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599)
2023(16853)
2022(14258)
2021(13507)
2020(10866)
2019(24975)
2018(25139)
2017(47636)
2016(26027)
2015(29404)
2014(29572)
2013(29303)
2012(27355)
2011(24780)
2010(25276)
2009(23039)
2008(22574)
2007(20146)
2006(17968)
2005(16325)
作者
(76373)
(62871)
(62857)
(59485)
(40136)
(30065)
(28686)
(24687)
(23858)
(22727)
(21377)
(21280)
(20039)
(19995)
(19453)
(19261)
(18698)
(18651)
(18080)
(18040)
(15866)
(15571)
(15233)
(14404)
(14255)
(14152)
(14147)
(13982)
(12769)
(12521)
学科
(106758)
经济(106635)
管理(73774)
(71336)
(56185)
企业(56185)
方法(42588)
数学(36346)
数学方法(35922)
中国(33744)
(31802)
地方(26408)
业经(25280)
(24731)
农业(21902)
(21651)
(21356)
技术(21131)
(19723)
贸易(19703)
(19342)
银行(19290)
(19099)
(18587)
(18105)
金融(18101)
理论(17957)
环境(17101)
(17025)
(15693)
机构
大学(371934)
学院(371488)
(146931)
管理(143416)
经济(143414)
研究(127882)
理学(122314)
理学院(120869)
管理学(118847)
管理学院(118158)
中国(97347)
(81213)
科学(77987)
(69272)
(64774)
(59419)
研究所(58280)
中心(57904)
(56405)
财经(54057)
业大(53608)
北京(52615)
(52183)
师范(51713)
(48973)
(46539)
(46530)
农业(45987)
经济学(43033)
师范大学(41651)
基金
项目(243686)
科学(190012)
研究(184234)
基金(172105)
(148809)
国家(147442)
科学基金(125444)
社会(113338)
社会科(107227)
社会科学(107203)
(96408)
基金项目(91269)
教育(85437)
(80770)
自然(78858)
编号(77668)
自然科(76920)
自然科学(76904)
自然科学基金(75503)
资助(70063)
成果(64650)
(55569)
重点(54541)
课题(54388)
(53453)
(51204)
创新(47659)
项目编号(47652)
教育部(45747)
国家社会(45647)
期刊
(170701)
经济(170701)
研究(115981)
中国(79811)
(55787)
学报(55729)
管理(55084)
教育(52100)
科学(52037)
(50183)
大学(42643)
学学(39532)
农业(39238)
(36845)
金融(36845)
技术(36332)
业经(29203)
经济研究(26471)
财经(25804)
问题(22459)
图书(22432)
(21979)
(20117)
理论(18982)
技术经济(18915)
科技(18799)
(17496)
实践(17384)
(17384)
现代(17318)
共检索到57157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和金生  司云波  
技术转移中介机构是我国国家技术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分析我国技术转移中介机构现面临的主要问题,总结美、日、法三大科技强国技术转移实践经验,得出我国可以通过建立国家级的技术转移行政部门、在各研究型高校设立技术转移中心、加大对中介机构的资金支持等途径来促进我国技术转移中介机构的发展。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郭丽峰  高志前  
南非技术转移促进体系有四个主要特点,遵循国际惯例,采用基金方式管理;关注中小企业与弱势群体;强化产学研结合和企业联盟的设立;对公共财政资助项目的成果商业化提供支持。对我国的启示:通过国际科技合作拓展企业创新资源渠道;探索我国科技合作基金管理模式;加强与南非中小企业的合作,加强两国科技人才的援助与交流。
[期刊] 国际商务研究  [作者] 彭亚媛  马忠法  
全球环境基金提供了两类独特的国际公共产品:技术获取融资和技术转移项目。一方面,全球环境基金发挥资金优势,通过"增量成本"和多元化融资工具,帮助发展中国家以合理价格获取绿色技术;另一方面,在技术转移示范项目中明确战略重点,树立最佳范例,推动绿色技术落地实施。全球环境基金在资源分配上兼顾公平与效益、在项目合作上推动多元主体参与的经验值得借鉴,但其双层治理结构影响项目效率,联合融资的功利性可能引发东道国盲目投资。中国"一带一路"国际技术转移中心的建设已进入提供高质量国际公共产品阶段,可借鉴全球环境基金"增量成本"的经验,通过"南南合作基金"发挥资金杠杆效应,并加强制度设计以明确战略重心。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刘洪民  
国家技术转移促进行动的实施为大学技术转移服务机构迎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对大学技术转移中心、大学科技园、生产力促进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现阶段大学技术转移服务机构主要类型的功能定位进行了分析,指出几类大学技术转移服务机构的功能定位虽然不同,但都在促进大学技术转移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对国家技术转移促进行动关于大学技术转移及其服务机构的相关政策进行了解读。在国家新型技术转移体系中,大学作为国家技术转移体系建设的重要环节,充分发挥技术转移服务机构的作用,大力促进技术转移意义重大。以国家技术转移促进行动为契机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张士运  刘彦蕊  
德国史太白技术转移网络在百年发展历程中,逐渐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技术转移模式。在研究分析其运营模式、组织结构及管理机制等有关成功经验基础上,结合中国国情提出了创新政府支持措施、重视培养和引进专业化人才、重视战略谋划与管理培训、营造政策环境、重视理论研究与文化建设在技术转移机构发展中作用的建议,引导技术转移机构走市场化、专业化、科学化、网络化发展道路。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陈静  林晓言  
大学的"创业使命"和技术转移在知识经济的时代背景下形成了某种耦合。本文通过探讨三螺旋理论中关于技术转移和创业型大学的经典逻辑关系以及借鉴美国大学技术转移的成功经验,指出我国技术转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进一步基于三螺旋视角,从大学、政府和产业三方面提出了以建立创业型大学为契机来构建技术转移新途径的政策建议。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赵树宽  冯若华  胡晓敏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朴胜赞  
技术转移以从水平高的企业或国家转移到水平较低的企业或国家为特点,韩国和中国等发展中国家企业也存在技术转移现象。本文着重研究许可贸易(licensing)、合作投资(Jointventure)以及外商独资投资(WOS)三种技术转移途径方法,通过对韩国企业的国际技术转移途径选择因素进行判别、分析,应用罗吉斯蒂克单位模型(LOGITMODEL)的离散变量回归分析(DISCRETEREGRESSION)方法进行实证分析。在分析的过程中,结合中韩两国企业为主体的技术转移的特点和特殊性,对发达国家国际技术转移的理论模型进行了相应修正。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关利平  孟宪生  
加拿大移民职业教育政策对促进移民融入以及有效利用外来人力资源促进本地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其移民职业教育政策具有多元文化教育的显著特征,体现出公平的融入价值导向及多样而灵活的教育管理体制机制。加拿大移民职业教育政策包括语言教育政策、专业培训政策和远程教育政策等。在促进我国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进程中,应借鉴加拿大经验,在相关政策制定中重视普通话的独特价值,注重发挥社会组织的关键作用,充分利用远程教育平台及资源。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李律成  程国平  
爱尔兰被誉为"欧洲硅谷",其创新成绩受益于大学技术转移。大学在爱尔兰技术转移系统中处于核心地位,并形成了有效的运行机制。通过建立国家中心技术转移办公室,颁布国家知识产权协议,实施覆盖技术转移全过程的财政资助等措施,从不同方面保障与促进了大学技术转移体系的发展,为中国大学技术转移及创新战略的实施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及启示。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李律成  程国平  
爱尔兰被誉为"欧洲硅谷",其创新成绩受益于大学技术转移。大学在爱尔兰技术转移系统中处于核心地位,并形成了有效的运行机制。通过建立国家中心技术转移办公室,颁布国家知识产权协议,实施覆盖技术转移全过程的财政资助等措施,从不同方面保障与促进了大学技术转移体系的发展,为中国大学技术转移及创新战略的实施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及启示。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林耕,傅正华  
本文在概述美国技术转移立法的基础上,分析了美国技术转移立法给我们的10点启示,并由此提出了完善我国技术转移体系的几点建议。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徐建伟  
产业特性不同,产业在国际范围内转移的规律和特征也各不相同。分析发现,国际产业转移呈现垂直型产业间转移、水平型产业内转移和协作型产品内转移三种类型。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三种产业转移类型对一国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的影响有所不同,或表现为形式上的低端环节固化,或表现为形式上的产业结构升级,但是从参与国际分工的要素条件和分工收益来看其差别却不大。全球化条件下,发展中国家在实质上实现产业升级面临诸多阻碍,但是产业间转移规律的差异,尤其是国家根植性和区域生产协作网络在产业转移中发挥的作用,对于我国跳出国际产业转移陷阱、实现产业升级有着重要借鉴。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刘彦  
本文指出我国大学R&D人员数量、职务发明专利数和重大科技成果数已超过研发机构,并呈持续增长趋势,大学将成为我国公共研究的主要力量。我国促进大学技术转移的政策重点已从奖励和税收优惠措施转向知识产权激励制度建设,但大学技术转移缺乏专业化服务,发展缓慢。建立专业化的技术转移服务体系,是“十一五”时期我国促进大学技术转移的工作重点。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