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605)
- 2023(16219)
- 2022(13498)
- 2021(12355)
- 2020(10706)
- 2019(24281)
- 2018(24294)
- 2017(47010)
- 2016(25374)
- 2015(28610)
- 2014(28611)
- 2013(28544)
- 2012(26244)
- 2011(23448)
- 2010(23511)
- 2009(21825)
- 2008(22005)
- 2007(19781)
- 2006(17097)
- 2005(15583)
- 学科
- 济(110118)
- 经济(109964)
- 业(99928)
- 管理(93319)
- 企(88530)
- 企业(88530)
- 方法(52113)
- 数学(42796)
- 数学方法(42305)
- 财(36465)
- 农(33888)
- 业经(31915)
- 制(26017)
- 中国(25799)
- 务(25595)
- 财务(25534)
- 财务管理(25488)
- 企业财务(24171)
- 农业(23590)
- 技术(23001)
- 和(19710)
- 环境(19153)
- 贸(19148)
- 贸易(19138)
- 划(19100)
- 学(19052)
- 理论(18748)
- 易(18618)
- 体(18171)
- 地方(17982)
- 机构
- 学院(370902)
- 大学(367122)
- 济(156869)
- 经济(153804)
- 管理(150207)
- 理学(128975)
- 理学院(127742)
- 管理学(125802)
- 管理学院(125103)
- 研究(116636)
- 中国(92367)
- 京(76274)
- 财(75717)
- 科学(69398)
- 农(63034)
- 财经(59649)
- 所(58191)
- 江(57411)
- 中心(55547)
- 业大(54614)
- 经(54035)
- 研究所(52130)
- 农业(49411)
- 经济学(47823)
- 北京(47291)
- 州(44414)
- 财经大学(44012)
- 经济学院(43361)
- 范(43080)
- 师范(42616)
- 基金
- 项目(244206)
- 科学(194295)
- 基金(179559)
- 研究(178513)
- 家(155384)
- 国家(154065)
- 科学基金(134391)
- 社会(115069)
- 社会科(109272)
- 社会科学(109245)
- 省(96503)
- 基金项目(95349)
- 自然(87327)
- 自然科(85335)
- 自然科学(85311)
- 自然科学基金(83811)
- 教育(82143)
- 划(80047)
- 资助(73089)
- 编号(71410)
- 成果(56224)
- 部(54984)
- 重点(54725)
- 创(53736)
- 发(52081)
- 创新(49668)
- 制(48853)
- 课题(48469)
- 国家社会(47848)
- 业(47614)
- 期刊
- 济(173798)
- 经济(173798)
- 研究(105031)
- 中国(71439)
- 财(63880)
- 管理(59453)
- 农(58019)
- 学报(53271)
- 科学(51751)
- 大学(41574)
- 学学(39667)
- 农业(39264)
- 技术(36846)
- 融(35103)
- 金融(35103)
- 教育(32494)
- 财经(30139)
- 业经(29741)
- 经济研究(26491)
- 经(25863)
- 业(23333)
- 问题(23020)
- 技术经济(21789)
- 财会(18954)
- 统计(18018)
- 贸(17624)
- 现代(17553)
- 版(17399)
- 科技(17319)
- 策(17178)
共检索到55035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孙宁
采用LMDI分解分析方法定量探讨了2003—2008年影响制造业30个分行业二氧化碳排放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技术进步导致的能源强度降低是使得制造业所有分行业碳排放减少的最主要因素,充分印证了技术进步具有显著的碳减排效应,是制造业实行碳减排的根本途径。最后依据上述研究结果,提出了我国制造业依靠技术进步实行碳减排的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
制造业 LMDI方法 碳减排 技术进步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代新玲
选取2010—2020年中国30个省份16个制造业的面板数据,运用回归模型与中介效应模型,实证分析技术进步、双重价值链嵌入与制造业碳减排的关系。研究发现:技术进步会显著促进制造业碳减排;双重价值链嵌入可以显著促进制造业碳减排;双重价值链嵌入在技术进步与制造业碳减排的关系间发挥部分中介作用。在内陆地区和高技术行业中,技术进步和双重价值链嵌入的制造业碳减排效应更明显。因此,应多头协作、跨区统筹、因业制宜的推动制造业碳减排。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代新玲
选取2010—2020年中国30个省份16个制造业的面板数据,运用回归模型与中介效应模型,实证分析技术进步、双重价值链嵌入与制造业碳减排的关系。研究发现:技术进步会显著促进制造业碳减排;双重价值链嵌入可以显著促进制造业碳减排;双重价值链嵌入在技术进步与制造业碳减排的关系间发挥部分中介作用。在内陆地区和高技术行业中,技术进步和双重价值链嵌入的制造业碳减排效应更明显。因此,应多头协作、跨区统筹、因业制宜的推动制造业碳减排。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杨立卓 杨文举 唐丽淼
利用改进的C-H模型,就贸易技术外溢的吸收能力对中国各制造业部门转型升级的影响进行实证研究。发现研发资本存量对制造业各行业的TFP提高有显著促进作用。8项吸收能力都对技术密集型部门通过贸易渠道吸收溢出技术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技术密集型部门通过贸易渠道获得技术具有学习能力的"门槛效应";而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在技术上已存在瓶颈。改革意愿和制度因素与贸易的交叉项对劳动密集型制造业TFP影响均不显著。因而,在新常态背景下,改变我国贸易结构,提高技术密集型制造业在对外贸易中的比重将有利于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翟涛 于翠平
本文将以机器种类数增加为特征的内生技术进步纳入到Acemoglu(2003)模型,分析贸易开放及其引致的偏向型技术进步对工资差距的影响机制,并利用1998-2012年中国制造业细分行业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中国贸易开放对制造业工资差距的影响,结果显示:就制造业整体而言,贸易开放缩小了工资差距,而贸易开放引致的技能偏向型技术进步拉大了工资差距,后者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无论是劳动密集型行业还是技术密集型行业,贸易开放引致的技术进步均会拉大工资差距,但是贸易开放会缩小技术密集型行业的工资差距,不显著影响劳动密集型行业的工资差距。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龚本刚 张孝琪 郭丹丹
为了实现节能减排的目标,降低制造业污染排放强度是亟待解决的问题。文章对我国29个制造行业污染程度进行分层聚类,根据聚类结果,将我国制造业划分为重度污染行业、中度污染行业和低度污染行业三大类;然后运用污染排放强度影响因素分解模型对我国2005-2014年三类制造业的污染排放强度进行分解,揭示技术效率与结构效率对污染排放强度的影响,并从产业结构优化视角给出不同污染类型制造业减排策略。研究表明:技术效率均能引起不同污染类型的制造业污染排放强度的降低,而产业结构对不同污染类型的制造业影响表现各异且相对于技术效应影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李新安 李慧
制造业碳减排事关绿色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利用我国2009—2018年制造业27个细分行业的面板数据,在测算制造业技术进步偏向指数和碳排放基础上,运用面板回归模型和GMM动态面板模型对FDI引入、技术进步偏向与碳排放间的内在影响机理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FDI通过技术溢出、技术进步偏向等影响制造业的碳排放;FDI引入对我国制造业碳排放的整体影响为负相关关系,资本密集型制造业相较制造业整体,其FDI引入和技术进步偏向的交互项与碳排放显著正相关,表明FDI通过要素积累效应使技术进步方向偏向资本的程度进一步加深,对碳排放的促进作用更大,而对劳动密集型制造业二者的交互项系数并不显著;与常规认识不同的另一发现是,在样本期间,研发投入对制造业整体、资本密集型制造业和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均表现出与碳排放正相关,且劳动密集型制造业的研发增加反而促进碳排放量更多。基于上述研究,提出促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相应建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小丽 王永利
制造业是中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和碳排放大户,其碳减排效果直接决定着中国低碳经济发展的目标能否顺利实现,文章运用LMDI完全分解模型研究了2000—2018年中国制造业碳排放的驱动因素,实证结果表明,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效应是促进碳排放增加的主要因素,在分析期内,经济增长效应所导致的碳排放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能源强度效应对制造业的碳减排贡献非常突出,能源结构效应和碳排放系数效应对制造业的减排作用较小。为了降低制造业的碳排放水平,我国应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降低耗能污染严重的重工业比例,重点关注经济增长质量,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促进能源结构清洁化为主要策略。
关键词:
LMDI分解 碳排放 制造行业 能源强度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郑猛 杨先明 李波
随着中国制造业劳动工资和能源价格不断上涨,过去依靠成本优势获得的竞争力正在逐渐减弱。基于要素替代的框架构建了包含中性和有偏技术进步的KLEM超越对数成本函数模型,利用中国制造业30个行业2001-2010年数据进行分析后发现:第一,总体上除劳动和能源互补以及能源与中间品关系不确定外,其余各要素均呈替代关系;第二,不同来源的技术进步对成本的节约效应不同;第三,中国制造业的确存在技术偏向,其中R&D更倾向于资本增强型和偏向型技术进步,而FDI更倾向于能源、劳动增强型和偏向型技术进步。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张明志
通过参考方法对我国制造业细分行业的碳排放水平进行测算,发现制造业的碳排放在1991~2012年可以分为三个排放阶段。基于碳排放的测算数据,对EKC于制造业行业的适用性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发现无论采用"人均收入"指标还是采用"人均产值"指标,"倒U型"的EKC均不存在。进一步通过Stirpat模型来进行分析,不仅拒绝了"倒U型"的EKC,而且拒绝了碳排放在制造业行业内部可以分解为人口、技术和财富这三个因素的结论。研究认为,制造业EKC不存在是可以通过既有解释进行说明的,制造业的碳减排需要主动进行,而不能等待经济阶段的发展来自动解决。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王俊 胡雍
技能偏向技术进步已成为理解各国普遍存在的技能劳动需求分化和技能溢价的关键性因素。采取Malmquist-TFP指数分解方法,测度技术进步偏向性,发现我国制造业并非全部都存在技能偏向技术进步,技术进步技能偏向也没有表现出线性增长趋势,而是呈现较大的波动性。对技能偏向技术进步演变机制的研究发现,技能劳动供给增长增强了技能偏向技术进步,但国际贸易对其促进作用仅仅在高技术和低技术行业中存在。
关键词:
技术进步 技能偏向 劳动力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马晓明 孙璐 胡广晓 计军平
制造业是中国碳排放增长的重要部门之一。文章将制造业分为高、中、低能耗三类,利用LMDI分解法,对1992年-2012年中国制造业能源相关碳排放进行因素分解。结果表明,制造业增加值是碳排放变化最主要的正向驱动因素,能源强度是最主要的负向驱动因素。制造业内部结构总体上属于负向驱动因素,化学工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及金属冶炼业等高能耗行业主导了该因素。
关键词:
制造业内部结构 碳排放 LMDI分解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潘雄锋 舒涛 徐大伟
目前,中国已成为世界制造大国,并且制造业的碳排放量已占全国碳排放总量的80%以上,要寻找制造业的有效减排途径,就需要准确分析和计量促使制造业碳排放增加的影响因素。为此,本文在对我国制造业碳排放强度变化趋势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运用因素分解法将碳排放强度变化分解为结构份额与效率份额,并基于1996-2007年的统计数据对我国制造业碳排放强度变化中的结构份额和效率份额进行了测算。结果表明,我国制造业碳排放强度在1996-2007年间整体呈现出下降的趋势,我国制造业碳排放强度的下降均是由效率引起的,而结构则引起了碳排放强度的提升。因此,应大力推进低碳技术的开发,以进一步发挥效率份额在制造业碳排放强度下降...
关键词:
制造业 碳排放强度 结构份额 效率份额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王向进 杨来科 钱志权
文章从GVC的视角,借鉴KPWW贸易增加值(TIVA)的计算方法,利用世界投入产出数据库(WIOD)的数据,测度制造业出口服务化水平,并且根据专业化程度和知识密集度等特点将服务投入细分为五类高端化投入,研究2000~2014年中国制造业服务化和高端化发展趋势,构建制造业服务化的碳排放效应理论模型,检验服务化升级对行业碳排放的影响,并且探究服务投入的高端化和路径异质化的碳排放效应是否存在差异。主要结论为:(1)制造业服务化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可显著降低行业碳排放水平;(2)五类制造业高端化投入的减排效应差异明显,研发、通信等技术类服务投入率有待提高;(3)服务投入路径异质化的碳排放效应存在差异,下游价值链服务化的减排效果显著。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马晓明 胡贝蒂 粟辉 计军平
深圳市制造业碳排放约占当前深圳市排放总量的三分之一,制造业的减排对于全市实现碳排放峰值至关重要。文章以深圳市制造业500家企业调研数据为基础,筛选出57项可实施的节能减排技术,分析这些技术2030年可能的减排潜力和成本。结果表明,2030年57项技术的碳减排潜力约为2 891.3万吨CO2,其对应投资额为582.6亿元。控制管理技术、注塑技术及温控技术三类技术占潜力的三分之二。最后采用最优化数学方法进行建模,探究了深圳市制造业碳减排的最优路径。
关键词:
制造业 减排潜力 最优减排路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外资异质性、行业差异与东道国技术进步——基于制造业分行业的全参数与半参数估计比较
技术创新路径对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研究——基于制造业27个细分行业的实证分析
企业技术进步的碳减排效应分析
国际贸易与中国技术进步方向——基于制造业行业的经验研究
垂直专业化分工对技能偏向性技术进步的影响——基于我国制造业细分行业的实证研究
中国制造业的生产率增长、技术进步与技术效率——基于DEA的实证分析
节能减排、全要素能源生产率及行业异质性研究——基于中国制造业28个行业的实证分析
产业内贸易对技能溢价的影响机制——基于中国制造业28个细分行业的经验分析
中国制造业:技术进步与就业增长实证分析
中国制造业要素市场扭曲程度的测算及其分解——基于技术进步偏向和资本深化的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