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222)
2023(3047)
2022(2514)
2021(2257)
2020(1783)
2019(3810)
2018(3689)
2017(7287)
2016(3729)
2015(4099)
2014(4085)
2013(4116)
2012(3948)
2011(3617)
2010(3653)
2009(3186)
2008(3061)
2007(2569)
2006(2351)
2005(2105)
作者
(10146)
(8635)
(8534)
(8001)
(5394)
(4137)
(3890)
(3315)
(3302)
(3093)
(2822)
(2795)
(2778)
(2693)
(2691)
(2567)
(2563)
(2515)
(2453)
(2420)
(2169)
(2036)
(1996)
(1958)
(1945)
(1915)
(1892)
(1876)
(1785)
(1707)
学科
(18475)
经济(18458)
管理(10467)
(10422)
中国(7278)
地方(7145)
(6474)
企业(6474)
方法(5712)
数学(5234)
(5214)
数学方法(5200)
业经(4355)
地方经济(4165)
(4149)
(3849)
银行(3849)
(3803)
(3713)
(3669)
金融(3669)
环境(3613)
(3580)
贸易(3578)
农业(3515)
(3466)
(3392)
技术(3270)
产业(2755)
服务(2706)
机构
学院(53104)
大学(51551)
(24528)
经济(24065)
管理(20726)
研究(18688)
理学(17637)
理学院(17437)
管理学(17282)
管理学院(17164)
中国(14180)
(11913)
(10745)
科学(10201)
(8809)
财经(8672)
中心(8627)
(8189)
研究所(7875)
经济学(7802)
(7801)
(7161)
经济学院(7116)
师范(7101)
(7042)
(6810)
北京(6711)
(6612)
业大(6360)
财经大学(6316)
基金
项目(36037)
科学(29174)
研究(28733)
基金(25910)
(21967)
国家(21781)
社会(19287)
科学基金(18988)
社会科(18288)
社会科学(18287)
(14839)
基金项目(13812)
教育(12435)
(12133)
编号(11712)
(11039)
自然(10669)
自然科(10408)
自然科学(10406)
自然科学基金(10210)
资助(9549)
发展(9267)
成果(9247)
(9102)
课题(8273)
重点(8252)
国家社会(8175)
(8031)
(8007)
(7925)
期刊
(28858)
经济(28858)
研究(17666)
中国(11367)
(8361)
管理(7998)
(6554)
科学(6366)
(6001)
金融(6001)
学报(5863)
业经(5577)
教育(5512)
经济研究(5011)
技术(4939)
大学(4747)
农业(4505)
学学(4484)
财经(4142)
问题(3864)
(3607)
商业(3310)
(3122)
科技(2770)
技术经济(2705)
经济问题(2650)
现代(2612)
图书(2595)
理论(2587)
(2511)
共检索到8256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贵州财经学院学报  [作者] 蒋琳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主线是缩小地区差距,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是我国现行分税制条件下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缩小区域社会经济差距的重要手段。然而,我国实施多年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在实现均等化目标方面的效果并不明显,在许多方面甚至背离均等化目标,不利于改革发展成果的公平分享。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范恒山  
区域发展不平衡是我国的基本国情。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区域发展战略不断完善,特别是"十一五"以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指导性很强的区域规划和政策文件,区域协调发展的理论和实践都取得了重要进展。今后,在"十二五"时期乃至更长一个时期内,要与时俱进地把握区域协调发展的内涵,深入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和主体功能区战略,不断缩小地区发展差距,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刘长庚  巫骥  
文章梳理中央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演变历程和转移支付管理实践变化与趋势,使用空间分析、相关系数分析、基尼系数分析和RE指数分析等方法分析中央财政转移支付对促进中国区域协调发展的作用机制及效果,得出以下结论:(1)中央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不断完善,公平性不断提升;转移支付发展趋势主要体现为规模不断增大、精准性不断提高、地方平衡性不断增强。(2)中央财政转移支付降低了各省域基本公共服务、基础设施通达程度和人民生活水平差距,推动了各项省域协调发展指标均衡提升。(3)中央财政转移支付主要通过推动人均财政支出均等化和规范地方政府支出行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最后,从完善中央财政转移支付制度、规范省以下地方财政支出行为方面提出政策建议。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韩学丽  
文章选取变异系数对1978年以来我国区域差距变动情况进行了分析,发现区域差距经历了先缩小(1978—1990)、后扩大(1991—2003)、再缩小(2004—2010)三个阶段,但区域差距的整体状况仍不容乐观。财政政策可以在调控区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然而我国目前各项财政政策调控区域差距的效果并不显著,有些政策的实施甚至起到了扩大区域差距的作用。因此,完善区域调控中的财政政策,对于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十分必要。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薛敏  
目前,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差距较大,珠三角、长三角、华北平原已接近发达国家水平.而其他广大地区低于大多数发展中国家水平。促进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张庆杰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已经清晰,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四大战略区任务明确,主体功能区为优化国土开发空间格局提供了新的平台,基于市场力量推动的经济区内部和经济区之间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杨涛  
目前,中国经济面临的难点之一,就是区域经济结构出现愈加严重的失衡问题。从金融的角度来看,区域金融失衡本身就是区域经济发展不协调的重要表现。同时,由于很少考虑到区域协调目标,货币金融政策客观上也难以解决区域失衡问题。对此,在梳理相关理论研究和借鉴国外政策经验的基础上,本文着重探讨了当前中国区域金融发展及政策运用的状况和问题,并且从多层面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汪阳红  
"十二五"时期,我国区域协调发展要积极应对国内外环境变化带来的新机遇与挑战,加快推进区域间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步伐,培育多极带动的国土空间格局,促进东中西地区良性互动发展,健全区际利益协调机制,完善区域政策管理体系。一、我国区域协调发展的宏观背景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肖金成  
党的"十六大"提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方针以来,我国相继实施了西部大开发、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振兴和中部崛起战略,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党的"十七大"进一步明确,"要继续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大力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积极支持东部地区率先发展"。认真总结近几年来我国在区域协调发展方面的经验和教训,进一步完善相关的政策和措施,对落实"十七大"关于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要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张贻奏  
由于地理位置、资源禀赋的差异,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是一种常态。国家应在不同的时期采取不同的政策措施,促使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我国主要应通过以下财税制度设计促进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一是科学划定四个主体功能区,建立新的财税政策设计思路;二是建立区域协调发展的法规体系,为依法治税创造条件;三是建立区域协调发展的组织机制,促进区域和谐发展;四是建立新方法,规范中央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五是规范税收优惠政策,促进区域产业良性发展;六是加大政府直接投资力度,改善落后地区投资环境与人居条件。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杨玉梅  杨俊生  
区域行政是地方政府为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而进行的职能创新,其目的是为地方政府间的有效沟通与经济合作提供制度保障。我国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客观上要求区域行政运行与之相适应。文章通过对区域行政运行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关系及区域行政运行的主体、客体和内容的分析,认为我国目前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区域行政应在现行行政基础上,实行"双轨运行、双轮驱动"的模式。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贾敬全  
一、优化财政支出结构。调整财政支出政策目的是通过优化政府财政支出结构,努力提高公共服务水平。财政职能的发挥基本是靠财政支出活动体现出来,财政支出对于促进经济落后地区居民享受均等化基本公共服务、加速发展基础设施等方面发挥重要作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骆泽顺  林璧属  
基于经济增长收敛理论,利用2000—2012年间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面板数据,检验了旅游发展在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中的作用机制。结果显示,在全国和东部地区中,旅游外汇收入每增加1%,分别能够带动人均GDP提高0.0034%、0.0119%;当入境旅游因素引入条件收敛模型后,区域经济的收敛速度分别从1.14%、2.57%提高为1.65%、5.37%,收敛半衰期从61年、27年减少到42年、13年。研究发现,作为一个独立的经济增长因素,旅游发展能有效促进区域经济增长;作为一个经济增长收敛的条件因素,旅游发展在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过程中存在收敛机制,即旅游发展能够有效促进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并...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李铁堆  岳学鲲  
20世纪30年代以前,美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协调状况十分严重。东北部和中北部凭借区位优势和英国的殖民统治历史率先发展起来,形成了"制造业地带",是美国的"第一世界",而西部和南部则主要生产农产品和初级品,工业发展迟缓,在社会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彭月兰  
区域经济差异是世界各国普遍存在的经济现象。目前我国的区域经济差异主要可以从人均GDP、人均收入水平和新经济实力三个指标得到印证。这在某种程度上影响着我国经济整体的发展速度和发展水平。从财政政策安排角度,应完善财政转移支付等三个方面措施来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