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503)
- 2023(7950)
- 2022(6352)
- 2021(6244)
- 2020(4935)
- 2019(11220)
- 2018(11185)
- 2017(19176)
- 2016(12146)
- 2015(13652)
- 2014(13685)
- 2013(12848)
- 2012(12089)
- 2011(11155)
- 2010(11674)
- 2009(10477)
- 2008(10125)
- 2007(9586)
- 2006(8864)
- 2005(8242)
- 学科
- 农(48577)
- 济(40887)
- 经济(40837)
- 业(33899)
- 农业(32527)
- 管理(20592)
- 教育(20558)
- 中国(19687)
- 业经(15895)
- 企(12691)
- 企业(12691)
- 农业经济(12363)
- 发(12148)
- 地方(11845)
- 发展(10884)
- 展(10759)
- 制(10327)
- 方法(9945)
- 财(9605)
- 学(9590)
- 劳(9462)
- 村(9459)
- 劳动(9444)
- 农村(9439)
- 理论(8922)
- 数学(8808)
- 数学方法(8630)
- 策(7925)
- 土地(7664)
- 教学(7650)
- 机构
- 学院(156393)
- 大学(153478)
- 研究(57660)
- 济(56751)
- 经济(55243)
- 管理(51944)
- 农(46287)
- 理学(44329)
- 理学院(43780)
- 管理学(42873)
- 管理学院(42558)
- 中国(39938)
- 农业(34620)
- 京(33542)
- 科学(33389)
- 范(32469)
- 师范(32326)
- 教育(31433)
- 所(28868)
- 江(28755)
- 业大(28234)
- 中心(27423)
- 师范大学(25801)
- 研究所(25726)
- 财(25538)
- 州(24628)
- 北京(21503)
- 农业大学(21110)
- 省(21110)
- 技术(20900)
- 基金
- 项目(97428)
- 研究(83202)
- 科学(78175)
- 基金(65690)
- 家(55439)
- 国家(54600)
- 社会(50379)
- 社会科(46821)
- 社会科学(46814)
- 科学基金(46016)
- 教育(45360)
- 省(42297)
- 编号(39421)
- 划(35476)
- 成果(34430)
- 基金项目(34076)
- 课题(29761)
- 农(28152)
- 自然(25892)
- 年(25366)
- 自然科(25237)
- 资助(25234)
- 自然科学(25233)
- 自然科学基金(24770)
- 发(23967)
- 部(23452)
- 重点(22708)
- 性(22668)
- 规划(22485)
- 制(20263)
- 期刊
- 济(75360)
- 经济(75360)
- 研究(56010)
- 农(54405)
- 教育(54159)
- 中国(51964)
- 农业(36879)
- 学报(23214)
- 科学(21476)
- 大学(20109)
- 业经(19550)
- 财(18113)
- 技术(17920)
- 学学(17321)
- 融(16648)
- 金融(16648)
- 业(16146)
- 职业(14938)
- 农业经济(14523)
- 管理(14220)
- 农村(14095)
- 村(14095)
- 问题(11064)
- 版(10584)
- 技术教育(10125)
- 职业技术(10125)
- 职业技术教育(10125)
- 农村经济(9315)
- 财经(8966)
- 世界(8928)
共检索到26336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郭丽英
近年来在徐州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取得较大成绩的同时,仍存在一系列困难,如仍属江苏省内低水平、比较无序、转移层次较低、转移压力大等。为解决这些问题,应重视发挥职业教育的作用,但是徐州职业教育的发展现状与目前和未来几年转移劳动力的需求不相适应。因此,结合徐州的实际,本文提出若干促进本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职业教育对策建议。
关键词:
农村剩余劳动力 职业教育 转移 对策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吴坤
本文基于当前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过程中比较突出的就业机会问题、能力问题、社会保障问题的分析,研究从信息化角度解决这三个问题的可能途径,指出利用信息化来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既是可行的途径又是一次机遇,并提出了以信息化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并提出对策建议。
关键词:
农村 剩余劳动力 转移 信息化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刘彬让
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自改革开放以来就突出地表现出来,直接影响到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当前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表现为整体转移无序、不彻底,转移部门狭窄,转移速度缓慢,就业结构转换严重落后于产业结构的转换等特征。故此,必须加速发展农民职业教育,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关键词:
农村剩余劳动力 转移 农民职业教育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钟燕 叶果
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顺利转移是实现城乡共同富裕的关键。本文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标准着手,对近些年来出现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速度放缓现象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阐述了由此所引发的一些思考和建议。
关键词:
农村剩余劳动力 受阻分析 战略思考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刘灵芝
农民问题是一个关系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性问题。进入21世纪,农民问题最突出的问题就是增加农民收入的问题,而要解决这一问题,一个有效且须首先解决的问题是农民的就业问题。农民就业问题不仅直接影响到农村发展和农村社会安定,而且影响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形成及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与稳定。研究、探讨和解决农民就业问题,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而把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出来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出路。目前农村剩余劳动力在大规模的转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付朝阳
大量存在的农村剩余劳动力使我国具有明显的劳动力密集型优势,同时对我国就业也造成了极大的压力,通过对比分析改革后我国国有部门和非国有部门雇佣的职工人数增长情况,本文指出非国有部门是我国就业岗位的主要提供者。而农村劳动力的特点——低工资使得他们很容易被雇佣此此基础上,本文提出实现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措施。
关键词:
农村剩余劳动力 非国有部门 就业弹性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王娟
农村剩余劳动力是发展中国家在发展中出现的必然现象。农村人口数量增长与耕地面积减少,农业技术进步和生产机械化程度提高,农业产业经济结构调整与经济转型,农村城镇化建设,新生代劳动观念的转变,农村教育严重落后等成为农村剩余劳动力存在的主要原因。通过涉农职业院校培训让农村剩余劳动力在农业内部转移就业,通过各级各类职业院校培训推动农村劳动力转移和职业迁移,发挥企业培训优势,进行对口培训,实现职业迁移等途径,解决目前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就业问题。
关键词:
农村剩余劳动力 转移就业 职业教育培训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成光琳
本文通过对河南六县农民的抽样调查资料分析,发现农民对职业培训有较强需求,对制约自己进城务工的障碍有较为清醒认识,但是旧的传统观念、职业教育费用负担以及职业教育自身内容和形式的不足,影响了农民对职业教育的选择。
关键词:
农村剩余劳动力 转移 职业教育 调查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张军
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是增加农民收入和推进城市化的重要途径,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目前制约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因素有体制性因素、产业结构失衡和劳动力素质低下三个主要因素。其中,农村劳动力素质低下是关键因素,是制约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瓶颈"。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罗斌
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其中农村人口占比很大。农村剩余劳动力被广泛接受的传统定义是劳动边际生产率等于或接近于零,从农业部门转移出去而不会减少农业总产量的那部分农村劳动力。据官方数据"十三五"期间每年会有近300万的农业富余劳动力需要转移就业。从目前情况来看,我国农民的文化状况与科技水平都很低。未受过较高程度教育和培训的劳动力,其创新能力、适应能力较差,市场意识、风险意识淡薄,通常只能滞留于依靠传
关键词:
劳动力 新生代农民工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李治邦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既是经济发展理论的一个核心问题,也是中国当前急需大力推进的一个重大现实问题。农业剩余劳动力向外转移这一资源再配置过程,对中国全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对中国经济增长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意义。它不仅是中国农业问题的核心,而且也是中国21世纪完成工业化、城市化的主题。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取得了举世瞩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叶迎
站在理论的角度看,乡村旅游的发展与农村剩余劳动力就地转移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发展乡村旅游是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有效途径,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为乡村旅游的发展提供了保障。但从我国乡村旅游发展的实际状况来看,乡村旅游发展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之间存在着一系列矛盾。化解这些矛盾,是乡村旅游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机制构建的出路所在。
关键词:
乡村旅游 农村剩余劳动力 转移机制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姜雅丽
本文从“阳光工程”这一培训转移劳动力的有效措施出发,通过对我国新农村建设面临的人力资源现状以及农民培训、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现状进行简单分析,得出各地在新农村建设中实施“阳光工程”,开展农民培训,是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有效转移的重要举措。在总结发达国家发展农村教育培训相关经验的基础上,笔者对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如何开展农民培训、科学有效地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提出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