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51)
- 2023(1417)
- 2022(1167)
- 2021(1107)
- 2020(991)
- 2019(2171)
- 2018(2346)
- 2017(4614)
- 2016(2335)
- 2015(2720)
- 2014(2838)
- 2013(2656)
- 2012(2578)
- 2011(2355)
- 2010(2405)
- 2009(2413)
- 2008(2421)
- 2007(2163)
- 2006(2065)
- 2005(1894)
- 学科
- 管理(10872)
- 企(10097)
- 企业(10097)
- 济(9695)
- 经济(9683)
- 业(8878)
- 方法(5773)
- 财(4917)
- 业经(4835)
- 理论(4617)
- 务(4227)
- 财务(4218)
- 财务管理(4213)
- 企业财务(4073)
- 和(3790)
- 信息(3458)
- 数学(2916)
- 数学方法(2872)
- 企业经济(2854)
- 经济理论(2790)
- 银(2472)
- 银行(2472)
- 制(2410)
- 行(2293)
- 学(2049)
- 工作(1946)
- 化(1802)
- 税(1742)
- 及其(1735)
- 产业(1693)
- 机构
- 大学(36633)
- 学院(35204)
- 管理(16390)
- 理学(13495)
- 理学院(13391)
- 管理学(13244)
- 管理学院(13174)
- 济(11384)
- 经济(11076)
- 中国(9424)
- 研究(8989)
- 财(7847)
- 京(7803)
- 财经(6018)
- 中心(6012)
- 江(5732)
- 信息(5639)
- 科学(5466)
- 经(5338)
- 州(5037)
- 北京(4890)
- 财经大学(4402)
- 所(4332)
- 农(4318)
- 图书(4287)
- 业大(4212)
- 范(4145)
- 师范(4118)
- 书馆(4073)
- 图书馆(4073)
共检索到5726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征信
[作者]
张建文 赵梓羽
个人信用信息的民法保护由权利确认制度和民事责任制度共同构成。个人信用信息权益在本质上是一种复合性权利,内在包含自主利益和信用利益。侵害个人信用信息的民事责任主要是侵权责任原则,其请求权基础是我国《个人信息保护法》第69条第1款。侵害个人信用信息侵权损害赔偿的归责原则应采纳过错推定责任原则,其中损害既包括风险损害和焦虑损害,又包括身份盗窃、信用损害等下游损害。如果数个信用信息处理者的处理行为侵害个人信用信息造成损害的,则应根据因果关系的具体形态适用或类推适用我国《民法典》第1170条、第1171条和第1172条的规定。侵害个人信用信息的责任承担方式具有多元化,其损害赔偿范围包括财产损害赔偿和精神损害赔偿,有建立惩罚性赔偿之必要。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郭广辉 郭松茂
论侵害消费者权益的民事责任郭广辉,郭松茂“19世纪是劳动者运动,20世纪则是消费者运动。”我国正在施行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不仅体现了时代的共同特征,而且反映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本质要求。作为“消费者权利的基本法”和“消费者权益保护措施的特别法...
[期刊] 征信
[作者]
张博文
民事主体的信用权益是一项独立于名誉权的人格权益,以维持适当的信用评价为核心权能。侵害民事主体信用权益的案件在司法实践中频频发生。为此,可通过类型化识别的方法,将民事主体信用权益的侵害分为信息处理型侵害和非信息处理型侵害两种形态,厘清二者在侵权主体、过错认定和责任承担方面的差别。面对这两种侵害行为,应通过删除更正权和损害赔偿请求权为民事主体提供充分的侵害救济手段。其中,删除更正权的对象是信用信息处理者,其须对民事主体的请求作必要审核并及时处理;损害赔偿请求权指向造成损害的主体,在非信息处理型侵害中还包括有过错的信贷机构,损害赔偿的范围则包括财产损失和精神损害。
[期刊] 征信
[作者]
朱贺 刘志静
目前我国个人征信信息保护立法明显滞后,信用权没有作为独立的权利种类以法定形式确立,而是被列入名誉权保护范畴之下。通过名誉权对信用权进行保护具有诸多局限性,个人征信侵权案件存在侵权行为和责任认定不明确、裁判结果“同案不同判”等问题。因此,在立法层面要进一步完善顶层设计,将信用权作为一项独立权利列入《民法典·人格权编》,统一个人征信侵权案件的民事责任认定标准,为信用权受损的司法责任认定问题提供裁判指引,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和市场交易的安全稳定。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韩玎 鲁篱
基于对信用评级结果的依赖,评级机构的错误评级给投资者造成了巨大损失。评级机构因评级中的欺诈、重大过失而引发的民事赔偿案件日渐增多,美国、欧盟的相关判决表明其开始不断强化信用评级机构的民事法律责任。但在设计信用评级机构法律责任机制时应当确保各方都有审慎的激励、确保权责相一致。而诉由的选择、对评级机构的过错认定等都是极为重要的。
关键词:
信用评级机构 评级失准 民事赔偿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刘洁
用人单位对劳动者个人信息的处理,伴随劳动合同的建立、存续与终结,因信息处理造成的侵害也贯穿劳动关系始末。在职场空间,用人单位对劳动者个人信息的不法侵害主要表现为:过度收集、职场监控与不当公开。侵害劳动者个人信息造成的损害呈现双层结构,即侵害个人信息本身的损害与由此衍生的劳动权益损害,后者主要表现为就业歧视和不法解雇。针对侵害信息本身所造成的损害,劳动者可以通过删除权、撤回权或更正权消除,请求恢复劳动关系;若损害仍无法弥补,还可主张物质性和精神性损害赔偿。但是针对信息处理导致的劳动权益损害,无法完全借助私法路径得以救偿,仍需回归劳动法。通过扩张劳动者单方解除权,预防和惩戒用人单位的信息处理行为;以集体合同规范行业内的信息处理活动,激活工会的职能,弥补劳动者的自治性缺陷;更新劳动基准的内涵,使其涵盖劳动者信息权益保护,将劳动者信息侵害纳入劳动监察与劳动争议解决机制的范畴。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刘敢生
论旅行社侵权的民事责任□刘敢生近几年,国际、国内两个旅游市场开始融合,互补互促的大旅游、大产业局面正在形成,产业发展空间更加广阔。但是,随着旅游业不断发展,因旅游引起的纠纷案件也逐渐增多,而旅游立法的相对滞后,又带来一些侵犯旅游者权益的问题不能依法解...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婷
在对环境侵权和环境侵权民事责任进行具体分析的基础上,对环境侵权归责原则进行了探讨,提出我国法律规定中环境侵权的归责原则存在的问题,并对完善现行立法中的环境侵权归责原则提出了合理建议。
关键词:
环境侵权 环境侵权民事责任 归责原则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郑勇
内幕交易侵权违法行为一直是扰乱证券市场稳定运行的顽疾,而内幕交易侵权责任中因果关系的认定又是司法审判中较难突破的屏障。面临司法审判压力与理论研究瓶颈的双重困境,明确内幕交易侵权责任中的因果关系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从因果关系理论基础以及内幕交易本质入手研究,并考察司法实践中内幕交易侵权责任中因果关系认定的困境,进而进一步深入研究认定内幕交易侵权责任中因果关系的理论,并提出司法审判中认定内幕交易侵权责任因果关系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内幕交易 侵权责任 因果关系 认定
[期刊] 征信
[作者]
任宏涛
在个人信用征信活动中,围绕个人信用信息,不同的权利主体从不同角度提出了不同的权利主张。作为信息主体的个人,强调个人权利的保护;为了保障交易安全,提高交易效率,加强社会管理,则需要确认社会公众的知情权;而在信息的征集、加工、整理、流转环节,个人信用信息的财产权属性也不容忽视。因此,应客观分析附着在个人信用信息上的各种权利以及权利之间存在的冲突,并加以平衡,从而促进个人征信制度的建立。
[期刊] 征信
[作者]
王东方
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开发与应用可分为“海量数据的收集”“海量数据的训练”“模型的重复迭代”以及“模型的应用”四个阶段。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开发模式可分为“独立开发模式”“用户参与模式”以及“开源提供模式”三种。生成式人工智能对个人信息权益的侵害风险主要包括:个人信息的非法收集与处理、已公开个人信息的不合理使用、用户生成信息的非法再处理以及个人信息泄露或非法保留。相应的规制路径可基于以下两个方面展开:在宏观上,应坚持包容审慎监管理念以及敏捷治理理念;在微观上,具体的规制方案应着眼于生成式人工智能的不同开发模式,明确不同主体的个人信息合规处理要求以及应承担的个人信息保护义务。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胡大武
征信侵权行为无论在商事活动还是日常的消费活动中均已经大量存在,并呈现出时代特色。立法机构应创设信用权,加大对诚实履行债务清偿义务人信用权益的保护力度。这不仅有利于交易活动的便捷进行,而且对于促进征信产业的良性发展也具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
信用权 侵害 类型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马洪
公司董事的民事责任马洪TheCivilResponsibilityofCorporationDirector¥(MaHong)Directoristhecoreofcorporationnianagement.Thebehaviorofdirecto...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罗新华
本文认为,由于上市公司承担民事责任的前提条件是其披露的会计信息存在虚假陈述,因此如何认定虚假陈述是确定上市公司是否应承担民事责任的关键。《关于审理证券市场因虚假陈述引发的民事赔偿案件的若干规定》对虚假陈述的界定以客观事实作为衡量标准,但会计学衡量会计信息是否存在虚假陈述的标准则遵循程序理性原则。以程序理性为理论基础来制定会计准则、制度,再以这样的会计标准作为衡量会计信息是否真实、是否存在虚假陈述的依据,与直接以客观事实作为衡量会计信息是否真实、是否存在虚假陈述的依据,其结果可能会存在一定的差距。文章提出,在认定上市公司披露的会计信息是否存在虚假陈述时,要遵循程序理性原则,即只能依据会计准则、会...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李红润
银团贷款的牵头行应确保其发送给潜在参加行的信息备忘录具有真实性、完整性和正确性。为使牵头行履行此项义务,保护参加行对信息备忘录的合理信赖,确立信息备忘录虚假陈述民事责任具有重要意义。《银团贷款操作指引》对此虽未规定,但合同法有关缔约过失责任的规定可作为牵头行承担信息备忘录虚假陈述民事责任的依据。此外,也应允许牵头行采取措施限制自己的责任,以平衡其与参加行的利益。
关键词:
银团贷款 信息备忘录 虚假陈述 民事责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