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401)
- 2023(10858)
- 2022(9635)
- 2021(9147)
- 2020(7584)
- 2019(17717)
- 2018(17907)
- 2017(34539)
- 2016(18787)
- 2015(21384)
- 2014(21695)
- 2013(21571)
- 2012(20092)
- 2011(18208)
- 2010(18211)
- 2009(16815)
- 2008(16245)
- 2007(14145)
- 2006(12621)
- 2005(10996)
- 学科
- 济(75896)
- 经济(75804)
- 管理(52556)
- 业(51149)
- 企(40953)
- 企业(40953)
- 方法(35655)
- 数学(31213)
- 数学方法(30907)
- 农(24398)
- 中国(21928)
- 财(19144)
- 业经(17998)
- 学(16765)
- 农业(16149)
- 地方(15133)
- 制(14814)
- 贸(14754)
- 贸易(14745)
- 易(14362)
- 和(12267)
- 银(12242)
- 银行(12194)
- 环境(11921)
- 行(11672)
- 理论(11661)
- 技术(11391)
- 务(11100)
- 财务(11041)
- 财务管理(11018)
- 机构
- 大学(277276)
- 学院(275195)
- 管理(110294)
- 济(106906)
- 经济(104432)
- 理学(95990)
- 理学院(94881)
- 管理学(93323)
- 管理学院(92822)
- 研究(91355)
- 中国(67481)
- 京(59755)
- 科学(57804)
- 财(50070)
- 所(46193)
- 农(44057)
- 研究所(42208)
- 业大(41518)
- 财经(40467)
- 中心(40353)
- 江(38362)
- 北京(38161)
- 范(36993)
- 师范(36702)
- 经(36674)
- 农业(34411)
- 院(33215)
- 州(31824)
- 经济学(31286)
- 财经大学(30149)
- 基金
- 项目(187639)
- 科学(146380)
- 研究(137950)
- 基金(135253)
- 家(117643)
- 国家(116643)
- 科学基金(99250)
- 社会(84900)
- 社会科(80186)
- 社会科学(80165)
- 基金项目(72800)
- 省(72463)
- 自然(64951)
- 自然科(63350)
- 自然科学(63336)
- 教育(62256)
- 自然科学基金(62159)
- 划(61491)
- 编号(57631)
- 资助(55523)
- 成果(46814)
- 重点(41592)
- 部(41339)
- 发(39845)
- 课题(38922)
- 创(38395)
- 科研(35798)
- 创新(35704)
- 项目编号(35089)
- 教育部(35041)
- 期刊
- 济(117881)
- 经济(117881)
- 研究(82125)
- 中国(47070)
- 学报(44229)
- 农(41445)
- 科学(41201)
- 管理(39128)
- 财(34998)
- 大学(33071)
- 学学(31136)
- 教育(29356)
- 农业(29287)
- 融(22535)
- 金融(22535)
- 技术(22229)
- 业经(20687)
- 财经(19103)
- 经济研究(18448)
- 经(16089)
- 问题(16080)
- 图书(15108)
- 理论(15025)
- 实践(13949)
- 践(13949)
- 业(13466)
- 科技(13423)
- 技术经济(13063)
- 现代(12899)
- 资源(12728)
共检索到39415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谢勇才 杨哲 涂铭
利用《中国2010年人口普查资料》中的老年人口数据,对我国老年人的主要生活来源进行了分析,并与2005年老年人的主要生活来源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发现:2010年我国老年人的主要生活来源仍然高度集中在家庭供养、离退休金和劳动收入三大支柱,但在主要生活来源的比重上存在明显的城乡差异,这种城乡差异不仅体现在总体上,还体现在性别、年龄和地区等方面;与2005年相比,2010年我国老年人的自我供养能力有所增强,对家庭供养的依赖程度有所减弱,但是老年人主要经济来源的城乡、性别和地区等差异有逐步扩大的趋势。提出政府应当逐步加大对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投入力度,促进社会保障制度的公平与可持续;社会救助与福利的发展...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杜鹏 武超
本文利用2004年全国人口变动抽样调查数据对中国老年人的主要生活来源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又与1994年老年人主要生活来源进行了对比,分析了10年间的变化。从分析结果看,2004年我国老年人的主要生活来源虽然仍是以家庭成员供养为主,但是比例已经下降,退休金上升到第二位,子女供给下降到第三位。城市老年人中已经有60%以退休金作为主要生活来源,但农村只有6%。与1994年相比,中国老年人的自身经济能力已经增强,对家庭成员供养的依赖度下降。男性和女性老年人、城乡老年人、各省市自治区老年人的主要生活来源构成依然存在巨大差异。
关键词:
老年人 主要生活来源 子女供养 退休金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阎竣
本文利用2005年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研究了城乡居民主要生活来源问题发现,我国15岁以上人口中,近70%主要依靠劳动收入,超过20%主要依靠家庭供养,只有8%以各类保障金为主要生活来源。98%的农业人口依靠劳动收入和家庭供养,依靠财产收入为主的约占1%,以正规保障为主要生活来源者不到1%,其中丧失土地者或失业者中以财产收入为重要生活来源的比重较高,分别达30%和8%左右。在各个年龄段,农业人口中依靠劳动收入的比例都显著高于非农业人口,正规保障,尤其是社会养老对农业人口而言仍然几乎没有什么实质意义。
关键词:
城乡 居民 生活来源 正规保障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李强 张震
文章使用中国老年健康影响因素跟踪调查2002~2011年数据,分析老年人独立生活能力在个体和总体层面的不同的变化轨迹,并通过分解分析揭示了死亡选择性在其中的作用。研究发现,独立生活能力较差的老人更易受到死亡选择性的影响而较早地离开队列,留下独立生活能力较强的老人,使得老年人的独立生活能力在总体层面的下降较为缓慢;但是对存活者个体来说,他们独立生活能力的衰退快速得多。个体-总体差异具有明显的队列效应,较年长队列的独立生活能力的总体-个体变化的差异较大,而较年轻队列的差异则较小。老年人独立生活能力在总体层面的缓慢下降对正经历着快速老龄化的中国来说是利好,但在个体层面上的快速衰退对老年人及其家庭而言则是巨大挑战。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钱雪飞
对江苏省南通市1440位城乡老年人问卷调查的数据分析表明,与1994年和2000年相比,目前城乡老年人的主要收入来源除了自己现在劳动所得的比例保持相对稳定外,子女补贴的比例无论是在城市还是农村都呈现出下降趋势,且在老年人收入来源中的排序由第一位下降为第二位,收入来源是自己的离退休金的在城市老年人排序第一,在农村老年人虽仍排第三,但人数比例有较大程度的上升;城乡老年人的收入来源随其年龄、文化程度、性别、婚姻状态、60岁前从事职业等个人和社会经济特征的不同而存在差异;老年人收入来源与其收入水平和经济状况存在相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祝志杰 刘艳茹
进入21世纪,我国迎来了人口老龄化的时代,如何解决好城乡养老问题已成为全社会高度关注的焦点。本文基于2010年湖北省城乡老年人基本生活状况调查,通过对城乡老年人在经济来源、居住模式、精神慰藉方面基本状况的分析,建立养老担心度量表,利用相关指标对湖北省城乡老年人养老担心度进行测度,湖北省老年人养老担心度普遍较低,城乡差距明显。
关键词:
人口老龄化 对比分析 养老担心度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李春平 葛莹玉
文章以2013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数据(CHARLS)为基础,通过构建代际支持与老年人生活质量的理论模型,运用分组的广义结构方程模型(GSEM)分析代际支持的三个方面和老年人个体特征对生活质量的影响,并检验了健康的中介效应。研究结果表明:通过提高农村老年人的健康意识和水平,可以提高代际经济支持效果;农村文化资源的匮乏影响老年人生活质量水平的提高;由于缺乏专业知识和专门的资源,农村地区子女照料效果相对较差,农村社区养老设施和人员、养老机构建设、专业护理、医疗设施和人员的规划投入具有必要性和紧迫性。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石贝贝
在老龄化程度持续升高、国内消费动力不足、经济增长下行压力增大的背景下,释放老年人口消费能量成为一个充满机遇的挑战。文章利用"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数据分析发现,全国城乡老年人口消费水平低于平均水平,且消费结构相似。通过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方法对全国老年人口及分城乡老年人口消费决定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退休后老年人口消费水平会提高;优势个体特征、良好家庭互动以及健全社会保障等因素有利于释放老年人消费的潜能,其中收入和教育变量作用显著,尤其在农村地区更加显著。鉴于此,研究认为应当统筹城乡发展,通过提供全面的老年产品与有效的老年服务,激发老年人口消费动能,最终促进全国消费需求的增加。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石贝贝
在老龄化程度持续升高、国内消费动力不足、经济增长下行压力增大的背景下,释放老年人口消费能量成为一个充满机遇的挑战。文章利用"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数据分析发现,全国城乡老年人口消费水平低于平均水平,且消费结构相似。通过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方法对全国老年人口及分城乡老年人口消费决定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退休后老年人口消费水平会提高;优势个体特征、良好家庭互动以及健全社会保障等因素有利于释放老年人消费的潜能,其中收入和教育变量作用显著,尤其在农村地区更加显著。鉴于此,研究认为应当统筹城乡发展,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唐丹
抑郁症状是衡量老年人心理健康水平的有效指标。本研究采用2006年中国城乡老年人生活状况追踪调查10%数据,运用探索性因素分析、多元线性回归和结构方程模型等方法考察中国老年人的总体抑郁水平,比较抑郁水平的城乡及年龄差异,并对老年人抑郁症状及影响因素进行探索。结果显示,我国老年人抑郁症状较轻,心理健康处于良好水平。农村老年人抑郁症状较城镇老年人明显。健康水平、经济状况、社会支持可有效地预测老年人的抑郁症状。城乡在影响因素模型中起调节效应,健康水平和经济状况对老年人抑郁水平的影响作用受城乡因素的影响,对于农村老年人,经济状况的影响作用大于健康水平;在城镇老年人中表现出完全相反的模式。对于不同的老年人群,应采取有针对性的政策和措施,方能有效减缓老年人抑郁症状,促进心理健康。
关键词:
老年人 抑郁 城乡差异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易成栋 丁志宏 黄友琴
老年人宜居环境建设成为中国的快速人口老龄化进程中广为关注的热点问题。城市社区物理环境和养老服务的可得性是老年人居住环境的核心部分。基于居住环境的内涵和数据的可得性,利用我国2000年、2006年和2010年中国城乡老年人口追踪调查数据,从住房状况、居住安排、邻里关系、社区设施和养老服务方面分析了老年人的居住环境的动态变化及空间差异,发现我国城市老年人的居住环境明显改善,地区间和城市间差异明显。中国城市老年人住房消费数量、住房设施齐全度、住房自有率、老人独居比例呈增加趋势;社区设施可得性提高,养老服务不断完善。并采用聚类方法发现城市老年人宜居环境的梯度差异的空间模式出现了明显的变化,与收入和地方...
关键词:
居住环境 老年人 中国城市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陈飞 刘建颖 刘宣宣
全面提升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仅需要关注"三农"政策的经济绩效,更需要关注目标群体的主观感受。鉴于此,本文基于个体效用函数,构建解释"新农保"政策影响主观效用的理论框架。在此基础上,利用2011—2015年三轮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微观调查数据,采用模糊RD模型和RD-DID模型考察"新农保"政策与农村老年人主观效用之间的因果关系。研究发现,领取"新农保"养老金能够显著提升老年人的生活满意度,且经验分析得出的结论对两种方法保持稳健。进一步,基于中介效应方法的机制分析结果表明,尽管"新农保"养老金能够有效降低农村老年人的劳动强度并增加其消费水平,但其影响生活满意度的主要渠道仅与劳动供给强度降低有关。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陈鑫 杨红燕
基于2015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采用标准有序Logistic模型,检验分析了比较对老年人主观幸福的影响。研究发现:主观幸福感是一个比较的概念,其关键在于比较,社会比较和时间比较对老年人主观幸福感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对比效应是解释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心理机制;时间比较对不同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存在异质性,心理不健康、多子女、家庭经济地位高、文化程度低的老年人的主观幸福感影响更大;生活保障、社会公平等宏观制度因素对老年人主观幸福影响显著。据此提出,推进老年人继续教育、再就业等工作,提升老年人的获得感;加大民生建设,丰富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通过政策倾斜与人文关怀重点关注弱势老年人群体;重点推进生活保障、社会公平等宏观制度建设。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