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115)
- 2023(16275)
- 2022(14279)
- 2021(13587)
- 2020(11225)
- 2019(25917)
- 2018(25720)
- 2017(48878)
- 2016(27415)
- 2015(31169)
- 2014(31513)
- 2013(30669)
- 2012(28482)
- 2011(25689)
- 2010(26115)
- 2009(23536)
- 2008(23163)
- 2007(20872)
- 2006(18318)
- 2005(16565)
- 学科
- 济(100211)
- 经济(100089)
- 管理(78593)
- 业(76006)
- 企(63361)
- 企业(63361)
- 方法(43688)
- 数学(36990)
- 数学方法(36422)
- 中国(30559)
- 农(29934)
- 财(28610)
- 业经(23752)
- 学(23126)
- 地方(22177)
- 制(22106)
- 理论(20759)
- 农业(19825)
- 贸(18729)
- 贸易(18718)
- 务(18346)
- 财务(18264)
- 财务管理(18222)
- 易(18188)
- 教育(18041)
- 企业财务(17299)
- 技术(17200)
- 银(16895)
- 策(16863)
- 银行(16846)
- 机构
- 大学(384082)
- 学院(382569)
- 管理(147470)
- 济(146069)
- 经济(142384)
- 研究(129057)
- 理学(126454)
- 理学院(124950)
- 管理学(122641)
- 管理学院(121907)
- 中国(94874)
- 京(82875)
- 科学(80140)
- 财(70229)
- 所(65492)
- 农(61883)
- 江(60167)
- 研究所(59134)
- 中心(58855)
- 业大(56120)
- 财经(55193)
- 范(54720)
- 师范(54202)
- 北京(52856)
- 经(50037)
- 州(48565)
- 农业(47857)
- 院(47264)
- 技术(43589)
- 师范大学(43269)
- 基金
- 项目(254018)
- 科学(198484)
- 研究(190727)
- 基金(179819)
- 家(155772)
- 国家(154352)
- 科学基金(131890)
- 社会(115817)
- 社会科(109454)
- 社会科学(109423)
- 省(101065)
- 基金项目(94696)
- 教育(90860)
- 自然(85532)
- 划(84799)
- 自然科(83465)
- 自然科学(83444)
- 自然科学基金(81959)
- 编号(80455)
- 资助(74949)
- 成果(68015)
- 课题(57300)
- 重点(57147)
- 部(56040)
- 发(54257)
- 创(52678)
- 项目编号(49228)
- 大学(49098)
- 创新(48849)
- 科研(48101)
- 期刊
- 济(166594)
- 经济(166594)
- 研究(118334)
- 中国(82637)
- 教育(61202)
- 学报(60490)
- 农(56021)
- 管理(54984)
- 科学(54573)
- 财(54163)
- 大学(46646)
- 学学(42313)
- 农业(38302)
- 技术(35208)
- 融(35034)
- 金融(35034)
- 业经(27741)
- 财经(26529)
- 经济研究(25383)
- 图书(23785)
- 经(22697)
- 问题(21091)
- 业(19439)
- 理论(18311)
- 科技(18298)
- 版(17887)
- 技术经济(17752)
- 现代(17379)
- 坛(17268)
- 论坛(17268)
共检索到58022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孙志凤 汪霞 郁诗铭
本研究以就业能力的基本结构为基础,对高校课程的诸多结构性要素对毕业生就业能力的影响展开问卷调查。研究发现:毕业生对本科各类课程的总体满意度不佳,且存在专业差异;专业教育课程无法满足毕业生实际工作需求;各类课程对毕业生就业能力的促进浮于表面;毕业生胜任工作能力与市场所需能力差异巨大。基于研究结果的分析与讨论,提出大学课程结构性调整的策略:增设通识课程;重点建设与更新专业基础课程;调整实践课程与素质课程比例及类别,实践课程需分阶段实施;吸纳行业精英参与课程设置。
关键词:
就业能力 大学课程 大学毕业生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董兆波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规模不断扩大,高等学校连续扩招,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难问题已逐渐引起社会各方面的普遍关注。就业形势严峻意味着失业存在的普遍性,大学毕业生最常遇到的就是结构性失业。为应对结构性失业,文章提出大学毕业生应尽快改变自我主观意识,调整就业心态,充实专业知识,积累实践经验,收集就业信息,以及确定合适的就业期望值等等。
关键词:
大学毕业生 结构性失业 应对策略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潘祖和
大学生毕业就业工作是民生之本、安国之策、和谐之基,是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对高等学校提出的根本要求,高校必须把大学生毕业就业工作融入到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全过程中,才能有效地促进大学毕业生充分就业。
关键词:
促进 大学毕业生 充分就业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刘丽玲 吴娇
围绕大学毕业生就业能力问题,对管理类和经济类应届大学毕业生、往届大学毕业生和用人单位进行了问卷调查。调研结果发现,三个群体均认为就业能力在大学毕业生就业中占有重要地位。用人单位认为,沟通能力、问题解决和决策能力及自我管理能力不仅是大学毕业生必备的能力,而且也是他们普遍欠缺的能力。往届大学毕业生认为,就业能力高低决定其初次就业成功率和初期就业质量。与用人单位的观点相比,应届大学毕业生、往届大学毕业生普遍高估了自己的就业能力。三个群体均认为本科教育在培养大学生就业能力方面具有积极作用。就业能力提升需要大学生本人、高校、用人单位及政府相关部门几方面的配合。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欧阳忠明 王燕子
每一名大学毕业生都要进入工作场所,适应职业生涯早期生活。许多研究者从学校维度和组织维度进行了相关研究,并提出了相关对策。然而,很少有学者从大学毕业生的社会关系构建出发探讨二者的关系。基于3年跨度的纵向研究,以江西高校毕业生为研究群体,根据LGC和Mplus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和建模,研究表明,社会积极型策略与职业倦怠呈负相关,社会回避型策略则与职业倦怠呈现正相关,从而有效地论证了大学毕业生社会性策略与早期职业生活的关系。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陈瑞林
1999年以来的高校扩招取得了显著成效,提前实现了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的目标,但是也出现了一些不可回避的问题,大学生就业就是一个难题。本文剖析了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扩招 大学生就业 劳动力市场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詹明安 张辉 张燕华
目前,大学毕业生数量几乎已占到社会新增可就业岗位的一半,他们的就业困境正在成为我国又一重大的社会问题。本文在分析历年社会可就业岗位总量和大学毕业生对就业岗位需求趋势的基础上,构造出能客观衡量大学毕业生就业难度的特征指标,并以此得出未来大学毕业生就业矛盾出现的高峰期,具有较强的定量分析特征,可供宏观经济研究者和决策者参考。
关键词:
大学毕业生 就业 难度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顾国星
从就业体制的转变角度剖析了大学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新问题的产生,分析了新形势下,各种毕业生就业心态失衡问题及其影响。在分析的基础上,本文从高校内部、社会环境、综合重视程度等多方面分析了当前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的重心转移方向,并提出一定的可实施意见。
关键词:
毕业生 就业指导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楼成礼 赵建明 周树红 王晓燕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陈忠卫 毕学进
文章提出初次就业大学生心理契约违背模型,揭示了心理契约发生破裂的前因后果,指出薪酬福利、自我提升、文化观念、工作环境、发展前景是影响初次就业大学毕业生的心理契约违背的因素,心理契约违背会对个体、企业造成多重的负面影响,最后从拓宽沟通渠道、构建文化氛围、打造提升平台等六个方面提出防范心理契约违背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初次就业 大学毕业生 心理契约违背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陈成文 杨歌舞 谭日辉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背景下,由于就业市场的培育滞后于劳动力的增长速度,大学毕业生就业难问题日趋严峻。实证研究结果表明:需求促进政策对大学毕业生就业行为选择和就业机会有显著影响;供给促进政策对大学毕业生就业能力和就业机会有显著影响;供求匹配促进政策对大学毕业生就业能力和就业机会有显著影响。因此,完善就业政策以促进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的解决势在必行。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郭琦
在分析就业质量内涵的基础上,基于阿玛蒂亚·森的可行能力理论,构建了就业满意度、职业健康和可行能力三维度的就业质量指标。利用大学生微观调查数据,从整体和分维度两方面对中国大学生就业质量进行了比较分析。研究发现,中国大学生整体就业质量有待提升,特别是职业健康和可行能力方面。分群体比较结果表明,学历越高,整体就业质量越高,但职业健康状况越差。男性和女性在整体就业质量方面差异不显著,但男性在可行能力方面明显优于女性。无论是整体还是分维度,党员和国有部门员工的就业质量均更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就业质量 就业满意度 职业健康 可行能力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陈啸 邵一江 董承军
大学生就业成本已引起社会关注。按照我国现行的大学毕业生就业制度,在大学生就业的过程中,学生(家庭)、学校和社会用人单位三个方面都将支付一定费用,这三部分费用的总合构成我国人才资源配置的成本。调查显示,我国人才资源配置的成本巨大。因此,降低成本将成为未来我国在人力资源配置中必须认真加以考虑并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
大学生就业 成本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白崇云 朱羽
当前,地方老国企大学毕业生招聘难、留人难问题较为突出。KG公司通过探索实施"互联网+大学毕业生招聘"项目,创新大学毕业生招聘模式,破解地方老国企大学毕业生招聘难问题,取得实效。文章系统地介绍了项目的实施背景、实施目标、内容、理论依据和主要做法及所取得的成果,为国有企业招聘大学毕业生提供了新的思路和解决方案。
关键词:
大学毕业生 “互联网+” 国企招聘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谢义忠 卢海陵
在对国内应届大学毕业生进行三次纵向问卷调查的基础上,通过对所获得的两组配对数据(nT1-T2=553,nT1-T3=241)分别进行多重回归分析,系统考察了就业能力、求职行为和求职结果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在控制人口学变量后,1毕业生的就业能力对其秋季招聘旺季后的求职结果(就业状态、起点薪酬预期和就业满意度)及毕业前夕的就业满意度有显著正向影响,对秋季招聘旺季的求职行为(准备求职行为、实际求职行为和总体求职努力)有显著正向影响;2秋季招聘旺季的求职行为与秋季招聘旺季后的就业状态存在显著正向关系,其中总体求职努力还与秋季招聘旺季后的就业满意度存在边缘显著的正向关系;3整个毕业求职期间的求职行为与...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