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866)
- 2023(10008)
- 2022(8278)
- 2021(7729)
- 2020(5759)
- 2019(13217)
- 2018(12551)
- 2017(23013)
- 2016(12920)
- 2015(14168)
- 2014(14197)
- 2013(13716)
- 2012(12815)
- 2011(11502)
- 2010(11962)
- 2009(10858)
- 2008(10831)
- 2007(10331)
- 2006(9313)
- 2005(8643)
- 学科
- 济(47268)
- 经济(47205)
- 业(40273)
- 管理(39589)
- 企(30577)
- 企业(30577)
- 农(20623)
- 中国(16390)
- 财(15083)
- 地方(14944)
- 农业(14802)
- 业经(13427)
- 方法(13301)
- 策(11491)
- 制(11304)
- 数学(10564)
- 数学方法(10327)
- 贸(10124)
- 贸易(10110)
- 易(9818)
- 银(8988)
- 银行(8983)
- 理论(8910)
- 务(8803)
- 财务(8773)
- 财务管理(8745)
- 行(8622)
- 教育(8448)
- 企业财务(8259)
- 划(8241)
- 机构
- 学院(179217)
- 大学(172026)
- 济(71422)
- 经济(69623)
- 管理(65597)
- 研究(60887)
- 理学(54726)
- 理学院(54075)
- 管理学(53244)
- 管理学院(52865)
- 中国(47816)
- 财(37118)
- 京(36663)
- 科学(34495)
- 江(30629)
- 所(29858)
- 中心(28867)
- 财经(27450)
- 农(26257)
- 研究所(26186)
- 范(25976)
- 师范(25789)
- 州(24946)
- 经(24605)
- 北京(23537)
- 院(23007)
- 业大(22098)
- 技术(21008)
- 省(20888)
- 经济学(20724)
- 基金
- 项目(109747)
- 研究(89575)
- 科学(86023)
- 基金(75155)
- 家(63678)
- 国家(63013)
- 社会(54754)
- 科学基金(53819)
- 社会科(51686)
- 社会科学(51676)
- 省(44678)
- 教育(42023)
- 编号(39659)
- 基金项目(38151)
- 划(36571)
- 成果(34083)
- 自然(31276)
- 自然科(30455)
- 自然科学(30450)
- 资助(30050)
- 自然科学基金(29891)
- 课题(28950)
- 发(26265)
- 重点(25083)
- 年(24844)
- 性(24269)
- 部(23628)
- 项目编号(23480)
- 创(23078)
- 制(22194)
共检索到29168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齐利平
聚焦提高脱贫质量,确保长期稳定脱贫,是今后三年山西脱贫攻坚的工作重点。面对贫困地区自然禀赋较差、贫困群众内生动力较弱、产业扶贫实施层次较低、攻坚重点群体难度较大等主要障碍,建议山西省从政策支持、科技投入、多产融合、社会保障层面予以破解,创新扶贫搬迁与就地脱贫支持举措、创新观念转变与科技融入教育方式、创新产业扶贫与多产融合发展途径、创新基层卫生与农村养老构建体系,并立足脱贫攻坚"后三年"和"三年后",科学把握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统筹协调与因地制宜、扶贫主体与扶贫客体三层关系。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石玉昌
贫困的表现形式和致因都很复杂,我国民族地区教育扶贫中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和基础教育各自的扶贫政策与手段较为单一,没有建立起人在教育与扶贫中的连接点,表现为扶贫的路径、手段不清晰。贵州连片贫困地区的教育、经济发展不平衡,与全国平均水平存在差距。但贵州的大数据、高速铁路等发展却领先于诸多省(区),为脱贫攻坚带来了契机。通过田野调查和GIS分析,本文试图建立以教育发展为先导的教育脱贫模式,与贵州大数据和互联网发展相结合,梳理出高校"校农合作"的专业与产业协同、高职院校"产-教-研"人才闭合,以及基础教育自信提升等教育脱贫路径。
关键词:
教育扶贫 互联网 脱贫 民族教育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吴乐
深度贫困地区的贫困治理是当前脱贫攻坚的难点和焦点,是实现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以及乡村振兴的关键环节。基于深度贫困地区面临资源禀赋约束、基础设施建设短板、精神贫困突出、基层干部能力薄弱等诸多困境,本文提出深度贫困地区要构建政府主导、多方协作的市场化脱贫机制,并系统分析了各主体之间的利益联结以及协作扶贫的动力机制,指出深度贫困地区要通过发展地区特色产业、实施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易地搬迁等措施消除贫困,最后针对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问题提出政策建议。
关键词:
深度贫困地区 脱贫机制 路径选择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覃娟 潘文献 梁艳鸿
近年来,广西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责任落实和重点工作推进力度前所未有,并取得了积极进展。对广西重点深度贫困村的调研表明,广西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面临的突出问题主要有基础设施薄弱,产业发展和增收困难,内生动力不足,住房、医疗、教育等保障水平不高等。应进一步完善脱贫攻坚体制机制和落实责任,加大对深度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力度,精准破解深度贫困村农民增收瓶颈,全力解决建档立卡贫困户住房保障问题,加快提升深度贫困地区义务教育保障水平,多管齐下全面激发深度贫困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切实提高深度贫困地区社会保障服务水平,加大对边境地区脱贫攻坚的支持力度,加强扶贫领域风险监测防控管理。
关键词:
广西 深度贫困地区 脱贫攻坚 路径优化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肖立新
广西在助力深度贫困地区产业脱贫时,由于这些地区区位环境、资源开发、人才、技术、市场对接,特别是发展产业时相关决策者观念的问题,产业扶贫工作处于一定的困境中,如有政策却达不到相应目标、有资源却无法规模开发、有资源却无人力、有产业却无市场、有产品却无品牌、缺投入、缺渠道,一部分产业无法可持续发展。要破解这个困局,需要进一步完善和细化相关产业扶贫政策,加强深度贫困地区的产业服务,特别是各种对接性服务,加大投入和培训力度,采用适当的运营模式推动深度贫困地区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深度贫困地区 脱贫产业 广西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左停 徐加玉 李卓
深度贫困地区是当前我国脱贫攻坚的重点地区。深度贫困具有长期性和代际性特点,"贫""困"交织,因"困"致贫现象突出,既有贫困人口内在局限性之困,也有外在的自然、经济、社会制度之困,导致贫困人口的"可行能力贫困"。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常规的开发项目扶贫这种硬性干预需具备的条件要求越来越高,对深度贫困人口的适应性挑战越来越大,相比之下基本公共服务减贫的路径属于软性干预,能够在开发项目扶贫路径之外提供新的适应性更强的减贫路径。基本公共服务和具有针对性的社会服务能够帮助贫困人口打破内、外困境,拓展贫困人口的可行能力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汪三贵
通过持续高速的经济增长和坚持不懈的反贫困实践,中国在2020年成功消除了现有标准下的绝对贫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国的减贫规模和速度全球绝无仅有,已经引起了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国内外研究者正从不同角度、使用不同的理论和研究方法探究中国的脱贫之路。华中农业大学李志平副教授的力作《中国脱贫之路:基于贫困户的经济决策质量的分析》(人民出版社,2021年11月版)正是众多研究中的优秀著作之一。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汪三贵
通过持续高速的经济增长和坚持不懈的反贫困实践,中国在2020年成功消除了现有标准下的绝对贫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国的减贫规模和速度全球绝无仅有,已经引起了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国内外研究者正从不同角度、使用不同的理论和研究方法探究中国的脱贫之路。华中农业大学李志平副教授的力作《中国脱贫之路:基于贫困户的经济决策质量的分析》(人民出版社,2021年11月版)正是众多研究中的优秀著作之一。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高胜恩
三维结构是一种客观存在。从人、自然与社会这一三维结构的独特视角分析贫困地区的脱贫与发展问题 ,认为贫困地区至今经济停滞不前 ,脱贫工作进展缓慢的原因固然有多种 ,但主要原因是人—自然—社会之间的良性运行链条被打断。要解决此问题 ,必须通过整合作用 ,找到三者之间结合的最佳状态。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常瑞 金开会 李勇
党的十九大报告及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都强调要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解决当前"三农"发展的差异化、不均化、滞后化问题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法、新要求,也为更好地巩固与深化脱贫攻坚成果提供了战略性指导。打好脱贫攻坚战的关键是帮助贫困村实现产业"从无到有""从稀少到量增",这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是帮助脱贫村实现产业"从弱到强""从单一到丰富",这是脱贫成果的延续。当前,我国已进入脱贫攻坚决胜阶段,深度贫困地区成为攻坚克难的"最后一公里",本文以国家层面"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的凉山彝族自治州为例,采用实证分析与案例剖析研究农业产业资本形成推动乡村振兴的实践路径,对处于不同发展阶段和选择不同产业项目的脱贫乡村在摘帽以后巩固扶贫成效、实现乡村振兴提供实践参考。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胡勇
一、"十二五"时期加快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基本思路"十二五"时期,应进一步明确贫困地区脱贫致富基本目标,调整和转变扶贫重点区域的扶贫方式,建立健全脱贫致富的长效机制。(一)脱贫致富的基本目标是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总体小康水平改革开发以来,我国现代化建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胡艳芳
近年来,一种新的贫困现象——"大学生心理贫困"正伴随着一些严重的刑事案件,逐步引起了社会各界的普遍重视。贫困大学生的心理贫困是隐性的,其危害性直接影响到高校的稳定和贫困大学生的成才。物质解困、精神教育、心理脱贫等策略是解决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基本路径。
关键词:
贫困大学生 心理脱贫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孟蕾
自党的十八大以来,生态文明建设走上"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共同发展的道路,并取得重大成就。当前脱贫攻坚关键期,探索生态文明建设与脱贫攻坚双赢之路意义重大。文章阐释生态文明建设与脱贫攻坚双赢的必然性,分析当前生态文明建设与脱贫攻坚双赢的主要阻碍,探索实现生态文明建设与脱贫攻坚双赢的具体路径,以期为全面脱贫与生态文明建设同步推进打下基础。
关键词:
生态文明 脱贫攻坚 双赢 路径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张琦
精准扶贫的核心内容体现在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对象要精准、项目安排要精准、资金使用要精准、措施到位要精准、因村派人要精准、脱贫成效要精准",即"六个精准"。这一思想是在总结我国前期扶贫的"四个精准"基础上将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推向了新阶段,即扶贫对象更加精准,扶贫脱贫措施更加精细化,资金管理和使用更加高效,扶贫脱贫措施和项目更加追求差异化和个性化,扶贫脱贫的结对帮扶更加紧密化,进一步丰富了"精准扶贫"内涵。本文在总结精准扶贫所取得的巨大成效的基础,针对存在问题提出如下建议:(1)注重解决精准扶贫推进中的区域差异性和发展不平衡性问题;(2)研究和解决贫困户脆弱性和外部突发性因素影响变大所导致的扶贫脱...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凌经球
党的十九大之后我国脱贫攻坚已经进入了聚焦深度贫困、打好深度贫困攻坚战的关键阶段。在脱贫攻坚的语境下,深度贫困具有特殊的指向。民族地区深度贫困具有分布区域整体性、目标达成难度层次性、致贫因素多重叠加性、贫困状态持续性、治理效益递减性、脱贫脆弱性等特征。深度贫困是民族地区脱贫攻坚最难啃的"硬骨头",推进民族地区深度贫困治理,必须找准切入点,把好立足点,突破关键点,强化支撑点,协同共振点。
关键词:
深度贫困 脱贫攻坚 路径创新 民族地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