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89)
2023(1075)
2022(825)
2021(766)
2020(556)
2019(1186)
2018(1145)
2017(2088)
2016(1074)
2015(1150)
2014(1174)
2013(1108)
2012(1038)
2011(892)
2010(1018)
2009(938)
2008(683)
2007(674)
2006(597)
2005(606)
作者
(2924)
(2348)
(2252)
(2182)
(1381)
(1143)
(1103)
(921)
(872)
(834)
(813)
(804)
(783)
(755)
(732)
(712)
(689)
(651)
(638)
(625)
(593)
(584)
(576)
(545)
(544)
(532)
(527)
(508)
(475)
(470)
学科
(5149)
金融(5149)
(4668)
银行(4668)
(4583)
(3218)
经济(3213)
中国(3117)
(2686)
管理(2382)
(2217)
企业(2217)
中国金融(2207)
(2168)
(1546)
地方(1359)
体制(1354)
(1280)
理论(1119)
(1041)
业经(1006)
方法(925)
(915)
财务(914)
财务管理(912)
企业财务(883)
事业(823)
制度(813)
(813)
数学(811)
机构
大学(13314)
学院(13100)
(5505)
中国(5355)
经济(5334)
研究(4764)
管理(4317)
(3513)
理学(3498)
理学院(3459)
银行(3406)
管理学(3386)
管理学院(3354)
(3210)
(3179)
中心(3012)
(2746)
(2730)
金融(2681)
人民(2661)
财经(2399)
国人(2395)
中国人(2389)
中国人民(2370)
科学(2340)
(2194)
(2169)
(2112)
(2092)
人民银行(2019)
基金
项目(8573)
研究(7068)
科学(6705)
基金(5911)
(5014)
国家(4966)
社会(4412)
科学基金(4245)
社会科(4226)
社会科学(4226)
(3508)
教育(3384)
基金项目(2968)
编号(2945)
(2901)
成果(2695)
资助(2350)
自然(2247)
课题(2223)
(2212)
自然科(2197)
自然科学(2197)
(2184)
自然科学基金(2164)
(2100)
重点(2062)
(2001)
(1998)
国家社会(1921)
项目编号(1888)
期刊
(5943)
经济(5943)
(5327)
金融(5327)
研究(5170)
中国(3480)
教育(2601)
(2370)
(2037)
管理(1822)
学报(1724)
大学(1508)
科学(1397)
学学(1300)
技术(1255)
财经(1234)
农业(1181)
(1045)
经济研究(1027)
理论(962)
实践(894)
(894)
业经(872)
中国金融(774)
职业(716)
农村(712)
(712)
问题(677)
图书(661)
(614)
共检索到2338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辜建德  
院校合并是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必然要求,也是各院校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的内在需要。集美大学通过实质性合并,促进了学科的深度融合,提升了学校的整体办学实力,教学管理日趋规范,科研水平稳步提升,办学活力逐步显现,学校发展取得了非常明显的成绩。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马国焘  姜尚峰  宁小花  叶菲  
学科交叉融合已成为深入推进“双一流”建设的关键路径。高水平财经大学作为高水平行业特色高校的重要分支,如何依托现有学科结构和组织特征促进学科间的交叉融合,是高质量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重要问题。以C大学为案例,基于学科生态系统视角建构了分析框架,对其促进学科交叉融合的实践探索进行分析,并归纳了案例高校促进学科交叉融合的基本逻辑:以突破学科边界为目标,逐步建立“虚实结合”的“矩阵式”学科组织结构;以人事制度与科研评价制度改革为抓手,逐步完善学科交叉制度支撑;以一流学科建设为引领,加强与外部社会生态系统的持续互动。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苗绘  李海申  
近年来,河北省不断优化政策环境,创新科技与金融融合机制,推动了全省重点优势产业的技术升级,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规模不断增加,自主创新能力持续提升。截至2014年6月,河北省高新技术企业达2000多家,其中经国家认定享受所得税优惠政策的高新技术企业超过800家。这些企业有力促进了新材料、生物和新能源、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五大主导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近3年来有2220个项目列入国家重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张晓青  
英语人文融合课堂的构建,使学生实现了在教师的指导下构建知识,发展技能,拓展视野、活跃思维、展现个性的英语学习过程;人文融合课堂是学生自主探究、互动交流、激发生成、愉悦共享、反思升华的平台,也是教师实施人文关怀、课程思政和"三全"育人的责任田。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马子健  王伟海  杨威  何家干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军民融合发展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和重大部署,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形成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格局,构建一体化的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为更好地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进一步落实军民融合发展战略,本刊特刊发一组文章,从实施路径、经济学本质、军事作用及"民参军"等视角,讨论了新时代背景下推动军民融合发展战略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对策建议,供读者参阅和思考。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欧阳日辉  龚伟  
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既是党和国家的要求,也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力量。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是指以推动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为主线,通过数字技术、应用场景和商业模式的融合创新,推进实体经济业务逻辑重构、组织形态变革、价值模式创新的过程。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可以形成相互促进、互为支撑的“双循环”发展框架,沿着“新型实体企业—数字生态—新型实体经济”的演化路径,在微观层面培育新型实体企业,在中观层面形成和完善数字生态,在宏观层面推动新型实体经济蓬勃发展,并经历“技术渗透—协同发展—深度融合—融活创新”四个阶段。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政府应夯实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基础,支持研发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技术和解决方案,加大力度支持数字平台及其生态创新发展,探索建立融合创新的利益分配机制。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徐桂庭  车明朝  
2016年10月27日,以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刘占山为组长的专家组对广东省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进行了评审。专家组通过实地考察、听取汇报、审阅材料以及交流研讨,一致认为广东省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走在全国前列。广东省高度重视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把实施现代学徒制作为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实现产业转型升级,建设人力资源强省的重要支撑,作为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重要抓手,大胆创新、勇于尝试,加强顶层设计、统筹协调、推动体制机制创新、出台系列政策及配套文件、安排专项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张晓明  
教育部长周济同志多次强调高校要制定“三个规划”,一些具有战略眼光和超前意识的高校领导,也敏锐地意识到制定并落实一部好的发展规划对学校发展具有特别重要而深远的意义。2000年,青岛大学与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共同组成课题组,开展青岛大学发展战略规划的研究和编制工作。制定和实施学校发展规划五年来,青岛大学实现了深度融合和跨越式发展,成为具有较强竞争力和广泛社会影响力的最具活力的大学。这里刊发该课题组的一组研究文章,以期引起更多高校的关注,真正把制定和实施发展战略规划作为促进学校快速发展的大事来抓。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孙真荣  
建设国际一流高水平的研究型大学是服务我国科学发展主题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线的根本要求,是满足人民群众对高等教育新期盼的迫切需要,是推动高等教育和整个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重要保障,是深入贯彻落实胡锦涛同志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重要讲话精神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具体体现。要实现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根本在于全面提升高等学校的创新能力,使高校成为基础研究和高技术前沿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欧阳日辉  
数字平台从平台模式向平台生态进化,加速全产业链供应链的价值协同和价值共创,为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提供了新动能。平台生态的形成和演化创造了平台生态价值。平台生态具有双边市场效应、网络效应、价值乘数效应等,有利于促进平台生态价值提升、协同共创和跨界创新,实现平台利益相关者的价值共创与价值共享。实践中,平台生态推动了城乡融合发展、促进了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培育了新业态新模式、丰富了数字消费场景。平台控制力的强化又会诱发平台的垄断倾向,因此引导平台生态良性、向善发展需要构建具有复杂适应性的治理机制,通过私权自治和公权干预两条进路,推进平台生态更好地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期刊] 改革  [作者] 张林山   陈怀锦  
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基本要求,既要发挥好产业创新对科技创新的需求引领作用,又要发挥好科技创新对产业创新的核心支撑作用。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创新驱动发展、制造强国、科技强国等战略的引领下,我国科技创新赋能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作用显著提升、全面凸显。但我国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仍面临技术供给不足、融合生态不完善、关键主体地位不突出、要素支撑不足等问题,其原因是我国科技生产关系与科技上层建筑中仍有一些不适应科技生产力发展、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的“中梗阻”。为此,必须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建立健全与新质生产力发展要求相适应的科技体制机制。
[期刊] 改革  [作者] 任保平   许瀚阳  
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举措。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将从技术、资源禀赋、产业创新能力等方面提升我国经济发展水平,为经济增长带来全新动力。推动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需要完善相关制度,发挥制度的激励和约束作用,保障融合的有效性。在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中,数据产权界定、数据交易、数据要素参与分配、数据安全和数据治理方面的制度需求不断增强。健全促进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制度,需要加强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的相关立法,完善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的治理体系,正确处理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中的政府与市场关系,健全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的政策体系。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欧阳日辉  
数据是数字经济的关键生产要素,在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中发挥重要引擎作用,并畅通国民经济循环。数据进入实体经济循环系统,快速融入生产、流通、消费、分配等各环节,优化资源配置,畅通流通渠道,促进供需精准匹配,激发新兴需求,形成数字技术应用—传统实体企业转型—科技创新的良性循环。融合发展是数字经济的重要特征,数据驱动要素融合、产品融合、企业融合、产业融合和市场融合,培育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循环系统。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政府和各类经营主体应更加重视数据驱动发展的作用,着力提升企业构建数据能力和开发利用水平,探索多元化的企业数据流通模式,打造典型应用场景和产业数据空间,提升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的循环效率。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周文良  陈明英  米云林  熊文俊  
体验是课堂条件下学生学习与发展的重要机制,有效的课堂教学需要促进学生的深度体验,学生活动体验中得到的大量的是缄默知识,根植缄默知识促进学生深度体验,是当前课堂教学改革值得尝试的一条重要途径。其主要举措如:在学生缄默知识分析活动中更新教师教学观念;在缄默知识知晓活动中强化学生体验意识;在基于缄默知识的核心问题解决活动中丰富学生体验;在缄默知识显性化活动中深化学生体验。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