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301)
2023(12069)
2022(10005)
2021(9270)
2020(7229)
2019(16115)
2018(15710)
2017(29242)
2016(15919)
2015(17818)
2014(18009)
2013(18234)
2012(17549)
2011(16006)
2010(16802)
2009(15820)
2008(15829)
2007(14524)
2006(13493)
2005(12722)
作者
(46433)
(39533)
(38962)
(37228)
(24691)
(18868)
(17464)
(15096)
(14883)
(14188)
(13562)
(12901)
(12661)
(12639)
(12367)
(11781)
(11330)
(11269)
(11147)
(11066)
(10287)
(9790)
(9507)
(9402)
(8992)
(8901)
(8808)
(8574)
(8112)
(7820)
学科
(92051)
经济(91960)
(50467)
(49906)
管理(41998)
农业(33391)
地方(29351)
中国(27868)
(27385)
企业(27385)
(25780)
业经(22988)
方法(22428)
数学(19484)
数学方法(19347)
(18287)
(16306)
地方经济(15647)
(15357)
(14356)
银行(14347)
(13869)
财政(13811)
(13640)
金融(13640)
(13272)
发展(12904)
(12873)
农业经济(12768)
(12302)
机构
学院(235757)
大学(229813)
(111388)
经济(109189)
研究(89893)
管理(84523)
中国(71882)
理学(70395)
理学院(69618)
管理学(68751)
管理学院(68314)
(55252)
(54819)
科学(50181)
(49095)
(45939)
中心(41543)
农业(40983)
研究所(40307)
(40144)
财经(38892)
业大(36292)
(34954)
经济学(33970)
(32509)
师范(32279)
(31776)
北京(31648)
(31200)
(30801)
基金
项目(140951)
科学(110550)
研究(110508)
基金(99432)
(84753)
国家(83841)
社会(72877)
科学基金(71093)
社会科(68663)
社会科学(68649)
(57448)
基金项目(51768)
教育(47949)
编号(46306)
(45592)
自然(39923)
资助(39459)
自然科(38892)
自然科学(38885)
成果(38826)
自然科学基金(38154)
(37958)
课题(32719)
发展(31862)
重点(31598)
(31353)
(31236)
(31072)
国家社会(30322)
(29280)
期刊
(148588)
经济(148588)
研究(82755)
中国(61127)
(60479)
(44670)
农业(40617)
学报(33346)
科学(32140)
(30524)
金融(30524)
管理(30167)
业经(27652)
大学(27251)
教育(26320)
学学(25728)
经济研究(22314)
技术(20856)
财经(20272)
问题(19887)
(18677)
(17603)
农村(15650)
(15650)
世界(15579)
农业经济(15487)
经济问题(14029)
技术经济(13430)
(13352)
(12539)
共检索到40407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李小萍  
一、农村经济和谐发展的涵义农村经济和谐发展的基本内涵大致包括几个方面:(1)人与自然的和谐。(2)农村经济系统内部的和谐,包括微观经济与宏观经济发展之间的和谐,经济运行与经济制度的和谐,产业发展之间的和谐,区域经济发展之间的和谐,城乡发展之间的和谐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李小萍  张杰  
构建和谐社会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关键是农村经济和谐发展。针对制约农村经济和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的诸多不和谐因素,应以人为本,对政府职责合理定位,明确财政的支出责任,建立全新的土地管理制度和税收制度,加大支农支出,优化支出结构。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曾昭春  梁永国  张浩杰  
新农村文化是建设主体在新农村建设中不断继承、创新和积淀的精神财富及其物质体现,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新农村文化包涵了和谐文化、生态文化、科技文化、民主管理文化、伦理文化、文娱文化等丰富的时代内涵。因此,在新农村建设中,要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实施文化战略,改革文化体制,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增强文化竞争力,以先进文化理念促进新农村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守身  黄永强  
本文从乡镇财政建设现状和农村经济发展的现实需要出发,对乡镇财政建设与发展中的问题进行了探讨,提出了跨世纪乡镇财政建设的思路。当前,乡镇财政已成为独立一级财政,也是最薄弱的一级财政,在体制建设、制度管理和人员素质等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严重影响乡镇财政职能的发挥。本文提出从完善财政体制、加大财源建设力度、规范财政管理、提高干部素质等方面入手,建立稳固平衡、职能健全的乡镇财政,集中财力,积极推进乡镇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王建立  靳广才  郭建新  
2006年以来,河北省馆陶县以新农村建设为契机,以文明生态村为载体,县财政每年拿出近200万元,按照"以奖代补,多干多奖、不干不奖"的原则,对村级一事一议公益事业建设进行奖励补助,对农村公益事业建设进行引导和支持。2008年,馆陶县被确定为河北省首批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试点县。几年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许毅  陈少强  
一、西部地区农村经济发展现状1.西部地区经济薄弱,是我国经济发展最为落后的地区。西部地区在国内生产总值、投资额、财政收支、贸易和人均收入水平等方面明显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表1)。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赵涛  
研究目的:通过对土地出让收益回流农村的探讨,力求拓宽农村发展的资金渠道,促进农村可持续发展。研究方法:定性分析方法。研究结果:(1)土地出让收益应返还农村,资金回流方式采取农村发展基金的模式;(2)"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的跨区域挂钩与农村发展基金相结合,解决土地收益不平衡问题。研究结论:农村集体用地土地出让收益返还农村,可实现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的互惠共赢和发达地区对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的支持。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胡小良  
文章对江西省万安县“三农”问题进行了调查与思考。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欧阳煌  
一、财政政策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的全新要求从20多年的财政实践看,我国倚重的“反周期”财政政策,对抑制经济波动起到了积极作用,但随着形势变化,原有政策惯性对历史路径的依赖开始受到冲击,政策所产生的沉淀成本对经济与社会的负面影响也日趋明显。必须抓住新时期财政发展的重要转机,进行财政政策目标层次、选择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李大雨  薛敏  
当前,我国部分行业和地区经济增长强劲,但也应看到,经济增长长期以来靠出口和中央地方政府投资拉动的局面并没有得到根本改变。要使经济发展得到长期而有力的支撑,必须在培育民间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方面狠下功夫。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马金华  
发展循环经济是“十一五”时期的重要任务,而我国目前发展循环经济面临着财政的约束,我们应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通过增加政府财政投入、调整和完善现行税收政策、实施财政补贴、改革资源性产品的价格等途径促进循环经济的发展。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黄少平  梅建平  张新宇  张曙明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欧阳璐  
全球经济危机的阴影之下,长期支撑我国经济高速增长的资源优势、要素积累、人口红利、外向势能趋向衰减,经济发展方式正面临着深度转型。随着资源、环境、收入分配等倒逼机制的形成,如何转方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李耀光  
农民增收源于农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农村经济的发展则有赖于农村金融体系的完善。尽管我国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存在农村金融机构经营状况不佳、金融服务滞后等问题。目前,农村信用社等基础性农村金融机构,由于经营绩效与其他金融机构相比要低很多,开展业务的积极性不高。与此同时,由于农业生产风险大、利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