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722)
2023(5145)
2022(4092)
2021(3849)
2020(2944)
2019(6565)
2018(6435)
2017(12317)
2016(6869)
2015(7498)
2014(7456)
2013(7453)
2012(6995)
2011(6294)
2010(6566)
2009(6141)
2008(5938)
2007(5716)
2006(5214)
2005(4686)
作者
(18808)
(16605)
(16162)
(15295)
(9768)
(8069)
(6995)
(6341)
(6208)
(5743)
(5664)
(5294)
(5030)
(4963)
(4889)
(4877)
(4700)
(4698)
(4459)
(4423)
(4156)
(4006)
(3943)
(3922)
(3807)
(3756)
(3690)
(3394)
(3388)
(3353)
学科
(47979)
(33413)
经济(33382)
农业(32092)
(28528)
业经(14605)
农业经济(12266)
管理(11645)
中国(11606)
(9646)
劳动(9629)
(9339)
农村(9321)
(9063)
地方(8720)
发展(8053)
(8047)
方法(7595)
(7480)
企业(7480)
(7364)
土地(7121)
数学(7053)
数学方法(7027)
建设(6943)
收入(6781)
农业劳动(6440)
人口(6406)
及其(6300)
(6288)
机构
学院(98963)
大学(91263)
(45543)
经济(44756)
(41788)
管理(37307)
研究(34817)
理学(32636)
理学院(32372)
管理学(31935)
管理学院(31777)
农业(31211)
中国(28300)
业大(22907)
科学(20334)
农业大学(18861)
(18350)
(17697)
(17499)
中心(17136)
(16005)
研究所(15795)
(14766)
经济管理(14439)
(14384)
(13677)
财经(13371)
(12775)
师范(12696)
经济学(12618)
基金
项目(65339)
研究(51978)
科学(51667)
基金(46767)
(40367)
国家(39847)
社会(34568)
科学基金(33824)
社会科(32180)
社会科学(32174)
(27581)
(26321)
基金项目(25251)
编号(23108)
教育(21347)
(21087)
自然(19114)
自然科(18630)
自然科学(18626)
自然科学基金(18298)
成果(17970)
资助(17242)
(16410)
(14733)
课题(14682)
(14511)
国家社会(14461)
(14109)
重点(14061)
(14027)
期刊
(60220)
经济(60220)
(51233)
农业(34966)
中国(27130)
研究(26526)
业经(17870)
学报(16203)
科学(15905)
(14897)
农业经济(14293)
大学(13861)
学学(13578)
农村(13447)
(13447)
(11947)
金融(11947)
(11396)
问题(9373)
农村经济(9065)
管理(8423)
(8363)
教育(8325)
世界(8244)
经济问题(7819)
社会(7538)
技术(7300)
社会科(7090)
社会科学(7090)
业大(6575)
共检索到15575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罗斌  曾令香  吴浙  
文章从实用的角度出发 ,对促进农村再就业的主要思路进行了综合分析 ,指出了这些思路的潜力和问题。同时 ,也提出了一些建议 ,以便人们对农村再就业工程有较为全面的了解 ,从而使人们在促进农村再就业实践中 ,更注重用系统的方法分析和处理实际问题。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吴坤  
本文基于当前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过程中比较突出的就业机会问题、能力问题、社会保障问题的分析,研究从信息化角度解决这三个问题的可能途径,指出利用信息化来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既是可行的途径又是一次机遇,并提出了以信息化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并提出对策建议。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罗斌  
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其中农村人口占比很大。农村剩余劳动力被广泛接受的传统定义是劳动边际生产率等于或接近于零,从农业部门转移出去而不会减少农业总产量的那部分农村劳动力。据官方数据"十三五"期间每年会有近300万的农业富余劳动力需要转移就业。从目前情况来看,我国农民的文化状况与科技水平都很低。未受过较高程度教育和培训的劳动力,其创新能力、适应能力较差,市场意识、风险意识淡薄,通常只能滞留于依靠传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李治邦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既是经济发展理论的一个核心问题,也是中国当前急需大力推进的一个重大现实问题。农业剩余劳动力向外转移这一资源再配置过程,对中国全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对中国经济增长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意义。它不仅是中国农业问题的核心,而且也是中国21世纪完成工业化、城市化的主题。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取得了举世瞩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乔方亮  
目前中国有1.5亿农村剩余劳动力,但是亚洲开发银行最新统计数据显示,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达到2亿。占全国劳动力总量71.2%的农村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一大难题。如果不妥善解决好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叶迎  
站在理论的角度看,乡村旅游的发展与农村剩余劳动力就地转移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发展乡村旅游是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有效途径,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为乡村旅游的发展提供了保障。但从我国乡村旅游发展的实际状况来看,乡村旅游发展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之间存在着一系列矛盾。化解这些矛盾,是乡村旅游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机制构建的出路所在。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姜雅丽  
本文从“阳光工程”这一培训转移劳动力的有效措施出发,通过对我国新农村建设面临的人力资源现状以及农民培训、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现状进行简单分析,得出各地在新农村建设中实施“阳光工程”,开展农民培训,是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有效转移的重要举措。在总结发达国家发展农村教育培训相关经验的基础上,笔者对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如何开展农民培训、科学有效地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提出建议。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李娟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颜银根  
文章综合发展经济学Lewis模型和新经济地理学Krugman模型,构建了农村剩余劳动力跨区转移的空间经济模型,根据2005-2013年中国内地31个省份和2010-2012年河南省109个县两个层面的面板数据,采用面板和双重差分估计方法实证检验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培训的产业转移效应。研究表明:(1)当前针对"转移农村劳动力"的培训补贴政策并无"产业转移效应",而存在"城市化效应"。(2)"就地转移劳动力"培训补贴政策同样不存在"产业转移效应",而其"城市化效应"更强;唯有针对"欠发达地区企业"的劳动力培训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颜银根  
文章综合发展经济学Lewis模型和新经济地理学Krugman模型,构建了农村剩余劳动力跨区转移的空间经济模型,根据2005-2013年中国内地31个省份和2010-2012年河南省109个县两个层面的面板数据,采用面板和双重差分估计方法实证检验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培训的产业转移效应。研究表明:(1)当前针对"转移农村劳动力"的培训补贴政策并无"产业转移效应",而存在"城市化效应"。(2)"就地转移劳动力"培训补贴政策同样不存在"产业转移效应",而其"城市化效应"更强;唯有针对"欠发达地区企业"的劳动力培训补贴政策,在区域一体化水平突破"门槛值"时才有"产业转移效应"。文章研究的重要启示是:中西部地区若以促进城市化为目的,选择"就地转移劳动力"补贴更有效;而若以吸引产业转移为目的,则一方面需要针对"欠发达地区企业"的劳动力培训进行补贴,另一方面需要着重提高区域一体化水平。同时,若要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培训的产业转移效应,则需要改变现有的培训补贴方式,由向政府培训提供补贴转为向企业培训提供补贴。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郭丽英  
近年来在徐州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取得较大成绩的同时,仍存在一系列困难,如仍属江苏省内低水平、比较无序、转移层次较低、转移压力大等。为解决这些问题,应重视发挥职业教育的作用,但是徐州职业教育的发展现状与目前和未来几年转移劳动力的需求不相适应。因此,结合徐州的实际,本文提出若干促进本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职业教育对策建议。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代兴梅  
结合当前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和大学生就业难的现状,本文通过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给城市和农村带来的深层次问题研究,分析了大学毕业生投入农村建设的可行性,并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建议。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刘镇  
农业剩余劳动力的出路仍然在农村:第一产业的发育程度仍然欠缺;从资源的合理配置看农业劳动力留在农村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农村乡镇企业的发展仍然需要大量的劳动力;未来世纪的农业发展需要大量高素质的劳动力。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张月水  
文章对江西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进行了调查研究。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李谷成  冯中朝  喻翠玲  
通过对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存量及就业形势的分析,提出了农村剩余劳动力进行跨国转移的理论模型和思路,并认为中国农民"走出去",不仅对中国和世界有利,而且是可行的。最后,为促进农民"走出去"提出了一些相关的政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