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710)
2023(6750)
2022(5633)
2021(5248)
2020(4314)
2019(9563)
2018(9143)
2017(18600)
2016(10002)
2015(11048)
2014(11056)
2013(10996)
2012(10308)
2011(9333)
2010(9754)
2009(8979)
2008(8750)
2007(8189)
2006(7350)
2005(6673)
作者
(27145)
(22406)
(22321)
(21740)
(14409)
(10433)
(10287)
(8630)
(8557)
(8388)
(7546)
(7385)
(7168)
(7167)
(7134)
(6951)
(6735)
(6538)
(6426)
(6424)
(5654)
(5527)
(5432)
(5151)
(5073)
(5066)
(4994)
(4963)
(4577)
(4453)
学科
(43372)
经济(43334)
管理(32519)
(29423)
(23527)
企业(23527)
(14260)
方法(14125)
(13397)
中国(12548)
数学(12157)
地方(11919)
数学方法(11915)
业经(11265)
产业(9658)
(9581)
(9236)
农业(8953)
(8079)
贸易(8076)
技术(8018)
(7855)
(7609)
财政(7523)
国家(7321)
及其(7219)
(6700)
银行(6697)
(6543)
(6516)
机构
学院(142486)
大学(138702)
(65456)
经济(64159)
管理(58319)
理学(49652)
理学院(49208)
管理学(48690)
管理学院(48391)
研究(47884)
中国(36221)
(33410)
(28221)
科学(25657)
财经(24526)
(22855)
(22808)
(22144)
中心(22120)
经济学(20112)
研究所(20079)
(19341)
经济学院(18122)
(18009)
北京(17844)
财经大学(17811)
(17559)
(17512)
师范(17397)
业大(17125)
基金
项目(90661)
科学(72676)
研究(71368)
基金(65452)
(54983)
国家(54530)
科学基金(47607)
社会(46999)
社会科(44812)
社会科学(44804)
(36077)
基金项目(33231)
教育(31326)
编号(29603)
(29257)
自然(27796)
自然科(27126)
自然科学(27123)
资助(27120)
自然科学基金(26657)
成果(25115)
(21614)
课题(20664)
(20326)
重点(19901)
国家社会(19535)
(19292)
(18695)
(18664)
发展(18406)
期刊
(77751)
经济(77751)
研究(46481)
中国(27948)
(25217)
管理(22749)
(18763)
科学(16151)
(15655)
金融(15655)
学报(15300)
教育(14211)
业经(13907)
经济研究(13025)
大学(12798)
技术(12793)
农业(12551)
财经(12262)
学学(12108)
(10729)
问题(10199)
(8569)
图书(7495)
技术经济(7458)
商业(7343)
现代(7315)
(6982)
论坛(6982)
国际(6919)
经济管理(6743)
共检索到22261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陈艳利  李游  
近年来,我国经济快速增长,但环境质量问题日益突出,成为影响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制约因素。促进环保产业的发展作为改善环境质量,扩大国内需求及提供就业机会的重要举措,需要政府制定相应的公共政策予以鼓励与扶持。一、我国环保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我国环保产业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发展至今,环保企事业单位近万家,年产值约为300亿元。但我国还未将其作为一个独立的产业予以支持,而其发展中尚存在以下问题,影响环保产业的健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王立成  
产业集群具有着多方面的竞争优势,产业集群的竞争优势和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竞争力密切相关,因此发展产业集群是政府建立区域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举措。政府可以通过选择和实施有效的公共政策,从各个方面影响、引导产业集群的产生和可持续发展。同时,政府实施公共政策时也要注意政策边界问题。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绳立成  
运用产业集群理论及agent方法,从集群内部企业的行为入手,分析集群内企业对产业政策响应,建立产业集群—政府作用模型,研究政府制定政策对于促进产业集群升级的作用。在Simphony repast环境下,通过实证数据对产业政策对于促进产业集群升级的效果进行仿真,从而验证产业政策的有效性。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鲁德银  
本文根据公共产品的内核和特征,给出中小企业集群的公共产品的定义和特征,将集群公共产品划分为初始公共产品和衍生公共产品,指出集群公共产品在中小企业集群形成和发展、对提高群内中小企业竞争力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提出了促进中小企业集群发展的公共政策体系的建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蔡铂,吉晓莉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韩红  
西方的经济理论与产业实践证明,成功的产业集群往往是市场驱动和政策激励的综合结果。产业集群政策对我们国家来说,还是一种探索中的设计框架,尚不成熟。因此,本文从分析国外产业集群发展的经验和教训出发,对合理设计我国产业集群政策框架应秉承的原则进行了探讨。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安体富  任强  
经济增长速度和产业结构状况都是衡量一国经济发展质量的重要参考。本文认为,当前我国已进入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关键时期。税收政策应在促进现代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及实现一、二、三产业的协同发展上发挥重要作用。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张骞  王宁  
产业集群一般是在市场的基础上自发形成而产生的,但是完全靠自发形成的产业集群也需要政府的管理和引导,因为市场也有缺陷和失灵的地方。在产业集群成长初期,由于市场发展不完善,很容易出现"柠檬市场","柠檬市场"是指由于市场信息不对称,卖方对产品质量比买方有更多的信息,造成低质量商品驱逐高质量商品,从而使市场上产品的质量持续下降。这种情况如缺乏管理就会使整个集群陷入恶性循环,损害集群品牌形象,从而影响集群的发展。另外,根据经济学原理,公共物品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由此带来的问题就是"搭便车"。如集群品牌是公共物品,集群内企业不用付费也可以使用集群品牌,这就使企业不愿投资创建和提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许慧  
节能减排是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对于我国的经济社会建设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本文主要分析我国近期促进节能减排的公共政策,结合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探讨促进节能减排公共政策体系的完善。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陈佳贵  王钦  
中国产业集群发展是在市场化、国际化和工业现代化的背景下进行的。目前,中国产业集群的主要竞争优势还是低成本,处于集群发展的低端道路,存在支撑中国产业集群可持续发展的竞争优势缺口。因此,如何保持集群优势的持久化和最大化,实现中国产业集群的可持续发展,就成为我们必须回答的问题。本文从演进视角出发,运用路径依赖理论对中国产业集群发展进行分析,并针对集群发展中存在的行政区划锁定、社会资本锁定和价值链低端锁定问题,按照如何规避和摆脱锁定状态的思路,提出推动中国产业集群可持续发展的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杜跃平  马晶晶  
在近300家企业创业者调查的基础上,运用分层回归法检验了创业者对创业公共政策知晓度及公共服务程序、公共服务态度、服务人员素质对政策满意度的作用,以及政策知晓度在政府公共服务与政策满意度之间的调节效应。同时,构建中介效应模型验证政策满意度在政府公共服务与创业绩效间的中介作用。结果发现:政策知晓度、公共服务程序、服务人员素质显著正向影响政策满意度,政策知晓度正向调节公共服务程序与政策满意度间关系、公共服务态度与政策满意度间关系,政策满意度在政府公共服务与创业绩效间具有中介效应。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庄士成  王蕊  
在我国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中将始终伴随就业的巨大压力,“政府促进就业”是解决失业、实现充分就业的关键,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宏观调控的重要课题。充分就业是宏观调控的优先目标,促进就业则是政府首要的经济职能。政府促进就业的目标人群将不再局限于城镇人口。政府促进就业要着力于推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帮助就业弱势群体就业和再就业、协调城市就业与农业剩余劳动人口就业以及维护公正、有序的就业市场环境等方面。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刘社建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快速的经济增长并未带来就业的相应增长,尽管其中原因极为复杂,但在政府目标多元性以及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目标取向并不完全一致的前提下,地方政府对经济增长的过分偏好与对就业的相对忽视是造成就业增长缓慢的重要原因之一。作者认为,针对目前就业困难的严峻形势,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应将促进就业作为重要目标,采取多种积极措施促进就业,努力实现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的一致性,最终实现充分就业式的经济增长。
[期刊] 中国审计  [作者] 白钢  
在过去的25年里,政府的职能发生了一些根本性的变化,政府的体制曾经是无所不包,渗透到我们每一个人的日常生活。这些年在向公共政策的趋势中,我们似乎没有走出要改变某些应该管的领域管理不够,一些不该管的领域却一直在参与的泥潭。全球化进程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体制的转变,使我国政府处于双重的变革之中。随着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曾经无所不包的政府一方面必须交出更多的权力,减少对具体经济行为的干涉,同时转型时期出现的社会变革,要求政府承担更多的责任以减弱社会不公。全球化进程则使这种转型变得更加迫切,要求新一届政府的运作要更有效率,更透明。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