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597)
2023(9509)
2022(8615)
2021(8404)
2020(6801)
2019(15853)
2018(15771)
2017(30267)
2016(16561)
2015(18627)
2014(18595)
2013(18358)
2012(16580)
2011(14857)
2010(14528)
2009(13080)
2008(12480)
2007(10571)
2006(9066)
2005(7682)
作者
(48607)
(40049)
(39925)
(37868)
(25612)
(19297)
(18196)
(15905)
(15323)
(14237)
(13926)
(13320)
(12643)
(12639)
(12265)
(12264)
(12228)
(11920)
(11370)
(11309)
(10051)
(9723)
(9674)
(9117)
(9044)
(8992)
(8906)
(8734)
(8166)
(8115)
学科
(62368)
经济(62303)
管理(46445)
(43272)
(36681)
企业(36681)
方法(31062)
数学(26861)
数学方法(26521)
(16094)
(15597)
中国(15361)
(14635)
业经(14348)
地方(13243)
环境(11381)
理论(11363)
(10948)
农业(10870)
(10518)
贸易(10513)
(10191)
技术(10132)
(9994)
(9774)
财务(9714)
财务管理(9700)
(9469)
企业财务(9195)
教育(9093)
机构
大学(231100)
学院(229402)
管理(93996)
(84003)
理学(82612)
经济(81967)
理学院(81657)
管理学(80162)
管理学院(79766)
研究(75286)
中国(52826)
科学(50547)
(49289)
(39267)
(38262)
业大(37707)
(36603)
研究所(35460)
中心(33668)
(31618)
农业(31109)
北京(30796)
(30442)
财经(30257)
师范(30114)
(27699)
(27581)
(26356)
技术(25589)
师范大学(24422)
基金
项目(167251)
科学(130335)
基金(120317)
研究(120224)
(105491)
国家(104619)
科学基金(89672)
社会(72906)
社会科(68969)
社会科学(68949)
(66660)
基金项目(65055)
自然(60583)
自然科(59134)
自然科学(59116)
自然科学基金(58012)
(55948)
教育(54831)
资助(49559)
编号(49224)
成果(39105)
重点(37116)
(35840)
(35238)
(34845)
课题(33767)
科研(32486)
创新(32433)
计划(31279)
大学(30861)
期刊
(87705)
经济(87705)
研究(63245)
学报(40564)
中国(39695)
科学(36086)
(35036)
管理(33275)
大学(29708)
学学(28017)
(25926)
教育(25885)
农业(25135)
技术(19827)
业经(14849)
(14739)
金融(14739)
图书(13625)
财经(13502)
经济研究(13339)
(12532)
科技(12526)
理论(11953)
问题(11324)
实践(11303)
(11303)
(11295)
(10998)
业大(10869)
技术经济(10686)
共检索到31641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韩丽娟  刘文洪  
【目的】在分子水平上鉴定百合上发生的李属坏死环斑病毒(Prunus necrotic ringspot virus,PNRSV)【方法】对待测百合种球随机抽样,在温室内种植并观察,长出叶片后,用RNA Extraction Kit(Sangon,China)从幼嫩的叶组织中提取核酸,将反转录出的cDNA用PNRSV的特异性引物进行PCR扩增,电泳PCR产物得到了450bp的目的片段。低熔点胶回收并克隆至pGEM-T-easy载体测序后进行序列比对分析。【结果】从百合中所扩增的450bpcDNA的核苷酸序列与27个早期已报道的PNRSV分离物的CP基因的同源性为84.5%~99.1%。【结论】百...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黄冲  李明福  张永江  
应用RT-PCR方法检测了采自北京市怀柔区的樱桃叶片,将此PCR扩增产物连接到pMD18-T载体上,通过转化大肠杆菌DH5α感受态细胞,克隆了含有目的片段的重组质粒,并进行序列测定和分析。序列分析结果表明,认为该分离物外壳蛋白基因片断与李属坏死环斑病毒的NRSiz8株系的同源性最高,为98%,与德国分离物Ring17的同源性达99%;通过进化关系分析,认为该分离物属于引起温和症状的group,认为该分离物的第5,62,81和126位氨基酸也与CH9血清型引起温和症状的保守的替换相同。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林楠  吴斌  李苗苗  王巧煌  林国清  樊海平  林克冰  
对福建省漳州市某水产养殖场发生的疑似病毒性神经坏死病的病鱼进行病原分离和鉴定.从出现疑似病毒性神经坏死病症状的石斑鱼苗上取眼部、脑部组织进行研磨,将匀浆液接种到条纹月鳢细胞系(SSN)细胞株SSN-1及其克隆细胞株E-11,两株细胞均出现明显的细胞病变,细胞肿胀变圆,呈空泡化并脱落,E-11细胞较SSN-1细胞更早出现细胞病变,且病变更明显.将病鱼眼部、脑部组织的研磨液、细胞培养上清进行RT-PCR检测,均检测出病毒性神经坏死病病毒(VNNV)的特异性条带,目的片段大小为427 bp,序列比对结果提示该病原为赤点石斑鱼神经坏死病毒(RGNNV).电镜观察结果显示,细胞培养上清中存在直径约30 nm的病毒颗粒,细胞质内大量病毒颗粒聚集成团,细胞器受损,细胞结构被破坏.将分离得到的VNNV进行温度、酸碱度敏感性试验,结果显示:50℃下处理30 min后该病毒滴度明显下降,60℃处理30 min后病毒失活;在pH为3、11的条件下病毒滴度均明显下降.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徐黎明  刘淼  曾令兵  赵景壮  曹永生  尹家胜  刘红柏  卢彤岩  
为了对分离于山东某虹鳟养殖场的一株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毒株(IHNV-Sn1203)进行致病性检测与研究,将该IHNV-Sn1203毒株进行虹鳟鱼苗人工回接感染实验。结果显示,8d内人工感染实验鱼累计死亡率高达100%。收集大批濒死的病鱼样本,制备病理组织切片;利用鲤上皮细胞(EPC)进行细胞感染实验、病毒电镜观察、空斑实验、病毒滴度检测和聚类分析。病理组织切片显示,该病毒可造成虹鳟造血器官广泛性坏死;细胞感染实验结果显示,接种24 h后EPC细胞出现葡萄串状典型细胞病变(cytopathic effect,CPE),72 h后大部分细胞崩解脱落形成网状孔洞;电镜下清晰可见弹状病毒粒子大量存在...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王树云  高志强  张旻  谷强  任彤  刘艳华  江育林  张利峰  
为规避活病毒作参考物质存在的生物安全风险,本研究利用毕赤酵母表达系统表达了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病毒(IHNV)的糖蛋白来制备参考蛋白,作为IHNV免疫学检测参考物质。本研究选用IHNV糖蛋白基因(IHNV-G)为目的基因,根据GeN BaNk中IHNV全基因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以IHNV-uk株病毒核酸为模板,通过RT-PCR获得糖蛋白基因片段,将其克隆至真核表达载体P PICZαa,转入毕赤酵母感受态细胞GS115中,使外源基因与酵母基因融合,通过1%甲醇诱导表达外源蛋白,SDS-PaGe分析显示获得可溶性表达蛋白,分子量大于70 ku。经WeSTeRN BloT和elISa分析,该表达产物...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闫冬春  陈博堃  
传染性皮下及造血组织坏死病毒(IHHNV)是一种分布较广、危害较大的对虾病毒,已被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列为须向其申报的甲壳类重要疫病病原。IHHNV在我国已形成了一定的流行趋势,目前仍是严重危害我国养殖虾类的重要病毒。本文从IHHNV的流行地区及危害、宿主、致病类型、对宿主不同年龄阶段的致病性差异、与白斑综合征病毒(WSSV)的干扰作用、感染机制和致病机理方面,综述了与IHHNV致病性相关的研究进展,以期为进一步深入研究IHHNV防控提供参考资料。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戴良英  高必达  李健强  
为培育和筛选李抗病品种提供理论依据 ,对李细菌性黑斑病病菌侵染李的过程和组织病理解剖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病原细菌从伤口、气孔和皮孔侵入李果实、叶片和枝梢 ;病斑深达中果皮数层细胞 ,自果皮向果心可分为 3层 ,第 2层被大量细菌定殖 ,第 3层下缘呈扩散状 ,接近内果皮 ;电镜观察表明病原细菌定殖于细胞间隙 ,使细胞膜和细胞壁离解 ,叶绿体受损 .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赵珊  王继华  王丽花  杨秀梅  
调查表明云南省昆明市团结乡香石竹普遍发生病毒病。电镜负染检测采自团结乡香石竹病毒病病样,病叶汁液中观察到弯曲长线型的病毒粒体,长度约1000~1600 nm,直径约12 nm。对这些病样的叶片进行间接ELISA检测,所有样品与香石竹坏死斑点病毒抗血清都呈阳性反应。按照报道的长线形病毒属简并引物合成引物,采用RT-PCR法对血清反应呈阳性的香石竹总RNA扩增了1059ntsHSP70基因部分编码序列,将其克隆到pMD18-T载体上,并进行序列分析。根据测序结果设计引物建立RT-PCR扩增检测方法并测定其灵敏度。结果表明,使用简并引物和新设计的引物均能从CNFV感病香石竹组织中扩增出与预期大小一致...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李守湖  张雪青  石建高  
为克隆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病毒(IHNV)G基因和传染性胰腺坏死病病毒(IPNV)VP2基因,并构建其重组腺病毒载体。利用PCR方法分别扩增出IHNV G基因和IPNV VP2基因,通过多基因片段同源重组技术将IHNV G基因和IPNV VP2基因克隆到Pad-Track-CMV载体,经过线性化后与PAd-easy-1载体在BJ5183菌体内同源重组,构建出重组腺病毒质粒,经PCR及Not Ⅰ和Hind Ⅲ双酶切鉴定后,经Pac Ⅰ 线性化后用于转染HEK-293细胞,获得重组腺病毒,通过绿色荧光蛋白(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 GFP)的表达来监控重组腺病毒的复制情况,用Western-blot法分别检测糖蛋白和VP2蛋白的表达,并测定重组病毒的滴度。结果显示,克隆出IHNV G基因和IPNV VP2基因,基因长度为3036 bp,构建出目的基因重组腺病毒载体。该病毒在HEK-293细胞中分别表达出蛋白分子质量约为58 kD和54 kD的产物,其滴度为1.0×10~(9.5)mL~(-1)。结果表明,成功获得IHNV G基因和IPNV VP2基因重组腺病毒,该病毒在HEK-293细胞中滴度较高,能够稳定表达。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罗霞  付小哲  林强  刘礼辉  牛银杰  梁红茹  李宁求  
[目的]建立鳜鱼传染性脾肾坏死病毒(ISKNV)和弹状病毒(SCRV)二联灭活疫苗毒种库及种子批。[方法]以ISKNV-QY0910株和SCRV-GM1503株为原始毒种,扩繁10代(F1~F10)后检测各代病毒对鳜鱼脑组织细胞系(CPB)的致病性及其滴度,并检测其对鳜鱼的毒力。PCR扩增ISKNV的主衣壳蛋白(MCP)基因、RT-PCR法扩增SCRV G蛋白基因序列,检测ISKNV和SCRV毒种的特异性。对F1、F5和F10代ISKNV、SCRV毒种进行细菌、霉菌、支原体及鳜鱼蛙病毒(RANA)和神经坏死病毒(NNV)检测,检验毒种的纯粹性。分别将F1、F5和F10代ISKNV、SCRV病毒液用甲醛灭活后制备灭活疫苗,免疫鳜鱼21 d后攻毒,连续观察14 d,待鱼体稳定后统计死亡率并计算免疫保护率(RPS)。将ISKNV和SCRV毒种湿毒保存于-80℃冰箱,每6个月取3支检测病毒滴度,以确定毒种的保存期。[结果]各代次毒株感染CPB细胞后产生的CPE形态及病变速度基本相同,SCRV滴度为10~(8.58)~10~(8.875) TCID_(50)/mL,ISKNV滴度为10~(7.38)~10~(7.625) TCID_(50)/mL。F1、F5和F10代ISKNV按10~4 TCID_(50)/mL、SCRV按10~(6.5) TCID_(50)/mL对鳜鱼攻毒(每尾0.1 mL),致死率均超过90%。ISKNV和SCRV各代次毒种可分别扩增出1 300bp的MCP基因和1 500 bp的G基因,特异性良好。ISKNV、SCRV毒种无细菌、霉菌、支原体及鳜鱼蛙病毒和神经坏死病毒污染。各代次病毒灭活疫苗对鳜鱼安全有效,免疫保护率ISKNV可达92%以上,SCRV可达84%以上;湿毒-80℃保存,保存期为36个月。[结论] 10代以内ISKNV和SCRV的生物学特性稳定,可用于鳜鱼ISKNV和SCRV二联灭活疫苗的制备与检验。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王健楠  赵丽丽  刘立月  连科迅  李一经  葛俊伟  刘敏  
利用RT-PCR方法扩增出IPNV-ZYX分离株主要结构蛋白VP2的抗原表位区基因(616bp),命名为IPNV VP2 COE,将其克隆到pCold TF表达载体中构建重组质粒pCold TF-VP2COE,在大肠杆菌BL21(DH5α)感受态表达,经SDS-PAGE电泳分析,表达蛋白约78 ku,用镍离子亲和层析柱纯化该蛋白,制备抗血清,间接ELISA结果显示,IPNV(ATCC VR-1318)细胞培养物与鼠抗VP2 COE蛋白血清发生特异性反应,效价为1∶12 800;间接免疫荧光结果显示,鼠抗VP2 COE血清可与黑龙江某渔场已知感染IPNV虹鳟肝组织产生特异性的荧光,以上两项结果表...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张仲凯  何跃锋  方琦  程晓非  董家红  尹跃艳  丁铭  
应用超薄切片电镜观察,对3种番茄斑萎病毒属(Tospovirus)病毒侵染寄主细胞病理特征进行了比较分析。番茄环纹斑点病毒(Tomato zonate spot viru,s TZSV)侵染的番茄,叶部细胞中病毒粒体呈块状聚集于内质网池中,果实细胞中呈块状、管状或单个粒体散布于细胞质中,细胞核较完整,叶绿体空泡化;凤仙花坏死斑病毒(Impatiens necrotic spot virus,INSV)侵染的蝴蝶兰叶部细胞和亚细胞结构消失,病毒粒体分布较少,聚集于细胞质中的内质网池内;花生黄斑病毒(Groundnut yellow spot viru,s GYSV)侵染的辣椒果实的亚细胞结构较完...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熊权鑫  朱玲  汪开毓  杨倩  贺扬  王二龙  
为明确引起四川石棉某养殖场饲养的虹鳟患病死亡的病原体,实验对自然发病虹鳟进行大体病变观察并对其病原体进行分离,通过人工感染实验及多重RT-PCR鉴定确定病原体WZ160509,并对病原体的主要结构蛋白VP2进行扩增分析,同时对病变组织进行组织病理学观察。结果显示,患病鱼主要临床症状表现为体表发黑,腹部膨大,挤压腹部可见肛门喷射淡黄色黏液便;剖检可见肝脏、肾脏苍白;肠道内无食物,内积黄色黏液。将患病虹鳟组织匀浆液无菌接种虹鳟鱼生殖腺细胞系(rainbow trout gonad cell line,RTG-2)细胞,盲传3代均出现典型的细胞病变。人工感染实验显示死亡率高达90%,并出现与自然患病鱼相同的症状。多重RT-PCR检测发现,自然发病鱼、人工感染鱼以及病变RTG-2细胞均为传染性胰腺坏死病病毒(infectious pancreatic necrosis virus,IPNV)阳性,其主要结构蛋白VP2基因与美国分离株基因组1型聚为一支,且同源性分析表明,WZ160509-VP2与IPNV-VP2(AY026345)的同源性最高,序列一致性为95.8%。组织病理学观察显示,患病鱼胰腺细胞空泡变性,坏死;肝细胞空泡变性,坏死;肾小球轻度炎症,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肾小囊腔内有红色絮状蛋白类物质渗出,肾小管上皮细胞空泡变性。研究表明,从该养殖场患病虹鳟中分离到的病毒为IPNV。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杨冰  宋晓玲  黄倢  雷质文  
对虾传染性皮下及造血组织坏死病(IHHN)是国际兽疫局(OIE)划定的甲壳类其他重要疾病之一,它分布广泛,危害严重,对世界对虾养殖业的发展影响重大。随着国际贸易的不断发展,区域间个体的流动有可能造成该病病毒传播。有迹象表明,近几年来中国养殖对虾中已发现IHHNV,且呈流行趋势。目前,国际上已建立起多种标准检测方法以监控疾病的流行。本文就该病毒的病毒特性、感染宿主、传播途径、地理分布及诊断技术等方面的研究现状作一综述,旨为对虾病毒性流行病学调查及疾病监控提供参考。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蒋方军  高隆英  何俊强  江育林  
收集福建某渔场的患病石斑鱼苗制备组织切片,同时将患病石斑鱼苗组织匀浆后接种到条纹月醴细胞系(striped snakehead,SSN-1),对发生细胞病变(cytopathic effects,CPE)的SSN-1细胞进行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纯化负染,并制备细胞超薄切片,借助SSN-1细胞系从患病石斑鱼苗中分离病毒性神经坏死病毒(viral nervous necrosis virus,VNNV)。试验结果表明:在病鱼脑和视网膜中可见大量的空泡,接种SSN-1后2~3 d出现CPE,PCR检测可扩增出VNNV特异性带,提示这是VNNV病毒。负染及SSN-1细胞超薄切片的电镜...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