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922)
2023(14424)
2022(11907)
2021(11164)
2020(9006)
2019(20593)
2018(20469)
2017(38822)
2016(20792)
2015(23417)
2014(23582)
2013(23380)
2012(22097)
2011(20357)
2010(21085)
2009(19660)
2008(18994)
2007(17120)
2006(15676)
2005(14432)
作者
(61253)
(51793)
(50925)
(48597)
(32723)
(24738)
(22979)
(20012)
(19692)
(18418)
(17665)
(17309)
(16567)
(16469)
(15844)
(15712)
(14884)
(14775)
(14740)
(14676)
(13115)
(12816)
(12658)
(12168)
(11722)
(11634)
(11330)
(11194)
(10617)
(10209)
学科
(113082)
经济(112985)
(59113)
(51191)
管理(49658)
方法(37135)
(35491)
企业(35491)
农业(34275)
数学(33284)
数学方法(32732)
地方(31632)
中国(30797)
业经(25782)
(18997)
(18413)
(17509)
(17257)
地方经济(16804)
(16492)
金融(16491)
(16427)
贸易(16411)
(15785)
银行(15771)
(15750)
(15431)
环境(14870)
技术(14536)
(13527)
机构
学院(305219)
大学(298541)
(136288)
经济(133529)
管理(114174)
研究(111680)
理学(97051)
理学院(95931)
管理学(94088)
管理学院(93525)
中国(86883)
科学(65882)
(65569)
(64137)
(57847)
(56878)
中心(51886)
研究所(51009)
农业(49721)
(48715)
业大(48464)
财经(44608)
(41906)
师范(41569)
经济学(41233)
北京(40983)
(40360)
(39036)
(38698)
(37280)
基金
项目(196076)
科学(154574)
研究(147505)
基金(139131)
(120054)
国家(118940)
科学基金(101867)
社会(94747)
社会科(89510)
社会科学(89483)
(80720)
基金项目(72993)
教育(66370)
(65246)
自然(62484)
自然科(61010)
自然科学(60994)
编号(60911)
自然科学基金(59832)
资助(57042)
成果(49111)
(48814)
重点(44143)
课题(43218)
(42968)
(40883)
发展(39883)
(39272)
国家社会(38697)
创新(38196)
期刊
(169861)
经济(169861)
研究(95404)
中国(72373)
(68955)
农业(46836)
学报(44329)
科学(43667)
管理(41927)
(40835)
大学(35377)
(34729)
金融(34729)
教育(34700)
学学(33552)
业经(31499)
技术(29721)
经济研究(25476)
(22737)
问题(22585)
财经(22026)
(19073)
世界(17718)
技术经济(17401)
统计(16568)
农村(15949)
(15949)
农业经济(15741)
经济问题(15545)
(15529)
共检索到48871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桂怿琪 ,郝保平  
山西省榆次市在完成农村第一步改革后,充分利用天时地利,发挥科技先导作用,开展多层次、多专业的技术经济服务,使农村经济改革顺利地跨入第二步。从1985年至今,在保证粮食生产稳中有增的情况下,投资3635万元,为城市提供了近1.3亿元产值的商品,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他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统筹规划,加强领导,创造适宜于科技长入经济的环境榆次市城郊经济开发的支柱是什么?市政府从一开始就很明确。他们始终坚持进行以科学技术为支柱的城郊商品经济开发。他们成立的全市城郊经济开发领导组,由市长及主管副市长、山西农大副校长,地区科委主任挂帅,综合办公室设在市科委,由科委、农委领导亲自主持日常工作。这种领导机制,为吸收外来高层次科技专家和当地科技人员共同开发经济创造了条件。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马乃毅  徐敏  
墨西哥和巴西在农村金融支持农业经济发展方面有政府财政补贴政策和税收优惠、相对完善的农村金融体系,农业保险保障等方面的经验,对中国农村金融支持农业经济发展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吴国清  
本文借鉴国内外城郊农业经济发展的经验、力求寻找我国城郊农业在市场经济导向下的发展途径,研究和探讨了城郊农业体制,生产结构,生产布局以及生产力水平等问题,并阐述了由传统型转换为市场型的机制,旨在推动城郊农业在市场经济中迅速发展。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朱薇  
中国传统农业的增长主要依赖自然资源的开发和增加化石资源的投入,在取得一定收益的同时带来了资源的浪费和严重的环境污染等一系列问题。循环农业作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为中国未来农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本文对国外几种较为典型的循环农业发展模式进行概述,并分别总结其各自特点及取得的相关成功经验,从而为中国循环农业经济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与启示。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朱薇  
中国传统农业的增长主要依赖自然资源的开发和增加化石资源的投入,在取得一定收益的同时带来了资源的浪费和严重的环境污染等一系列问题。循环农业作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为中国未来农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本文对国外几种较为典型的循环农业发展模式进行概述,并分别总结其各自特点及取得的相关成功经验,从而为中国循环农业经济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与启示。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赵盼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农业旅游开始兴盛起来,城郊农业旅游更是如此。由于其背靠城市,交通、通信便利,已成为广大市民周末休闲的好去处。当在城郊农业旅游的开发中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的现象,比如破坏生态环境,影响正常的农业生产等。基于此,有学者提升了开发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下的城郊农业旅游,以确保农业旅游走可持续、可循环的发展道路,在满足人们欣赏田园风光,感受民俗文化的需要同时尽可能减少对当地生态环境、生产方式以及生活方式的影响,确保生产和消费与社会和自然的协调发展。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陈宝生  李伯海  邓志涛  李沛文  
皋兰县是甘肃中部18个干旱县之一。全县辖7乡1镇71个行政村,人口总数15.3万人,可耕地面积43.7万亩;人均耕地2.85亩,改革开放以前,皋兰走的是封闭的单一农业经济的路子,就农业、抓农业。结果由于路子窄,自然条件严酷,群众长期不得温饱。尽管国家年年给回销粮、拨救济款,仍有80%的农户要过饭。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特别是1984年,中共甘肃省委、省政府提出“以城带乡、以大带小,发展甘肃经济”的战略决策之后,为了尽快改变皋兰的贫困落后面貌,县委、县政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胡昕  
近年来,随着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城郊型观光农业园逐渐成为辅助城镇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但受思想观念、政策等因素的影响,城郊型观光农业园在发展过程中的问题和矛盾不断凸显,违背了新型城镇化的宗旨。为充分发挥城郊型观光农业园的作用,需要充分理解观光农业园的概念及目前存在的问题,坚持生态性、功能性等原则,探索出适应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全新模式和实现路径。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孟禹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并强调要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发展农村经济,是夯实党的执政基础的重大政治任务,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是抓党建促基层治理能力提升的具体实践。近年来,山西省以大抓基层为导向,积极探索以党建引领农村经济发展新模式,比如,并村共享模式、校村共建模式、休闲康养模式等,在不断提升农村经济规模和效益中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左海霞  
[目的] 分析山西省农业经济增长、结构、竞争力优势度和区域农业资源配置现状及合理性,为乡村振兴产业动力发展提供参考。[方法] 以全国为参照,运用比较优势指数和Esteban-Marquillas偏离份额法拓展模型,综合探析山西省农业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现状。[结果] 2000—2019年间,山西农林牧渔业经济总量整体保持增长趋势,农林牧渔业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在波动中呈下降趋势,与全国同产业比值稳定在1.225%。结构比例演变相对稳定,以种植业为主,牧业为辅,渔业林业比重低;结构调整以种植业略下降,林业略提升为主要特征。农作物以谷物、豆类、薯类具有比较优势,尤以谷子、胡麻籽、高粱、绿豆、红小豆比较优势明显,明显高于全国水平。偏离效应分析显示:种植业规模增长明显,但结构、竞争力、资源配置均处于劣势;林业结构和资源配置合理,但规模小,不具竞争力;牧业发展规模、竞争力、资源配置优势均较好,但结构尚不合理;渔业产业规模小,增长优势不明显,结构发展程度低,竞争力差。动态变化中份额分量演变高度一致,种植业和牧业呈现明显的正负交替和此消彼长态势。农业经济增长优势整体表现为由南向北依次减弱的趋势,各地区结构偏离效应均为负,份额和结构分量区域间差异较小;竞争和配置分量偏离效应空间分布复杂,差异较大。[结论] 与全国相比,研究期内山西农业经济增长趋势不明显,竞争力低于全国水平。其中种植业和牧业结构需要进一步优化,提高资源配置合理性;林业结构和资源基础好,但发展较晚,亟待提高竞争力;渔业规模小,发展程度尚低。不同地区之间的协同性较差,可通过优化结构和分工,提高区域协作能力。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刘江  
改革以来,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取得了巨大成就,这其中农业科技进步作出了积极贡献。据估算,70年代,我国农业总产值增长的27%是靠科技进步实现的,到80年代科技进步对农业总产值增长的贡献份额提高到了35%。科技进步在乡镇企业发展,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增加农民收入,推动农村产业、产品结构调整等方面起了巨大的作用。90年代,我国经济发展进入一个新的时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何龙斌  
日本是世界上农业循环经济发展较为成功的国家之一,主要有再生利用型、有机农业型、立体复合型和沼气利用型4种模式,其成功经验在于完善法律法规、提供政策支持、重视技术支持、推行认证制度以及创新农业组织。本文通过总结日本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模式和经验,提出中国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建议。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姚晓萍  
本文对发达国家与我国当前的农业与经济整体背景做出分析,总结发达国家在农业经济发展方面一些具有实践价值的方法与经验,并对合理应用发达国家农业经济发展的实践方法与我国农村摆脱经济贫困的路径做出深入分析。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谭晶荣  
本文通过对发展中大国印度农业改革和发展中存在的粮食、土地、失业、贫困、地区差距、城乡差别等问题进行分析 ,发现中国也存在与印度相似的许多问题。两个国家在对待这些问题的处理方式上虽有一些差异 ,总体而言多数处理方式都很相似。印度在农业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同样也是中国所面临的问题 ,因此 ,两国之间需要相互学习和借鉴。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文化  钱友山  
针对大城市郊区农业在全国农产品大流通下受到冲击,资源与环境、经济、科技和社会发展等因素的制约日益严重的问题,提出了走出“发展即增长”的误区;以“流通”替代“自给”;以“城乡一体化”替代“单向服务”;跳出“政治农业”的束缚,树立资源优化配置意识,发展高价位农产品;增强生态意识,改变单纯追求经济效益的观念;以“综合”替代“单一”、“局部”;政府职能转变,农业现代化的主体由政府逐渐让位于农民的新观念。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