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153)
- 2023(12504)
- 2022(10104)
- 2021(9220)
- 2020(7773)
- 2019(17341)
- 2018(17393)
- 2017(32703)
- 2016(17790)
- 2015(19532)
- 2014(19376)
- 2013(19132)
- 2012(17481)
- 2011(15751)
- 2010(16288)
- 2009(15472)
- 2008(15681)
- 2007(14427)
- 2006(13382)
- 2005(12249)
- 学科
- 业(86710)
- 济(74261)
- 经济(74151)
- 企(69978)
- 企业(69978)
- 管理(62745)
- 农(46040)
- 农业(30734)
- 业经(30077)
- 方法(26115)
- 财(24732)
- 中国(21927)
- 制(20427)
- 数学(18229)
- 数学方法(18055)
- 技术(18014)
- 务(17193)
- 财务(17164)
- 财务管理(17141)
- 策(16240)
- 企业财务(16163)
- 体(16016)
- 地方(15056)
- 理论(14138)
- 和(14105)
- 划(13858)
- 贸(12685)
- 体制(12680)
- 贸易(12678)
- 易(12346)
- 机构
- 学院(254304)
- 大学(245410)
- 济(108149)
- 经济(106038)
- 管理(101277)
- 研究(87117)
- 理学(85755)
- 理学院(84949)
- 管理学(83855)
- 管理学院(83382)
- 中国(70186)
- 农(58247)
- 京(52694)
- 财(50841)
- 科学(50798)
- 农业(44502)
- 所(44144)
- 江(43008)
- 业大(41271)
- 中心(40108)
- 研究所(39256)
- 财经(38145)
- 经(34499)
- 州(33105)
- 北京(32991)
- 院(31162)
- 范(30908)
- 省(30624)
- 师范(30563)
- 经济学(30558)
- 基金
- 项目(160154)
- 科学(127001)
- 研究(122488)
- 基金(114031)
- 家(98715)
- 国家(97603)
- 科学基金(84465)
- 社会(77957)
- 社会科(73394)
- 社会科学(73372)
- 省(66097)
- 基金项目(59900)
- 教育(54674)
- 划(53249)
- 自然(52735)
- 自然科(51505)
- 自然科学(51487)
- 编号(51321)
- 自然科学基金(50644)
- 资助(44855)
- 成果(41273)
- 业(38263)
- 创(37339)
- 发(37033)
- 重点(35882)
- 课题(35624)
- 部(35326)
- 创新(34065)
- 制(32704)
- 农(32159)
- 期刊
- 济(137870)
- 经济(137870)
- 研究(78000)
- 中国(62122)
- 农(61190)
- 管理(42732)
- 财(41771)
- 农业(41047)
- 科学(36793)
- 学报(36290)
- 教育(30095)
- 业经(29216)
- 大学(29156)
- 融(27838)
- 金融(27838)
- 学学(27392)
- 技术(25236)
- 业(21847)
- 经济研究(19300)
- 财经(19188)
- 问题(17730)
- 经(16698)
- 农村(14897)
- 村(14897)
- 技术经济(14867)
- 世界(14586)
- 农业经济(14239)
- 科技(13462)
- 版(13271)
- 现代(13148)
共检索到41069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改革
[作者]
高鸣 种聪
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是新阶段农业农村现代化的主攻方向。依靠科技和改革双轮驱动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是对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理论的基本遵循,是我国“三农”发展不断取得新成就的历史经验,也是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的现实需要。立足党的十八大以来农业科技、农村改革的现实基础,对标建设农业强国的目标和愿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发展农业科技的主要思路是统筹实现科技自立自强和开放合作、充分结合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同步推动技术进步和推广应用,关键任务是推进种源核心技术攻关、着力提升农机装备研发应用水平、加快发展设施农业、构建更高水平的农业防灾减灾体系;深化农村改革的主要思路是处理好农民和土地的关系、发展多种形式的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坚持在改革中保障和增进农民利益,关键任务是深化新阶段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加快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稳慎推进宅基地制度改革、持续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率先在县域内破除城乡二元结构。
关键词:
农业强国建设 农业科技 农村改革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金文成 靳少泽
本文揭示了农业强国建设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战略中的重要地位,剖析了中国实现由农业大国向农业强国跨越的现实基础和主要障碍,梳理了世界农业发达国家的共性特征和规律性启示,提出了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路径选择。研究发现:中国农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仍是大而不强,在农业产出效率、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科技创新能力、产业组织能力等方面存在不足。而农业发达国家普遍在农业科技现代化、服务现代化、产业链现代化、经营体系现代化等方面具备优势,并且注重本国农业可持续发展、农业支持保护和工农城乡关系调整。中国要建设的农业强国,既有世界农业发达国家的共同特征,也有基于现实国情农情的中国特色;既要伴随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全过程,也要体现中国式现代化本质要求的各方面。因此,必须立足中国基本国情农情,有效发挥政治制度、土地制度、农耕文明、改革发展、技术后发等特殊优势,夯实国家粮食安全根基、加强耕地保护建设、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提升农业产业链韧性、加强和完善农业支持保护、促进农业绿色发展全过程转型、推进农业高水平对外开放。
关键词:
农业强国 现实基础 国际经验 路径选择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郭思乐
儿童的天性起点非零,儿童具有历史性、社会性和向上性,它集中表现为语言的、思维的、学习的、感悟的、情感的、自调节的和创造的高级本能。作为人之集约化和职能化的成长环境的学校教育,为了要发挥其功能的最大值,其任何行为均应是推动、保护、激扬学生的学,最大限度地形成和依靠学生的学。故应建立"当其无"的中空式课程,区分成长期与成熟期,对成长期的教育教学方式重新进行研究,课堂教学从虚体设计走向实体设计。如此实践,将最经济有效地实现教育提升人的根本目的,从而在宏观领域解决教育的动力不足问题,以借助生命能量的新思路建立教育均衡,更好地发挥教师的作用,有利于面向全体学生大面积提高教育质量。
关键词:
基础教育 素质教育 学习本能 课堂教学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陆胜民 邹先定 席与芳 应铁进
通过对我国产后农业现状及开发潜力的评估,以及与国际先进水平的比较,提出了21世纪我国发展产后农业的思路和对策:在调整农业产业结合和稳定农产品原料基地的基础上,重视现有技术装备的组装配套和推广应用,注重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和流通产业的开发,并且依靠科技进步,大力发展农业高新技术,特别是生物技术对我国产后农业的改造,以抓住产后农业发展的主动权,使我国农业在21世纪初再上一新台阶。
关键词:
产后农业,科技进步,对策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李辉尚 李美琪 黄晓慧 胡冰川
大豆是重要的战略性农产品之一,在农业强国战略中有着突出重要地位。但我国大豆对外依存度和进口来源集中度过高,在全球地缘政治等重大事件冲击下,贸易链、供应链不确定性风险集聚、脆弱性凸显;立足国内,确保大豆供给安全,实现风险可控,是我国新时期全面保障粮食安全的战略需要,也是实现农业强国建设目标的内在要求。当前,我国大豆有效供给面临技术“卡脖子”问题突出、核心产区加速北移、比较效益相对较低和供需结构性矛盾凸显等“四元”现实困境;多情形测算结果显示,立足国内提升大豆产能的潜力巨大,需多措并举、综合施策,持续增强我国大豆供给安全保障能力。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李晓明
本文认为,要实现我国90年代的农业发展目标,要靠政策,要靠投入,但最终还要靠科技进步。作者在分析了我国依靠科技进步实现既定农业发展目标的可能性和必要性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并提出了我国农业科技进步的主攻方向。最后,作者提出了保障农业科技进步的三大对策措施:1.增加农业技术的有效供给。2建立完善农业科技推广的载体。3.激发农户农业科技的有效需求。
[期刊] 改革
[作者]
魏后凯 崔凯
农业强国以农业供给保障能力强、农业竞争力强、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强、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强和农业发展水平高为特征,表明特定时期一国农业发展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为实现农业由大到强的转变,中国围绕粮食安全、资金投入、科技创新、产业发展、经营服务、生态保护、试点改革等领域采取了一系列有效举措,粮食生产能力、农业增长动力、产业带动能力、资源利用能力等不断增强,目前已经具备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基础条件。突破建设农业强国面临的约束,补齐农业强国建设短板,应推进四大体系建设,包括确保稳产优供基础的能力体系建设、彰显农业竞争优势的产业体系建设、基于双轮驱动与可持续发展的支撑体系建设、面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战略的政策体系建设,确保到21世纪中叶农业强国如期建成。
关键词:
农业强国 农业现代化 农业竞争力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王曙光
2023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强调“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始终不懈地把14亿多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2022年末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战略目标,指出“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没有农业强国就没有整个现代化强国;没有农业农村现代化,社会主义现代化就是不全面的。” 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又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的基础上,
关键词:
农业强国 农产品贸易逆差 农业科技进步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张春贤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邓春晖 王瑾 赖晓璐
课题研究针对沈阳市创新驱动和农业科技发展现状进行评价分析,明确沈阳市实施创新驱动发展的研究背景;围绕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科技的需求进行调查研究,总结目前农业科技发展中存在的问题;预测沈阳市的创新驱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发展的未来趋势,提出沈阳市创新驱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发展的实践思路与现实对策。
关键词:
科技创新 供给侧改革 现代农业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高鸣 赵雪
立足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新要求与新任务,高水平保障粮食安全是建设中国特色农业强国面临的首要课题,决定着我国农业强国建设的基础是否牢固。本文基于粮食安全与农业强国的关系,阐释农业强国视域下保障粮食安全的内涵与意义,分析中国建设农业强国的粮食安全现实基础,探讨高水平保障粮食安全面临的问题与挑战,提出农业强国视域下保障粮食安全的推进策略。研究表明,农业强国视域下对保障粮食安全的要求是多层次的,需要从总量安全、质量提升、结构优化、生态可持续、供给多元化等多方面高水平夯实粮食安全根基,为建设农业强国奠定坚实基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粮食生产能力、生产效率、经营体系、储备能力与物流体系建设等多个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然而,对标中国特色农业强国建设任务,我国粮食安全仍然面临粮食总量缺口大、自然资源约束加剧、单产提高难度大、种粮效益持续下滑、进口不确定性增加、粮食浪费等问题与挑战。因此,新时期应从保障粮食安全优先级、持续提高粮食生产能力、增强粮食供应链韧性、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等方面高水平保障粮食安全、推进农业强国建设。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怀进鹏
正处在大国到强国迈进历史新起点上的中国,创新驱动、转型发展已成为时代的主旋律,并进一步推动着高等教育转型和变革。提高质量、建设一批高质量的研究型大学是当代中国高等教育的历史使命。作为新中国创建的第一所航空航天高等学府,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诞生和发展是体现国家意志、承载国家使命、推动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一部分。经过60年的建设,在时代变革与拓新中,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叶苑
我国农业发展依靠科技谱新篇1992年以来,我国农业连年丰收。1996年,我国粮食总产量达到4.9亿t,肉产品和水产品总产量分别达到5915万t和2813万t。在这些数字的背后,无不闪耀着科技的光芒。党的十四大以来,农业科技成果在农业生产中得到了广泛的...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张飞云 李变荣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科技对农业增长的贡献率将越来越大。因此,要加快发展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加速我国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步伐,其根本出路在于依靠科技进步和坚定不移地实施科技兴农的战略方针,这是我国发展农业的一项战略决策。
关键词:
科技进步 农业发展 对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