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482)
- 2023(9076)
- 2022(7570)
- 2021(6719)
- 2020(5892)
- 2019(13514)
- 2018(13075)
- 2017(25950)
- 2016(14155)
- 2015(16321)
- 2014(16275)
- 2013(16520)
- 2012(15770)
- 2011(14291)
- 2010(14415)
- 2009(13379)
- 2008(13378)
- 2007(12215)
- 2006(10250)
- 2005(9208)
- 学科
- 济(67544)
- 经济(67467)
- 管理(45339)
- 业(42520)
- 方法(37346)
- 企(34209)
- 企业(34209)
- 数学(34115)
- 数学方法(33887)
- 财(18975)
- 农(16890)
- 中国(16263)
- 贸(12839)
- 贸易(12831)
- 业经(12793)
- 易(12445)
- 地方(12204)
- 学(11897)
- 务(11776)
- 财务(11760)
- 财务管理(11728)
- 制(11529)
- 农业(11325)
- 企业财务(11216)
- 融(9866)
- 金融(9864)
- 银(9760)
- 银行(9736)
- 技术(9257)
- 行(9215)
- 机构
- 大学(215520)
- 学院(212125)
- 济(93526)
- 经济(91786)
- 管理(85265)
- 理学(74716)
- 理学院(73921)
- 管理学(72814)
- 管理学院(72407)
- 研究(67481)
- 中国(51537)
- 财(44241)
- 京(43566)
- 科学(39750)
- 农(36096)
- 财经(35696)
- 所(33563)
- 中心(32767)
- 经(32696)
- 江(31651)
- 业大(31435)
- 经济学(30497)
- 研究所(30386)
- 农业(28577)
- 经济学院(28123)
- 北京(26926)
- 财经大学(26871)
- 范(26077)
- 师范(25809)
- 州(24634)
- 基金
- 项目(143703)
- 科学(114608)
- 基金(107685)
- 研究(102734)
- 家(93473)
- 国家(92747)
- 科学基金(80539)
- 社会(68037)
- 社会科(64708)
- 社会科学(64688)
- 基金项目(57101)
- 省(54742)
- 自然(52199)
- 自然科(51105)
- 自然科学(51089)
- 自然科学基金(50273)
- 教育(48508)
- 划(46338)
- 资助(44818)
- 编号(40009)
- 部(33735)
- 重点(32187)
- 成果(32123)
- 发(29989)
- 创(29943)
- 教育部(29507)
- 国家社会(28979)
- 人文(28435)
- 科研(28258)
- 创新(27982)
共检索到30612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李正东 李文玉 贾利军
“增质提效”是VUCA时代下各行各业追求的竞争优势,日益残酷的工作环境意味着员工需要在不断被压缩的时间期限内完成难度胜于以往的工作目标,因此越来越多的研究与实践着重关注对员工施加的时间压力能否带来预期收益。本研究以COR理论为基础,CAPS理论为分析框架,利用元分析结构方程模型方法定量综述时间压力对员工工作效能的双刃剑效应。研究共纳入212篇原始文献,共292个效应量(总样本量N=103205),并检验了内在资源的中介效应,员工类型、文化背景以及测量工具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时间压力对员工内在资源、工作态度、工作行为和绩效与创新产生双刃剑影响。具体而言,时间压力对员工的“促效”作用体现在,时间压力提高员工工作效能感、工作幸福感、工作投入、主动性工作行为和绩效与创新;时间压力对员工“抑能”体现在,时间压力提高了员工角色模糊、工作倦怠感、知识隐藏行为和反生产行为,削弱了员工情绪、健康和工作满意度。时间压力通过建设性资源提高了员工工作效能,并通过能量资源抑制了员工工作效能。员工类型与文化差异等情境因素以及测量工具等测量因素均具有一定程度调节作用。由此,本文对于时间压力与员工工作结果间关系的研究获得了更为稳定、普遍的阶段性结论。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黄秋风 唐宁玉 葛明磊
团队多样化是否以及如何影响团队创新是创新管理研究和实践的重点话题。文章收集了多篇中英文献,采用元分析技术探讨不同类型的团队多样化(关系型和任务型)对团队创新的作用,并同时检验了多样化研究中基于信息资源理论所提出的知识分享和基于社会冲突理论所提出的人际冲突这两种中介机制的作用。结果显示:(1)关系型多样化通过人际冲突负向作用于团队创新;(2)任务型多样化同时存在两种不同的作用机制,即任务型多样化一方面促进团队的知识分享,另一方面又增加团队的人际冲突;(3)任务型多样化的两种机制作用具有不对称性,任务型多样化对团队知识分享的作用更强,因而有利于团队创新。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张同龙 黄晓雯 张林秀
借助一套长时段的农户和地块数据,本文利用地块的“生命周期”进行生存分析测度失地风险,发现中国农地产权总体上处于低风险水平。进一步的实证分析表明,失地风险仅对农户单独投资存在微弱的负效应,对农户和外部资源的共同投资存在显著的正效应。划分投资项目后发现,失地风险的负效应源于有机肥等私人投资,而其正效应则由灌溉和土壤改良等公共投资主导。本文结果表明,在中国的土地制度下,产权不稳定暗含了集体产权更强,也促使了对具有规模经济和外部性的公共投资的供给。
关键词:
农地产权 失地风险 集体产权 投资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刘善仕 玉胜贤 刘嫦娥
当前算法控制对零工工作者的影响效应仍然存在分歧。鉴于此,文章基于社会信息加工理论,探究算法控制通过工作卷入和消极情绪影响零工工作者在线工作时长的机制,并厘清工作游戏化在上述关系中所起到的调节作用。通过对282名全职外卖骑手的多时点问卷数据分析发现:算法控制对零工工作者在线工作时长具有显著负向影响;算法控制既可以通过诱发消极情绪抑制零工工作者在线工作时长,又可以通过增强自我效能感促进零工工作者在线工作时长;工作游戏化分别正向和负向调节算法控制对工作卷入和消极情绪的影响;进一步地,工作游戏化对工作卷入和消极情绪中介效应路径的调节作用也得到了验证。这些结论扩展了对算法控制影响效应的认识,同时也为平台优化算法控制和管理零工工作者提供了理论支持。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邱迅杰 于桂兰 孙轩
感知上级信任作为一种信任类型日益受到学者们的重视,一些学者认为它可以激发员工的积极行为,但近年来学者发现它也会导致员工的消极行为。根据工作要求-资源模型,结合资源保存理论,本研究认为感知上级信任既是一种益处又是一种负担,并构建了感知上级信任的双刃剑模型,即:激发主动性行为的赋能路径和阻碍主动性行为的超载路径。此外,本研究还检验了权力距离倾向在这两条路径中的调节作用。基于三个时点的303份员工自评数据,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对研究假设进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感知上级信任既可以激发员工的自我效能、促进主动性行为,又会加重员工的角色超载、阻碍主动性行为;权力距离倾向在感知上级信任和角色超载之间起到负向调节作用,即权力距离倾向越高,感知上级信任与角色超载的正向关系越弱。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李锡元 夏艺熙
基于资源保存理论,构建悖论式领导影响员工适应性绩效的认知和情感双路径整合模型。从资源的增益和损失视角考察了角色压力和工作活力的双重中介作用,以及角色宽度自我效能感对上述关系的调节作用。采用多阶段—多来源的方式对我国15家企业的68名领导及其对应的263名下属进行配对调查,双波时滞的数据分析结果显示,工作活力在悖论式领导和适应性绩效之间起正向中介作用,角色压力在悖论式领导和适应性绩效之间起负向中介作用,同时相比于角色宽度自我效能感低的员工,角色宽度自我效能感更高的员工在悖论式领导下能产生更多的工作活力和更少的角色压力,从而带来更高的适应性绩效。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李锡元 夏艺熙
基于资源保存理论,构建悖论式领导影响员工适应性绩效的认知和情感双路径整合模型。从资源的增益和损失视角考察了角色压力和工作活力的双重中介作用,以及角色宽度自我效能感对上述关系的调节作用。采用多阶段—多来源的方式对我国15家企业的68名领导及其对应的263名下属进行配对调查,双波时滞的数据分析结果显示,工作活力在悖论式领导与适应性绩效之间起正向中介作用,角色压力在悖论式领导与适应性绩效之间起负向中介作用,同时相比于角色宽度自我效能感低的员工,角色宽度自我效能感更高的员工在悖论式领导下能产生更多的工作活力和更少的角色压力,从而带来更高的适应性绩效。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涂铭 汪兴东 丁周瑾 郭子政
现有文献普遍认为面子意识对传统线下折扣行为有消极影响,但对于如何影响社交折扣却鲜有涉及。本文从印象管理视角,通过三个研究揭示了面子意识对社交折扣的双刃剑效应。研究结果表明:(1)面子意识会促进帮人砍价,自我提升在其中起中介作用。(2)面子意识会抑制求人砍价,受评忧虑在其中起中介作用。(3)折扣形式在上述关系中起调节作用,相对于互助型折扣,求助型折扣会增强面子意识对自我提升的正向影响,进而促进帮人砍价;相对于求助型折扣,互助型折扣会削弱面子意识对受评忧虑的正向影响,进而削弱面子意识对求人砍价的抑制作用。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潘清泉 韦慧民
非工作时间工作电子通讯作为一种典型的工作对非工作的边界跨越行为,可能引发的个体反应并不确定。基于情绪认知评价理论,本研究检验了来自领导的非工作时间工作电子通讯的双刃剑模型,包括工作幸福感的提升路径和削弱路径。基于449份员工调查问卷的实证结果表明,来自领导的非工作时间工作电子通讯一方面可能通过激发员工的被信任感而实现员工工作幸福感的提升,另一方面可能通过引发员工的角色超载导致员工工作幸福感的下降。另外,员工的工作身份可能强化来自领导的非工作时间工作电子通讯经由被信任感影响工作幸福感的提升路径,而缓冲非工作时间工作电子通讯借由角色超载影响工作幸福感的削弱路径,即工作身份越强,非工作时间工作电子通讯越能通过提高被信任感而促进工作幸福感的提升,而工作身份越弱,非工作时间工作电子通讯越能通过提高角色超载而导致工作幸福感的降低。本研究有助于更全面地理解非工作时间工作电子通讯的影响效应,同时也对企业的非工作时间工作电子通讯管理实践有所启迪。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潘清泉 韦慧民
非工作时间工作电子通讯作为一种典型的工作对非工作的边界跨越行为,可能引发的个体反应并不确定。基于情绪认知评价理论,本研究检验了来自领导的非工作时间工作电子通讯的双刃剑模型,包括工作幸福感的提升路径和削弱路径。基于449份员工调查问卷的实证结果表明,来自领导的非工作时间工作电子通讯一方面可能通过激发员工的被信任感而实现员工工作幸福感的提升,另一方面可能通过引发员工的角色超载导致员工工作幸福感的下降。另外,员工的工作身份可能强化来自领导的非工作时间工作电子通讯经由被信任感影响工作幸福感的提升路径,而缓冲非工作时间工作电子通讯借由角色超载影响工作幸福感的削弱路径,即工作身份越强,非工作时间工作电子通讯越能通过提高被信任感而促进工作幸福感的提升,而工作身份越弱,非工作时间工作电子通讯越能通过提高角色超载而导致工作幸福感的降低。本研究有助于更全面地理解非工作时间工作电子通讯的影响效应,同时也对企业的非工作时间工作电子通讯管理实践有所启迪。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张建君 陈国立 周梓洵
尽管高阶梯队理论已经认识到高管团队权力配置的重要意义,但目前关于高管权力差距对企业绩效影响的研究并未得出一致结论,且尚未将企业绩效稳定性纳入研究框架。基于此,本文从权威和信息两个核心作用机制出发,尝试提出一个综合性的理论框架,以解释企业高管权力差距对企业绩效和绩效稳定性的影响,并以2000—2016年中国沪深两市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进行实证,本文发现:董事长与总经理间的权力差距对企业绩效有正面影响,但对绩效稳定性则有负面影响,即高管权力差距存在“双刃剑”效应。进一步研究显示,董事长和总经理之间的长期合作能够强化权力差距对企业绩效的正面影响,弱化其对绩效稳定性的负面影响。同时,高管权力差距的“双刃剑”效应在民营企业与多元化程度较高的企业中更为显著。本文的研究揭示了高管权力差距对企业绩效与绩效稳定性的影响,丰富了现有文献对权力和高管团队研究的认识,也为实践中不同情境下的团队搭配提供了启示。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陈叶烽 黄娟 吴雅伊 李丹阳
医疗保险虽然有利于提高医疗卫生服务的可及性和公平性,但也滋生了严重的道德风险问题。文章基于医疗服务的信任品属性,利用实验方法刻画了商业保险和社会保险两种保险形式,并通过对比私人信息和公开信息探究了加强声誉建设对解决医疗保险"双刃剑"难题的作用。实验结果表明,首先,商业保险和社会保险均会导致医患双方的道德风险问题,且商业保险更严重。其次,声誉加强有利于缓解保险的道德风险,其作用机制在不同保险条件下有所不同。在商业保险条件下,声誉通过弥补患者的信息劣势,加大了对医生欺骗行为的约束;而在社会保险条件下,声誉在提振患者对市场的初始信心的同时,降低了患者因保险依赖而盲目交易的可能性。最后,综合医疗市场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来看,公开信息商业保险和公开信息社会保险是两种相对高效的政策组合。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穆鑫岩 毛日佑 王婕
随着人工智能在工作场所的应用不断加深,其逐渐演变为员工工作的协作者,人工智能的使用对员工心理及行为的影响仍需深入探索。本研究基于资源保存理论,分别从“温度”和“效率”两个视角出发,探讨人工智能使用对员工工作行为的双刃剑效应,以及团队建设在其中起到的关键性调节作用。本研究对使用人工智能开展工作的全职员工开展三阶段的问卷调研,通过对收回的360份调研数据进行分析,发现:(1)当团队建设较弱时,人工智能使用对员工职场孤独感的正向影响较强,而当团队建设较强时,人工智能使用对员工职场孤独感没有显著的影响;(2)当团队建设较强时,人工智能使用对员工心理可得性的正向影响较强,而当团队建设较弱时,人工智能使用对员工心理可得性没有显著的影响;(3)团队建设越弱,人工智能使用通过职场孤独感对员工社交性网络闲逛产生的间接效应越强;(4)团队建设越强,人工智能使用通过心理可得性对员工工作绩效产生的间接效应越强。本研究有助于深化人工智能使用对员工影响的理解,为组织在发挥人工智能技术优势的同时,规避其潜在的消极影响提供实践启示。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詹小慧 赵李晶
基于压力认知评价理论,实证分析了数字劳动平台算法管理对劳动者工作绩效的双刃剑效应。通过对来自2家外卖企业的330份问卷进行分析,结论如下:算法管理既会通过增加个体的挑战性认知评价从而提高工作绩效,又会通过增加阻碍性认知评价从而降低工作绩效;调节焦点能够调节算法管理与两种认知评价间的关系以及两条中介路径的作用强度,即当员工具有高促进型焦点时,挑战性认知评价的中介作用更强,而阻碍性认知评价的作用更弱。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牛莉霞 乔亚凡 夏文德
工作繁荣是近年来备受商界与学界重视的研究议题。以往的研究已经发现不同压力类型与工作繁荣之间存在关联,而对压力下工作繁荣的个体差异尚未给予足够的关注。本研究基于资源保存理论,提出了绩效压力对工作繁荣的双刃剑效应,并强调了组织支持感在这一过程中的关键作用。本研究采用了经验取样法,对82名新生代员工连续5个工作日的410份有效观测数据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绩效压力能诱发员工情感反刍进而降低工作繁荣,也能激发员工问题解决沉思进而提升工作繁荣,组织支持感可以削弱情感反刍对工作繁荣的负面影响,同时增强问题解决沉思对工作繁荣的积极影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