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366)
2023(7614)
2022(6391)
2021(5718)
2020(4419)
2019(9940)
2018(9640)
2017(17715)
2016(9375)
2015(10575)
2014(10732)
2013(10619)
2012(10349)
2011(9583)
2010(9828)
2009(8934)
2008(8815)
2007(7879)
2006(7460)
2005(7114)
作者
(29576)
(24849)
(24775)
(23298)
(15803)
(11933)
(11118)
(9544)
(9528)
(8950)
(8534)
(8318)
(8309)
(7966)
(7817)
(7610)
(7220)
(7214)
(7067)
(6999)
(6317)
(6238)
(6000)
(5729)
(5637)
(5632)
(5597)
(5524)
(5181)
(4888)
学科
(48256)
经济(48211)
(24934)
管理(23949)
地方(20727)
中国(18102)
(16900)
企业(16900)
(15600)
业经(12100)
农业(11491)
地方经济(11455)
方法(11055)
(9995)
技术(9697)
(9449)
(9323)
金融(9322)
数学(9185)
(9148)
银行(9134)
数学方法(9064)
(9024)
环境(8509)
(8470)
贸易(8455)
(8274)
(8033)
(7741)
发展(7330)
机构
学院(137927)
大学(134694)
(57728)
研究(57437)
经济(56370)
管理(48073)
中国(43975)
理学(39362)
理学院(38795)
管理学(38150)
管理学院(37881)
科学(35924)
(31296)
(30178)
研究所(27117)
(26658)
中心(25584)
(25483)
(23470)
(21153)
(21094)
师范(20890)
北京(20707)
农业(20296)
业大(20181)
(19513)
(19407)
财经(18702)
科学院(18054)
经济学(16874)
基金
项目(88129)
科学(68888)
研究(66347)
基金(60223)
(53227)
国家(52747)
科学基金(43848)
社会(41041)
社会科(38911)
社会科学(38905)
(36495)
基金项目(31341)
(30646)
教育(28228)
编号(26919)
(26718)
自然(26626)
自然科(25897)
自然科学(25887)
自然科学基金(25363)
资助(23815)
成果(22176)
发展(21576)
(21192)
重点(20606)
课题(20250)
(19174)
创新(18018)
(17969)
国家社会(16770)
期刊
(75860)
经济(75860)
研究(46588)
中国(38406)
(26037)
学报(21208)
科学(20931)
管理(20374)
教育(18633)
农业(17979)
(17895)
(17007)
金融(17007)
大学(15705)
学学(14586)
业经(14070)
技术(13231)
经济研究(11866)
(9985)
问题(9703)
科技(9320)
财经(8918)
(8304)
论坛(8304)
资源(8278)
图书(8028)
(7819)
(7335)
(7251)
世界(7022)
共检索到23699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徐建国  
三峡工程对于从根本上解决我国长江中下游水患,充分利用我国水力资源,造福广大人民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三峡工程建成后,必须高度关注三峡库区的发展问题。本文从三峡库区的现实情况出发,提出了依靠科技进步,科学规划城镇发展、积极发展工业园区、做大做强特色农业、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努力建设生态屏障,确保库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思路建议。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田强  王恩才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蒋昭侠  
三峡水库位于长江上游下段,受回水影响的水库淹没区和移民安置涉及的县市称为库区。三峡库区属我国经济发展水平低的连片贫困地区之一。90年代以来,随着三峡工程的兴建,库区资源开发和经济发展速度明显加快,但也面临着许多挑战和发展中的经济、社会问题。对此,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杨达源  任朝霞  何太蓉  葛兆帅  
随着三峡工程的兴建 ,三峡库区的发展基础发生变化 ,库区的产业结构必然地要有所调整。百万移民促进新的城镇体系的建立。加入WTO对三峡库区的发展产生新的冲击 ,库区产业结构必须进一步调整。以大力发展林业为主 ,其次加强牧业的发展 ,再次大力发展水产养殖业 ,加强旅游业的发展 ,最后合理调整农业产业结构 ,同时要合理调整城镇体系。根据三峡工程和入世对库区的影响 ,提出三峡库区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建议 :(1)以市场为导向 ,立体开发 ,提高资源利用率和商品率 ,确保经济的发展 ;(2 )提高人才素质 ;(3)培养人们的生态价值观 ;(4 )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 ,加强管理、环境保护和生态修复。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陈印军  
本文分析了我国苏、浙、闽、粤四省80年代以来粮食供求矛盾突出的现状,指出依靠传统的扩大播种面积,精耕细作和增施化肥等措施难以实现粮食持续增长,解决粮食问题只能依靠科技进步。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卢良恕  王前忠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也是具有悠久历史和传统的农业古国。农业的基础地位,历来都受到重视。为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第二步战略目标,发展农业的主要任务是实现粮食总产4.5—5亿吨,棉花550—600万吨上新台阶,农村国民总产值再翻一番,农民达到小康生活水平。展望21世纪,我国农业面临严重挑战。制约农业发展的各种因素已日益显露出来。我国人均耕地面积和水资源不断减少,与人口指数和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相对比,形成了尖锐的矛盾,而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包括水利、土壤改良、抗灾害能力、农资供应以及科技水平等却仍然比较薄弱.党的十三届八中全会明确指出:“要牢固树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马克思主义观点,把农业...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卢良怒  王前忠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也是具有悠久历史和传统的农业古国。农业的基础地位,历来都受到重视。为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第二步战略目标,发展农业的主要任务是使粮食跃上年产4.5~5亿吨,棉花年产550~600万吨的新台阶,农村国民总产值再翻一番,使农民达到小康生活水平。展望21世纪,我国农业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江淑安  
一、加强卫生科技工作管理的主要做法 1.加强卫生科技工作的组织管理。我局自1984年以来,将卫生科技工作纳入了重要议事日程,由局长分管,职能股室负责日常工作。每年初有布置、年终有检查总结,年中还要召开1~2次专题会议。每年要安排科研经费,以保证各项活动的开展。 2.制订总体和分类的科技工作规划。13年中,先后分别制订了“七五”、“八五”、“九五”期间的《麻城市卫生工作科技规划》、《麻城市中医药工作科技规划》等。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徐匡迪  
中国正处于工业化和城市化快速发展时期,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使中国二氧化碳排放处于世界前列,但人均排放仍大大低于发达国家,因此,中国应承担共同但有区别的减排责任。传统产业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是走向绿色发展的第一步;发展先进技术、采用物联网是走向绿色发展的突破点;调整能源结构、发展核能与可再生能源,是建设低碳社会、实现绿色发展的基础;创造低碳节能的生活方式,是建设低碳社会、实现绿色发展的根本保证。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叶泽川  周孝华  杨秀苔  
本文分析了三峡库区可持续发展的现状及原因 ,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建立三峡库区可持续发展管理的动力模型 ,为地方可持续发展的管理与实施提供了依据。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王冰,黄岱  
可持续发展理论指导下的"P-E-R"环境人口容量模型是指导测定三峡库区环境人口容量的基本理论。该模型主张既要从环境资源角度又要从经济发展角度研究三峡库区环境人口容量问题。模型分析结果表明,三峡工程兴建前三峡库区的环境人口容量已经不足,三峡工程的兴建在短期内将使库区环境人口容量更加不足。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段小梅  
发展高效生态农业是三峡库区协调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 ,实施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本文在分析生态农业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及库区发展生态农业必要性的基础之上 ,剖析了生态农业建设的种种优势和制约条件 ,最后指出了三峡库区发展生态农业的主要对策及措施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王文军  
三峡库区经济落后,生态脆弱,在库区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必须考虑到资源、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关系。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本文建议:应设计特色生态工业园区,以主题概念招商引资,通过园区的生态设计为企业创造生态产业链,为生态工业的建立和发展提供平台,引导工业可持续发展;以经济林方式经营库周绿化带,发展农业旅游,促进产业间良性循环;建立生态农业循环体系,创建绿色产品基地;结合退耕还林,采用林药间种、林果间种等方式使生态建设与经济发展相互促进;垃圾资源化处理,实行垃圾无害化处理与农业有机肥联动机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