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820)
- 2023(4064)
- 2022(3413)
- 2021(2829)
- 2020(2328)
- 2019(5206)
- 2018(5034)
- 2017(9805)
- 2016(4996)
- 2015(5624)
- 2014(5672)
- 2013(5871)
- 2012(5875)
- 2011(5577)
- 2010(5770)
- 2009(5503)
- 2008(5044)
- 2007(4641)
- 2006(4499)
- 2005(4236)
- 学科
- 济(51914)
- 经济(51891)
- 地方(16793)
- 方法(12930)
- 管理(12690)
- 地方经济(12679)
- 数学(11867)
- 数学方法(11814)
- 业(10247)
- 中国(8990)
- 学(7792)
- 业经(7711)
- 农(7362)
- 企(6954)
- 企业(6954)
- 经济学(6290)
- 财(6102)
- 环境(5929)
- 农业(5667)
- 融(5247)
- 金融(5246)
- 发(5187)
- 产业(4990)
- 制(4870)
- 体(4541)
- 资源(4521)
- 和(4319)
- 总论(4169)
- 收入(4066)
- 及其(4054)
- 机构
- 学院(84960)
- 大学(84422)
- 济(50639)
- 经济(49910)
- 研究(35033)
- 管理(28837)
- 中国(25844)
- 理学(24347)
- 理学院(24008)
- 管理学(23667)
- 管理学院(23497)
- 财(19554)
- 科学(18691)
- 所(17988)
- 经济学(17932)
- 京(17382)
- 研究所(16156)
- 经济学院(15801)
- 财经(15711)
- 中心(14648)
- 经(14089)
- 江(12563)
- 院(11985)
- 科学院(11514)
- 财经大学(11397)
- 北京(11306)
- 农(11170)
- 范(10855)
- 师范(10801)
- 社会(10427)
- 基金
- 项目(51457)
- 科学(40658)
- 基金(38260)
- 研究(37775)
- 家(33021)
- 国家(32802)
- 科学基金(27689)
- 社会(27465)
- 社会科(26079)
- 社会科学(26069)
- 基金项目(19781)
- 省(18952)
- 教育(15814)
- 资助(15787)
- 划(15499)
- 自然(15362)
- 自然科(14968)
- 自然科学(14965)
- 自然科学基金(14693)
- 编号(13516)
- 发(13445)
- 济(12845)
- 经济(12750)
- 国家社会(12430)
- 重点(11804)
- 发展(11626)
- 展(11487)
- 部(11430)
- 成果(11088)
- 教育部(10106)
共检索到13922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成思危
依靠经济手段缩小地区差距化学工业部副部长中国软科学研究会副理事长成思危编者按:本文对地区差距提出了一些新的观点,并着重指出要用经济手段来缩小地区差距,要采取措施推动生产要素向欠发达地区流动、减小流动阻力。尤其是侧重实际的文风,谈出了许多具体的工作取向...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郭兆淮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孙自铎
地区间社会发展差距的缩小必须以经济发展差距的缩小为前提 ,没有经济发展差距的缩小就不可能有社会发展差距的缩小。在我国现阶段 ,试图在地区间经济发展差距继续扩大的前提下缩小地区间社会发展差距 ,这是不现实的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魏立萍
缩小收入差距促进经济增长的对策魏立萍一、我国现阶段收入差距在收入分配差距的比较中,常用五等分的测量方法,就是按收入水平的高低,将人口分为五等分,然后计算各个1/5人口层的收入在全部收入中所占的比例,表1和表2分别是美国家庭收入按五等分法计算的各人口层...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杨扬 徐现祥 舒元
本文通过对2000~2007年间广东省21个地级市实际人均GDP的总体差异和各市38个二位码工业行业的集聚度测算发现,2005年左右省内各市实际人均GDP差距出现了缩小的趋势;在广东省内经济差距的缩小的同时,2005年左右广东省的工业集聚度也呈现出明显的下降趋势。研究表明,广东省城市间的产业空间转移是引起省内人均GDP差距缩小的主要原因。其中,高耗能行业与劳均资本存量较低的传统制造行业转移态势明显。与此同时,地方政府在省内产业转移和优化产业空间布局中起到了积极的引导作用。
关键词:
经济差距 基尼系数 产业转移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田钊平
我国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无论从内部还是外部来看差距均呈扩大之势,经济发展水平处于较低层次,这主要是由于民族地区教育陷入低均衡发展陷阱所致。民族地区要缩小经济发展差距,必须针对教育低均衡发展的制度性根源,采取外部强力介入的措施,有效地破解教育低均衡发展陷阱,以推动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向高水平均衡演进。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刘英骥
坚持经济协调发展缩小地区发展差距刘英骥中共中央十四届五中全会提出把坚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逐步缩小地区发展差距作为我国今后15年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项重要方针。这对于我们继续坚持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巩固和发展改革开放的伟大成果,顺利实现社会主义现代...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司增绰 李燕
数字经济是全球经济发展的方向,是推动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动力。鉴于数字经济影响的广泛性,为分析其对城乡居民消费差距的影响,基于2010—2019年我国30个省份(不含我国香港、澳门、台湾和西藏地区)的省级面板数据,先对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和城乡居民消费差距进行基准随机效应回归,并对东中西部地区的异质性进行检验,再进行分位数回归,进而以产业结构升级、电子商务、城镇化为中介变量进行基于拔靴(Bootstrap)法的链式中介效应检验。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发展水平与城乡居民消费差距呈负相关关系,且中部地区数字经济发展对缩小城乡居民消费差距的影响最为显著,其次是西部地区,最后是东部地区。当城乡居民消费差距较小时,数字经济会抑制城乡居民消费差距扩大,且抑制作用逐渐增强;当城乡居民消费差距较大时,数字经济所发挥的作用由抑制转为促进。数字经济不仅直接影响城乡居民消费差距,而且通过产业结构升级、电子商务、城镇化间接影响城乡居民消费差距。因此,应支持农村地区数字产业发展与产业数字化发展;注重农村地区电子商务基础设施建设,利用好电子商务平台;加快推动城镇化进程,逐步实现农村现代化。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魏自涛
中国居民收入差距的扩大化近年来越来越严重,主要表现为城乡居民间、不同地区居民间、不同行业和部门居民间收入差距的扩大。居民收入差距的扩大化已经并将继续对中国经济发展产生重大影响。对此,必须采取措施缓解居民收入差距扩大化问题,以利中国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关键词:
居民收入差距 经济发展 措施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魏君英 胡润哲 陈银娥
数字经济发展正深刻改变着居民的消费方式、消费途径和消费内容。文章通过构建理论模型得到数字经济发展与城乡消费差距呈负相关关系的基本命题;并利用熵值法和泰尔指数测算2013-2020年中国30个省、市和自治区的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和城乡消费差距;同时,采用固定效应、系统GMM、分位数和中介效应模型对理论模型的基本命题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1)数字经济发展可以显著缩小城乡消费差距,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依然成立;(2)数字经济发展对城乡消费差距的改善效应存在明显地区差异,东部地区效果较中、西部地区显著,且处于西部地区的农村由于存在“弱势群体”和“数字鸿沟”等问题导致其无法享受数字红利,进而产生数字经济发展反而会拉大城乡消费差距的情况;(3)数字经济发展对城乡消费差距水平越低的地区收敛作用越强;(4)提高消费信贷便利性是数字经济发展缩小城乡消费差距的重要传导路径。因此,为进一步发挥数字经济对消费扩容的赋能作用,缩小城乡消费差距,需进一步做大做强做优数字经济,实现数字经济地区差异化发展并积极推动数字普惠金融向农村市场下沉。
关键词:
数字经济 居民消费 消费差距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孙强 杨丽萍
实践证明,在经济高速增长时期,各国区际差异不但不会缓和反而迅速扩大,市场机制的自发作用趋于强化地区间差距的不平衡性,或者市场缩小地区差距的时间区间超出人们的承受限度,因此,通过实施一定的财政税收政策可协调地区经济。当前,为促进我国东、中、西部经济协调发展,借鉴国外平衡地区差距的财税政策有益经验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
地区差距 财税政策 比较借鉴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刘凤伟
学者们对于财政转移支付在缩小我国地区差距中的目标定位存在分歧。本文利用财政转移支付理论和内生经济增长理论的分析表明,合理的财政转移支付政策在短期内可以缩小政府间的财力差距,在长期内能够通过影响各地的公共支出水平缩小地区经济发展差距。
关键词:
财政转移支付 地区差距 公共支出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周小全
自20世纪90年代我国证券市场设立以来,我国资本市场发展十分迅速,市场体系也日臻完善,形成了现代资本市场的初步框架。截至2011年末,我国境内上市公司总数(A股、B股)2342家,分地区看,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境内上市公司数量占全国的比重分别为64.2%、15.2%、15.0%和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刘通 白雪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