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488)
2023(11708)
2022(9571)
2021(8576)
2020(6560)
2019(14571)
2018(13902)
2017(25567)
2016(13668)
2015(15128)
2014(14774)
2013(14792)
2012(14185)
2011(13268)
2010(13583)
2009(12714)
2008(12318)
2007(11420)
2006(10532)
2005(9419)
作者
(41134)
(34725)
(34278)
(32168)
(21638)
(16504)
(15251)
(13209)
(13142)
(12222)
(11846)
(11504)
(11210)
(11040)
(10581)
(10526)
(9995)
(9822)
(9802)
(9755)
(8788)
(8453)
(8242)
(7914)
(7797)
(7782)
(7684)
(7575)
(7068)
(7051)
学科
(68174)
经济(68119)
(42685)
管理(37291)
(31506)
(28277)
企业(28277)
地方(25413)
中国(23617)
农业(21424)
业经(19601)
方法(18156)
技术(16047)
数学(15209)
数学方法(15090)
(14197)
地方经济(13646)
(12968)
(12203)
(12203)
金融(12202)
银行(12180)
(11969)
(11753)
环境(11557)
(11418)
发展(11064)
(10954)
技术管理(10880)
(10771)
机构
学院(202373)
大学(196318)
(87813)
经济(85925)
研究(76956)
管理(74466)
理学(62723)
理学院(61907)
管理学(60990)
管理学院(60581)
中国(58815)
科学(45903)
(42841)
(40275)
(38843)
(37445)
中心(35035)
研究所(34957)
(33528)
(30121)
农业(30015)
师范(29880)
业大(29836)
财经(28286)
(27746)
北京(27199)
(27023)
经济学(26709)
(25891)
(25542)
基金
项目(132400)
科学(105743)
研究(101777)
基金(93465)
(81353)
国家(80550)
科学基金(68830)
社会(67055)
社会科(63379)
社会科学(63370)
(55317)
基金项目(49035)
(44873)
教育(44079)
编号(41418)
自然(40085)
自然科(39139)
自然科学(39132)
自然科学基金(38384)
(37063)
资助(35596)
成果(33379)
发展(30596)
(30493)
重点(30346)
课题(30155)
(30071)
创新(28674)
国家社会(28165)
(27897)
期刊
(112082)
经济(112082)
研究(64532)
中国(51943)
(43899)
科学(30186)
农业(29463)
学报(29448)
管理(29218)
教育(26431)
(25658)
(23396)
金融(23396)
大学(23260)
业经(22674)
学学(21787)
技术(18991)
经济研究(16788)
问题(14445)
(13918)
财经(13507)
(11919)
科技(11674)
技术经济(11236)
农业经济(10937)
资源(10764)
农村(10560)
(10560)
(10431)
商业(10330)
共检索到32841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孙曦  
<正>新质生产力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变革性力量,是引领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乡村振兴作为我国一项重要发展战略,探索如何发挥好金融支持作用、推进乡村振兴领域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笔者在湖南省邵阳市开展调研,了解到邵阳市金融支持乡村振兴领域发展新质生产力取得一定成效,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对此进行深度剖析,并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刘培森   邹宝玲  
农业企业高质量发展将夯实乡村振兴之产业基础,带动农民共同富裕,而企业自身发展存在金融需求。本文匹配1998—2015年中国农业企业数据与金融许可证信息,探究银行业竞争对农业企业生产率增长的影响及其机制。结果表明:银行业竞争提升了农业企业生产率,考虑测量误差和内生性问题后结论依然稳健。影响机制分析表明,银行业竞争通过促进贷款可得性来提高农业企业生产率。异质性分析显示,银行业竞争对中小企业生产率的促进作用强于大企业,对老企业生产率的促进作用大于新企业,对民营企业生产率的促进作用大于国有企业与外资企业。同时,企业的资产规模、流动资产、资本密集度、负债水平等对生产率有显著影响。为优化农村金融体系、推动乡村产业振兴提供政策启示。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侯冠宇   张楚  
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需要摆脱传统增长路径,贯彻新发展理念。作为数字时代更具融合性、体现新内涵的生产力——新质生产力,在加强科技创新广度、深度及融合度的基础上不断提高,为乡村地区新型产业增添了新的活力。完善数字基础设施、优化投资环境、改善人才结构和明确产权划分等诸多方面,成为新质生产力赋能乡村振兴的关键节点。通过大力推动数字乡村建设、金融制度创新、改革产权制度、提高教育质量与文化创新等手段,不断提高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及其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的影响,以此为契机,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打造乡村振兴的新动能与新优势。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侯冠宇   张楚  
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需要摆脱传统增长路径,贯彻新发展理念。作为数字时代更具融合性、体现新内涵的生产力——新质生产力,在加强科技创新广度、深度及融合度的基础上不断提高,为乡村地区新型产业增添了新的活力。完善数字基础设施、优化投资环境、改善人才结构和明确产权划分等诸多方面,成为新质生产力赋能乡村振兴的关键节点。通过大力推动数字乡村建设、金融制度创新、改革产权制度、提高教育质量与文化创新等手段,不断提高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及其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的影响,以此为契机,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打造乡村振兴的新动能与新优势。
[期刊] 改革  [作者] 连宏萍   熊学振  
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对于中国式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意义深远。乡村振兴是新时代新征程化解社会主要矛盾的重大战略工程,以颠覆性技术创新为代表的新质生产力发展为乡村振兴创造了全新机遇。新质生产力通过更新农业生产要素、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丰富农村产业形态、优化农村治理体系、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为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目标提供了强劲动力支撑。当前,尚不健全的赋能体制机制以及在农业科技研发、成果推广应用、专业人才供给、乡村振兴发展规划等方面的不足,制约了新质生产力对乡村振兴赋能成效的充分释放。因此,需要从深化赋能体制机制改革、培育农业新质生产力、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和成果转化应用体系、构建复合型人才队伍、系统谋划战略推进优先序等途径完善政策体系,实现新质生产力与乡村振兴的紧密衔接和有效赋能。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李明圆  
选取2012—2022年中国30个省级面板数据,运用固定效应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研究新质生产力对农民共同富裕的影响及乡村产业振兴在其中的中介效应。研究结果显示:新质生产力可显著促进农民共同富裕;新质生产力可通过提高乡村产业振兴水平正向影响农民共同富裕;新质生产力对农民共同富裕的促进作用在东部地区和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地区的影响更加显著。基于此,提出坚持科技创新,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发展特色产业,提高乡村产业振兴水平;合理规划农村资源,探索农业差异化发展路径,以期为加快农民共同富裕提供助力。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杨骏   李长健  
新质生产力不仅是中国式现代化语境下的新发展理论,亦有助力乡村振兴的实践功用。乡村社会处于深刻转型期,实现乡村的高质量发展迫切需要找到新的突破口。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义在于通过科技创新驱动发展,实现绿色化发展和数智化发展,新质生产力不仅能够推动乡村的产业振兴,更可作用于全面乡村振兴,实现乡村的制度突破、人才振兴、组织振兴和生态振兴等。加快培育乡村新质生产力,有助于提升乡村竞争力,应从思路转变、路径改良、具体措施和制度保障等多方面进行相应提升,以期使乡村更好迈入中国式现代化。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李明圆  
选取2012—2022年中国30个省级面板数据,运用固定效应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研究新质生产力对农民共同富裕的影响及乡村产业振兴在其中的中介效应。研究结果显示:新质生产力可显著促进农民共同富裕;新质生产力可通过提高乡村产业振兴水平正向影响农民共同富裕;新质生产力对农民共同富裕的促进作用在东部地区和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地区的影响更加显著。基于此,提出坚持科技创新,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发展特色产业,提高乡村产业振兴水平;合理规划农村资源,探索农业差异化发展路径,以期为加快农民共同富裕提供助力。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杨骏   李长健  
新质生产力不仅是中国式现代化语境下的新发展理论,亦有助力乡村振兴的实践功用。乡村社会处于深刻转型期,实现乡村的高质量发展迫切需要找到新的突破口。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义在于通过科技创新驱动发展,实现绿色化发展和数智化发展,新质生产力不仅能够推动乡村的产业振兴,更可作用于全面乡村振兴,实现乡村的制度突破、人才振兴、组织振兴和生态振兴等。加快培育乡村新质生产力,有助于提升乡村竞争力,应从思路转变、路径改良、具体措施和制度保障等多方面进行相应提升,以期使乡村更好迈入中国式现代化。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张晓山  
《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是继《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后,"三农"领域又一部综合性与基础性的法律。它从法律上明确了"三农"领域的国家职能,服务于解决中国社会的基本矛盾,构建了城乡融合发展、破解城乡二元结构的基本法律体系。《乡村振兴促进法》明确了农民群众、各类市场主体和各级政府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的定位,核心是保障农民的合法权益,坚持农民的主体地位。《乡村振兴促进法》的贯彻落实需要其他法律和规章制度的配套执行。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翁鸣  张静  
高校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力量。当下,乡村振兴人才供求关系发生较大变化,倒逼高校改革。高校应积极培育改革动能,推进制度创新,培养教师队伍,建立高校改革试验区,构建政产学研合作模式,改变传统应试教学模式,形成上下结合的联动效应。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汪宏   黄秀婷  
乡村振兴战略是中国经济新的增长极,其主导产业的发展质量是关键。乡村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乡村未来产业需要新质生产力与之相匹配。新质生产力与乡村振兴主导产业间存在彼此促进、协同发展的共生关系。基于新质生产力构建的乡村振兴主导产业体系以乡村要素为前提、以创新为驱动,构建的乡村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是新质生产力的载体。新质生产力与乡村振兴主导产业的共生路径与方法主要通过提升乡村要素品质、重视和加强乡村主导产业核心和关键领域科学技术突破、构建协同创新体系、培育新型乡村主导产业经营主体、突破制约乡村主导产业人才瓶颈和构建新型乡村生产关系六个方面展开。研究认为,夯实新质生产力和乡村主导产业共生关系基础需要实现“四链协同”,即打造符合新质生产力的乡村振兴主导产业链、兼顾碳基劳动者和硅基劳动者共事的人才链、打造符合新质生产力和乡村振兴主导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资金链和实现新质生产力和乡村振兴主导产业均衡共兴的生态链。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王仕斌  
<正>随着大模型的不断进化,人工智能成为引领科技进步与产业变革的关键力量,企业从信息化、数字化阶段加速步入“数字化+智能化”的数智化时代。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有两个关键词与数智化密切相关,一个是“新质生产力”,一个是“人工智能+”。包括人工智能在内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既是新质生产力的关键内容,更是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核心动能。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加快企业数智化转型升级。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王健   韩存   刘鑫  
乡村旅游发展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了优选路径。在统筹城乡发展背景下,探讨城乡一体化的旅游经济发展,既带动城乡村产业经济,又促进美丽乡村建设。基于国家旅游宏观数据与乡村旅游发展成就,利用ELES模型测算城乡居民旅游消费及其对扩大内需的贡献。为后疫情时期乡村旅游发展和城乡统筹的旅游经济学研究奠定理论分析基础。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陈健   张颖   王丹  
新质生产力为乡村全面振兴提供新型劳动者、新型劳动资料、新型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为乡村全面振兴提供重要保障。在新质生产力赋能下,农村发展呈现生产过程机械化、生产技术科学化、增长方式集约化、经营循环市场化、生产组织社会化、生产绩效高优化及劳动者智能化等特征,实现农村传统生产方式、交易流通方式和融资方式的革新,促进传统农村经济从低技术、高投入的传统发展方式向高质量、低消耗、高效益的绿色发展方式转变。当前,以新质生产力赋能乡村全面振兴还存在传统农业全要素生产率较低、乡村产业体系发展滞后、缺乏有效保障机制等障碍性因素。应以新质生产力引领农业生产力三要素跃迁升级,全面提升农业全要素生产率;以新质生产力推动农村产业深度转型升级,加快乡村产业振兴步伐;以新质生产力加快形成新型生产关系,构建与新质生产力相适应的体制机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