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567)
- 2023(11122)
- 2022(9306)
- 2021(8449)
- 2020(6602)
- 2019(15376)
- 2018(14544)
- 2017(27528)
- 2016(14514)
- 2015(15844)
- 2014(15732)
- 2013(15704)
- 2012(15064)
- 2011(13929)
- 2010(14609)
- 2009(13468)
- 2008(13254)
- 2007(12232)
- 2006(11468)
- 2005(10776)
- 学科
- 济(69698)
- 经济(69635)
- 业(40199)
- 管理(39363)
- 企(30105)
- 企业(30105)
- 地方(24521)
- 中国(23883)
- 农(22835)
- 方法(18180)
- 业经(17288)
- 农业(15929)
- 数学(15110)
- 数学方法(14834)
- 财(13947)
- 地方经济(13438)
- 策(12979)
- 贸(12818)
- 贸易(12801)
- 发(12794)
- 制(12665)
- 银(12446)
- 银行(12434)
- 融(12404)
- 金融(12402)
- 易(12263)
- 行(12200)
- 学(12002)
- 环境(10975)
- 技术(10274)
- 机构
- 学院(210804)
- 大学(207809)
- 济(91102)
- 经济(89015)
- 研究(82387)
- 管理(76561)
- 理学(63758)
- 中国(63290)
- 理学院(62849)
- 管理学(61788)
- 管理学院(61344)
- 科学(47723)
- 京(46590)
- 财(43264)
- 所(41801)
- 研究所(37243)
- 中心(36770)
- 江(35092)
- 农(34556)
- 财经(32165)
- 范(32024)
- 师范(31790)
- 北京(30452)
- 院(30116)
- 经(28987)
- 州(28335)
- 业大(27488)
- 经济学(27015)
- 农业(26294)
- 省(25859)
- 基金
- 项目(131531)
- 科学(104660)
- 研究(100387)
- 基金(93884)
- 家(81405)
- 国家(80691)
- 科学基金(68772)
- 社会(64318)
- 社会科(61023)
- 社会科学(61013)
- 省(51769)
- 基金项目(48570)
- 教育(45040)
- 划(43726)
- 自然(41935)
- 编号(41069)
- 自然科(40976)
- 自然科学(40968)
- 自然科学基金(40203)
- 资助(37575)
- 发(35135)
- 成果(34830)
- 课题(30485)
- 重点(30284)
- 发展(28977)
- 展(28475)
- 部(28351)
- 创(27193)
- 国家社会(26544)
- 性(25469)
共检索到35374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刘保奎 李爱民
东北地区面临地缘区位上的先天劣势、在全国城市体系中的地位下降、交通基础设施优势下降、区域政策优势不明显等空间发展困境。应从打造国家中心城市、建设两大城市群、加强与京津冀及环渤海合作、优化内部空间关系和培育增长新空间等方面促进东北地区的新一轮振兴。
关键词:
东北地区 经济振兴 空间策略 转型发展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刘保奎 李爱民
东北地区面临地缘区位上的先天劣势、在全国城市体系中的地位下降、交通基础设施优势下降、区域政策优势不明显等空间发展困境。应从打造国家中心城市、建设两大城市群、加强与京津冀及环渤海合作、优化内部空间关系和培育增长新空间等方面促进东北地区的新一轮振兴。
关键词:
东北地区 经济振兴 空间策略 转型发展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金凤君 楚波
《东北地区振兴规划》是我国首个获国务院批复通过的大区发展规划。文章阐述了在该规划编制的前期研究过程中,为了达到快速振兴的目标,基于国内空间发展的趋势和东北的发展现状,确定出空间结构的优化思路;同时本着参与全球经济大循环和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目的,确定出区域的发展战略;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东北地区空间结构的合理构建和重点区域发展方向的科学判断。
关键词:
东北振兴 空间组织 重点区域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王海龙 许凤杰
改革开放以后 ,我国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 ,但由于我国幅员辽阔 ,地区之间发展极不平衡。尤其是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来 ,这种地区之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现象越来越突出 ,为了改变这种状况 ,国家实施了西部大开发的战略 ,之后在“二会”期间又吹响了振兴东北地区经济的号角。宗旨是以国民经济平衡发展为指导思想 ,缩小地区之间差距 ,培养并形成新的增长极 ,实现东西互动 ,推动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老工业基地 发展战略 雁阵模式 知识经济
[期刊] 改革
[作者]
文丰安
新时代,为了满足人民的美好生活需求,我们要将民富、民强、民健、民智上升到前所未有的新高度,以人民的全面发展带动国家从富国之路走向强国之路。新中国成立以来,东北地区为全国工业体系的建立和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改革开放以后又大力支援沿海地区开放发展;到20世纪90年代,东北地区发展已明显滞后于沿海发达地区和中部地区。为此,党和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发展举措来力促东北地区进一步发展,其中,民生领域的突出问题制约了东北地区整体竞争力的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梅林 徐效坡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明确提出要健全区域协调互动机制,并要求相应健全市场机制、合作机制、互助机制和扶持机制。在健全市场机制方面,明确提出了要“打破行政区划的局限、促进生产要素在区域间自由流动,引导产业转移”。目前,以编制区域规划试点为契机,以促进区域合作机制为重点,传统的行政区经济逐步被打破,各层次的区域合作机制正在建立与完善。下面两篇文章立足当前的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着力对区域合作机制这一命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与探讨。其中,很多观点颇具新意并引人深思。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周民良
东北地区是我国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的密集区。在东北地区"再振兴"战略下,资源型城市转型应遵循城市发展的基本规律,同时应借鉴国外资源型城市成功经验,未来转型发展的方向与重点是实施规划先行战略;政策配套战略;提振产业、融合发展战略;以人为本,就业优先战略。同时,应实现政府扶持与市场机制有效结合,不断完善对东北地区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的政策支持,进而更好地推动东北地区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晓宇
国务院日前印发《关于深入推进实施新一轮东北振兴战略加快推动东北地区经济企稳向好若干重要举措的意见》,要求深入推进实施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的战略部署,按照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标本兼治、分类施策的原则,实施若干重要举措,推动东北地区经济企稳向好。《意见》提出了一批近期可操作可实施,对推动东北地区经济企稳向好意义重大的政策举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晓宇
国务院日前印发《关于深入推进实施新一轮东北振兴战略加快推动东北地区经济企稳向好若干重要举措的意见》,要求深入推进实施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的战略部署,按照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标本兼治、分类施策的原则,实施若干重要举措,推动东北地区经济企稳向好。《意见》提出了一批近期可操作可实施,对推动东北地区经济企稳向好意义重大的政策举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聂洪光 陈永庆
基于新一轮东北振兴战略背景,应用对数平均迪式指数法(LMDI)对2001—2015年吉林省能源消费变化进行了分解分析。吉林省能源消费的变化受到经济增长、产业结构、能源强度的影响,其中经济增长效用是促使能源消费增加的最主要驱动因素;能源强度效用则是抑制能源消费增长的主要驱动因素;吉林省的产业结构效用表现为对能源消费的推动,这与发达国家和中国发达省份的情况相反,表明吉林省近年来的产业结构调整方向存在较大问题,不利于区域低碳经济的持续发展。通过进一步对2016—2025年不同产业结构情景下的能源消费情况进行情景分析,指出吉林省未来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实现低碳发展的巨大潜力,同时也考虑到吉林省在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吉林省基于产业结构调整实现低碳转型发展的对策建议。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周力 张楠 周革非
当前,我国经济正处在经济体制转轨、企业转制、产业转型的关键时期,经济的高速增长必将继续推动资本品工业的高增长。随着我国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工业重型化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不可逾越的必经阶段。着力避免和克服工业化进程中传统重化工业发展所带来的生产方式粗放、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等突出问题和弊端,必须要在不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充分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的同时,充分发挥产业政策的引导作用,促进新型重化工业的健康发展,加快建立和打造符合我国国情的工业体系和工业基础。
关键词:
重工业化 产业政策 创新策略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陈耀
新一轮东北振兴需要思考几个关键问题: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黄金十年"的产生原因、近年东北地区经济增长面临的困局、重塑东北营商环境、推进国有企业改革激发市场活力,再造制造业新优势和创新开放合作。科学认识这些问题,对加快实现东北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至关重要。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陈耀
新一轮东北振兴需要思考几个关键问题: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黄金十年"的产生原因、近年东北地区经济增长面临的困局、重塑东北营商环境、推进国有企业改革激发市场活力,再造制造业新优势和创新开放合作。科学认识这些问题,对加快实现东北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至关重要。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李亚男
东北振兴的过程,是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换的过程,同时也是文化注入工业、文化经济的含量在社会生产结构中的比重逐步提高的过程。由于受历史传统、地理环境以及计划经济体制等因素的影响,东北存在着技术装备落后、产业结构"老化"等问题。与之相应,人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文化观念等也存在"老化"现象。因而,东北文化产业的深度拓展,既是东北振兴的重要内容,也是推动东北振兴的强大动力。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侯荣娜 戴旭宏
受中美贸易战影响,我国的大豆产业以及大豆贸易面临全面冲击,贸易战对中国大豆产业敲响了警钟。作为中国最大的大豆产业基地,东北地区的大豆产业发展,对于提高国产大豆自给率,以及确保中国大豆产业安全、粮食安全、经济安全具有多重战略意义。基于贸易战背景下东北地区大豆产业面临的挑战与机遇,以及东北地区大豆产业发展的制约因素,本文从多角度提出了振兴东北地区大豆产业发展的政策体系,即明确大豆产业政策定位,整体提升东北地区大豆振兴计划;出台大豆产业科技创新激励政策,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大豆单产和产品科技含量;支持建立东北大豆优势品种体系政策,发挥东北地区大豆非转基因的比较优势;调整产业化龙头企业支持政策,培育和做强大豆龙头企业,提高企业国内和国际市场竞争力;进一步拓展大豆产业发展的补贴政策,诱导更多的工商资本和农民进入大豆生产加工领域。
关键词:
贸易战 东北地区 大豆产业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