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073)
- 2023(13350)
- 2022(12070)
- 2021(11459)
- 2020(10007)
- 2019(23278)
- 2018(23515)
- 2017(46186)
- 2016(25516)
- 2015(29220)
- 2014(29708)
- 2013(29683)
- 2012(27544)
- 2011(24821)
- 2010(24947)
- 2009(23175)
- 2008(23256)
- 2007(20844)
- 2006(18131)
- 2005(16235)
- 学科
- 济(103990)
- 经济(103867)
- 管理(75330)
- 业(71638)
- 企(59622)
- 企业(59622)
- 方法(51679)
- 数学(44854)
- 数学方法(44296)
- 财(28585)
- 农(28138)
- 中国(25301)
- 学(24120)
- 业经(22367)
- 地方(20454)
- 贸(19210)
- 贸易(19206)
- 制(19140)
- 务(18921)
- 财务(18842)
- 财务管理(18792)
- 易(18606)
- 农业(18578)
- 企业财务(17739)
- 理论(17631)
- 和(16737)
- 银(15457)
- 银行(15405)
- 环境(15248)
- 技术(15112)
- 机构
- 大学(374119)
- 学院(370727)
- 管理(147808)
- 济(143451)
- 经济(140056)
- 理学(127135)
- 理学院(125719)
- 管理学(123467)
- 管理学院(122795)
- 研究(120934)
- 中国(90774)
- 京(80372)
- 科学(77752)
- 财(67465)
- 农(62956)
- 所(62824)
- 业大(57553)
- 研究所(56896)
- 中心(56073)
- 江(55373)
- 财经(53905)
- 北京(51169)
- 农业(49547)
- 范(49285)
- 师范(48840)
- 经(48605)
- 州(45199)
- 院(43042)
- 经济学(41916)
- 财经大学(39794)
- 基金
- 项目(247295)
- 科学(191895)
- 研究(179669)
- 基金(177329)
- 家(154113)
- 国家(152819)
- 科学基金(130040)
- 社会(109525)
- 社会科(103557)
- 社会科学(103525)
- 省(97053)
- 基金项目(95069)
- 自然(86177)
- 自然科(84090)
- 自然科学(84064)
- 教育(82698)
- 自然科学基金(82533)
- 划(81727)
- 编号(75470)
- 资助(74236)
- 成果(62282)
- 重点(54776)
- 部(54397)
- 发(51661)
- 课题(50883)
- 创(50243)
- 科研(47687)
- 创新(46892)
- 项目编号(46526)
- 大学(46246)
- 期刊
- 济(157355)
- 经济(157355)
- 研究(107422)
- 中国(67209)
- 学报(61449)
- 农(56680)
- 科学(54214)
- 财(53043)
- 管理(51011)
- 大学(45058)
- 学学(41971)
- 教育(39712)
- 农业(38742)
- 技术(31965)
- 融(30572)
- 金融(30572)
- 业经(26203)
- 财经(26021)
- 图书(24052)
- 经济研究(23973)
- 经(21985)
- 问题(21345)
- 业(20053)
- 理论(19793)
- 技术经济(18977)
- 实践(18264)
- 践(18264)
- 版(17691)
- 科技(17226)
- 商业(16506)
共检索到540932条记录
相关度优先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赵军
《刑法修正案(七)》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主要的保护法益,既非"公民个人的信息自由和安全"或"个人隐私",亦非公民的"宪法隐私权",而是"公权主体"及"公权(益)关联主体"对公民个人信息的保有。正如此,该罪对许多涉及被害人更为隐秘信息或隐私的严重侵害行为难以规制,而对于公权主体以"合法"形式侵害公民个人信息的职务行为更是无能为力。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的保护法益宜调整为包括但不限于"宪法隐私权"的"公民个人的信息自由和安全"或"个人隐私",以更为有效地保护公民与个人信息及隐私相关的重大利益。
关键词:
公民个人信息 隐私 宪法隐私权 犯罪法益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赵运锋
从近年来的金融犯罪立法态势看,部分条文呈现出以下几个特征:破坏了刑法典的稳定性,背离了刑法的谦抑性,条款设置缺乏前瞻性。为了使金融犯罪立法更合理、更科学、更灵活,需从金融犯罪立法的定位、前置刑法制度的完善及刑事条款设置的重构等层面入手,以实现刑法典的稳定、谦抑及超前等目标。
关键词:
刑法稳定性 刑法谦抑性 刑法前瞻性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立志
目前在中国,公司内部控制人通过不正当关联交易侵犯中小股东利益的现象愈演愈烈,已经严重危害到了中国证券市场的发展。由于97刑法未能涵盖现实生活中全部的不正当关联交易行为,《刑法修正案》(六)第9条对此进行了详细的立法填补。但是为了减少不必要的法条竞合,同时进一步扩大刑法对不正当关联交易的调控范围,有必要在刑法中构建公司企业人员背信罪。
关键词:
不正当关联交易 刑法修正案(六) 背信罪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林雄
《刑法修正案(七)》将偷税罪修改为逃避缴纳税款罪,各界纷纷对此迅速作出分析和解读。本文围绕《刑法修正案(七)》对偷税罪作了哪些重大修改、税务机关应如何适应修正案的实施、新设立的逃避缴纳税款罪是否还存在缺陷等问题进行了剖析。
关键词:
刑法 偷税罪 逃避缴纳税款罪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童云峰
数字时代读者信息是图书馆的重要资源,基于国家数据保护制度的顶层设计,以及读者信息内部的差异,需要选择精细的刑法保护模式。读者隐私信息具有浓厚的私密性,以隐私权为法益底色;读者个人信息兼具私人性和社会性,以一般人格权为法益本色;读者非识别型借阅信息具有强烈的社会性,以数据权益为法益原色,基于属性区隔和法益异殊,刑法保护模式也应有所区别。首先,读者隐私信息应以人格权保护模式为方向,运用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和侵犯通信自由罪等罪名对读者隐私信息从严保护;其次,读者个人信息亦需以人格权保护模式为指向,合理适用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对读者敏感个人信息强势保护,对读者一般个人信息恰当保护;最后,读者非识别型借阅信息应当以公共秩序保护模式为导向,适用数据类犯罪保护图书馆的权益。
关键词:
读者信息 分层保护 法益 规制模式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赵利民 刘晋叶
环境问题在人类历史上出现得相当早 ,几乎从地球上出现人类开始 ,环境问题就相应产生。只是在当时的社会历史条件下 ,人类改造、利用自然的能力较低 ,对自然环境的污染与破坏程度远比当今轻微得多 ,生态系统本身尚能吸收和消化。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 ,环境已成为与人类生存和发展息息相关的问题。
关键词:
环境刑法 环境犯罪 环境保护
[期刊] 征信
[作者]
张二军 刘威
引入征信合规治理企业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能够有效阻却刑事责任归咎、预防企业刑事犯罪风险。法经济学视阈下,治理企业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司法机关应当引导罚金刑转向征信合规建设上,实现合规正向激励。企业应当建构征信合规制度,破除信息交换过程中的“囚徒困境”,同时区分一般信息和征信信息的合规有效性程度及成本边界,达到预期合规成本与收益的边际效益均衡。建构企业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的征信合规制度要基于成本效益均衡理念、秉持类型化建构以及明确合规刑事责任的减免。
关键词:
征信合规 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 法经济学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付玉明
《关于办理侵犯公民个人信息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11条第3款确立了"批量公民个人信息"的数量认定规则,即以推定的证明方式认定"批量公民个人信息"的数量。该款的设置是在互联网时代大数据背景下为缓解控方证明压力对被告人举证负担的重申,并非证明责任倒置,也非证明程度的降低。《解释》第11条第3款的适用前提是存在"批量"的公民个人信息,"批量"的含义应限定为五千条以上;适用的基础是抽样检测信息真实,此为获得推定结论的桥梁;适用的实质是辩方为推翻推定的结论提出反驳。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高珂
20世纪80年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基本形成,我国开始了改革开放的发展之路,对内改革和对外开放激活了经济发展的潜力,我国生产力得到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国民经济产值稳步提高。在经济发展的影响下,政治、经济、文化等事业迅速发展,社会转型速度逐渐加快,但在社会转型过程中必然出现社会结构的变迁、经济特征的改变以及社会文化的变革,发展不均衡是这一时期的基本特征,这意味着在社会转型结束之前我国社会结构会长期处于相对失衡的状态。在这一背景下,大量的农民离开乡镇地区来到城市寻求就业,人口迁移带来的影响不仅仅是劳动力城乡分配的变化,更多是与人口相关的社会及法律问题。
关键词:
刑法视角 犯罪问题研究 社会转型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
[作者]
姜盼盼
英国刑法犯罪故意的历史来源主要有两个时期:一个是古罗马时期,英国刑法犯意有意识作了区分;一个是中世纪时期,英国刑法犯意实现了从碎片化到整体性。英国刑法犯罪故意的存在样态同样基于两个维度进行考察,一个维度是惩罚的正当性,是故意的应受谴责性,一个维度是英国刑法犯意从无意识放宽到严格限制的有的放矢。在反思英国刑法犯罪故意的现代语境下,基于概念上的前思和思维上的选择,认为故意采纳"结果目的性"理论,过失采纳"结果必然性"理论,最终得出达到合理人标准是故意应受谴责性的实质结论。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叶良芳
合宪性解释是刑法解释的一种方法,对刑法解释结论的正当性具有最高检验标准的功能。对于刑法第253条之一的"违反国家有关规定",根据文义解释方法,可以得出包括"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的规定"的解释结论,并且可以通过目的解释方法得到补强。但是,根据合宪性解释,如果采用这一结论,则将导致整体法秩序统一性被破坏,因而应当否定这一结论。
[期刊] 征信
[作者]
陈禹衡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给征信业带来了机遇和挑战,用户的征信信息价值被进一步放大。现阶段对于个人征信信息的侵犯主要有6种方式:利用信息范围不明确非法获取个人信用信息,利用大数据系统后台获取信息,利用大数据非法分析征信信息,提供虚假征信报告,私自扩大征信信息使用范围、年限、查询次数,倒卖征信信息。侵犯个人征信信息的行为符合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的犯罪构成要件。为了保障大数据时代征信业的健康有序发展,应当参考国外征信条例完善征信法律体系,健全征信被侵害人的救济体系,利用大数据优势完善预防体系。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金文浩 张源
大数据时代,避免过度犯罪化以及刑法规范的不精确性极为重要。从刑法保护角度出发对个人信息范围进行限缩,合理划定个人信息刑法保护的边界;倡导个人信息保护与利用相结合的理念、信息主体“知情同意”理念、侵犯个人信息犯罪不起诉权适用理念。在刑事领域探索适用刑事被遗忘权,从案件适用类型、行使权利的方式等方面入手,在性犯罪、危害国家安全和恐怖主义等案件上限制被遗忘权的使用,建立“申请+审查”的模式,在当事人提出删除的要求后,由特定的公权力机关进行审查。
关键词:
个人信息 刑法保护 自由意志 可识别性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王铎 杜力
随着经济全球化以及互联网的高速发展,知识经济在给世界各国各地区带来各种福利的同时,与知识经济相关的侵权和犯罪现象也接踵而来。加入世贸组织以后,我国把对知识产权的保护放到越来越重要的位置。本文以笔者在上海市某区检察机关实习时整理该类案件卷宗时搜集的数据为基础,试对侵犯知识产权犯罪过程中存在的若干问题及应对措施作一些分析。
关键词:
罪名集中 成本低廉 网络侵权 形成合力
0
文献操作(0)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