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633)
2023(9188)
2022(7573)
2021(6943)
2020(5476)
2019(11987)
2018(11490)
2017(22243)
2016(12014)
2015(13372)
2014(13225)
2013(12996)
2012(11972)
2011(10756)
2010(11266)
2009(10598)
2008(10342)
2007(9676)
2006(8772)
2005(8116)
作者
(32809)
(27205)
(26878)
(26300)
(17418)
(12675)
(12356)
(10439)
(10338)
(10200)
(9176)
(8918)
(8696)
(8585)
(8509)
(8424)
(8144)
(7960)
(7948)
(7817)
(6929)
(6656)
(6578)
(6233)
(6193)
(6174)
(6160)
(5992)
(5442)
(5356)
学科
(50041)
经济(49990)
管理(40028)
(39411)
(32664)
企业(32664)
(17456)
方法(15545)
中国(15260)
业经(14675)
地方(13174)
(13125)
数学(12746)
数学方法(12512)
(11634)
农业(11069)
产业(10863)
(9984)
(9728)
贸易(9720)
(9449)
技术(9176)
(9114)
银行(9114)
(8787)
(8212)
理论(8194)
(8112)
供销(8101)
(7826)
机构
学院(170564)
大学(164704)
(73435)
经济(71827)
管理(67660)
理学(57082)
理学院(56544)
研究(56024)
管理学(55825)
管理学院(55483)
中国(44089)
(35826)
(34451)
科学(30557)
(29104)
中心(27007)
财经(26754)
(26313)
(23956)
(23279)
研究所(23162)
师范(23137)
(22806)
(22694)
北京(21912)
经济学(21512)
(20755)
业大(20446)
经济学院(19257)
财经大学(19253)
基金
项目(106801)
科学(85987)
研究(85924)
基金(75998)
(63472)
国家(62870)
科学基金(55356)
社会(55291)
社会科(52496)
社会科学(52490)
(43622)
教育(39219)
基金项目(38631)
编号(36539)
(35511)
自然(32618)
自然科(31797)
自然科学(31791)
自然科学基金(31247)
成果(30491)
资助(30344)
课题(26173)
(25726)
重点(23863)
(23336)
(23277)
项目编号(22580)
国家社会(22308)
(22141)
(22034)
期刊
(90634)
经济(90634)
研究(55743)
中国(36920)
管理(27413)
(27360)
教育(24206)
(22499)
(20576)
金融(20576)
科学(19348)
学报(18245)
业经(17567)
技术(16924)
大学(15110)
农业(14913)
经济研究(14330)
学学(13802)
财经(13075)
问题(11484)
(11471)
(9861)
商业(9086)
图书(8703)
技术经济(8683)
(8578)
论坛(8578)
现代(8429)
国际(8052)
职业(7950)
共检索到27287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秦佳良  张玉臣  贺明华  
通过深度理论分析,从内涵定义、演化路径和政策构建三个方面剖析了产业价值链如何迈向中高端的进程。研究认为,产业价值链高端化,就是向产业链中的高附加值、高垄断性、高技术(知识)含量环节进军,不断抢占行业制高点。产业价值链迈向中高端有三种演化路径:产业价值链上的纵向延伸,即上游产业链延伸、下游产业链延伸、上下游企业链同步延伸、完全去制造化;现有价值链环节的原地提升,即产业链同一环节的横向整合、原有企业自身的积累提升;从新的产业价值链的高端环节切入。为推动我国产业价值链迈向中高端,文章从财税金融、创新、人才、产业、对外开放、区域城镇化等方面构建政策框架体系。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郑菊花  
从全球价值链分工的视角看,传统食品加工产业尤其是其中低端领域以发展中国家为主导,国家间低价竞争日益激烈;而中高端领域,则被发达国家牢牢把握,并在行业关键技术、核心设备中占据优势地位,导致发展中国家的食品加工行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明显不足。在此背景下,我国食品加工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意义重大,有助于国内食品加工产业实现创新发展和转型升级,并加快食品加工产业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攀升。应聚焦科技创新,以装备工艺和管理能力创新提升食品加工产业的科技含量和产品质量,重视培育行业品牌,加速培育世界级食品加工产业集群,努力实现食品加工产业的全球价值链升级。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覃毅  
当前我国工业发展正处在由工业大国向工业强国转型的关键期,基于研发设计和渠道创新的品牌战略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尤其是消费品工业表现出向全球价值链高附加值环节升级的趋势。我国品牌主导型产业全球价值链升级的可行路径是:加快关键性前沿技术研发,推动技术进步;利用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推动模式创新,促进渠道转型;延长产品链以提高服务型制造和生产性服务业比重,实现价值增值向中高端延伸。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裴长洪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纺织服装、鞋类、家具等劳动密集型产业集群发展迅速,创造了"中国制造"的奇迹。但是,这些产业集群大多建立在低成本的基础上,位于全球价值链的低端,发展方式粗放,缺乏基于创新的国际竞争优势。而全球价值链背景下劳动密集型产业集群的升级体现在产业附加值的提高、劳动密集度的下降、资本和技术密集度的上升,是我国实现经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客观要求,更是我国对外开放基本国策、互利共赢开放战略的客观要求。安徽财经大学冯德连等著的专著《全球价值链下劳动密集型产业集群升级研究》是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2BJY072)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李敦瑞  
在技术进步和设施联通的条件下,以全球价值链为主导的要素转移成为当前产业转移的主要特征。近年来,随着全球新科技革命的兴起,国内外产业转移呈现新趋势,并从优化要素供给、推动基础设施建设与互联互通、催生跨国企业、促进政府营造更加适应经济全球化的制度环境、推动社会治理创新等方面发挥对全球价值链地位的提升作用。在我国从"经济大国"迈向"经济强国"的过程中,应顺应技术潮流和经济发展趋势,依托产业转移,发挥其在构建国家价值链和"一带一路"大区域价值链中的作用,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体系建设,着力培育高端要素,从而助推我国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蒋薇薇  王喜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需要推动制造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近些年来,中国劳动力成本的比较优势逐渐减弱。在传统劳动力成本比较优势逐渐减弱而新的比较优势尚未形成之时,制造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可能面临产业优势断档风险,具体体现为产业间断档风险、价值链断档风险和产品品质断档风险。化解产业优势断档风险,需要提高产业链的稳定性、发展国内价值链和区域价值链以及培育新型比较优势。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顾佰和  王毅  杨方义  
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是助力碳中和目标实现的重要补充手段。本文通过分析我国NbS政策体系和行动路径,提出了推动NbS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主流化常规化、构建自上而下的管理机制、拓宽NbS资金保障渠道、加强对NbS成本效益的评估分析等策略。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黄汉权  
"十三五"时期,能否实现我国经济中高速增长,能否跨越中等收入陷阱,能否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决于产业能否打破在国际分工中的低端水平,迈向中高端水平。要遵循产业演变规律,结合我国产业转型升级的要求,围绕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的目标,着力建设"三个中心",完善"四链"联动,推动我国产业向附加值更高、创新能力更强的水平跃升。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付保宗  张鹏逸  
近年来,我国产业研发投入和产出进入快速增长期,而企业技术创新效率仍待提高;企业技术创新活力显著增强,产业结构呈现名义高端化趋势;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低技术和中低技术行业研发强度差距不大,而中高技术和高技术行业差距显著;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不断提升,而基础研究支撑力量相对较弱。我国产业迈向中高端的技术创新制约因素表现在:激发企业技术创新活力的制度环境有待优化、政产学研协作分工机制有待完善、人力资本供给支撑能力有待提升、知识产权保护机制不健全、科技金融发展相对滞后。建议加强公共技术创新平台建设,改善科技创新效率;健全知识产权保护机制,促进技术创新成果交易转化;提高人力资本素质,增强人力资源供给保障...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加工贸易长期处于产业价值链低端环节成为影响我国产业发展升级的突出问题。本文从产业价值链视角,提出加工贸易升级要向产业价值链两端拓展,支持加工贸易落地生根;国内布局要引导东部和中西部地区形成新的"前店后厂"模式;全球布局实现从进料加工到出料加工的转变,由此推动我国加工贸易向产业价值链中高端环节快速提升。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肖平   冯静静  
如何促进消费和投资良性循环是当前经济发展面临的重要课题,“以旧换新”政策引起学术界的广泛关注,从理论上,“以旧换新”政策可以扩大消费促进投资,体现了需求管理消费和投资循环的重要性,即短期内通过增加总需求促进投资扩大,长期讲通过提升生产效率和技术进步促进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国内外实践证明,“以旧换新”政策在不同经济体和不同背景下的实施效果表现出显著差异。“以旧换新”政策效果还受到消费者信心、企业家预期和政策取向一致性等方面的制约,需要“以旧换新”与新质生产力发展目标结合、提高消费者边际消费倾向、提振企业家投资信心、协调宏观经济政策与非经济政策取向一致性。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王成仁  
推进产业迈向中高端,政府需找准定位,改变宏观经济管理方式,转变政策支持方式和重点,以营造良好市场竞争环境为主要取向。注重降低企业运行成本、提供公共服务、规范市场竞争,引导产业以需求为导向,形成更为合理的产业布局,构建区域互补、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王成仁  
推进产业迈向中高端,政府需找准定位,改变宏观经济管理方式,转变政策支持方式和重点,以营造良好市场竞争环境为主要取向。注重降低企业运行成本、提供公共服务、规范市场竞争,引导产业以需求为导向,形成更为合理的产业布局,构建区域互补、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刘仕国  吴海英  马涛  张磊  彭莉  于建勋  
全球价值链是市场经济全球化基本规律的新体现,在本质上是经济现象,遵从市场经济制度,其理念是多维且动态的统筹融通。要利用全球价值链促进中国的产业升级:对外开放,融入全球产业大循环,成为全球价值链的一部分;利用全球价值链升级直接促进产业升级;利用全球价值链上频密的国际中间品贸易和国际直接投资促进产业创新;整合国内价值链,支持国内企业"抱团"加入特定的全球价值链,增强在其中的话语权;促进区域市场融合,充分发挥区域价值链在产业发展中的作用。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周伟  
一、以创新驱动作为构建首都现代产业体系的核心,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实现对传统产业的改造1.提升高新技术产业的自主创新能力。高新技术产业是首都发展现代产业体系的龙头产业,产品赢利能力强,产业结构和新产品开发在全国具有领先优势,对经济的引领、支柱作用明显,但同时存在着增加值率较低、对其他产业的支撑提升作用不够等问题。在全球高技术产业结构与布局处于新一轮调整时期,要注重自主创新的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