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182)
- 2023(10593)
- 2022(9420)
- 2021(9070)
- 2020(7467)
- 2019(17313)
- 2018(17286)
- 2017(33152)
- 2016(18427)
- 2015(21115)
- 2014(21289)
- 2013(20628)
- 2012(18867)
- 2011(16999)
- 2010(16901)
- 2009(15149)
- 2008(14523)
- 2007(12727)
- 2006(11143)
- 2005(9463)
- 学科
- 济(68183)
- 经济(68010)
- 管理(50738)
- 业(46994)
- 企(39789)
- 企业(39789)
- 方法(33071)
- 数学(27197)
- 数学方法(26848)
- 中国(21428)
- 农(18931)
- 业经(16498)
- 财(16434)
- 学(15807)
- 理论(15429)
- 教育(14468)
- 地方(14377)
- 和(13379)
- 农业(12637)
- 制(11183)
- 技术(11099)
- 贸(10988)
- 贸易(10981)
- 环境(10762)
- 易(10623)
- 务(10222)
- 财务(10162)
- 财务管理(10147)
- 划(9634)
- 企业财务(9633)
- 机构
- 大学(257569)
- 学院(250958)
- 管理(101665)
- 济(93387)
- 经济(91145)
- 理学(88901)
- 理学院(87833)
- 管理学(86129)
- 管理学院(85667)
- 研究(82091)
- 中国(57334)
- 京(55323)
- 科学(52027)
- 财(42586)
- 所(40084)
- 业大(37519)
- 范(37512)
- 师范(37249)
- 农(37131)
- 研究所(36638)
- 中心(36597)
- 江(35921)
- 北京(35383)
- 财经(34531)
- 经(31439)
- 师范大学(30267)
- 院(29991)
- 州(29347)
- 农业(28800)
- 经济学(26742)
- 基金
- 项目(176326)
- 科学(138919)
- 研究(132877)
- 基金(126405)
- 家(108496)
- 国家(107513)
- 科学基金(92965)
- 社会(82661)
- 社会科(77329)
- 社会科学(77302)
- 省(69418)
- 基金项目(67919)
- 教育(63132)
- 自然(60156)
- 自然科(58745)
- 自然科学(58734)
- 划(58633)
- 自然科学基金(57671)
- 编号(55906)
- 资助(51386)
- 成果(46718)
- 部(39090)
- 重点(39041)
- 课题(38837)
- 创(36721)
- 发(36617)
- 大学(35209)
- 项目编号(34816)
- 教育部(33917)
- 创新(33827)
- 期刊
- 济(101047)
- 经济(101047)
- 研究(78009)
- 中国(51360)
- 教育(43420)
- 学报(39925)
- 管理(36453)
- 科学(36445)
- 农(33836)
- 大学(31540)
- 财(31010)
- 学学(27998)
- 农业(24220)
- 技术(21773)
- 图书(17155)
- 融(16699)
- 金融(16699)
- 业经(16430)
- 财经(16406)
- 经济研究(15285)
- 经(13889)
- 科技(12954)
- 问题(12878)
- 理论(12868)
- 实践(12036)
- 践(12036)
- 业(11688)
- 情报(11460)
- 技术经济(11433)
- 版(11405)
共检索到36460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孙祥 刘业政 张行宇
社会就业观念是一个复杂系统。分析研究社会就业观念的转变途径,促进大学生充分就业,对解决当前大学生就业的结构性矛盾十分必要。本文在调研的基础上,主要对就业市场主体观念的现状进行分析,通过研究其形成机理,论证了转变社会就业观念的主要路径,提出了转变社会就业观念促进大学生充分就业的对策。
关键词:
就业文化环境 社会观念 转变 机理 路径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潘祖和
大学生毕业就业工作是民生之本、安国之策、和谐之基,是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对高等学校提出的根本要求,高校必须把大学生毕业就业工作融入到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全过程中,才能有效地促进大学毕业生充分就业。
关键词:
促进 大学毕业生 充分就业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高云龙 苏小玲
“各尽其能、各得其所”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点。它要求全体社会成员人尽其才、才尽其用、能位相适、按劳取酬,也就是充分就业。“十一五”时期做好就业和再就业工作,对实现江西在中部地区崛起、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和谐平安江西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晏鸣
本文认为,就业问题是世界各国面临的一个共同难题。一国的就业水平由该国的经济增长率和就业弹性系数共同决定。税制是国家最重要的经济制度之一,对制约经济增长和就业弹性的诸要素均有较大的影响。选择合理的税收制度,促进这些要素向有利于就业的方向发展,能有效地促进我国实现充分就业。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俞宪忠
中国作为当代世界上人口规模最大的国家,如果宏观就业压力长期居高不下,转型发展将会面临诸多不确定性风险。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与实现充分就业之间的"对立冲突",令许多人长期备感困扰,他们认为中国需要奉行劳动密集型战略,继续走"中国制造"的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许涛
当前,制约大学生高质量充分就业的主要因素包括经济新业态和就业新形态发生深刻变革冲击大学生就业、用人单位岗位需求的适应性变化凸显就业结构性矛盾,以及人职供求的不平衡导致大学生就业不充分。实现大学生高质量充分就业的基本逻辑包括提升人力资本、获得社会资本、促进人职匹配。据此,文章提出促进大学生高质量充分就业可从国家助推、高校助力、学生自为三个方面齐发力。具体来说:国家层面优化就业环境,鼓励支持经济新业态和就业新形态,开拓新职业空间;高校层面调整就业模式,统筹"人·环境·资源·职业"产生多维聚合效应促就业;学生个体则通过完善就业素养,理性决策达成高质量就业。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4月12日,上海市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促进会2005年年会假座华东政法学院隆重召开,市教育委员会王奇副主任、张民选副主任、市人事局陈皓副局长、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局级巡视员颜莹舫等领导出席了会议,参会人员包括本市各高校分管学生就业工作的副校长、副书记,高校就业主管部门负责人,用人单位等近200名。市教委王奇副主任主持会议并讲话,王奇副主任对促进会2004年的各项工作表示满意,指出:促进会发挥行业资源优势,与市职业能力考试院共同研发推出了“市中级职业咨询师”培训和水平认证项目,并取得了初步成功,30名学员通过了“上海市职业咨询专业水平技术考试”(中级),成为上海市首批中级职业咨询师。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朱志明
一、职业教育和培训发展严重滞后,加剧了劳动力供求总量和结构性矛盾 我国职业教育和培训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得到了较快发展,劳动力职业素质和技能得到逐步提高。促进了经济增长质量提高和就业问题的解决。但是,我国职业教育和培训工作受诸多因素的影响而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陈华宁
农业"走出去"是我国"走出去"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实施农业"走出去"战略,对加快我国农业现代化和整个经济社会发展都具有一定促进作用。而农村人力资源培训与输出是农业"走出去"战略的根本问题。大力开展农村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卢思锋 吕兆丰 周明珠
针对如何促进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问题,在简要分析了高校毕业生就业的现状与原因后,着重从如何加强宏观调控,培育就业市场和如何进一步深化改革,冲破制度和体制上的束缚,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优化就业环境这两个方面提出了若干对策,其中包括制定大学生充分就业促进法规,明确各有关方面的权利和义务,进一步规范就业市场以及创建全国人事档案存放和调转网络,取消《报到证》,废“除三方协议”,修订就业率的统计和公布方式及正确使用就业率,应控制人口但不应控制人才等方面。
关键词:
促进 高校 毕业生 充分 就业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莹
就业为民生之本,关乎社会稳定,关乎公平正义。实现充分就业是政府的宏观经济目标之所在。本文从财政干预充分就业的经济效应分析入手,在对我国就业形势进行实证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促进充分就业的财政制度创新措施。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冯瑛
大学生充分就业是目前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大学生的就业工作任重道远,非一蹴而就,须经过政府、社会、学校和学生本身的多方努力才能实现。分析了应届大学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加,就业形势日趋严峻的就业现状,讨论了高职高专学生就业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从政府、学校和学生自身探讨了促进高职高专学生就业观念转变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高职高专 学生 观念 转变 途径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沈坤荣 周铃铃
“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是我国现代化新征程上就业工作的重要战略目标,对于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共同富裕、促进人的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当前,我国就业总量压力不减、就业结构性矛盾突出、就业质量仍为短板、就业形态和就业观念日益多元。实现高质量充分就业,仍面临就业数量上周期性冲击与结构性矛盾叠加、就业结构上劳动力市场分割制约结构优化、就业质量上劳动关系快速变革加大劳动保障难度等挑战。因此,要进一步优化就业量质协调发展的政策体系,强化就业政策与其他各类政策的协调配合,构建匹配产业发展的人力资本积累体系,完善劳动者的劳动权益与就业服务保障制度,健全高质量充分就业的统计监测评估机制,以实现高质量充分就业。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李黎青 邹开亮
庞大的劳动力数量和有限的就业岗位之间的矛盾是目前江西就业工作面临的最突出问题,发展中小企业是江西省解决就业问题的现实选择。本文从中小企业自身特点出发,分析了发展中小企业对增加就业的作用,并从构建中小企业创业服务体系、全面开拓融资渠道、科学定位发展路径三方面提出了进一步发展江西省中小企业的对策。
关键词:
中小企业 充分就业 对策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洪磊
面临毕业的大学生必须为就业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破除"等、靠"心理,增强竞争意识;破除片面追求安逸的心理,树立积极开拓的创业精神;破除一味强调高待遇的思想,树立"事业第一"的价值追求;破除鄙视体力劳动的观念,树立"从头开始、从基层做起"的工作理念;破除过分看重"专业对口"的认识,树立"宽口径就业"的择业思想;破除"一步到位"的观念,树立"先就业、后择业"的就业观。
关键词:
大学生 就业观念 择业心理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