
- 税务(14324)
- 国际(13604)
- 技术经济(12821)
- 科技(11863)
- 理论(11790)
- 商业(11600)
共检索到38028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向景 苏月中
文章运用垄断理论构建了一个政府向不同身份的投资者实行垄断定价出售投资环境质量的投资者甄别机制模型,认为这种机制会对被歧视的投资者造成负面影响。接着在税收视野下审视了投资者甄别机制对外资和国内私人资本所产生的不同作用,论证了投资者甄别机制下的税收立法模式不利于启动国内私人投资。为促进私人投资的增长,文章建议扬弃投资者甄别机制的税收立法,代之以投资甄别机制的税收立法,即从税收的身份立法转向税收的行为立法。
关键词:
投资者甄别机制 投资甄别机制 私人投资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罗长远 赵红军
本文构建了一个政府向各种不同实力的投资者“售卖”投资环境的投资者甄别机制模型。通过分析本文认为 :政府追求“剩余”最大化的结果使不同实力的投资者产生了分离 ,其中实力最强的投资者所面临的投资环境质量符合社会最优水平 ,其投资需求得到了充分满足 ,而其余投资者所面临的投资环境质量均被扭曲且低于社会最优水平 ,其投资需求受到抑制。由于中国的资本市场发展滞后 ,所以 ,它未能将规模巨大但十分分散的国内资本有效整合 ,从而使国内资本在与FDI竞争投资环境的过程中处于最为不利的位置 ,结果出现了FDI持续涌入而国内资本却投资不旺的怪现象
关键词:
外国直接投资 国内资本 投资者甄别机制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李晓伟 聂淑君 王伟平
企业创新活动在质量上存在异质性,采用渐进式创新与突破式创新二分法,利用2009-2016年创业板上市公司数据探究创业投资的影响。使用创业投资哑变量进行Tobit估计和PSM检验,发现创业投资对于突破式创新具有明显的额外激励效应,再使用创业投资持股比例进行Tobit估计和Heckman两阶段模型的内生性检验,发现创业投资显著抑制了渐进式创新,却与突破式创新呈现出"倒U型"关系,体现了非控股性质的创业投资对于异质性创新的甄别效应。进一步,中介效应模型显示,缓解融资约束起到了完全中介作用,交互效应模型表明吸收能力起到了平滑的调节作用。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杨海燕
文章系统地回顾了国内外关于机构投资者治理角色甄别的研究文献,并在此基础上对现有的国内外文献进行评述,探讨了关于机构投资者治理角色各派观点迥异的原因。建议采用合理的方法对机构投资者进行类型划分,将不同类型的机构投资者与其所处的制度背景联系起来,研究不同类型机构投资者在不同环境下对不同公司事件的影响,这样更有利于我们甄别机构投资者的治理角色。
关键词:
机构投资者 公司治理 角色甄别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王虎超 张晨 杨国平
文章首次基于自愿性内控信息披露主体及载体的不同,从投资者市场反应的角度实证检验了披露行为信号价值的差异。基于投资者市场反应(CAR值)的结论表明,非国有企业的内控自评行为不能彰显自身价值,而鉴证报告则可以弥补这一缺陷;国有企业的自评报告可以彰显公司质量,而鉴证报告进一步强化了这一效果。
关键词:
内部控制 披露 信号价值 市场反应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李刚 张海燕
本文考查机构投资者对上市公司红利派送动机的甄别能力。我们发现,当公司出于降低代理成本目的而分红时,机构投资者会入主上市公司,并且其持股比例与红利水平正相关;反之,如果上市公司进行过度分红以侵占小股东利益时,机构投资者则不会入主。进一步研究发现,当机构投资者入主时,股票市场能够赋予分红公司更高的价值(红利溢价);并且,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越高,红利溢价也越高,说明市场认可机构投资者的甄别能力。本文的研究表明,机构投资者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识别上市公司派现的真实目的,其快速成长有助于监督上市公司的分红模式,从而也有助于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
机构投资者 红利动机 甄别 市场表现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安智宇 周晶
供应违约会大大增加制造商的成本,并提高风险暴露水平。当供应可靠性为非对称信息时,会影响风险管理工具的使用效率。对于供应商供应可靠性为私有信息的问题,分别从激励机制、竞赛机制以及学习机制的角度讨论了对于供应商类型的甄别和供应商选择的问题。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王卫 佟光霁
从国际经验看,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还有很大空间,然而"民工荒"现象在我国各区域不同程度凸显,似乎预示"刘易斯拐点的到来"和农村劳动力转移潜力殆尽。目前我国劳务市场的信息不对称是导致上述现象的一个重要因素。将品牌信号引入劳务市场的理论模型,分析表明,以品牌信号甄别劳务市场中的劳动力质量是可行且必要的;劳务品牌信号甄别机制发挥作用的充分必要条件是雇主雇佣高质量劳动力与雇佣低质量劳动力获得的效用之差界于低质量劳动力与高质量劳动力以品牌形式转移的成本之间。因此,加大低质量劳动力以品牌形式转移的成本和减小高质量劳动力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陈标
保障房是为了保障中低收入家庭群体的住房权利,但面临着如何把保障房配置到低收入群体中的困境。该文对保障房配置过程中的信息不对称导致住房保障领域中逆向选择的机会主义行为进行了研究,用信号理论分析了住房保障中的信号传递和和信号甄别机制,提出完善住房保障对象的信号甄别机制的措施:加大信息公开力度,变保障房申请者的私有信息为公共信息;通过增加高收入群体的购买保障房成本,把中低收入群体甄别出来。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张雪蕾 魏青山 陈雅迪
[目的/意义]解决机构知识库、学者库中无法建立作者与成果间精确关联的问题。[方法/过程]创建别名库与作者身份唯一标识id、数据查重与融合、甄别算法实现作品与作者信息匹配,通过为成果"打分"判断成果与作者间归属关系,最终经人工推送和补充认领机制,实现学术成果与作者个人相匹配。[结果/结论]解决了作者与成果精确关联的问题,准确率达90%以上。根据二字、三字姓名学者"打分"后的成果推送,三字姓名学者"打分"结果准确度高于两字姓名学者。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尹自永 王新宇
从承销商和投资者行为角度系统研究了IPO业绩变脸现象。研究发现,高声誉承销商没有发挥对IPO质量的认证作用,虽然没有强烈的证据表明高声誉承销商显著拔高业绩变脸IPOs的发行价格水平,但高声誉承销商对业绩变脸IPO额外收取了不能用声誉解释的高额租金,这暗示高声誉承销商利用声誉与业绩变脸发行人进行了利益交换;机构投资者能够甄别出业绩变脸IPO,散户投资者则不能。在新股定价市场化改革后,机构投资者减少了对业绩变脸IPO的申购参与,散户投资者遭受更加严重的"赢者诅咒"。
关键词:
业绩变脸 承销商 投资者甄别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孟卫东 阳举谋
文章采用基于统计学习理论的小样本分析方法——支持向量机(SVM),构建了我国区域创新能力甄别的SVM模型,对我国区域创新能力进行了甄别。研究表明,各组检验样本的平均正确甄别率都在90%以上,证明支持向量机对区域创新能力具有良好的识别能力,特别是表现出对小样本的适应性,为我国区域创新能力评价提供了新的方法和思路。
关键词:
区域创新能力 甄别技术 支持向量机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马传慧 阮永平 郑凯 张君子
本文以银行在信贷资源投放时如何克服逆向选择问题为研究视角,利用2001-2013年中国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数据,结合宏观货币政策调整考察了信贷资源投放时银行甄别机制作用于信贷资源流向的机理和经济后果。研究发现,银行基于投资的甄别机制扭曲,银行信贷资源流向呈现"过度效应";基于产权的甄别机制发挥作用,导致国有企业信贷资源流向呈现"过度效应";货币政策由紧缩转向宽松时,基于投资的甄别机制作用减弱、基于产权的甄别机制作用增强,信贷资源流向"过度效应"更为严重。
关键词:
甄别机制 货币政策 信贷资源流向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方向明 赵伯兴 张海霞
从区分低利用率文献与剔旧文献的动因入手,分别从内涵外延、选择标准及处理方式等几个角度对低利用率文献与剔旧文献的异同点进行详细阐述,为正确认识两者之间的关系,以便规范合理地处理低利用率文献提供一定借鉴和参考。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低利用率文献合作储存与文献剔旧之间的交互机制模型,揭示合作储存与文献剔旧之间的交互关系。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鲍晓华
技术性贸易壁垒具有双重性质,提供基于市场失灵的保护和基于经济利益的保护。不同性质的技术性贸易壁垒经济效应有所不同,并将导致不同的政策取向,因而其性质区分是很重要的。规制技术性贸易壁垒的TBT和SPS协议为识别可疑壁垒提供了一些基本准则。本文从政策目标和政策结果两个层面剖析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双重性质及其甄别机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技术性贸易壁垒自由化的现实路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