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457)
- 2023(16155)
- 2022(13520)
- 2021(12134)
- 2020(10489)
- 2019(23747)
- 2018(23261)
- 2017(44670)
- 2016(24329)
- 2015(27604)
- 2014(27453)
- 2013(27507)
- 2012(26101)
- 2011(23370)
- 2010(23894)
- 2009(22377)
- 2008(22368)
- 2007(20397)
- 2006(18029)
- 2005(16591)
- 学科
- 济(128127)
- 经济(128008)
- 业(92836)
- 企(82199)
- 企业(82199)
- 管理(80333)
- 方法(48409)
- 数学(38886)
- 数学方法(38605)
- 业经(35776)
- 农(34595)
- 财(32485)
- 地方(29133)
- 中国(27746)
- 农业(24631)
- 务(22749)
- 财务(22730)
- 制(22720)
- 财务管理(22692)
- 企业财务(21467)
- 学(21144)
- 技术(21074)
- 和(19812)
- 贸(18922)
- 贸易(18913)
- 理论(18674)
- 易(18222)
- 划(17666)
- 策(17378)
- 体(17042)
- 机构
- 学院(363519)
- 大学(358629)
- 济(161512)
- 经济(158321)
- 管理(140143)
- 研究(125648)
- 理学(119489)
- 理学院(118151)
- 管理学(116507)
- 管理学院(115811)
- 中国(94984)
- 京(76108)
- 科学(74447)
- 财(72173)
- 农(64692)
- 所(64244)
- 江(60665)
- 研究所(57839)
- 财经(56923)
- 中心(56766)
- 业大(53284)
- 经(51325)
- 农业(50819)
- 经济学(49646)
- 北京(47428)
- 州(45329)
- 范(45262)
- 院(44942)
- 师范(44825)
- 经济学院(44704)
- 基金
- 项目(232956)
- 科学(183909)
- 研究(172213)
- 基金(167851)
- 家(145227)
- 国家(143901)
- 科学基金(124025)
- 社会(110593)
- 社会科(104855)
- 社会科学(104824)
- 省(94143)
- 基金项目(89434)
- 自然(78574)
- 教育(77680)
- 划(76821)
- 自然科(76662)
- 自然科学(76638)
- 自然科学基金(75369)
- 编号(69304)
- 资助(67562)
- 成果(55192)
- 发(53259)
- 重点(52702)
- 部(51352)
- 创(51200)
- 课题(48248)
- 创新(47201)
- 业(46864)
- 国家社会(45527)
- 科研(43889)
- 期刊
- 济(192368)
- 经济(192368)
- 研究(110762)
- 中国(72910)
- 财(59978)
- 农(59451)
- 管理(55555)
- 学报(52642)
- 科学(50286)
- 农业(40595)
- 大学(39895)
- 学学(37816)
- 教育(34805)
- 技术(33665)
- 融(32608)
- 金融(32608)
- 业经(31423)
- 经济研究(30041)
- 财经(29531)
- 经(25757)
- 问题(24914)
- 业(24513)
- 技术经济(21901)
- 贸(18965)
- 世界(18806)
- 现代(18162)
- 商业(17719)
- 统计(16980)
- 版(16253)
- 财会(16252)
共检索到55782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胡建绩 陈海滨
在浙江,由大量中小企业集群构成的“块状经济”已经成为当地最主要的产业组织形式。本文以“软因素”分析理论为基础,从社会网络、无形资源、弹性专业化三个方面,用案例实证的方法,研究了促进浙江“块状经济”企业衍生的关键“软因素”,最后对这三个关键“软因素”的发展与变化作了动态分析。
关键词:
产业集群 软因素 企业衍生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夏清华 徐丹 李雯
本文基于大学衍生企业的形成和发展机制,识别出大学衍生企业绩效的具体影响因素,然后以武汉地区高校衍生企业的问卷调研为样本进行Logit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对大学衍生企业绩效产生决定性影响的因素包括是否引入代理企业家、外部环境对衍生企业的支持力度以及母体大学对衍生企业的支持方式,而技术的领先性、技术发明人的产业经验和其在企业中角色的影响并不显著。
关键词:
大学衍生企业 企业绩效 大学创业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李永刚
经济演化理论缺乏对企业衍生机理的阐明,只是满足于在同一个企业的意境上讨论企业组织惯例的遗传问题。本文则从企业衍生角度对企业演化的过程与机理进行了研究,分析了企业代际衍生对环境选择以及技术与制度演化的重要影响。
关键词:
企业衍生 经济演化 环境选择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蔡丽琴
本文以金融危机发生后2009-2011年台湾地区384家上市电子企业为研究对象,分析企业运用衍生金融工具避险与公司特征的关联性以及影响公司避险决策与避险工具选择的因素。由过去文献可知,影响企业使用衍生金融工具的因素包括公司规模、风险暴露程度、财务危机成本、代理成本、信息不对称程度及成长性投资机会等。本文利用Logistic回归统计方法,分析企业使用衍生金融工具的动机并深入分析上市公司使用衍生金融工具避险目的、工具选择的因素,以为企业有效运用衍生金融工具避险提供借鉴。本文研究发现,金融危机发生后2009-2011年台湾地区电子业有约60%的公司使用衍生金融工具;影响这类企业使用衍生金融工具与否的...
关键词:
衍生金融工具 电子产业 台湾地区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马力 臧旭恒
该文阐释了企业衍生的基本概念与分类,分析了企业衍生在培育企业家精神、推动技术进步、促进知识溢出、完善创新网络、活跃集群文化、维持集群新陈代谢系统等方面对高技术产业集群发展的促进作用,指出企业衍生是高技术产业集群成长的不可缺少的动力机制,并给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易高峰 程骄杰 赵文华
大学衍生企业是知识扩散和应用的重要平台。本文通过GIS技术分析发现我国大学衍生企业呈现空间集群现象。母体大学是大学衍生企业发展的根本依托,因此本文从多角度构建了母体大学可能影响衍生企业发展的13个因素,并进行验证分析。结果表明,大学衍生企业发展与这些影响因素均呈正相关,其中影响最明显的是R&D成果应用及科技服务经费、大学科技成果专利授权数、科技投入总经费等因素。为此,本文从人力资源、科技经费投入以及科技成果转移方面提出了相关建议。
关键词:
大学衍生企业 空间集群 影响因素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苏晓华 方婷 朱培军
大学衍生企业在产学研一体化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通过对相关研究文献的梳理,从内外部环境两个方面总结影响大学衍生企业创建及发展的重要因素,包括大学衍生企业创业家创业动机与特质、内部资源与机制支持、外部宏观政策及风险资本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大学衍生企业影响因素模型,并给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
大学衍生企业 影响因素 述评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陈强 赵一青 常旭华
衍生企业发展情况是高校技术转移绩效的重要表现之一,研究衍生企业视角的高校技术转移绩效影响因素,可为促进高校技术转移提供理论依据。本文利用中国40所高校的衍生企业数据,运用面板数据和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对研究假设进行验证。结果表明:高校较大的研发人员规模并未促进衍生企业数量增多;科技经费投入增加能够促进高校衍生企业,尤其是第二、三层级数量增加,同时使得高校衍生企业扩散效应,尤其是一至三、二至三层级扩散效应增强;独立于高校的技术转移机构能够加速高校衍生企业诞生,改变其扩散结构,使得衍生企业成立的总体步伐向前即较高层级移动;技术转让和入股两种模式下教师的收益分配比例分别对高校衍生企业数量有显著负向和正向影响;较高的发明披露率在一定程度上促使高校衍生企业数量增多。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罗建强 汤娜 赵艳萍
在相关文献梳理的基础上,总结了制造企业服务衍生的驱动和影响因素;提出了符合中国制造业情景的"服务衍生"概念和基本特征;探讨了支撑服务衍生的相关理论,构建了服务衍生路径选择的概念模型;给出了服务衍生在中国特定制造企业的应用案例。研究结论可为中国制造企业的转型升级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制造业服务化 服务衍生 产品服务系统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智瑞芝
在以信息化、全球化、网络化为特征的新经济时代,技术和产品的生命周期越来越短。与传统的区域发展要素相比,科学技术知识流动的效率和方向成为了一个国家或区域竞争力高低的决定性要素。因而,大学衍生企业作为知识扩散和应用的结合体近年来备受区域政策制定者的青睐。文章从区域创新的视角出发,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研究大学衍生企业发展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大学衍生企业的发展首先受到国家创新战略引领的制约;其次,受到区域技术人才来源环节的畅通及外部支持网络的影响;再次,大学衍生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最终取决于与其它创新主体之间的网络互动化程度。
关键词:
区域创新 大学衍生企业 日本 创新主体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孙国民 彭艳玲 宁泽逵
转型升级已是中小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本文以浙江省块状经济中的中小企业为例,探讨转型升级的技术路线图,特别聚焦通过技术创新、品牌、产业链和产业集群来升级浙江诸暨的袜业产业,并以诸暨大唐袜业产业为例,详细论及袜业产业的集群升级模式。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赵峰 颜忠宝 张甜甜
以"法与金融学"思想为基础,选取2007~2018年中国跨境投资企业为样本,手工构建"金融衍生品监管指数"作为监管法律的代理变量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金融衍生品监管政策能促进我国企业的跨境投资水平提升,即存在"激励效应";长期来看,金融衍生品监管对民营企业跨境投资的正向影响作用更大,但短期内金融衍生品监管对国有企业的正向作用更大;股权过于集中,会促使金融衍生品监管对跨境投资产生抑制作用,而股权制衡可促进衍生品监管对跨境投资发挥正向作用。进一步研究发现,金融衍生品监管通过降低企业财务风险和缓解融资约束这两条渠道来最终影响企业跨境投资水平。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李雯 杜丽虹
在大学衍生企业创业实践中,与产业主体间缺乏合作默契已成为大学衍生企业向产业网络嵌入的重要阻滞因素。针对该问题,基于网络惯例新视角,从大学衍生企业学术创生背景带来的异质性入手,构建"学术印记—网络惯例—产业网络嵌入"作用模型,探索技术动荡性的调节效应。运用多元回归分析等方法,对379家大学衍生企业调研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大学衍生企业学术印记对网络惯例建立具有积极促进作用。同时,在向产业嵌入过程中,网络惯例对产业网络嵌入两个维度的作用机制存在差异,与结构嵌入存在倒U型关系,但正向促进关系嵌入。技术动荡性在"学术印记—网络惯例—产业网络关系嵌入"关系中具有正向调节作用。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田时昌
衍生工具可以帮助企业进行有效的风险管理,因具备披露模糊、高杠杆性等特点又能实现对报表数据的调整,因此成为企业进行盈余管理的重要手段。本文阐述了衍生工具影响盈余管理的理论依据,以国电电力为例分析公司衍生工具的运用、计量模式以及财务后果,研究发现,衍生工具对企业盈余的影响可正可负,同时表现出明显的滞后性。
关键词:
盈余管理 衍生工具 套期理论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吴群英 汪少华
近年来,浙江企业不断走出本地,出现了越来越多企业以各种形式外迁他乡,寻求跨界发展的趋势。本文主要研究了浙江企业跨界发展的动因、基本模式以及这种跨界发展趋势对浙江经济的影响。
关键词:
浙江企业 跨界发展 模式 影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