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440)
2023(3321)
2022(2791)
2021(2567)
2020(2051)
2019(4617)
2018(4651)
2017(8174)
2016(3914)
2015(3997)
2014(3771)
2013(3575)
2012(3203)
2011(2735)
2010(2816)
2009(2588)
2008(2448)
2007(2304)
2006(1931)
2005(1563)
作者
(9891)
(8420)
(8141)
(7534)
(5185)
(3848)
(3522)
(3064)
(3038)
(2822)
(2739)
(2692)
(2667)
(2560)
(2528)
(2480)
(2343)
(2291)
(2290)
(2289)
(2003)
(1935)
(1927)
(1886)
(1818)
(1805)
(1767)
(1766)
(1659)
(1559)
学科
(20328)
(19198)
企业(19198)
管理(18866)
技术(13231)
(12772)
经济(12765)
技术管理(11102)
中国(4781)
业经(4718)
方法(4351)
(3454)
(3445)
(3252)
理论(3162)
数学(3126)
数学方法(3108)
产业(3014)
(3004)
地方(2921)
(2784)
银行(2783)
(2772)
(2697)
(2529)
金融(2529)
农业(2460)
经营(2424)
(2279)
教育(2241)
机构
学院(52111)
大学(50936)
管理(24739)
(22130)
经济(21739)
理学(21727)
理学院(21548)
管理学(21384)
管理学院(21262)
研究(14768)
中国(11102)
(9741)
(9433)
(8164)
科学(8074)
财经(7483)
商学(7291)
商学院(7203)
中心(7085)
(6788)
(6469)
经济管理(6194)
经济学(6180)
(6085)
(6081)
师范(6033)
业大(6010)
技术(5980)
北京(5907)
(5662)
基金
项目(37676)
科学(31851)
研究(30064)
基金(27303)
(23138)
国家(22917)
科学基金(21212)
社会(20315)
社会科(19350)
社会科学(19349)
(16738)
(15554)
基金项目(15114)
教育(13751)
创新(13269)
(13213)
自然(12922)
自然科(12707)
自然科学(12706)
自然科学基金(12537)
编号(11179)
(9774)
(9398)
资助(8998)
成果(8606)
(8527)
(8404)
重点(8344)
课题(8325)
国家社会(8302)
期刊
(24054)
经济(24054)
研究(16110)
中国(13230)
管理(12314)
教育(8597)
(7043)
科技(6414)
技术(6338)
科学(6319)
业经(4495)
学报(4364)
(4252)
金融(4252)
(4213)
技术经济(4212)
大学(3924)
经济研究(3788)
(3565)
论坛(3565)
学学(3547)
财经(3448)
(3203)
(3057)
农业(2942)
商业(2665)
现代(2629)
软科学(2592)
职业(2559)
问题(2533)
共检索到7709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程如烟  罗晖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李群  
<正>“中国碳谷”这一概念,以实现“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前碳中和”为目标提出,主要围绕减缓气候变化、适应气候变化、技术创新、金融创新四个着力点,通过科技创新、产业升级、人才培养,构建一个以低碳、零碳、负碳技术为核心,集气候韧性安全、绿色低碳发展、碳数智金融服务于一体的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推动学科交叉和跨界融合,加速迭代形成新质生产力聚集城市群。
关键词: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黄鲁成  刘春文  苗红  吴菲菲  
面对我国人口老龄化的迅速发展,本文对如何依靠科技创新应对人口老龄化进行了思考:首先,分析论证了其重要性和必然性;其次,针对我国该研究领域存在的七个问题,系统阐述了依靠科技创新应对人口老龄化应研究的重要内容,以及如何采用跨学科研究方法和多源异构数据开展研究的设想;最后,从国家战略层面提出了研究制定《面向老龄社会的科技创新行动计划》的建议。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万君康  陈全国  
通过科技创新与产业结构演变的内在机理和互动关系的分析 ,提出我国实现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目标的根本途径在于科技创新 ,并采取与之相应的具体措施。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王乃静  王立平  
自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所面临的国内国际经济环境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这就使得产业结构调整具有必要性和紧迫性。技术创新是影响一个地区产业调整的重要因素。要从战略高度认识科技创新对产业结构调整与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提高我国的技术创新水平,为实现我国整体经济实力的跨越式发展打下牢固的基础。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张明臣  
在财险竞争中,中国人保公司只有依靠创新才能求得发展,而创新的范围则包括观念创新、组织创新、产品创新、服务创新、市场创新等几个方面。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庄云根  
人类活动正使全球变暖,在过去的1000年中,地球平均温度变动范围小于0.7℃,然而,在过去的100年里,人类所排放的温室气体已使全球温度急剧上升。由于温室气体排放量日益增长,预计今后100年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林佩元  
循环经济是一种依靠科技进步为动力的全新经济发展模式。循环经济“3R”原则,要求不断推进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发展循环经济必须依靠技术创新建立起绿色设计、清洁生产、废物利用、污染治理的绿色技术支撑体系。同时必须采取相应对策建立起我国以自主创新为主,把自主开发与引进、消化吸收国外技术相结合循环经济的技术支撑体系。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刘伟  
经过新时期以来近34年的改革发展,我国经济实现了年均9.8%左右的增长,到2012年末GDP总量有望达到新时期初的24倍(按不变价),突破52万亿元(按现行价),按三年平均汇率折算达到8万亿美元以上,占全球GDP比重达10%以上。人均GDP实现了年均8.75%左右的增长,到2012年末将达到新时期初增长的近17.35倍(按不变价),超过3.8万元(现行价),按三年平均汇率折算达到5800美元以上,进入中等收入向高收入过渡阶段。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张伟  
Duplicated construction,the chief criminal of meager\|profit economy,usually falls into two kinds:desirable duplicated construction and undesirable duplicated construction.Too much undesirable construction often resulted in redundant production capacity and excessive supply.To eliminate duplicated construction especially undesirable duplicated construction,we have to rely on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This article makes some discussion on how to strengthen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徐俊  丁烈云  
文化产业必须依靠科技创新才能获得快速和长期稳定的发展。论文分析了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现状,探讨了科技创新在文化产业发展中所起的支撑作用,分析了科技创新对提升我国文化产业竞争力的重要意义,讨论了科技创新对文化科技业发展的推动作用,并提出了管理部门促进文化科技创新的策略。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张丽娜  吴凤平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人水和谐共生,是指人与人、人与水处于没有冲突与对抗的、自然的、良性的共处状态,区域、涉水行业、用水户、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社会经济发展等各相关因素表现出一种满意的运行和发展状态,是人与自然关系和谐的重要方面和具体体现。实现人水和谐共生,是推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生态基础和支撑保障。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奋进新征程,促进人水和谐共生,我们使命在肩,核心利器是科技创新,科技创新是促进人水和谐共生建设的强劲驱动力。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李维安  
将"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确定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的一大亮点,反映了党和政府从"管理国家"向"治理国家"理念的重要转变,是治理理论和治理实践的重大创新。这种创新,揭示了我国改革的路径就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现代政府制度、现代社会制度、现代国家制度,为此首先就要导入相应的、适合各层次的现代治理结构和治理机制。因此,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吴忠泽  
中部地区发展对国家发展的全局意义重大。当前,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中部地区发展面临着新的机遇。依靠自主创新,推进结构调整和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是中部地区崛起的关键。实现中部地区崛起,必须紧密围绕提升自主创新能力这一主线,建立和完善区域创新体系,大幅度提升中部地区的整体创新能力与竞争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