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336)
2023(8992)
2022(7095)
2021(6587)
2020(5363)
2019(11728)
2018(11536)
2017(22103)
2016(12016)
2015(13386)
2014(13430)
2013(13118)
2012(12078)
2011(10953)
2010(11420)
2009(11033)
2008(9869)
2007(9295)
2006(8435)
2005(7800)
作者
(34230)
(29154)
(28443)
(27148)
(17764)
(13785)
(12826)
(11227)
(11175)
(10244)
(9936)
(9580)
(9249)
(9144)
(9082)
(8815)
(8326)
(8292)
(8251)
(8170)
(7374)
(7127)
(7108)
(6854)
(6586)
(6513)
(6451)
(6341)
(5995)
(5962)
学科
(47307)
经济(47247)
(45350)
(42232)
农业(30422)
管理(26823)
(25491)
金融(25483)
(23588)
银行(23568)
(22927)
中国(21747)
(21642)
企业(21642)
业经(16953)
(16151)
地方(13839)
(13559)
方法(12699)
(12115)
数学(11151)
数学方法(11062)
中国金融(11034)
农业经济(10536)
(9753)
(9211)
(9047)
农村(9040)
(8972)
发展(8313)
机构
学院(165279)
大学(157936)
(70653)
经济(69070)
管理(59637)
研究(59100)
中国(53628)
(51796)
理学(50330)
理学院(49862)
管理学(49045)
管理学院(48781)
农业(39445)
科学(34749)
(33107)
(33055)
业大(31939)
(30426)
中心(30193)
(27657)
研究所(27313)
财经(24919)
农业大学(23718)
(22646)
(21999)
(21844)
(21381)
经济学(20740)
银行(20639)
(20473)
基金
项目(106754)
科学(82774)
研究(82633)
基金(74758)
(65217)
国家(64479)
科学基金(54005)
社会(52004)
社会科(48802)
社会科学(48791)
(44907)
基金项目(39205)
编号(35929)
教育(35602)
(35464)
自然(31953)
自然科(31156)
自然科学(31145)
自然科学基金(30585)
(29933)
资助(29505)
成果(29235)
(25554)
课题(24603)
重点(23845)
(23189)
(22780)
(22253)
(21762)
国家社会(21529)
期刊
(88456)
经济(88456)
(57511)
研究(49847)
中国(42620)
农业(38005)
(35343)
金融(35343)
学报(28267)
科学(24669)
(24662)
大学(22209)
学学(21448)
业经(21238)
管理(18620)
教育(18072)
(17438)
农村(14629)
(14629)
技术(13942)
农业经济(13776)
问题(12437)
财经(12161)
经济研究(11393)
(10618)
(10399)
世界(10278)
经济问题(9542)
农村经济(9051)
业大(9024)
共检索到27179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孙文华   陆岷峰  
普惠金融作为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领域之一,已经被确认为国家发展战略的重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现代农业发展的主力军,包括龙头企业、农场主、合作社、种养殖大户、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返乡下乡群体、农业合作化组织和乡村产业经营主体。在其发展过程中,一直面临“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成为制约其发展的关键因素。普惠金融通过服务的优化和创新,能够更好地服务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中国应学习欧洲、日本和美国在农业金融方面的先进经验,构建一个融合传统与数字金融优势的普惠金融体系。这样的金融服务体系能够为农业生产、加工、销售等环节提供更有力的支持,促进产业链的完善和价值链的提升,最终实现乡村全面振兴和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浙江农村商业联合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课题组   王小龙  
构建服务共同富裕的农信普惠金融体系,是全国农信系统立足新发展阶段亟需回答好的重大时代课题。本研究总结共同富裕以及普惠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不平等、共同富裕之间关系的相关研究成果,比较分析美国市场导向型、德国银行导向型两种金融体系在缩小贫富差距方面的经验,系统梳理浙江农信服务共同富裕的典型实践和主要成效,进而提出构建服务共同富裕的农信普惠金融体系的总体思路、基本原则和主要措施,为浙江农信服务共同富裕继续走在前列提供指引,也为全国农信系统提供这方面的启示。
[期刊] 金融经济学研究  [作者] 邹克  倪青山  
基于中国2010—2019年的省级数据,利用耦合协调度模型测度共同富裕程度,研究普惠金融影响共同富裕的作用机制与数量关系,结果表明,普惠金融与共同富裕显著正相关,普惠金融通过包容增长、创新效应、创业效应等,有利于降低收入不平等、提升收入水平,促进收入子系统与平等子系统协调统一,进而促进共同富裕的实现;区域异质性分析发现,促进共同富裕的主要贡献来源于东部地区的收入提升效应,收入不平等改善相对有限。建议强化普惠金融协调收入提升与不平等改善的能力,拓展普惠金融内涵,加快普惠金融发展。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谢国根   蒋诗泉   赵春艳  
文章基于2011—2020年我国30个省份面板数据,利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对各省份共同富裕水平进行测度,实证检验了数字普惠金融对共同富裕的影响。结果显示:我国各省份共同富裕水平实现了稳步提升,空间上总体呈现东高西低、沿海高内陆低的分布态势;数字普惠金融对共同富裕水平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且经过多种稳健性检验后结果仍然成立;进一步分析发现,数字普惠金融对共同富裕水平的正向作用具有双重门槛特征,当数字普惠金融指数介于第一门槛和第二门槛之间时,其对共同富裕的促进作用最弱。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张蓓   祝红梅   周永锋   张晓宁  
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在助力脱贫攻坚、消灭绝对贫困取得全面胜利的基础上,促进共同富裕是下一步普惠金融工作的重点。理论分析表明,普惠金融能够通过降低金融服务门槛、促进经济增长等机制缩小收入差距,促进共同富裕。但普惠金融市场“精英俘获”现象、经济机会不足、金融素养匮乏影响普惠金融对收入分配的改善作用,甚至可能加大收入不平等。对86个实证研究模型的Meta回归分析显示,普惠金融对共同富裕的影响受到普惠金融指数构造、样本时间与区域范围等研究特征的显著影响。未来应继续大力发展普惠金融,提升低收入群体的金融服务覆盖面、可得性和满意度;同时更注重产业培育等“造血”机制建设,加强金融消费者教育,提升消费者金融素养,疏通金融发挥作用的渠道。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费洁  
2021年国务院正式公布《关于支持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意见》,如何推动浙江省山区26县实现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成为重中之重。本文先分析了金融促进共同富裕面临的困境,随后总结了各地在促进共同富裕方面开展的探索,最后提出金融机构应将助力实现共同富裕的实施路径重点落在发展普惠金融、提供有针对性的保险保障、支持产业升级和特色产业发展和开展普惠型财富管理等方面,并提高政策研究能力、加强服务能力建设、推动服务和风控下沉,以实际行动助力共同富裕并拓展自身的发展边界。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刘复兴  
共同富裕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根本价值。教育在推动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远景目标,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历史进程中具有基础性、战略性作用。面向实现现代化的新要求,共同富裕以及教育的作用被赋予更加深远的中国特色的新涵义。面向促进实现共同富裕目标要求,教育在深化教育公平正义、创新高端人才培养、优化教育结构体系与发挥教育促进全体人民精神共同富裕的作用等方面面临着严峻挑战。需要立足实现中国式教育现代化,全面深化教育公平与教育共享发展;聚焦人力资本开发,优先发展高等教育特别是研究生教育;精准调整与优化教育结构,特别要发挥好教育在促进精神共同富裕方面的独特作用,建设促进共同富裕的高质量教育体系,加快教育强国建设。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邢伟  
共同富裕就是要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践行发展以人民为中心的基本理念,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这是社会主义本质的核心要求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我国第二个"百年目标"的重要内容,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集中体现,也是建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标志。我国已经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
[期刊] 征信  [作者] 何剑   马露瑶  
基于2011—2022年省级面板数据,构建包含富裕性、共享性和可持续性的共同富裕指数,运用固定效应模型、中介效应模型和门槛效应模型剖析数字普惠金融对共同富裕的影响效果、传导机制及非线性特征。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能够直接促进共同富裕,且该作用存在边际递增的非线性特征;创业活跃度和农村产业融合是数字普惠金融间接助力共同富裕的路径,前者有利于数字普惠金融强化共同富裕的富裕性,而后者有利于数字普惠金融增强共同富裕的可持续性,即具有“创富、续航”效果。比较而言,数字普惠金融在高速起始阶段、东部地区和城镇化水平较高地区更有利于促进共同富裕。因此,需要推动数字普惠金融优先发展,确立“励创业、促融合”新导向,实现区域协同发展。
[期刊] 征信  [作者] 何剑   马露瑶  
基于2011—2022年省级面板数据,构建包含富裕性、共享性和可持续性的共同富裕指数,运用固定效应模型、中介效应模型和门槛效应模型剖析数字普惠金融对共同富裕的影响效果、传导机制及非线性特征。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能够直接促进共同富裕,且该作用存在边际递增的非线性特征;创业活跃度和农村产业融合是数字普惠金融间接助力共同富裕的路径,前者有利于数字普惠金融强化共同富裕的富裕性,而后者有利于数字普惠金融增强共同富裕的可持续性,即具有“创富、续航”效果。比较而言,数字普惠金融在高速起始阶段、东部地区和城镇化水平较高地区更有利于促进共同富裕。因此,需要推动数字普惠金融优先发展,确立“励创业、促融合”新导向,实现区域协同发展。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孙爽  
伴随着中国改革开放40多年的光辉历程,普惠金融也于20世纪90年代逐步发展起来,特别是2015年以来,我国普惠金融事业取得了明显的阶段性成就,中国普惠金融研究院也于当年9月正式发布了《中国普惠金融研究发展报告》。透过这几年报告的主题,我们不仅看到普惠金融的理论研究逐步深入,同时也切身体会到这场惠及中小微弱企业和普通百姓的社会实践的伟大意义。本刊专访中国普惠金融研究院院长、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田瑶  赵青  郭立宏  
基于数字普惠金融指数与CLDS数据,考察了数字普惠金融对共同富裕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对地区经济发展具有促进作用,并且能够缓解居民所面临的机会不均和收入差距,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推进总体富裕和共享富裕,加快实现共同富裕;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上述结果在物质资本充盈的地区更为显著,也存在区域异质性,另外互联网的使用会加深数字金融对机会不平等和收入不均的抑制作用;机制分析发现,数字普惠金融可通过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促进经济发展,也会通过提高金融产品的持有概率和增加信贷可得性缩小收入差距。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筱澍  
基于2011—2020年中国30个省(区、市)面板数据,通过熵权法测算区域共同富裕发展水平,并运用固定效应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分析创新创业视角下数字普惠金融对共同富裕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通过支持创新和创业两个渠道显著提升了地区共同富裕水平,且无论是富裕度还是发展成果共享程度,这种提升作用都存在。同时,相对于西部、经济欠发达、互联网普及率较低和人力资本匮乏的区域,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的提升作用在东中部、经济发达、互联网普及率较高和人力资本丰富的区域更为明显。基于此,应平衡不同地区数字普惠金融发展进度,提升其服务创新、创业活动的整体效率,加快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纪明  曾曦昊  
刺激消费、扩大内需是构建双循环发展格局的重要内容,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重要一环,而数字普惠金融对改善居民消费、促进共同富裕的作用不容忽视。使用2011-2020年272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检验数字普惠金融促进居民消费的作用效果与作用机制。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显著刺激消费增长、推进共同富裕,该结论经过稳健性检验后仍成立,且数字普惠金融覆盖广度与使用深度也有显著带动作用。其中,数字普惠金融覆盖广度的效果更强,异质性分析表明:数字普惠金融对消费的促进作用在东部地区最明显。在机制分析中,数字普惠金融可以通过构建拓宽信贷途径、促进人力资本积累的长效机制,拉动居民消费的增长,促进共同富裕。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张新月  师博  甄俊杰  
基于中国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需求,从经济增长效率与分配公平两方面阐释了数字普惠金融所蕴含的信息技术属性和金融普惠属性对推进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的理论逻辑,进而采用“数字普惠金融指数”进行实证检验。结果显示: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显著促进共同富裕,其中,金融普惠属性相较于信息技术属性对推进共同富裕的效应更为明显。数字技术在资本整合类金融业务上的效果优于资本配置类,借助数字技术优化资本配置将成为未来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的关键。地理区位、经济发展、资本配置、金融机构分布和城市双创能力存在优势的城市能够获得更大的发展红利。构建良好的外部环境、打破数字鸿沟、促进数字技术与金融业务的自我发展和良性融合是推进共同富裕的重要保障。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