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136)
- 2023(7570)
- 2022(6214)
- 2021(5714)
- 2020(4216)
- 2019(9792)
- 2018(9654)
- 2017(16333)
- 2016(9827)
- 2015(11161)
- 2014(11276)
- 2013(10576)
- 2012(10362)
- 2011(9706)
- 2010(10165)
- 2009(9036)
- 2008(8841)
- 2007(8156)
- 2006(7719)
- 2005(7375)
- 学科
- 济(40608)
- 经济(40570)
- 中国(21272)
- 教育(19469)
- 业(19391)
- 管理(19208)
- 地方(16991)
- 农(13349)
- 企(12730)
- 企业(12730)
- 发(11380)
- 业经(10622)
- 地方经济(9693)
- 农业(9518)
- 学(9418)
- 发展(9022)
- 展(8894)
- 理论(8852)
- 融(8156)
- 金融(8156)
- 方法(8095)
- 银(7843)
- 银行(7835)
- 技术(7792)
- 行(7767)
- 环境(6901)
- 制(6770)
- 贸(6765)
- 贸易(6753)
- 财(6583)
- 机构
- 大学(134388)
- 学院(133310)
- 研究(56715)
- 济(49930)
- 经济(48572)
- 管理(40827)
- 中国(37853)
- 理学(33116)
- 科学(32887)
- 理学院(32540)
- 京(32313)
- 管理学(31912)
- 管理学院(31621)
- 教育(30380)
- 范(30194)
- 师范(30014)
- 所(29231)
- 研究所(26128)
- 师范大学(24515)
- 中心(23852)
- 江(23744)
- 财(23452)
- 北京(22202)
- 农(21345)
- 院(20423)
- 州(19271)
- 技术(18912)
- 财经(17115)
- 职业(16932)
- 省(16741)
- 基金
- 项目(78276)
- 研究(66921)
- 科学(62558)
- 基金(50656)
- 家(42996)
- 国家(42405)
- 社会(39656)
- 社会科(37269)
- 社会科学(37263)
- 教育(37228)
- 科学基金(34987)
- 省(33590)
- 编号(30118)
- 划(29532)
- 成果(27553)
- 课题(25336)
- 基金项目(25278)
- 发(24811)
- 年(21378)
- 发展(20680)
- 展(20256)
- 资助(19923)
- 重点(19445)
- 自然(18858)
- 规划(18827)
- 自然科(18370)
- 自然科学(18368)
- 部(18027)
- 自然科学基金(18009)
- 性(17571)
共检索到23847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史根东
落实科学发展观并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是,提高全体公民特别是青少年的可持续发展科学思想与科学知识水平,这就需要发挥教育在促进可持续发展过程中的奠基作用和先导作用。为促进社会、环境与经济可持续发展服务,是新世纪教育的使命。随着为促进可持续发展服务日渐成为教育改革与创新的主导方向,教育的功能将更加具有鲜明的基础性与先导性特征。以促进可持续发展为导向的教育,是一项需要全社会共同关注、共同参与的事业。我们不仅需要树立科学发展的价值观,同时需要建立有关制度措施和机制保障。
关键词:
科学发展观 可持续发展 价值观 教育功能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李荣融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贺文槿
由于地球资源所承受的压力及环境退化,必须从能源和排放密集型经济向节能清洁的生产和服务模式转变。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在某种程度上涉及生产、消费和资源转化,因而与可持续发展问题存在多个交集,人们希望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在处理紧急的可持续问题时能够起到促进作用。本次会议探讨了职业技术教育和培训如何能够在应对一些紧迫的可持续性挑战方面发挥促进作用,审议了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需要怎样进行转型,才能更好地帮助其毕业生掌握创造、创业和创新能力,从而参与和投身于使世界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蒋正华,张羚广
本文将分析经济发展与环境、资源保护,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根据中国国情和世界经济发展状况和趋势,论述面向21世纪中国人口和世界人口的发展及相应对策。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李培义
沿着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迈向新世纪山东广饶县副县长、大王镇党委书记李培义山东广饶县大王镇地处鲁北平原,黄河三角洲的南部边缘。全镇总面积70平方公里,耕地6.3万亩,辖51个行政村,5.2万人口。1994年大王镇被批准为省级社会发展综合实验区以来,按照国家...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周林莎
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网站2009年12月14日报道,联合国(UN)气候变化大会于2009年12月7日至18日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召开。教科文组织(UNESCO)在会上强调教育应对气候变化,促进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作用。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李祖超
现代教育:促进人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整合●李祖超可持续发展作为一种新的社会发展观,日益得到国际社会的赞同。今天所说的可持续发展,不仅限于环境学、生态学的范畴,而是扩大到经济学、社会学等广泛的领域。可持续发展与教育的关系十分密切。现代教育既要促进社会的可...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张德祥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邓楠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刘兆德 虞孝感
长江流域占全国面积的15.5%,它所拥有的水、土、生物、矿产等整体资源优势和雄厚的社会、经济基础,成为我国经济的驱动轴。然而,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和经济的高速增长,流域人地关系日趋紧张,影响着长江流域资源和环境优势的发挥。文章分析了长江流域发展形势及其在全国的地位,指出:人口压力增大、资源安全不容忽视、生态环境恶化、经济效益下降以及整体性差等成为长江流域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控制人口增长、保持适速经济增长、建立资源节约型和“绿色化”的国民经济体系、建立流域生态补偿机制和管理模式以及对长远性问题坚持科学研究是实现长江流域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
关键词:
长江流域 可持续发展 策略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韩民
建立现代学校制度,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深化高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是当前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不仅对公办高校,对民办高校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随着外部环境的变化和自身规模的不断扩大, 我国的民办高等教育正处在从初创阶段开始转向提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马佳妮
可持续发展是全球发展的组织原则,涵盖经济、社会和生态的可持续发展。联合国将可持续发展目标的重点从初等和中等教育扩大到高等教育,高等教育被纳入全球发展议程。高等教育既是全球可持续发展议程中优质教育目标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所有目标的核心支柱。《变革我们的世界: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要求高等教育成为实现整套可持续发展目标的驱动力,高等教育需在经济增长、社会福祉和生态环境三个维度实现价值创造。全球范围内高等教育促进可持续发展的相关政策和举措可以归纳为:将可持续发展目标纳入机构制度框架、将可持续发展目标纳入课程体系、合作开展研究为可持续发展提供解决方案、加入全球可持续发展网络联盟以及评估与监测可持续发展进程。中国作为世界高等教育大国,在凝聚可持续发展全球共识、主动制定国别方案、推进高等学校能力建设以及促进可持续发展全球合作等方面,彰显了促进可持续发展目标的积极贡献,为实现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提供了中国经验。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姚红星 王红云 周效章
新农村建设、新型农民的培养对农村远程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文章在对农村社区学习中心的国内外发展现状进行综述的基础上,阐述通过分阶段建立农村社区学习中心,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多种教育途径将现有的远程教育资源与当地农民培训、农民学习相结合,为农民建立终身学习的基地,使新农村建设更快更好地向前推进。最后针对建立农村社区学习中心可能遇到的问题给出建议以作参考。
关键词:
社区学习中心 农民 农村远程教育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儒述
2007年11月29~30日,"长江流域水生态环境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研讨会暨《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第七次编委会"在上海市华东师范大学召开。会议围绕当前长江流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问题———长江流域水生态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问题展开了热烈而深入的学术讨论,来自全国各地的20多位编委专家参加了此次会议,华东师范大学等高校的相关专业师生到会听取了大会发言。本次会议由华东师范大学与《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编委会联合主办,得到了华东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河口海岸研究院和长江流域发展研究院的大力支持。《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主编许厚泽院士和华东师范大学校长俞立中先生分别在大会开幕式致辞并主持了本次会议。中国...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蒋金荷
一、问题的提出 在日益发展的社会巨变中,充满着机遇与挑战、希望与危机,但有一点是毋庸置疑的:未来的一切取决于未来的一代,而未来的一代受到什么样的教育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未来世界的基本状况。正是教育在人类历史发展中所具有的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教育成为人类社会发展进步普遍而永恒的主题。因而,教育自然得到了更多的重视。但是,产生于工业化社会的现代教育体制,为适应21世纪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需要进行彻底的改革、调整,尤其在教育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手段等方面。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