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847)
2023(8145)
2022(6394)
2021(5996)
2020(4433)
2019(9764)
2018(9388)
2017(17513)
2016(9561)
2015(10541)
2014(10125)
2013(10305)
2012(9641)
2011(8910)
2010(8973)
2009(8393)
2008(7986)
2007(7615)
2006(6955)
2005(6244)
作者
(29038)
(25244)
(24539)
(23389)
(15250)
(12211)
(10753)
(9725)
(9580)
(8659)
(8651)
(8190)
(7878)
(7863)
(7725)
(7524)
(7458)
(7238)
(7138)
(7056)
(6389)
(6217)
(6096)
(5975)
(5740)
(5682)
(5597)
(5406)
(5170)
(5162)
学科
(48725)
(42091)
经济(42038)
农业(32617)
(32344)
管理(17820)
业经(16648)
中国(12464)
农业经济(12424)
(11227)
企业(11227)
地方(10830)
方法(10403)
(10352)
(9749)
(9440)
农村(9419)
数学(9139)
数学方法(9021)
发展(9019)
(9002)
(8523)
及其(7670)
收入(7655)
(7635)
土地(7557)
建设(7528)
(7526)
(7116)
(7036)
机构
学院(139556)
大学(133273)
(57302)
经济(56120)
研究(53582)
(52434)
管理(48616)
理学(41906)
理学院(41453)
中国(41437)
管理学(40692)
管理学院(40482)
农业(40042)
科学(34089)
业大(31398)
(28374)
(28094)
研究所(25483)
中心(25252)
农业大学(24538)
(23302)
(23156)
(20639)
(20058)
(18988)
师范(18724)
(18625)
科学院(17925)
(17665)
(17550)
基金
项目(95134)
科学(73855)
研究(71312)
基金(66966)
(60264)
国家(59574)
科学基金(48870)
社会(45242)
社会科(42143)
社会科学(42131)
(39708)
基金项目(35020)
(32389)
(30715)
编号(30555)
教育(30443)
自然(29912)
自然科(29134)
自然科学(29124)
自然科学基金(28590)
资助(25530)
成果(24465)
(23638)
重点(21691)
课题(21079)
(20624)
(20004)
(19792)
发展(18922)
国家社会(18767)
期刊
(75361)
经济(75361)
(60503)
农业(41216)
研究(39593)
中国(36176)
学报(28466)
科学(25272)
大学(22326)
学学(21497)
业经(19933)
(18314)
(16128)
金融(16128)
教育(15556)
(15117)
农业经济(14593)
农村(13951)
(13951)
管理(13878)
(11356)
问题(10980)
技术(10905)
业大(10303)
世界(9699)
农业大学(9331)
农村经济(9277)
社会(9031)
经济研究(9030)
经济问题(8677)
共检索到22014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高鸣  魏佳朔  
实现到2035年“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的远景目标,短板和弱项在农民农村。当前,城乡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和消费差距仍有缩小空间,也还需将农村居民内部的收入差距和消费差距稳定在合理区间内,农民的精神面貌和文化生活建设有待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等公益事业仍有发展空间。对此,中央及有关部门、部分地区已有一些政策安排,但在范围上和内容上还有优化空间。面向2035年加快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还应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健全完善优先向农业农村投入支持的长效体制机制、探索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路径、加快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扎实开展乡村建设行动并实现更高水平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陈辉   梁勇   田勇  
乡村产业振兴是促进乡村高质量发展的基础,也是实现农民富足的支撑点。乡村产业振兴可以通过创新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升农民就业与创业技能,并通过提升农业生产效率缩小城乡经济差距,最终实现农民农村共同富裕。本文通过分析产业振兴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内在机理,并基于产业振兴面临的困境,提出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实现路径,即畅通要素自由流动,加强数字乡村建设,促进城乡产业深度融合,贯彻绿色发展理念,完善乡村公共服务与管理体系。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赵培  郭俊华  
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是在高质量发展中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艰巨任务。然而共同富裕的实现存在诸多现实梗阻,突出表现为城乡贫富差距难弥合,城乡发展不平衡和城乡机会均等有待提升。推动农民增收既是“三农”工作的中心任务,也是促进共同富裕的关键。产业振兴作为乡村振兴的第一要务,是乡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通过助推高质量发展、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促进城乡融合、缩小城乡差距、提高中等收入群体比重,可以有效促进生产和改善分配,增加农民收入,从而加速农民农村共同富裕进程。应加快畅通要素流转、夯实基础支撑、消弭数字鸿沟、紧密利益联结,为产业振兴注入内生动力,提高农业农村发展质量,推动城乡产业融合,实现共建共享共富发展。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邬跃   李德龙  
促进实现共同富裕,农村是重点也是难点。在推动农村共同富裕过程中,农村职业教育具有人才支撑、智力支撑、技术技能支撑等功能,是促进农村物质富裕和精神富裕的有效途径。但当前农村职业教育,从外部来看,不被社会认可,普遍受到鄙视和歧视;从内部来看,存在办学定位不清、质量偏低、供给不匹配需求等问题。要发挥农村职业教育在促进共同富裕中的作用,应提高认识,以整体性治理思想为指导增加政策供给;明晰农村职业教育的功能和目标定位;提升质量、以质图强,赢得社会认可和存在感;涵养生态,夯实生存根基,增强发展后劲;适配需求,回应外部变化拓展功能挖掘潜力。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黄季焜  
虽然我国农村居民人均收入稳定增长,但城乡居民以及农村居民间的收入差距依然很大,实现全民共同富裕目标将任重道远。本文在分析过去40多年农村经济转型与农民收入的关系基础上,展望未来30年中国农业的发展愿景与面临的主要挑战,提出未来在保障口粮安全的基础上,推进以高值农业发展和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为主的农村经济转型,大幅提升农业劳动生产率,实现农民与全体国民共同富裕。为此,需要加快城镇化和经济结构转型速度以促进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持续增长;养殖业通过规模化与现代化率先消除工农收入差距,种植业逐渐向“二八格局”转变并建立与之相适应的政策支持体系,进而实现大农小农共同富裕。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杜志雄  
从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史看,共同富裕及其内涵经历了从物质到精神文化再到多维度的横向拓展和纵向延伸,渐进性地推动共同富裕战略的形成。新时期共同富裕的推进,以防止返贫致贫为前提,以缩小收入差距为基础,以提升民生福祉为进路。但也应看到,我国还面临基础性分配制度体系亟待构建、“先富”带“后富”的局限及农村集体经济弱化等现实困境。为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应构建和优化基础性分配制度体系、夯实集体经济基础性地位、促进带动效果全面提升。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葛林羽   安同良  
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本特征,农村农民共同富裕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点和难点。通过探讨数字经济促进农村农民共同富裕的作用机理,研究认为,虽然我国已经取得脱贫攻坚、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性胜利,但农村发展仍然滞后,农民收入相对较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较大。数字经济的发展为农村带来了新的增长动力,可以通过变革农村产业链、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改善农民生活、促进农村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发展等方式,推动农村农民共同富裕。同时强调了政府在推动农村改革、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体系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罗浩  
我国已经到了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历史阶段。农民农村共同富裕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以百年大党为人民谋幸福为赓续,以新时代发展为现实依据。总体上包括农民和农村两类主体、内容涉及物质富裕和精神富裕。必须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推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创新城乡融合发展样态,拓宽社会保障服务覆盖面,持续满足农民美好生活需要、促进乡村全面全方位振兴。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李宝值  黄河啸  章伟江  陈鹏飞  朱奇彪  
作为共同富裕与乡村振兴的战略交汇,促进广大农民共同富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必然选择,蓬勃兴起的数字乡村建设为此提供了新的契机。以数字乡村建设促进广大农民共同富裕,既有缜密严谨的内在逻辑,又有先行实践的现实依据。在数字乡村建设的路径选择上,应从促进农民共享经济发展成果、共获优质公共服务、共建美好幸福家园三个方面重点发力,为促进广大农民共同富裕注入新的强大动能。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卢洋   王雪锋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在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和促进共同富裕中具有独特优势。发挥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在管理集体资产、开发集体资源、发展集体经济、服务集体成员方面的功能和作用,能够保障农民财产性收入、促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开辟农民增收就业渠道、提高农民生产生活质量,进而促进共同富裕。但在现实运行中,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促进共同富裕面临困境,应探索和推广多种稳健经营模式、健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利益联结机制、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建设队伍、完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支持政策体系。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进文  
促进共同富裕,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在农村。囿于干预路径依赖和发展经验不足,外源式精准行政理念被套用到农民农村共同富裕实践中,结果遭遇内外联动而“内”不动的窘境,由此倒逼共同富裕实现机制的优化调整。内生发展理论内含全民性参与、组织化协同、整体化改变的特征,将其引入共同富裕议题具有契合性。基于烟台经验,呈现内生发展助力生计拓展、精神充盈和社会成长的经验过程,并以点带面地解析了当前农民农村共同富裕内生发展的总体困境。步入新发展阶段,提出创新党建工作与党群联结机制、切换经营模式与强化集体统筹、认知模式转变与自主组织动员、先进榜样带动与公共文化治理四重路径,以期为共同富裕内生发展提供政治引领、经济动能、社会基础和心态调控。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叶兴庆  
中国城乡之间、农村不同群体之间、不同地区农村之间目前存在着明显的发展差距。在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中,市场力量和公共政策带来的排斥性风险难以完全消除,而两者带来的包容性机遇也会长期存在。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需要提高乡村振兴的包容性,把乡村振兴的过程变成缩小城乡之间、农村不同群体之间、不同地区农村之间差距的过程;应推进城乡双向开放,让工业化城镇化的增长效应更公平地扩散到广大农村,使广大农民受益;应提高农业发展的包容性,让小农户以更大比例分享高效农业发展的红利;应消除制度性差距,让农民农村在再分配中以更大比例获益;应注重发挥第三次分配在提高乡村振兴的包容性、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方面的重要作用。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玏  钱益春  
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是实现共同富裕目标要求的坚实基础。系统总结先发地区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实践经验,有利于发挥先行先试、示范引领作用。近年来,浙江高度重视县镇经济发展,建立起先富带后富的长效机制,并不断深化农村体制机制改革,通过促进农业多元化、综合化、融合化发展,深入推进农业农村数字化赋能,持续推进城乡公共服务普惠共享,实现了农民增收成效显著,城乡收入差距持续缩小,不同区域农民收入差距不断减小,在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道路上,走在全国前列。浙江的经验表明,未来为进一步加快实现农民农村共同富裕,应坚持顶层设计引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持续激发农民农村发展的内生动力,建立健全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长效机制与制度安排。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玏  钱益春  
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是实现共同富裕目标要求的坚实基础。系统总结先发地区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实践经验,有利于发挥先行先试、示范引领作用。近年来,浙江高度重视县镇经济发展,建立起先富带后富的长效机制,并不断深化农村体制机制改革,通过促进农业多元化、综合化、融合化发展,深入推进农业农村数字化赋能,持续推进城乡公共服务普惠共享,实现了农民增收成效显著,城乡收入差距持续缩小,不同区域农民收入差距不断减小,在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道路上,走在全国前列。浙江的经验表明,未来为进一步加快实现农民农村共同富裕,应坚持顶层设计引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持续激发农民农村发展的内生动力,建立健全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长效机制与制度安排。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王保进  
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也是社会稳定和国家发展的关键。农民共同富裕不仅有利于农村现代化建设,还能推动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提升农民生活水平,缩小城乡差距。农民农村共同富裕是一项涉及社会、文化、生态等多个领域的综合性任务,需要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有效治理生态环境,强化基层组织建设,落实农民权益保护等。在推动农民农村共同富裕过程中,要始终以人民利益为根本,深入研究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核心要义,探索稳中求进的实践路向,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