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3752)
2023(19860)
2022(16851)
2021(15944)
2020(13190)
2019(30265)
2018(30115)
2017(58363)
2016(31794)
2015(35708)
2014(36091)
2013(35366)
2012(32701)
2011(29519)
2010(29838)
2009(27607)
2008(26883)
2007(24240)
2006(21529)
2005(19008)
作者
(92780)
(77440)
(76695)
(73387)
(48966)
(37092)
(34910)
(30169)
(29312)
(27627)
(26179)
(26042)
(24700)
(24410)
(23884)
(23749)
(23066)
(22799)
(22179)
(22077)
(19234)
(19211)
(18787)
(17912)
(17378)
(17205)
(17195)
(17120)
(15760)
(15421)
学科
(126462)
经济(126307)
(91739)
管理(89784)
(68600)
企业(68600)
方法(55177)
(51327)
数学(48245)
数学方法(47593)
中国(35887)
农业(33793)
(33570)
业经(30440)
(28129)
(27378)
地方(24880)
(23622)
贸易(23612)
(22982)
(22374)
银行(22327)
(21397)
(20692)
金融(20684)
理论(20682)
(20055)
财务(19967)
财务管理(19923)
(19751)
机构
学院(454627)
大学(453194)
(183381)
经济(179321)
管理(177144)
研究(154146)
理学(152564)
理学院(150905)
管理学(148179)
管理学院(147349)
中国(118295)
(96383)
科学(94572)
(87405)
(87110)
(77778)
业大(71434)
中心(71171)
研究所(70396)
财经(68761)
(68407)
农业(67712)
(62602)
北京(60544)
(59556)
师范(58971)
(55875)
(54623)
经济学(54473)
财经大学(50911)
基金
项目(305385)
科学(239681)
研究(224540)
基金(220892)
(192821)
国家(191174)
科学基金(163416)
社会(140274)
社会科(132595)
社会科学(132561)
(119083)
基金项目(116278)
自然(106099)
自然科(103582)
自然科学(103554)
教育(103414)
自然科学基金(101704)
(100388)
编号(92846)
资助(91128)
成果(75997)
重点(68304)
(67964)
(65446)
课题(63951)
(62945)
创新(58739)
科研(58249)
教育部(57855)
国家社会(57493)
期刊
(205413)
经济(205413)
研究(135174)
中国(89935)
(84254)
学报(73695)
科学(67190)
(65593)
管理(63887)
农业(56908)
大学(56553)
学学(53514)
教育(51392)
(46901)
金融(46901)
技术(39597)
业经(37346)
财经(33678)
经济研究(31329)
(28806)
问题(27887)
(27877)
(22806)
理论(22019)
技术经济(21419)
图书(21304)
科技(21130)
(20488)
现代(20185)
实践(19968)
共检索到67908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胡新艳  
目前关于如何推动我国农地流转的政策研究极为广泛,但总体来看,缺乏一个逻辑自恰的整体性政策框架,结果在各种推论中,逻辑相互抵触的状况时有发生,无法令人信服。本文以异质性人力资本特征的农户为前提条件,以市场的形成为逻辑线索,推演出一个逻辑自恰的推动农地流转的整体性政策框架。从逻辑推论看,推动农地流转并不仅是农业内部问题,而是事关农内、农外的问题,需采取城乡统筹的发展策略。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杜云晗  黄涛  
农地资源的合理配置与使用直接决定农业生产规模与效率,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成效。农地资源流动要契合现代农业生产适度规模经营与集约化的内在要求,需要建立健全农地要素市场并寻求适宜的市场治理路径,同时它也是乡村治理的一个维度。农地经营权流转市场的形成,既与农地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背景有关,也同政府的土地政策和管理办法相联系,其形成过程还受到多方利益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因此,要将农地流转市场纳入多元主体治理框架进行分析,使农地资源市场化过程与农业生产力水平相适应。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许文静  
整体性治理以开放共享为价值取向,以协同整合为治理策略,以合作多赢为治理目标。产业学院内部治理结构由于主体利益的非整合性导致价值取向碎片化;权力结构失衡导致治理机制低效;治理目标分散导致治理行为的非协同性。基于整体性治理理论,产业学院需要构建利益协调机制,整合多元利益关系;平衡权力结构,完善治理机制设计;统一行动逻辑,提高治理整体性。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王定祥  李伶俐  
本文通过对城镇化和农地非农化的秩序进行理论分析,论证了市场机制和政府机制在农地非农化中失灵的原因,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我国农地非农化中失地农民利益受损的制度根源,并提出了"市场+政府+民主协商制度"有机融合的准市场化配置的农地非农化机制和解决上述三个问题的政策组合,试图在改革现有农地制度的同时,在城镇化中建立一个农地适度非农化和失地农民利益保护的机制。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南旭光  
尽管我国职业教育治理取得了重要突破,但是仍然没有脱离静态治理和碎片化治理的窠臼,而旨在促进组织系统整体运作的整合性与协调性的整体性动态治理为此提供了借鉴范式,为职业教育治理理论及治理能力提升提供了很大拓展空间。基于对职业教育整体性动态治理理论内涵的阐释和对其逻辑缘起的分析,为了更好地推进职业教育治理创新,应该围绕树立横向思维模式以变革治理理念、确立组织优化方向以筑牢治理基础、夯实动态能力维度以打造治理优势、完善整体机制设计以优化治理模式、构建数据支撑机制以推进"循数治理"等思路搭建职业教育整体性动态治理的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龙丽波  李梁  
新时代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建设任重道远,急需发挥习近平绿色发展理念的指引作用。当代生态环境问题整体性、生态文明建设整体性提出了习近平绿色发展理念整体性建构的理论和实践诉求。在整体性生态治理视阈下,习近平绿色发展理念在内涵上是生态战略观、生态民本观、生态环保观、生态全球共建共享观的有机统一。在价值上具有重大的创造性理论贡献和多维性实践意义,是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在新时代的原创性成果,是新时代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建设的基本遵循,是新时代经济发展转型的方向指引,是全球生态治理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期刊] 求索  [作者] 李元珍  
在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背景下,乡镇政府既面临治理情境与治理任务的重大变革,也作为科层体制与基层社会的结合点,面临多重治理需求的调整。外在环境的变化,要求乡镇政府必须进行内部组织的调适予以回应。田野调查发现,T镇政府将政府结构分设为党政班子领导下的条线部门、管理处以及行政服务中心三部分,形成了"三位一体"的结构。三类机构在岗位设定、职能设置、人事安排等方面各不相同,却通过内务与外务、前台与后台、政务与事务等运行机制有机链接起来。总体上看,乡镇政府的整体性调适具有整体性、协调性与灵活性,能有效回应治理需求,实现弹性政府的内外平衡。在治理环境并不均质的基层社会,保障基层政府组织调适的自主性,对于增强基层政府回应性,提升基层治理有效性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陈春花  马明峰  
与以往信任研究的个别的学科视角不同,本文采用一种整体性的视角,考察了施信方、受信方、双方的关系,以及信任所针对的事件几个方面对信任形成的影响,并认为众多的可信度影响因素可以分为三类,即可预测性、可接受性与能力三个方面的要求。在提出一个整体分析框架的基础上,本文分析了组织环境对各种因素的影响,从而刻画了组织内人际信任的特点.为进一步的组织内信任研究提供了平台。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肖绮芳  张换兆  郝寿义  
现行农地制度与农民社会保障制度是由"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下城乡二元的整体性制度安排演变而来的,具有较强的关联性与互补性,必须进行整体性变迁。从新制度经济学的相关理论出发,通过构建农地制度及相关农民社会保障制度整体性变迁模型,可以揭示其整体性变迁的内在机理和创新路径,并给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印子  
以社会保障的实质性公平为基准,农村低保政策"走样"的机理在于:配额制主导的"社区瞄准"偏差和社会救助政策捆绑执行形成的福利叠加。基层政府以正式行政结构替代"简约治理"模式的整体性治理,有助于为低保审核提供统一标准,实现行政辖区范围内的程序性公平,但修正政策"走样"的中心工作机制因缺乏可持续性而无法维系社会有效性。为实现精准施保,社会救助制度的改革方向需要建立低保政策与专项社会救助政策之间的分类衔接机制,科学合理发挥村级组织的协助功能。
[期刊] 改革  [作者] 中国土地政策综合改革课题组  李剑阁  蒋省三  韩俊  
解决中国土地改革中出现问题的关键在于土地权利。应加强农民对农村土地的权利,消除农民在法律和经济上的弱势地位。加强农民对宅基地的权利,通过完善农村宅基地的法律与政策框架,规范农村宅基地转让的条件、程序、利益分配及产权。改善征地程序和补偿结果,在减少征地给个人和社区带来的困难同时,提高征地手段的效果和效率。加强城市土地使用权及其管理,建立符合市场经济机制要求的城市地权制度。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陈美  
文章首先对澳大利亚的信息政策体系现状进行分析,然后运用整体性治理理论,对澳大利亚的信息政策管理进行梳理,最后探讨了对我国构建信息政策管理的整体性治理模式具有的启示。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新光  
建国后的50多年来,我国对农地制度进行多次变革的实质都是平分土地。这种带有行政强制性的农地分配机制产生了"村社集体成员权"平均占有土地的严重倾向,直接刺激了农村人口快速增长;反过来,人口增长又降低了农民的人地比率。目前在我国大多数农村社区,农户承包地细碎化的趋势十分明显,使许多农户失去了依靠土地生存的基本保障功能。《农村土地承包法》虽然从法律上切断了农地继续细分的制度路径依赖,但是,由于农村集体土地产权模糊,在人地矛盾日益紧张的压力下,今后很难阻止农民继续要求平分集体土地的机会主义动机;而农村基层政权组织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新文  詹国辉  
农村公共服务供给的有效性关乎到社会治理现代化目标的实现。通过对当前农村公共服务碎片化供给的历史演变考察,提出农村公共服务供给整体性治理的应然性。进而建构出农村公共服务供给的整体性治理框架,梳理了整体性治理的三大机制,探求并分析影响农村公共服务供给中整体性治理机制的变量关系。借助于样本区域的调研数据,诠释了整体性治理机制与农村公共服务供给的关系模型。同时结合非结构访谈的实践内容,厘清了农村公共服务供给在整体性治理理念下的现实盲区,通过提出农村公共服务供给路径的建议,进一步提升我国农村公共服务供给的有效性。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陈弘   王清贵  
结合数字技术强化生态环境保护是新时代推进农村生态环境治理现代化、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的必然进路。针对当下我国农村生态环境治理中存在的问题,基于整体性治理理论从理念导向、协作机制、技术手段三方面构建数字技术赋能农村生态环境治理的理论分析框架,系统阐释数字技术全面赋能农村生态环境治理的基本维度,并在此基础上探索数字技术赋能农村生态环境治理的实践路径。研究发现,为整体提升农村生态环境治理效果,应结合数字技术凝练与传播农村生态环境治理理念,为治理规划与行动提供清晰的方向指导;重构信息交流整合与监督方式,助力完善农村生态环境多元协作治理网络;更新升级环境治理技术与设备,夯实农村生态环境治理的必要硬件保障。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