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861)
- 2023(15688)
- 2022(12661)
- 2021(11614)
- 2020(9157)
- 2019(20560)
- 2018(20323)
- 2017(38474)
- 2016(21134)
- 2015(23617)
- 2014(23926)
- 2013(23497)
- 2012(22037)
- 2011(19999)
- 2010(20695)
- 2009(18989)
- 2008(18710)
- 2007(17479)
- 2006(16066)
- 2005(14897)
- 学科
- 济(94996)
- 经济(94898)
- 业(62281)
- 管理(52927)
- 农(51354)
- 企(38557)
- 企业(38557)
- 农业(34222)
- 中国(32902)
- 地方(28024)
- 方法(27316)
- 业经(27292)
- 数学(23050)
- 数学方法(22788)
- 贸(21592)
- 贸易(21576)
- 易(21017)
- 财(20388)
- 制(19089)
- 发(18057)
- 银(16509)
- 银行(16492)
- 学(16075)
- 行(16025)
- 策(15585)
- 融(15552)
- 金融(15551)
- 技术(15156)
- 产业(15125)
- 发展(14407)
- 机构
- 学院(302277)
- 大学(293682)
- 济(132425)
- 经济(129589)
- 管理(111201)
- 研究(108084)
- 理学(93430)
- 理学院(92424)
- 管理学(90995)
- 管理学院(90426)
- 中国(85856)
- 京(63208)
- 农(63041)
- 科学(61868)
- 财(60133)
- 所(54322)
- 江(51287)
- 中心(50656)
- 研究所(48154)
- 农业(47623)
- 业大(45573)
- 财经(45308)
- 范(42296)
- 师范(41936)
- 经(40956)
- 州(40207)
- 经济学(40121)
- 北京(40087)
- 院(38547)
- 省(36634)
- 基金
- 项目(188560)
- 科学(148902)
- 研究(147876)
- 基金(133153)
- 家(113760)
- 国家(112632)
- 科学基金(96268)
- 社会(95027)
- 社会科(89765)
- 社会科学(89749)
- 省(76820)
- 基金项目(68974)
- 教育(66307)
- 编号(63111)
- 划(62040)
- 自然(56166)
- 自然科(54773)
- 自然科学(54764)
- 自然科学基金(53767)
- 资助(53180)
- 成果(51974)
- 发(48086)
- 课题(44514)
- 重点(42262)
- 部(41401)
- 发展(40109)
- 创(39538)
- 展(39447)
- 国家社会(39287)
- 性(38359)
- 期刊
- 济(165355)
- 经济(165355)
- 研究(96849)
- 中国(76147)
- 农(66796)
- 农业(44909)
- 财(44598)
- 学报(41817)
- 管理(41220)
- 科学(40976)
- 教育(40556)
- 融(37374)
- 金融(37374)
- 大学(33747)
- 业经(32563)
- 学学(31475)
- 技术(28448)
- 经济研究(24404)
- 问题(23255)
- 财经(22118)
- 业(21896)
- 经(19302)
- 贸(17865)
- 世界(17280)
- 农村(16505)
- 村(16505)
- 农业经济(16020)
- 版(15712)
- 经济问题(15655)
- 国际(15574)
共检索到49464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陈宁 罗江龙 罗从清
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与就业 ,是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关键所在。政府服务与市场机制并举、强化劳动力转移培训、培育农村劳动力转移市场和建设农村信息化体系 ,不失为促进农村劳动力输出产业化发展的有效之举。
关键词:
农村劳动力 输出 技能培训 产业化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郭晓鸣 盛毅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张红宇 欧阳海洪 江文胜
本文在考察了四川、贵州两省农村劳动力输出情况的基础上 ,着重总结了两省在推动劳务输出方面的基本经验。它们的经验是 ,政府把农村劳动力输出作为一个战略性产业来抓 ,并着力整合有利于劳务输出的各种资源 ,加强对农民工的培训 ,搭建转移平台 ,努力搞好信息服务 ,加强对农民工的权益保护。本文在分析当前农村劳动力输出过程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 ,提出政府在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中 ,应建立健全管理和服务体系、流动监测体系、就业培训体系、就业信息体系和法律服务体系。
关键词:
农村劳动力 输出 产业 体系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陈杨 汪莉霞
土地流转是实现土地规模化经营、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重要途径。论文通过总结与比较河南、山东等我国农业大省有关土地流转的相关政策,发现我国土地流转中存在诸多问题,如法律体系建设不健全、农村金融发展滞后、土地流转市场机制不健全。由此,通过回顾英、美、日三国土地流转的相关实践经验,提出我国加快土地流转实现城镇化发展的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王金台
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是一种不可逆转的必然趋势,是促进经济发展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通过职业教育可以增加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机会,增强转移后的职业稳定性,影响转移劳动力的收入,决定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方向和距离,因此,政府必须统筹规划,职业学校必须抓住契机,通过建立配套健全的政策法规,建立完善相关的激励竞争机制,从而充分发挥职业教育在农村劳动力转移中的积极促进作用。
关键词:
农村劳动力 转移 职业教育 对策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陈杨 汪莉霞
土地流转是实现土地规模化经营、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重要途径。论文通过总结与比较河南、山东等我国农业大省有关土地流转的相关政策,发现我国土地流转中存在诸多问题,如法律体系建设不健全、农村金融发展滞后、土地流转市场机制不健全。由此,通过回顾英、美、日三国土地流转的相关实践经验,提出我国加快土地流转实现城镇化发展的政策建议。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李治邦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既是经济发展理论的一个核心问题,也是中国当前急需大力推进的一个重大现实问题。农业剩余劳动力向外转移这一资源再配置过程,对中国全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对中国经济增长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意义。它不仅是中国农业问题的核心,而且也是中国21世纪完成工业化、城市化的主题。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取得了举世瞩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郝辉 刘日星 马靖芳
由于农业生产技术的进步、生产力的发展、非农产业较高收入的吸引和城镇化的进程,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针对上述问题,本文就为什么城镇化是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根本途径,以及如何积极推进城镇化的建设等问题作出分析,认为走城镇化道路是吸呐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一种战略选择。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陈杰 费明胜
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中小企业是扩大就业的主渠道。本文论述了中小企业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的现状,制约中小企业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原因,以及未来中小企业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趋势,最后,提出了加快中小企业发展,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宏观对策。
关键词:
中小企业 农村富裕劳动力 劳动密集型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黄斌 徐彩群 高蒙蒙
人力资本理论与劳动力迁移理论的主流观点认为教育能提升个人获取迁移信息与实施劳动迁移的能力,并促使高教育素质劳动力从低收入地区向高收入地区转移,形成教育投资收益的地区外溢效应。本文利用浙江、安徽和陕西三省农村住户调查数据,采用两分逻辑回归方法,在控制个人外出和本地就业的预期收入差异的条件下,着重就教育对当前农村劳动力流动决策的影响作用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教育对农民外出就业机会的影响并不是线性的,而是非线性的;小学低层级教育具有促进农村劳动力向外流动的作用,而更高层级的教育则具有促进农村劳动力本地就业的作用。
关键词:
教育 农村劳动力 流动就业 就业地选择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张琛 马彪 彭超
本文借助“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政策实施这一准自然实验带来的外生冲击,采用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村级层面面板数据,采用多时点渐进DID模型实证分析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对农村劳动力本地就业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有助于农村劳动力本地就业。“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政策实施后,农村劳动力本地就业比例平均提高了3个百分点。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研究结论依然成立。进一步的机制分析显示,农村电子商务主要通过优化乡村就业环境、依托创业带动就业和推动企业带动就业3个途径促进农村劳动力本地就业。本文结论为经济发展“新常态”下促进农村劳动力本地就业提供了经验证据与政策启示。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吴坤
本文基于当前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过程中比较突出的就业机会问题、能力问题、社会保障问题的分析,研究从信息化角度解决这三个问题的可能途径,指出利用信息化来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既是可行的途径又是一次机遇,并提出了以信息化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并提出对策建议。
关键词:
农村 剩余劳动力 转移 信息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