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697)
- 2023(10803)
- 2022(8952)
- 2021(7957)
- 2020(6571)
- 2019(14400)
- 2018(13960)
- 2017(25987)
- 2016(13598)
- 2015(14892)
- 2014(14418)
- 2013(14229)
- 2012(13208)
- 2011(12147)
- 2010(12476)
- 2009(11977)
- 2008(11057)
- 2007(9994)
- 2006(9194)
- 2005(8516)
- 学科
- 济(79617)
- 经济(79567)
- 管理(38295)
- 业(35624)
- 企(27895)
- 企业(27895)
- 方法(26036)
- 数学(22943)
- 数学方法(22674)
- 地方(20184)
- 中国(18876)
- 农(17267)
- 学(15545)
- 业经(15435)
- 地方经济(13706)
- 财(13537)
- 农业(11957)
- 制(11768)
- 贸(11130)
- 贸易(11121)
- 易(10716)
- 环境(10274)
- 产业(10078)
- 融(10052)
- 金融(10051)
- 体(9650)
- 技术(9643)
- 银(9370)
- 银行(9336)
- 和(9257)
- 机构
- 学院(202564)
- 大学(200380)
- 济(94745)
- 经济(93057)
- 研究(77154)
- 管理(72338)
- 理学(61903)
- 理学院(61182)
- 管理学(60044)
- 管理学院(59701)
- 中国(56940)
- 科学(47198)
- 京(42248)
- 所(39864)
- 财(39721)
- 农(36755)
- 研究所(36172)
- 中心(33337)
- 财经(31211)
- 江(31042)
- 经济学(30687)
- 业大(30371)
- 农业(28910)
- 经(28312)
- 院(28014)
- 经济学院(27240)
- 北京(26584)
- 范(25104)
- 师范(24726)
- 州(24268)
- 基金
- 项目(133730)
- 科学(105140)
- 基金(96515)
- 研究(95190)
- 家(85954)
- 国家(85298)
- 科学基金(71944)
- 社会(62278)
- 社会科(59208)
- 社会科学(59193)
- 省(53297)
- 基金项目(49203)
- 自然(45556)
- 自然科(44531)
- 自然科学(44513)
- 划(44372)
- 自然科学基金(43733)
- 教育(42236)
- 资助(40334)
- 编号(36423)
- 发(31600)
- 重点(31035)
- 成果(28866)
- 部(28568)
- 创(28525)
- 创新(26846)
- 国家社会(26664)
- 课题(26402)
- 发展(25337)
- 科研(25320)
共检索到31547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尚勇,杨咸武,刘育新,吴向宏
依靠科技进步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和生产力飞跃(下)国家科委政策体改司尚勇杨咸武刘育新吴向宏三、我国科技进步和经济结构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成因分析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通过大量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同时加强自主研究开发和科技成果商品化、产...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尚勇,杨咸武,刘育新,吴向宏
依靠科技进步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和生产力飞跃(上)尚勇杨咸武刘育新吴向宏现代化最重要的标志是社会活动中应用最新科技成果的普及程度。信息和知识将取代资源,资本成为经济发展的最主要要素,技术创新能力已取代价格等传统因素,成为竞争优劣的决定性因素。科技水平的差...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史清琪
依靠科技进步促进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史清琪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产业经济与技术经济所依靠科技进步、促进我国产业结构调整,意味着资源配置不断优化,表现为产业不断升级。中国目前正处在工业化中期阶段,实现工业化尚需二十多年努力。1998年世界银行《发展报告》预测2...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吴忠泽
中部地区发展对国家发展的全局意义重大。当前,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中部地区发展面临着新的机遇。依靠自主创新,推进结构调整和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是中部地区崛起的关键。实现中部地区崛起,必须紧密围绕提升自主创新能力这一主线,建立和完善区域创新体系,大幅度提升中部地区的整体创新能力与竞争力。
关键词:
中部 自主创新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舒惠国
依靠科技进步 促进粮食生产再上新台阶舒惠国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决定,到本世纪末,我国经济体制要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人民生活要达到小康水平。在这个历史性转变中,最突出的问题和最大的制约因素还是农业。而农业中,粮食又是最为重要的问题。如何保持...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杨浚
前进中的“星火计划”已取得巨大成就,有必要再次明确“星火计划”的意义和目的,以利再战,促进“星火”燎原。再论“星火计划”的意义经过40年的社会主义建设,我国已经取得了举世公认的巨大成就。但由于旧中国留下的烂摊、底子薄建设起点低,以及工作中的某些失误,我国经济上的落后状况,尤其是农村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黄大金 刘健 夏飚 杨祺
本文结合湖南农业发展实际,分析了科技进步对农业产业化形成与发展的作用,概述了产业化发展科技领域所面临的重点攻关任务,提出了依靠科技进步,推进湖南农业产业化的若干具体对策。
关键词:
农业,科技,产业化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江淑安
一、加强卫生科技工作管理的主要做法 1.加强卫生科技工作的组织管理。我局自1984年以来,将卫生科技工作纳入了重要议事日程,由局长分管,职能股室负责日常工作。每年初有布置、年终有检查总结,年中还要召开1~2次专题会议。每年要安排科研经费,以保证各项活动的开展。 2.制订总体和分类的科技工作规划。13年中,先后分别制订了“七五”、“八五”、“九五”期间的《麻城市卫生工作科技规划》、《麻城市中医药工作科技规划》等。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徐匡迪
中国正处于工业化和城市化快速发展时期,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使中国二氧化碳排放处于世界前列,但人均排放仍大大低于发达国家,因此,中国应承担共同但有区别的减排责任。传统产业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是走向绿色发展的第一步;发展先进技术、采用物联网是走向绿色发展的突破点;调整能源结构、发展核能与可再生能源,是建设低碳社会、实现绿色发展的基础;创造低碳节能的生活方式,是建设低碳社会、实现绿色发展的根本保证。
关键词:
科技进步 减排 低碳 节能 绿色发展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陈印军
本文分析了我国苏、浙、闽、粤四省80年代以来粮食供求矛盾突出的现状,指出依靠传统的扩大播种面积,精耕细作和增施化肥等措施难以实现粮食持续增长,解决粮食问题只能依靠科技进步。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舒惠国
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决定,到本世纪末,我国经济体制要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人民生活要达到小康水平。在这个历史性转变中,最突出的问题和最大的制约因素还是农业。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顺当,实现跨世纪宏伟蓝图就有了基础。而农业中,粮食又是最为重要的问题。如何保持粮食稳定发展,有效地解决粮食总供给与总需求的矛盾,实现到本世纪末增产500亿公斤粮食的目标,是我们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卢良恕 王前忠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也是具有悠久历史和传统的农业古国。农业的基础地位,历来都受到重视。为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第二步战略目标,发展农业的主要任务是实现粮食总产4.5—5亿吨,棉花550—600万吨上新台阶,农村国民总产值再翻一番,农民达到小康生活水平。展望21世纪,我国农业面临严重挑战。制约农业发展的各种因素已日益显露出来。我国人均耕地面积和水资源不断减少,与人口指数和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相对比,形成了尖锐的矛盾,而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包括水利、土壤改良、抗灾害能力、农资供应以及科技水平等却仍然比较薄弱.党的十三届八中全会明确指出:“要牢固树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马克思主义观点,把农业...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徐建国
三峡工程对于从根本上解决我国长江中下游水患,充分利用我国水力资源,造福广大人民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三峡工程建成后,必须高度关注三峡库区的发展问题。本文从三峡库区的现实情况出发,提出了依靠科技进步,科学规划城镇发展、积极发展工业园区、做大做强特色农业、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努力建设生态屏障,确保库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思路建议。
关键词:
科技进步 三峡库区 可持续发展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卢良怒 王前忠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也是具有悠久历史和传统的农业古国。农业的基础地位,历来都受到重视。为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第二步战略目标,发展农业的主要任务是使粮食跃上年产4.5~5亿吨,棉花年产550~600万吨的新台阶,农村国民总产值再翻一番,使农民达到小康生活水平。展望21世纪,我国农业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惠永正
江泽民总书记在党的十四大报告中指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振兴经济,首先要振兴科技。只有坚定地推进科技进步,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取得主动。当前,我国经济正面临着加速发展,调整结构,提高效率的重要任务。尤其需要全社会提高科技意识,多方面加强科技投入,真正走上依靠科技进步的道路。科技工作在面向经济主战场、开发高新技术产业、基础研究三个方面要合理配置力量,确立各自攀登高峰的目标,在高科技领域中,中华民族要占有相应的位置。通过深化改革,建立和完善科技与经济有效结合的机制,加速科技成果商品化和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